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軍 徐龍生 顧國群 陳 峰 戴 晴
1 嘉興市第一醫(yī)院 浙江 嘉興 314000
2 嘉興市第二醫(yī)院 浙江 嘉興 314000
目前,中醫(yī)學傳統(tǒng)教學方法(LBL教學法)以大班教學為主,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接受理論知識,在一定程度上可獲得較好的理論成績,但易將理論與實際分離,導致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處理問題的能力較弱。PBL教學法即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新型教學模式,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在輔導教師參與下圍繞某一醫(yī)學專題或具體病例診治等問題進行研究的學習過程,其傾向于臨床應用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培養(yǎng)團隊協(xié)作能力,教學效果已被認可。
嘉興學院醫(yī)學院2016級臨床醫(yī)學專業(yè)本科生163、164小班及N162大班,共103人。其中163、164小班男30人、女24人,N162大班男24人、女25人。授課教材(全國高等學校教材《中醫(yī)學》,第9版,高鵬翔主編)、教學大綱、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學時(5學時)相同,授課教師均為具有較豐富授課經驗的教師。以班級為單位,將163、164小班54人作為對照組;N162大班49人作為觀察組。其中觀察組隨機分為6個小組,除1組9人外,均為每組8人。兩組學生的年齡、性別構成方面等基本資料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2.1 對照組:5個學時均由授課教師以LBL教學法授課,包括舌診等望診圖片、多媒體幻燈片及四診視頻等為教具,把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即“老師講學生聽,學生做老師看,預習—聽課—復習—考試”模式。
2.2 觀察組:在LBL教學概要講授對照組四診知識要點基礎上,聯合PBL教學法。最后教師對概念及四診案例進行講解分析。
3.1 組織考核:學習四診內容結束后,進行相關內容考試,觀察組和對照組試卷相同,考試內容包括四診理論知識和四診案例分析兩部分。試卷卷面100分,理論知識及病例分析各占50分。理論知識有10個名詞解釋,每題5分,評分點精確到分;現場由老師找到一名同年級N161班同學,腹脹納呆較明顯患者,講述腹脹癥狀、持續(xù)時間等。所有學生通過四診該同學,寫出望診、聞診、問診和切診內容,每位學生逐項打分并記錄,評分點亦精確到分。
3.2 兩組理論知識及案例分析成績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四診理論知識及案例分析成績、總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四診理論知識及案例分析成績、總分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1。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總分85.71±2.81#74.94±3.36例數49 54理論知識44.69±1.65#42.43±1.96望診11.88±0.75#8.43±0.72聞問診20.78±0.96#16.50±0.84切診8.37±2.37 7.59±2.52
中醫(yī)學是具有很強實踐特點的學科,本研究表明PBL聯合LBL教學法,不僅提高學生的四診理論成績,而且提高學生望、聞、問三診的案例分析能力,而切診需長期臨床實踐方能準確掌握重點脈象特征,故兩組成績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通過總分比較,本研究中,PBL聯合LBL教學法優(yōu)于LBL教學法。PBL聯合LBL教學法不僅提高學生理論成績,而且提高學生案例分析能力,并提升了學生滿意度。
在今后的四診教學中,我們將大力提倡并推廣PBL和LBL教學法,以期更好地提高中醫(yī)四診教學質量,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四診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