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華
風平浪靜之時,你看不出哪艘船更安全,而一旦遇到驚濤駭浪,真假強弱便立時顯現(xiàn)了。俄烏戰(zhàn)爭便是一場驚濤駭浪,足以檢驗直營與加盟應對運營風險的能力。
在這場沖突中,連鎖企業(yè)尤其是跨國連鎖企業(yè)首當其沖地受到了影響,而在這些影響的背后,又因為企業(yè)或直營或加盟的不同模式,導致出現(xiàn)了截然不同的市場結果。此文僅列舉兩個典型的例子—麥當勞和星巴克。
麥當勞在俄羅斯的850家門店中,有84%屬于直營,所以關停之后的直接損失非常巨大,比如:
1.因為不想被沒收設備,所以必須支付6.2萬名員工的工資;
2.繼續(xù)支付店鋪租金;
3.繼續(xù)支付供應鏈成本;
4.繼續(xù)支付其他費用。
基于以上各種損失,麥當勞首席財務官Kevin Ozan估計每月投入的成本約為5000萬美元。
另有數(shù)據顯示,俄羅斯和烏克蘭市場去年的營業(yè)額占麥當勞總收入的9%(除了俄羅斯,麥當勞還暫時關閉了烏克蘭的108家門店),按照去年麥當勞全球232億美元的營收估算,麥當勞的年損失至少約為21億美元。
除直接損失外,麥當勞還有間接損失,比如:
1.股價下跌,數(shù)據顯示,3月8日,麥當勞美股收跌0.69%,年初至今累計下跌17.05%;
2.因為此次暫停營業(yè)而導致的前期品牌積累的支出損失;
3.后期再開業(yè)時所可能產生的廣告宣傳、促銷等成本費用。
星巴克在俄羅斯和烏克蘭擁有約130家門店,且全部都是加盟店,歸總部設在科威特的特許經營商阿爾沙亞集團所有和運營。
所以,雖然在關店之后,星巴克仍然需要支付比如在俄羅斯的2000名員工的工資以及房租等費用,但是這些費用卻是由加盟商支付,星巴克總部幾乎沒有這些直接損失。
從另一個角度看,星巴克總部的收入損失其實也不大。因為星巴克的這些門店都是加盟店,門店收入的大部分歸屬加盟商,所以星巴克在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收入據估計只占星巴克全球收入的不到1%。所以,這點市場份額在關停之后對星巴克全球總營收的影響不大。
綜上,你對直營和加盟模式的風險和利弊,是否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作者:中國特許經營、連鎖經營理論與實戰(zhàn)專家,專注特許經營、連鎖經營20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