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自尊的人必然自愛。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摘花不插發(fā),采柏動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杜甫寫這首詩有以絕代佳人自況的意思。如果不是杜甫這樣的人而謬托絕代佳人,恐怕只會惹人笑話。
諸葛亮《出師表》中對后主劉禪表白,先是強調(diào):“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焙笥肿员砗笾髟唬骸俺啥加猩0税僦?,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余饒?!敝T葛亮并沒有像一些固執(zhí)自戀的人,憤世嫉俗、自命清高。他那時候的自處之道,沒有特意地超拔于流俗,而只是以淡泊明志為媒介,以寧靜致遠為表記。
浮華輕薄的人,謬托曠達,為自己的小事不檢點找借口;不顧名譽,為達目的不擇手段,距離豪杰的標準差遠了。為什么?先把自己做人的標準降低了,那么別人還能拿什么標準要求他自尊呢?所以真能自尊的人,首先要志節(jié)清白,而后才能揮灑他閑云野鶴的精神;首先要具備高尚德操,而后才能放縱他豪邁不羈的氣概。自尊,實在是使人提升品格的法門。
(摘自云南人民出版社《新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