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博
摘要:小學生正處在心智快速發(fā)育的時期,在這個時期,他們的學習能力會快速提升,其中,語文教學在促進其學習能力發(fā)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培養(yǎng)其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方式,有利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因此,對此項課題進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語文;語文素養(yǎng)
前言: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成為了每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承擔的任務。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強調對于基礎知識的記憶,語文知識以單調重復的講解形式出現,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積累、人文素養(yǎng)等方面培養(yǎng)不足,難以滿足新課改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意識到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不足,以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為核心,主動創(chuàng)新改良教學方法,助力學生面發(fā)展。
一、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性
隨著新時期發(fā)展要求的不斷轉變,教育改革不斷推進,我國的教育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對當前我國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而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傳授知識為主,隨著教學工作的改革,教學觀念發(fā)生了變化,因此核心教學目標也不斷轉變。通過教學整合之后,教學內容更注重對學生的思想觀念進行完善,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并且形成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當前我國的語文教學工作需要結合其人文特點進行教學。為了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求,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發(fā)揮引導作用。在社會高速發(fā)展的背景下,綜合素養(yǎng)不僅包含知識結構的豐富,還要注重思想觀念的優(yōu)化以及實踐能力的提高。為了滿足當前我國教學工作的需求,教師需要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有利于消除傳統(tǒng)教學帶來的弊端,讓學生和教師充分認識到語文教學的重要性。為了提高教學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該融入課外教學資源,以此拓寬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渠道,最終完成教學任務,并且實現教育發(fā)展目標。
二、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策略
1.優(yōu)化教學方法逐步引導學生深度思考
優(yōu)化語文課堂的教學方法,教師通過引入中心內容,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使學生在語文學習的時候自主思考,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對學生的日后發(fā)展有很大幫助。優(yōu)化語文課堂的教學方法需要教師考慮學生的特點,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教學方法,以最科學、最優(yōu)質的教育方法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教育。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一課時,教師以優(yōu)質的教學方法教學語文知識,推動學生自主思考,并加以輔助,促進學生可以更深層次地進行思考。在課上教師閱讀課文后標注重點和難點的漢字,在標注完之后,選擇幾名學生分角色朗讀,使課文更有代人感,讓每名學生仿佛身臨其境一般學習語文知識。以新型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引導,這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量,而且還可以使學生進行沉浸式思考,提升思考內容的深度,以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
2.開展讀寫結合培育學生綜合素養(yǎng)
在小學語文教學內容中,閱讀與寫作兩大部分聯系緊密,兩者相互促進。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思維已得到一定發(fā)展,可以獨立完成習作,但仍存在不少欠缺。教師應將主題閱讀活動和寫作活動充分結合,讓學生在閱讀中開拓思路,增加積累,在寫作中感受閱讀技巧,實現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教學目標。例如,教師可以基于教材這一最為直接的閱讀素材,在教學中帶領學生探究思考,提升閱讀能力,之后開展仿寫的訓練,促使學生集段成篇,實現寫作能力的提升。例如學習六年級下冊《北京的春節(jié)》一課時,教師可以首先鼓勵學生動筆,以盡可能生動的語言寫自己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習俗。在課堂上,引導小學生對文章展開自主閱讀,思考討論文章的語言特點,帶領其體會老舍特殊的北京口語化的表達方式。最后可以鼓勵學生將課文與自己的習作相對比,進一步完善習作。主動借助這樣的教學,可以使學生有效理解文本的內涵,培養(yǎng)其寫作能力,并逐漸從量變到質變,實現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提升。
3.貼近生活提升學生的感悟素養(yǎng)
語文知識源于生活也運用于生活,在小學語文高年級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利用貼近生活的內容引導學生學習語文,以此提高學生的語文感悟素養(yǎng)。生活內容具有較強的生動性和形象性,將其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有機融合,可以使枯燥的文字知識變得富有趣味性,以此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認知能力。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語文主題教學引導的過程中,應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在課文中有哪些內容與生活實際相吻合,并將課文的文字內容與生活知識進行有機融合,使學生能夠循序漸進地通過生活內容理解語文知識。
此外,教師還可以對學生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生活中尋找答案,這種任務驅動式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提高生活學習能力,也能確保學生在生活中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對語文知識的內涵進行深度感受。此外,生活中蘊含著自然之美,學生在生活中感受美,體驗美,也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能夠通過轉變學習環(huán)境而實現有效突破。同時,在古詩詞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雖然古詩詞與當代語言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不利于學生理解,但內在含義卻是古今相通的,并且,古詩詞中的大部分場景都是取材于生活,所以,教師可以將古詩詞的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然后鼓勵學生帶著相關的知識理念,在生活中尋找與之相關的內容,這會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和認知能力,同時,也能使學生的古詩詞理解能力通過生活層面的學習實現有效突破,彰顯出通過生活實踐學習語文知識的價值。
三、結語
綜上所述,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強弱不僅關系到本學科的學習.同時也與其他學科有著間接關聯。提高語文學習能力,可以使學生更加精準地理解并解決不同學科中的各類問題,所以語文學科是一門重要且基礎的學科。教師應讓學生認識到語文學科的重要性.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并使學生能夠通過不斷學習.逐漸尋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語文學習方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情懷.樹立學生的語文學習理念,使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得以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馬穎.論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科技資訊,2017,15(6):171-172.
[2]姚力利.淺談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新課程·小學,2017(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