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鑫宇
羅漢拳,出自少林羅漢門,“仿羅漢之形,融羅漢之意”,練法獨特,打法多樣,技擊性強。
羅漢門,高手輩出,如近代少林寺“金羅漢”妙興、安徽武術家“江南第一腳”劉百川等。尤其劉百川,曾以“羅漢子母鴛鴦連環(huán)腿”擊敗過外國大力士,勇冠武林。
羅漢拳古訣曰:“頭如波浪,手似流星。身如楊柳,腳似醉漢。出于心靈,發(fā)于性能。似剛非剛,似實而虛。久練自化,熟極自神?!?/p>
1.兩腳并步正身直立,兩手垂于體側,心平氣靜。二目平視前方。
2.接著,兩掌自體側向左右分開上舉,舉臂至頭頂上方時,兩掌心相合,沿面前下落于胸前合十。
1.左腳向左側方橫跨一步,上體左轉,成左弓步;同時,右掌變拳下收于右腰間;左拳向左前翻劈而出,高與鼻平,拳面向上,拳心對面。
2.接著,左腳前移步,右腳緊隨上步于左腳內側,兩腳并步,屈膝半蹲;同時,左拳下收;右拳自腰間向前上勾出,高與鼻平,拳心對面,拳面向上。
1.重心移于左腿,右腿提膝向前彈踢出,腳背繃平,力達腳尖,高與腹平;同時,右拳收回抱于腰間;左拳變掌向前推出,掌尖向上,高與鼻平。
2.右腳向前落步,隨之左轉身,上體下俯,兩掌按地于左腳前;同時,左腿伸膝擦地后掃一半弧,成左仆步;右腿屈膝半蹲,重心偏于右。
1.左腳內收半步,起身,兩腿半蹲,成左半馬步;同時,兩掌隨起身上提于胸前,豎臂垂肘,拳面向上。
2.接著,重心左移,右腳收于左腳內側,并步正身直立;同時,兩拳變掌隨立身成抱球狀于胸腹前,右掌在上,虎口對胸;左掌在下,掌棱對腹,掌心相對。
1.右腳向右側方擺跨一步,上體右轉,成右弓步;同時,右掌隨轉身向右側摟手畫弧收于右腰間抱拳;左掌成拳向前方沖出,高與肩平。
2.接著,重心右移,左腳向前彈踢出,高與腹平,腳背繃平,力達腳尖;同時,左拳收抱腰間;右拳向前沖出。
1.左腳向前落地,重心前移,伸腿而立;同時,右腿屈膝向前提頂,高與腹平,腳尖收于左膝內側;右拳收回腰間。隨之兩拳變掌,虎口向外,掌尖向前斜下方,胸微含。
2.接著,右腳向前踏落一步,體略左旋,兩腿屈膝半蹲成馬步;同時,左掌向右畫弧架臂亮掌于頭額前上側,掌尖向右;右掌變拳向前沖出,高與肩平,拳眼向上。
1.右腳前移步,緊隨左腳跟步,挺膝蹬直成右弓步;同時,右拳變掌內按;左掌掄轉向前畫弧斜劈,高與鼻平,掌心向右斜上方。
2.體略右旋,重心右移;同時,左腳蹬地而起,向前上方踹出,高與胸平,力達腳掌;兩掌左右分展,右高左低,保持身體平衡。
1.體右轉,左腳經面前向右側畫弧落地,成左高弓步;同時,右掌隨轉身向前劈落,高與下頜平,掌尖向上,掌心向前;左掌護于右胸前,虎口向里。
2.接著,左腳向后撤退一步,仍保持高樁;同時,右掌收于右肋,掌心向上;左掌向前推出,高與鼻平,掌尖向上,掌棱向前。
3.動作不停,右腳沿地面順時針畫半??;隨即左轉身,成左弓步;同時,右掌畫弧至左掌內側;左掌掄轉隨轉體向左側方畫弧,臂成半弧狀,掌棱向前,虎口向下,高與肩平。右掌終移至左胸前,虎口向里,掌心向左。
