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檀弓上》
有子問于曾子曰b:“問喪于夫子乎c?”曰:“聞之矣:喪欲速貧,死欲速朽?!庇凶釉唬骸笆欠蔷又砸病!痹釉唬骸皡⒁猜勚T夫子也?!庇凶佑衷唬骸笆欠蔷又砸??!痹釉唬骸皡⒁才c子游聞之d?!庇凶釉唬骸叭?。然則夫子有為言之也?!?/p>
曾子以斯言告于子游。子游曰:“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昔者夫子居于宋,見桓司馬自為石槨e,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死之欲速朽,為桓司馬言之也。南宮敬叔反f,必載寶而朝。夫子曰:‘若是其貨也!喪不如速貧之愈也。喪之欲速貧,為敬叔言之也?!?/p>
曾子以子游之言告于有子。有子曰:“然。吾固曰非夫子之言也?!痹釉唬骸白雍我灾??”有子曰:“夫子制于中都g,四寸之棺,五寸之槨,以斯知不欲速朽也。昔者夫子失魯司寇h,將之荊i,蓋先之以子夏j,又申之以冉有k,以斯知不欲速貧也。”
a 本文標題據(jù)《古文觀止》。有子:孔子的弟子有若。
夫子:指孔子。
b 曾子:名參,字子輿,孔子的弟子。
c 問:或當作“聞”(據(jù)《經(jīng)典釋文》)。 喪:失去。此處指失去官職。
d 子游:言偃,字子游,孔子的弟子。
e 桓司馬:即桓魋(tuí),春秋時期宋國人,任宋國司馬,主管軍事,掌控宋國兵權(quán)。 ?。禾自诠撞耐饷娴拇蠊祝艜r棺木內(nèi)為棺,外為槨。
f 南宮敬叔:即仲孫閱,魯國人。曾因失位離開魯國,返回時載著寶物朝見魯君。
g 制中都:指孔子任中都宰。中都,魯國都邑名,在今山東汶上縣。
h 司寇:掌管刑獄的官員??鬃釉昔攪究?。
i 荊:指楚國。
j 子夏:卜商,字子夏,孔子的弟子。
k 冉有:冉求,字子有,又稱“冉有”,尊稱“冉子”,孔子的弟子。
有子問曾子道:“在先生那里聽說過失去官職這方面的事情嗎?”曾子說:“聽他說過。說的是:‘希望丟官后趕快貧窮,希望死后趕快腐爛?!庇凶诱f:“這不像君子說的話啊?!痹诱f:“我的確是從先生那里聽來的?!庇凶佑终f:“這不像君子說的話啊?!痹诱f:“我是和子游一起聽到這話的?!庇凶诱f:“這樣??!但先生這樣說肯定是有原因的?!?/p>
曾子將這話告訴了子游。子游說:“確實,有子說話很像先生??!那時先生住在宋國,看見桓司馬為自己造石槨,三年還沒完成。先生說:‘如此奢靡,不如死了趕快腐爛才好啊。希望人死了趕快腐爛,是針對桓司馬說的。南宮敬叔回國,必定帶上寶物朝見君主。先生說:‘像這樣行賄,丟掉官職以后不如趕緊貧窮才好啊。希望丟掉官職以后迅速貧窮,是針對敬叔說的?!?/p>
曾子將子游的話告訴了有子。有子說:“是啊。我說了那不像先生說的話?!痹诱f:“您怎么知道的呢?”有子說:“先生任中都宰的時候,制定了棺板厚四寸、槨板厚五寸的制度。因此我知道先生不希望人死后迅速腐爛。從前先生失去魯國司寇的官職時,打算前往楚國,于是先讓子夏去打聽,又讓冉有去申明自己的想法。據(jù)此我知道先生不希望失去官職后迅速貧窮?!?h3>【點評】
本文記敘的是孔子的弟子曾參、有子、子游三人對“喪欲速貧,死欲速朽”這句話的探討。在探討過程中,三個人的性格特點展露無遺。曾參是對孔子說的這句話句句照搬,進行孤立、片面的理解;有子則能夠和孔子的一貫言行相聯(lián)系,進而綜合地對孔子的話語進行判斷;子游則能夠根據(jù)孔子講話的背景,有針對性地對老師的話進行分析。
現(xiàn)實中,我們聽到一種言論后,往往會像文中的曾參一樣倉促或草率地進行理解,而不去分析講話人的立場、當時的背景及話語背后的深層含義,于是得出了以偏概全甚至完全錯誤的認識和觀點。這個故事的借鑒作用正在于此,意在提醒我們在分析問題時要做到全面、客觀、審慎,避免形而上學。
(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