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老了以后,對自己與子女的溝通狀況很不滿意,總覺得找不到溝通話題,甚至話不過三就會爭吵。好不容易盼著孩子回來,想多跟孩子說幾句話,但是話不投機(jī),最后剩下的就是沉默。
如果和兒女的溝通出現(xiàn)這些問題,需要找到原因,逐步解決:
話不投機(jī) 不要用兒時的方式與子女溝通
隨著子女的成長,他們的心智會發(fā)生一系列變化,會有自己的想法和觀念。
與成年的孩子溝通時,態(tài)度、方式必須有所變化,不能再把他們當(dāng)小孩對待,一味地像從前那樣期望“我說,你聽”。成年的孩子往往希望與父母保持平等的交流關(guān)系,所以父母要學(xué)會和孩子采用成年人之間的對話模式“我說,你也說”,遇事雙方共同商量,在互相交流中尋找共同關(guān)心的問題,相互尊重,求同存異。
總是吵架 多聽聽孩子的話
傾聽是溝通的核心要素,更是成功溝通的關(guān)鍵。想一下和子女說不了兩句話就吵架的時候,是不是往往都不愿意聽完孩子在說什么,是不是急于表達(dá)自己的情緒和觀點?
在子女說話時,不輕易打斷子女的話,不在子女的話沒有說完之前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看法,不在沒有完全了解子女真實想法前下結(jié)論或做評判,更不能依自己的經(jīng)驗、知識或喜好簡單地去批評或批判子女。兩代人之間存在觀念差異是很正常的,需要的是相互理解而非爭執(zhí)。
不愿溝通 放下自我,打開心扉
溝通與日常的寒暄不同,溝通是為了人與人間增進(jìn)了解。老年人經(jīng)常抱怨子女有話不跟自已說,但是往往自已的“心里話”也很少和孩子說。
只有我們先對子女坦然吐露心聲,才可能換來相應(yīng)的反響。所以,老年人在面對子女時,要先放下自我,打開心扉,才能與子女有真正意義上的溝通。你可以主動對孩子說說最近的煩心事,或者遇到困難不知道怎么解決,讓孩子走進(jìn)你的心里。這樣和孩子交流時,孩子更能感受到你的真誠。
(摘自《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