1.右腳向前跨上一步,成右高虛步狀;同時,左掌畫弧收于左腰間成拳;右掌向前穿托,高與鼻平,掌心向上,掌尖向前,肘屈垂。
2.左腳上步于右腳內側并步,屈膝半蹲;同時,體略右旋,右掌變拳收于右肩前,拳心向下,肘尖后引與肩平;左拳向前下栽擊,高與小腹平,拳眼向上。
1.左腳向前方上進一步;隨即,右轉體約一周成左插步;同時,上體右俯向右后轉,右拳變掌向右后反撩掌,高與臀部平,掌尖向后斜下方,掌心向后上方;左掌收至右肩前,掌棱貼肩。
2.重心移于左腿;同時,右腳蹬地向后上方蹬出,力達腳跟,高在胸位;兩掌變拳收抱肋側。
右腳向右后畫弧落步,上體右轉約180度之際,右腳快速向右里合腿踢起,隨即向前劈,腳尖勾緊;兩臂左右分展,左高右低,保持平衡。
1.接上動。右腳向前劈落之際,略內收,腳跟著地,腳尖上勾;同時,左掌向后劃,伸臂成勾手,略與肋平,勾尖向下;右拳變掌向前劈,高與鼻平,掌尖向前斜上方,力達掌棱。
2.右前腳掌落地,左腳向前方上進一大步,屈膝半蹲成左半馬步;同時,右掌外劃握拳收拉于右肩前,肘尖后引;左勾手變拳向前沖出,直臂平肩,拳眼向下。
1.右膝跪地,重心前移成扭步;同時,上體前傾,左拳向左后劃伸臂成勾手,勾尖向下,略高于肩;右拳變勾手,用勾頂向前下?lián)?,高與膝平。
2.右腳向前方上進一大步,伸膝挺立之際,左腿屈膝提起,上體略右傾;同時,右臂屈肘向前頂出,高與肩平;左勾手變掌抵于右拳面向右推力。
1.上體左轉,左腳落步踏實,右腿屈膝向前提起,高與腹平;同時,左掌隨轉體向左平劃出,高與肩平,掌心向下,掌棱向前;右拳收抱于腰間。
2.右腳向右前側落步,左腳向外移半步,重心左移,成橫襠步;同時,左掌變拳收抱于左脅前;右拳向前沖出,高與肩平,拳心向下。
3.下盤動作不變。右拳收回抱于右腰間;左拳向前沖出,高與肩平。
1.左腳跟外碾,右腳向后退一大步,上體右轉,成右弓步;同時,左拳收抱于左腰間;右拳自腰間向前上勾出,高與鼻平,拳面向上。
2.重心移于右腿,獨立支撐身體平衡,左腿屈膝向前提起,成右獨立步;同時,右拳上提置于右耳側,肘尖向后上方;左拳變掌向前推出,高與鼻平,掌尖向上,掌心向前。
1.左腳向前落步,右腿挺膝蹬伸,成左弓步;同時,右拳變掌向右后展臂伸出,坐腕豎掌,略低于肩;左掌旋轉向前推出,掌尖向上,高與鼻平。
2.重心左移,右腳提起向前蹬出,高與腹平,腳尖勾緊,力達腳跟;同時,右掌變拳由后向下經腹前向前上勾起,收于左肩前,拳面向上;左掌向里下劃,護于右肘前側。
1.右腳向前落步,隨即左轉身,兩腿屈膝半蹲成左半馬步;同時,兩手隨轉身下落于右腹角前側,左掌按于右拳面上。
2.右腳蹬力前送,左腳前移半步,屈膝成左弓步;同時,左掌變拳,右拳變掌抵住左拳面,左臂屈肘向前撞出,高與肩平。
3.動作不停,右腳向前方上進一大步,成右弓步;同時,右掌變拳,左拳變掌抵住右拳面,右臂屈肘向前頂出,高與肩平。
1.左腳向前方上進一大步,成左弓步;同時,右拳旋臂下收,抱于腰間;左掌向前伸臂穿出,高與肩平,掌心向上。
2.兩腳向前滑步,仍成左弓步;同時,右拳向前沖出,高與肩平;左掌內旋,護于右肩前側,掌尖向上。
3.右腳上步于左腳內側,并步直立;同時,左掌變拳向前沖出,高與肩平;右拳變掌護于左大臂內側。
