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之后,天氣逐漸涼爽。經過夏季高溫的襲擾,人體的免疫力下降,再加上季節(jié)交替之時病菌滋生,老人、小孩等體質較弱者難以適應而容易引發(fā)疾病。醫(yī)生提醒,注意冷暖變化,做好防護措施,謹防疾病“秋后算賬”。
消化性潰瘍 秋涼的刺激會使胃潰瘍、慢性胃炎等胃病復發(fā)。氣候轉涼,人的食欲旺盛,胃腸負擔加重,也容易出現(xiàn)消化道疾病。
建議:避免著涼,尤其要防止疲勞后著涼。少吃寒涼食品,適當加強體育鍛煉,改善胃腸道血液循環(huán),有助減少發(fā)病機會。
膽石癥 苦夏之后,人們的食欲開始恢復,胃口變好后易暴飲暴食,往往會誘發(fā)膽石癥加重。
建議:切忌暴飲暴食,特別是有膽石癥等膽囊疾病患者。
痔瘡 夏秋交替,氣候干燥,早晚溫差大,寒冷刺激使體表血管彈性降低,周圍阻力增加,引起小動脈收縮、血壓升高,腹部血流速度減慢,下肢靜脈血液不能回流,導致血液淤積,易形成痔瘡。加上食欲大開,往往容易引起便秘或腹瀉,導致痔瘡復發(fā)。
建議:避免久坐,多運動,少吃辛辣食物。
哮喘 有慢性支氣管炎病史的老年人和兒童,氣道防御功能較差,易受溫度變化影響,誘發(fā)哮喘。此外,秋季空氣中花粉、螨蟲、霉菌等過敏原猛增,有哮喘病史的人容易復發(fā)。
建議:在醫(yī)生指導下及時用藥;多吃些潤燥、清肺的食物,如百合、梨等。
心腦血管病 氣溫驟降會刺激心腦血管收縮,如果患者本身存在高危因素,特別是腦血管狹窄供血不足等,會加劇腦組織缺血,出現(xiàn)腦卒中復發(fā)或加重。
建議:季節(jié)交替時調整生活習慣,注意添衣保暖,注射流感疫苗等。
骨關節(jié)病 初秋季節(jié),老寒腿、膝關節(jié)炎、腰背痛、風濕病等疾病進入高發(fā)期。不少年輕人即便秋風瑟瑟,仍喜歡穿短裙、短褲,這時骨科疾病可能悄然找上門。此外,運動后出了汗不及時擦,也容易受風寒,導致骨關節(jié)病加重。
建議:及時添加衣物,平時洗東西時水溫要適宜,別太涼。
(摘自《勞動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