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代林
摘要: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融合應用,是以現代化教學理論為依托,網絡技術應為前提,借助多媒體設備為核心,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的現代化教學方法。信息技術背景下互聯網為初中物理教學提供了廣闊的豐富課程資源,使信息化教學成為現實,并以其迅捷性、靈動性等特點,受到眾多一線初中物理教師的認可和青睞。那么,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融合應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呢?帶著這個問題,本文將對此展開教學研究與分析。
關鍵詞:初中物理;信息技術;融合應用
前言:
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可依據現代化信息技術優(yōu)勢與特點,在教學實踐中融合應用信息技術,使物理知識的理論性、邏輯性等理科科目特點,依托信息技術,以靈動畫面展示模式和形象生動呈現方式,讓學生將抽象的知識形象理解,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認知。以此,教師可在情境創(chuàng)設時、物理現象展示時、演示高難度物理實驗時應用信息技術,可以取得良好信息技術融合應用效果,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一、創(chuàng)設畫面情境,融合應用信息技術
初中階段的物理教學,教師可依據信息技術的展示功效,創(chuàng)設多媒體畫面情境,對物理課堂知識中新課知識進行導入。教師借助融合應用信息技術,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可使學生在信息技術的靈動畫面展示課堂中,興趣盎然地透徹理解物理知識,有效達成信息技術應用目標,使得初中物理教學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學效果[1]。以此,教師可依據物理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適宜的畫面情境,達成有效的融合應用信息技術目標。
如,以《內能和熱量》教學為例,教師就可依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內能和熱量”畫面情境,達成有效的融合應用信息技術的目標。教師依據內能和熱量的物理概念知識理解需要,融合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將溫度計在熱水中和冷水中的畫面呈現出來,并結合畫面情境使學生理解“動能”和“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同時,讓學生透過畫面情境中呈現出來的熔爐內的高溫水、南極冰山一角,使學生理解“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內能。”。此外,教師還可借助畫面展示“如何進行改變物體的內能”,使學生通過畫面中的人工鉆木,通過飲料和冰融合,分析內能變化的原因。以此完成本節(jié)知識“內能和熱量”的學習,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有效完成學習目標。教師應用信息技術進行物理教學融合的目標得以實現,為教學效率的提高做好準備,促使初中階段的物理教學活動有效發(fā)展。
二、展示物理現象,融合應用信息技術
物理現象是物理學科教學中的重難點,大多物理現象需要通過實驗進行展示,再配合文字將其描述出來,這增加了教師的講解難度,同時給學生的理解帶來了一定的困擾。信息技術的融合應用,可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將需要文字描述的物理現象,應用信息技術畫面呈現功能,將其以音視頻的模式進行畫面展示,助力學生完成對物理現象的理解,使學生通過物理現象展示的過程,理解其中蘊含的物理知識,提升其學習效率[2]。
如,以《磁能生電嗎》教學為例,教師就可通過融合應用信息技術的模式,進行教學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借助信息技術的科學性展示功效,進行“磁能生電嗎”物理現象的觀看,并完成對“磁能生電嗎”知識的深度理解。教師可結合教材內容,讓學生在提前預習的基礎上,進行物理現象的展示,使學生依托信息技術的強大呈現功能,結合預習時產生的疑慮,一邊觀看,一邊進行思考,依據綜合理解探究的形式,達成對“磁能生電嗎”物理知識的透徹理解,并有效的完成物理現象理解方式體驗,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借助信息技術的融合,有助于學生可以輕松的化解物理學習的難題,學習效率不斷提升的同時,使得物理學習能力、物理知識的理解能力全面的得以提高。以此,教師通過應用信息技術展示物理現象,進行物理教學活動,其教學有效性得以呈現出來,促使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同時,教師進行物理現象展示時,還可依據現象中蘊含的物理知識,以提問引導形式,讓學生進行思考,使學生借助問題的思考、分析與解答,物理思維能力得到鍛造并隨之提高,進而取得良好學習效果。
三、演示高難實驗,融合應用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融合應用,教師還可借助其實現演示物理高難實驗,有效展示信息技術融合應用成效。初中階段的物理學科教學,實驗教學是重點也是難點,特別是實驗教學內容中融合一些高難度的實驗,學生很難獨立完成,并具有一定危險性。教師可依據這些特點,利用信息技術的融合,以演示模式完成清晰的實驗演示過程,讓學生借助觀看演示的內容,深入了解和體悟整個實驗過程和結果。
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自己的演示實驗過程進行錄制,也可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廣闊性,通過互聯網查找相關的實驗演示視頻,將物理高難實驗過程內容的素材在課堂上進行播放,呈現信息技術融合應用成效。如,進行《探究電流》這一章的物理實驗教學時,教師就可針對電流的危險性與高難性展示的情況,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演示。教師通過信息技術演示實驗過程,使學生了解“電流”的相關實驗知識。并通過演示過程中的實驗目的、實驗器材、實驗步驟、實驗結論,清晰化的了解整個實驗內容和注意事項,透徹理解其中蘊含的物理學科知識點。以此,教師依托信息技術科學化的展示、以立體式的方式將實驗的整個流程演示,讓整個實驗安全、科學和規(guī)范化出現在學生眼前,學生實驗熱情高漲,對演示實驗的觀看積極性提高,并利用實驗過程充分性完成對整個“探究電流”知識的理解,提高物理實驗知識的學習效率,進而有效達成信息技術融合應用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目標。
總結:
總之,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融合應用,借助多媒體核心技術,依據互聯網信息技術,為物理教學拓展廣闊空間,使網絡化教學有效進行,并展示出其迅捷性、靈動性特點,促進物理教學活動得以高效發(fā)展。以此,教師可依據學生對現代化信息技術喜愛,以形象生動呈現方式,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認知。并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物理現象展示、演示高難度物理實驗等應用模式,達成信息技術融合應用目標。
參考文獻:
[1]董慧,宋紅枝.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教學融合的問題分析及對策[J].基礎教育參考,2021(09):49-51.
[2]安永強.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的優(yōu)化整合探討[J].新課程,2021(3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