1.右腳向前方上進一步,上體左轉,右腿屈膝半蹲,左腿屈膝跪地,成騎龍步;同時,左拳下栽于左大腿外側,肘部略屈,拳面向下,拳心向后;右掌變拳置于喉下,拳心向下,拳面向左。
2.左腳尖外展立膝之際,右腳上步于左腳后,伸腿直立,左腿屈膝提起,成獨立步;同時,左拳旋轉向前勾提上撞,高與鼻平,豎臂垂肘;右拳移于左肩前。
1.左腳向前落步,屈膝前蹲;右腿略屈膝成左跪步;同時,左拳旋轉向前沖出,略低于左肩,拳心向下;右拳置于右鎖骨前,拳心向下,肘尖向后。
2.右腳向前方跨上一大步,成右弓步;同時,右拳向前沖出,略低于右肩,拳眼向上;左拳收于左耳側,拳面向上。
3.重心移于右腿,上體略右旋;同時,左腳蹬地而起,向前上方踹出,高與胸平;上體右傾,兩拳內收于胸前。
1.左腳向左后收落,隨之左轉身,兩腳相并,屈膝下蹲,成蹲身式;同時,兩拳下收于腰間。
2.右腳向前一步,左腳迅疾向前上彈踢而出,腳背繃緊,高與鼻平;同時,兩拳變掌向前上舉于頭額前上方,屈腕,掌尖向前。
3.動作不停,左腳向前下踏落之際,右腳蹬地向前上彈踢而出,高與鼻平,左前腳掌點地;同時,兩掌向前下按于右膝上側。
1.右腳向左腳前落步,隨即雙掌向前下按地;同時,左腿屈膝向左上抬,右腳隨即向前蹬出,身體與地面平行。
2.左腳落地,兩掌收離地面之際,右腳內收向外畫弧后掃。兩掌按地于左腳外側。
1.上動不停。右腳伸腿繼續(xù)向后掃約180度,上體右轉至左,成左弓步;同時,右掌向前反劃于左前方,高與左小腿平,虎口向下,掌心反向斜上方;上體前俯于左膝上側,左掌護于右肩前。
2.右腳內收半步,重心右移,兩腿屈膝半蹲成左半馬步;同時,右掌右劃握拳,屈臂上提于右耳側,肘尖下垂,拳面向上,拳心對耳;左掌護于右肘尖前下側,虎口對右肘尖。
1.重心移于左腿,右腳蹬地向前彈踢,高與腹平,腳背繃平,力達腳尖;同時,兩掌屈臂于胸前,左上右下,屈腕掌尖向前。
2.右腳向前落步,左腿蹬挺,成右弓步;同時,兩掌旋轉,掌棱相并,向前穿出,高與頜平。
1.左腳跟內旋;右腳擦地向左掃約180度,重心左移屈膝成右仆步;同時,左掌變拳收抱于左脅側;右掌變拳向前下沖出,停于右小腿上側,拳心向下。
2.左腳尖內扣,挺膝蹬伸,重心右移,成右弓步;同時,右拳內轉變掌向前上托出,高與額平,五指略屈,掌心向前上。
3.右腳略前移,伸膝立起,左腳蹬地向前上彈踢,高與胸平,腳背繃平,力達腳尖;同時,右手收于腰間成拳;左拳變掌向前插出,高與肩平,掌心向下。
1.左腳向前落步,腳尖外展,右腳跟進半步,體略左旋成扭步;同時,左掌旋轉,屈臂架掌于額前;右掌向前穿,屈肘托掌,高與鼻平,掌心向上。
2.右腳上進一步,左腳前移成并步,屈膝蹲立;同時,兩掌翻轉下按,至胸前時變拳向前沖出,高與肩平,拳眼相對。
1.右腳退步,上體右轉,兩膝略屈成扭步;同時,兩拳隨轉身收提于兩肩前,肘尖下垂。
2.左腳墊步進身,成右弓步;同時,兩拳變掌,以掌棱為力點向前切出,右掌高與鼻平,掌心向下;左掌高與胸平,掌心向上。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