很顯然,以上3個成才故事并不是人們傳統(tǒng)意義上“學而優(yōu)則仕”的成才典型,也不是“長大了要成為科學家”或“成為著名的文人墨客”的成才典型,卻反映了未來社會的一種趨勢,反映了人們價值觀變化的趨勢,更是印證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道理。
動態(tài)變化的成才觀
● 基于生活需求的學而優(yōu)則仕
對于成才,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的理解。從前的“學而優(yōu)則仕”是基于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自古以來,讀書就是為了做官,而“升官”與“發(fā)財”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因為那個時候,生產(chǎn)力相對落后,社會資源有限,“官”可以掌握比較多的資源,生活也會比較富裕,也因此有了諸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說法。
● 追求精神需求,注重興趣和愛好
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隨著生產(chǎn)力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物質(zhì)需求相對容易滿足了,這個時候,人們就開始追求更高級的精神需求了。而精神需求的主要表現(xiàn)就是興趣和愛好。
● 變幻莫測的社會發(fā)展
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業(yè)態(tài)也在發(fā)生根本性的改變。20多年前很時髦的行業(yè),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吃香”了,有的甚至已經(jīng)消失了。而20年前人們甚至想都想不到的行業(yè),現(xiàn)在卻如日中天,那再過20年哪些行業(yè)會成為社會的主流呢?也許我們也無法預料。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肯定會不一樣”。從前沒有的行業(yè),現(xiàn)在成了主流,從前不被看好的行業(yè),現(xiàn)在變成了時髦。由于社會的業(yè)態(tài)發(fā)生了改變,我們對“成才”的認識也要有相應的改變。達成了對“成才”的這些基本認識之后,我們再回過頭來談幾個問題。
興趣和成才的關系
● 有興趣,才有學習的動力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其實,興趣不僅是最好的“老師”,而且,興趣還是一個人學習的動力,而熱愛則比興趣更加強烈。如果把一個人比喻成一臺車的話,那興趣就是車的發(fā)動機。沒有發(fā)動機,車不能動,人沒有興趣,行動也就缺乏動力。所以,凡是不感興趣的學科,即使被迫學也不會有好的感覺,成績也不會特別突出。
實際上,不少孩子對于不感興趣的學科通常不愿意花時間去學。我記得小時候自己有一種偏見,那就是“我是中國人為什么要學英語?”于是,英語就一直很差,差到高考時只得了3分(當時高考英語滿分是30分)。其實,前面的3個故事也都反映出興趣和熱愛的重要性。
● 只有興趣,并不能成才
雖然興趣對成才很重要,但一個人僅有興趣還是不夠。對于成才,興趣可能只是一個必要條件,或諸多必要條件之一,但不是充分條件。除了興趣,還有學習能力、自我認知能力、時間管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也都是非常重要的。
學習能力關系到一個人能否及時地獲得新的知識和技能,從而更好地適應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
而自我認知能力(人們也常常稱之為元認知)實際上就是對自我的能力、個性、興趣、愛好,以及對自己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和目標等的認知能力。良好的自我認知能力可以幫助一個人制訂更加切合實際的發(fā)展目標和計劃,從而能更好地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
由于任何事情的完成都需要時間,而每個人每天的時間是恒定的,而且,通常情況下,一個人在同一時間內(nèi)只能做一件事或少數(shù)的幾件事,如果同時做的事情多了,就會影響進度和質(zhì)量,因此,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工作和娛樂時間是非常重要的。
而要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時間,就需要一個人有很強的自我控制能力。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有誘惑力,一不注意,時間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流逝。
成功不是規(guī)劃出來的,而是因勢利導,水到渠成的結果
雖然,父母對孩子的成長預期會對孩子產(chǎn)生重要影響,但并不意味著孩子的成長一定會沿著既定的規(guī)劃路線進行。其實,很多時候,成功不是規(guī)劃出來的,而是因勢利導,水到渠成的結果。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最后成才,父母要這樣做:
● 學習3個“要”
要有良好的三觀,對“成才”或“成功”不能有固定的模式,認為怎樣才算成功,怎樣一定不能成功。
要有一個開放的心態(tài)。要相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道理。
要對自己的孩子有科學的認識,對孩子的個性、特點和愛好有充分的了解。只有充分地了解了孩子,才能支持孩子設定合適的目標,才能更好地支持他,最后達成成才的目標。
● 支持和認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一生中最早的引領人和支持者。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或“有其母必有其女”。當然,這句話不僅說明了在生物學生上子女會繼承父母的基因,而且還說明父母的個性和行為特征也會在子女身上得到體現(xiàn)。當然,這并不是說父母的行為方式和個性特征會完全被子女復制,而是說明了父母對子女的成長具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父母對子女的成長期待,父母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父母的養(yǎng)育方式,還有家庭社會經(jīng)濟地位等構成了家庭氛圍,這個家庭氛圍就是孩子成長的大本營,對孩子的一生產(chǎn)生深遠而持續(xù)的影響。從前面的3個成才案例中也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們之所以最終能以他們自己滿意的形象出現(xiàn),能夠成才,都離不開各自父母的認同和家庭的支持。
專家簡介
施建農(nóng),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超常兒童研究中心主任,世界天才兒童研究協(xié)會亞太地區(qū)理事會前主席,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