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天才”或“科學狂人”埃隆·馬斯克近日再次成為焦點。他聲稱,自己已經(jīng)將大腦各項指標資料上傳至云端,并且已經(jīng)形成了一個虛擬版本的自己,他還跟這個虛擬版本的馬斯克交談過。此話一出,圈中一片嘩然。
“腦機接口”是怎么回事
馬斯克并沒有公開整個過程的更多細節(jié)。人們都只是在猜測,馬斯克可能是通過他旗下的負責開發(fā)腦機接口技術的Neuralink公司,來完成這件大事的。
" Neuralink公司成立于2016年,公司一直致力于研究腦機接口技術。
" 早在2019年,Neuralink就發(fā)布過一款侵入式的腦機接口產(chǎn)品,可以通過激光在頭骨上鉆孔(聽上去跟現(xiàn)在醫(yī)學上已很成熟的微創(chuàng)手術很像),然后將一條只有人的頭發(fā)絲1/4粗細的電子線路通過這個小孔植入腦中,與腦神經(jīng)相連接。因為電子線路尺寸很小,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對人體的傷害,卻可以順利地連接神經(jīng),讓大腦與電腦實現(xiàn)無線通信。
" 2021年4月,Neuralink又發(fā)布了一段視頻,視頻中一只9歲的獼猴被裝上了腦芯片,然后經(jīng)過訓練的它,可以用大腦控制電腦屏幕上的光標移動,去完成一些簡單的游戲。不久,他們又在豬腦中完成了同樣的實驗。據(jù)說,Neuralink在不同動物身上已進行了至少19次手術,植入電極芯片成功率達87%。
“賽博格”人類
腦機接口設備的概念也很早就誕生了,只是直到上世紀90年代后才逐漸有階段性成果出現(xiàn)。說起這種技術,就不能不提一種被歸類為“賽博格”的人類。賽博格(Cyborg)是cybernetics(控制論)和organism(生物體、有機體)兩個單詞的結合體,人們現(xiàn)在用這個詞來形容一種“半人半機械的生物”。英國科學家彼得·斯科特-摩根就是被稱為“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賽博格”的人類。
彼得早在2017年11月被診斷患上與斯蒂芬·霍金相同的疾病——萎縮側索硬化癥(俗稱漸凍癥)。這種病癥會讓身體各部分一點點僵硬“死去”,甚至包括那些支持呼吸和吞咽的肌肉,最終全身僵死。本身就是機器人專家的彼得決定把自己所有的器官替換為機械,宣稱“未來我將以‘賽博格’電子人的身份繼續(xù)活下去”。他做的這場大手術的醫(yī)學論文后來被選為2019年牛津年度醫(yī)學病例報告。他還將自己作為實驗品不斷地更新升級自己的“機器部分”。2020年,他拍了一部《彼得:人類機器人》的紀錄片,在AI的幫助下,彼得只用腦電波控制連接著身體的各個機器部分,就讓自己看上去像個正常人一樣,連細微的表情都能處理得非常好。
" 像彼得這樣的“賽博格”人還有不少。比如愛爾蘭裔藝術家內(nèi)爾·哈維森,他從一出生,眼中就只有黑白兩種顏色,于是他在2004年進行了一次大手術,“佩戴”上自己與科學家合力研發(fā)的一款“機械眼”,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身份證上準許帶有被改造痕跡的“半機械人”——他的護照照片就是他安裝有機械眼的模樣,而這只機械眼并不在正常人的眼睛位置,而是一個被植入頭骨的無線傳感器,像天線寶寶一樣延伸在體外,準確地說是豎立在他的頭頂——他可以通過這個分辨顏色的探測器來感知世界的顏色并創(chuàng)作藝術作品。2013年時,他還通過這根“天線”與NASA的宇航員進行了無線對話,這個設備竟讓他足不出戶就將感知延伸到了外太空。
有人問:大腦連上電腦后,馬斯克會性情大變嗎?我們只可以說,人類本身也會隨著科技的進步而不斷“進化”,現(xiàn)在我們也許還無法輕松地接受一位“賽博格”,但以后可能自己也會渴望成為一位“賽博格”。
(據(jù)金羊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