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每天上千元的收入,每到松塔成熟的季節(jié),不同地方的人就會像候鳥一樣,涌入海林這樣的東北林區(qū),開始為期一到兩個月的“打塔”生活。“打塔”工資高,但活兒重,且危險。在氫氣球里打松塔,已經是目前公認最安全高效的方式。即便如此,在林區(qū),仍然年年都有氫氣球載著工人漂走的事故發(fā)生。
海林,“打塔人”的候鳥城市
胡永旭是遼寧人,今年38歲,是專門到海林“打塔”的,希望“賺點錢買婚房”。海林市位于黑龍江省東南部,臨近牡丹江,因作為《林海雪原》和《智取威虎山》故事的發(fā)生地而聞名。市區(qū)的邊緣就是山,事實上,整個海林市林地面積超過70%。
丁勇是吉林人,已經連續(xù)四年在海林市與人合伙包山打塔,每年在“打塔”季來到海林。打塔是當地最重要的經濟活動之一。
每年9月松塔成熟,不但外出打工的人,都會回到林區(qū),還有不少外地人在這個季節(jié)涌入海林“打塔”,成為候鳥般的“打塔”工人?!按蛩?00元~1000元一天,一個松塔季基本會持續(xù)一到兩月,一季下來,一個工人能掙小四萬元。
跟其他包山老板的情況差不多,丁勇手下做工的,大多在50歲左右,來自四川大涼山,一般都家庭負擔很重,一些人甚至負債頗多,用丁勇的話說,“身上千斤擔,拿命賭明天”。打塔危險,經驗多的熟練工人身上基本都帶傷,因此很多賺了一兩年錢都不來了,打工受騙、做小生意賠本之后,才會再來。
在東北,繁重又危險的打塔以前也有,但真正形成產業(yè),則是近20來年的事情。近年來,松子原材料價格以每年10%的速度上漲。一位包山老板透露,包300畝左右的林地,一般5到10年一期,大概只需要投入“吉林市區(qū)一套房”的成本,如果林地、工人不出現(xiàn)意外,“兩年就可以回本,剩下的三年,就是純利潤了”。
“樹上錢串子,地上墳圈子”
但收益高的同時,“打塔”也是當地公認的危險重活。圈子里有許多俗語,“一顆塔十斤汗”“樹上錢串子,地上墳圈子”是其中兩句。
野生紅松林基本都沒有路,地上全是厚實松針和野草,走到幽暗的松林深處需要兩小時,搜不到任何信號,只能靠經驗和工具判斷方向,因此工人時常迷路。紅松3層樓到12層樓高不等,到了樹頂,目之所及全是蔥郁樹冠,看不到地面。山上的自然環(huán)境也有很多不確定因素。打塔季,山上的天氣就像“小娃娃的臉,說變就變”,晴雨不定,打塔過程中一旦下雨,上下樹便打滑,危險不言而喻。此外,毒蛇、猛禽和野獸同樣會成為打塔工人的威脅,尤其下樹時,沒有留意到蜷曲在樹下的毒蛇,“冷不防地就被咬一口”,野豬也不時和工人們打照面。
海林作為松子第二大出口地,幾乎每年都有2~3名從松樹頂上墜亡的工人。即便沒有墜落,被樹枝劃傷、劃出幾厘米的口子也是家常便飯。
氫氣球是近幾年開始使用的打塔工具。在氫氣球上,工人拿著7斤左右的伸縮桿打松塔,除了吃飯和起風外,基本不下球。因為作業(yè)環(huán)境穩(wěn)定,打塔效率高,也降低了人力成本。一位東北包山老板告訴記者,一塊300畝的林地,傳統(tǒng)作業(yè)方式需要15個工人,人工成本1萬多元一天,這個費用挺高的,能占毛利潤三分之一,但采用有飛行器的氫氣球之后,只需要4個人。而一個氫氣球的成本,如果是最低配置,只要3萬元左右,合理存放可以保管3~4年。
相比傳統(tǒng)的“打塔”方式,氫氣球采摘已經是松塔圈公認的“最安全”采摘形式之一。即便如此,在東北林區(qū),仍然年年都有氫氣球載著工人漂走的新聞。甚至有傳言稱,有人飄出了國界。
其實,按照規(guī)定,使用氫氣球打塔需要向當地派出所報備。但在實際的采摘活動中,監(jiān)管也難以落實,一位林區(qū)派出所的警察透露:“基本上就沒法管,他把氫氣球拉到山里,你上哪知道?上山以后,基本上不知道他們在干啥,也沒有那么多警力去監(jiān)督、搜查?!?/p>
(摘自《三聯(lián)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