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牡丹
摘要:課堂教學是小學階段數(shù)學教學的基本形式,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學的成效與練習因素有很大的關聯(lián),練習不僅是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思想來看待現(xiàn)實問題的手段,也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因此,數(shù)學課堂練習設計的優(yōu)劣會直接影響練習的效果,進而影響數(shù)學教學的成效,最終影響學生數(shù)學素養(yǎng)的形成。所以,數(shù)學課堂練習設計的優(yōu)化研究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本文介紹和分析了數(shù)學課堂練習設計的經(jīng)驗,為數(shù)學教師設計課堂練習提供了實踐方面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課堂練習設計;優(yōu)化
一、明確練習目的,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教材進行課堂練習設計
1.開展有針對性的教研活動,明確練習的目的
扎實開展教研活動,有助于提高學校教師的業(yè)務水平,學??梢越M織開展針對課堂練習目的的教研活動,讓教師們在設計課堂練習時做到心中有數(shù)?!缎抡n程標準》要求數(shù)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xiàn):人人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shù)學;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我們應該明白練習的目的也應遵循這一基本要求,數(shù)學教學的目的不是為了應試,數(shù)學課堂練習的目的也不是為了應試,教師應遵循數(shù)學的基本理念。
2.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教材進行課堂練習設計
雖然教材上的練習題目是編者精心設計的,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教師應高度重視,但教材上的練習只是提供了一種范例。教師還應結合自己的經(jīng)驗,并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課堂練習。
二、重視練習準備設計、做到有的放矢
教學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課堂練習作為教學活動的一部分,在活動之前,教師需要進行必要地準備,不僅在頭腦中而且在書面上做一個計劃,這不僅可以減少課堂練習時的不確定性,確保課堂練習的有序性以及課堂練習的順利完成,同時也可以讓教師在練習時明確方向。一般來說,課堂練習的準備主要包括:練習目標的確定,練習材料的準備等方面。
1.確定練習目標
練習目標從屬于教學目標,是練習活動的方向。判斷課堂練習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據(jù)是學生有沒有獲得進步,而不是教師有沒有完成練習任務。因此教師在確定練習目標時,心中要想到目標行為的主體必須是學生而不是教師,這也和課堂練習設計的主體性原則相一致。
2.認真準備練習材料
確定練習目標后,根據(jù)練習目標對練習材料進行準備,是練習準備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
分析教科書。一是認真分析和研究教材體系結構以及各部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抓住練習的重點;二是了解教材練習中的題目的設計意圖,知道學生的實際。結合以上兩點,教師才決定如何設計課堂練習,研讀教學參考書。教學參考書是對教材的一種解讀,通過教學參考書教師可以進一步了解教材,對練習中的重難點以及突破方式也會有較深的認識,可以提升教師自身的專業(yè)水平。
超前解答相關練習題。這里的相關練習題包括課本上的例題、練習以及相關配套的練習冊上的練習等。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只有超前解答,才能在課堂練習設計時做到心中有數(shù),可對課堂練習作適當變化拓展,同時還能預想到學生在課堂練習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狀況,做到有備無患。
準備練習用具。課堂練習過程中,一是一些練習過程的完成離不開相應的練習用具,需要教師提前準備。如教學認識時間的內容時就需要鐘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內容時就需要相應的模型圖等。二是學生需要通過練習用具的實踐操作來加深對練習的理解。如“一根長20厘米的長方體木料鋸成3段后,表面積增加了80平方厘米,這根木料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解此題的關鍵點是如何理解“鋸成3段后,到底增加了幾個相同的面?”要弄清這個問題,教師只要拿個實物當場演示一下,學生就會明白是增加了4個面,剩下的問題就迎刃而解。
要求學生也做好相應的準備。如:要求學生準備練習用具。教師準備練習用具,在課堂上只能起到示范的作用,不可能讓每一個學生一一操作,因此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是必不可少的辦法,因此學生自己也要準備好練習用具。如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內容時,學生自己可以準備相應的實物來加深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練習用具的準備,對中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更為重要,因為中低年級的學生的抽象思維不強,練習時更需要通過實物演示或動手操作來加深理解。
三、拓寬練習內容的來源、加強練習效果
雖然練習內容要求緊扣教材,教材和相關同步輔導上的練習內容也比較豐富,但是教師還可以有效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資源,選擇不同的練習。教師也可以根據(jù)教材,結合學生實際,自己設計針對性地課堂練習。
四、豐富課堂練習形式、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練習形式設計,本文主要從練習組織形式設計和練習題目形式設計兩方面來論述
1.要充分利用不同的練習組織形式
練習組織形式主要是指教師與學生為了實現(xiàn)練習目標所釆用的組合方式。 釆用合理的科學的練習組織形式有利于提高課堂練習的效率,并使種種有效的練習方法、手段得以在相應的練習組織形式中應用。同時還有利于使練習活動多樣化,利于因材施教,促進學優(yōu)生發(fā)展的同時,也減輕學困生的負擔。
基本的練習組織形式主要有三種:全班組織形式、小組組織形式和個別組織形式。
2. 練習題目形式要有多樣化設計
練習題目形式要多樣。有口頭練習、書面練習,有單項練習、有綜合練習, 有分散練習、有集中練習等等。機械和單一的練習只能使學生疲勞,降低學習興趣,要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就要在教學中隨機應變,采取多種練習形式。 中低年級的課堂練習應多一些口頭練習、單項練習和分散練習等,而高年級的練習 可以多一些書面練習、綜合練習和集中練習等。
總之,設計課堂練習時應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以學生為本,以教材為綱,根據(jù)基本知識點, 連起知識串,跨越知識面,綜合知識體,幫助學生構建出完整而立體的知識框架。
參考文獻:
[1] 王秀華.數(shù)學課堂練習設計的原則[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3.2.
[2] 楊培豪.淺談數(shù)學課堂練習精髓[J].新課程學習,2014.1.
[3] 廖良蓮.小學數(shù)學課堂練習優(yōu)化設計的幾個思路[J].課程教育研究,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