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于玲
湖南省洪江巿人民醫(yī)院兒科,湖南洪江 418116
支氣管哮喘是小兒呼吸系統(tǒng)常見疾病,主要病理表現(xiàn)為氣道慢性變態(tài)炎癥反應及氣道高反應性[1]。 該病主要是由肥大細胞、T 淋巴細胞、 嗜酸性粒細胞等炎癥細胞誘發(fā)氣道高反應性,導致氣道阻塞[2]。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預估到2025年全球哮喘病例可達到4 億,并成為兒童時期亟需解決的問題[3]。 當小兒哮喘急性發(fā)作時,會在短時間內導致氣道痙攣、呼吸困難,嚴重威脅到兒童身心健康。 因此臨床需要迅速采用合理、有效的搶救措施,在短時間內緩解呼吸困難、氣道阻塞程度。 布地奈德是治療小兒哮喘的常用藥物,霧化吸入可快速緩解哮喘癥狀,減輕呼吸困難程度[4]。 但單獨用藥整體效果不佳,起效慢,長期應用易增加用藥不良反應。 孟魯司特鈉是一種白三烯受體拮抗劑,通過特異性結合半胱氨酰白三烯及其受體, 可降低白三烯介導的氣道炎癥反應[5]。 因此,為了提高小兒哮喘急性發(fā)作治療效果,本研究設計該項試驗,采用布地奈德霧化吸入聯(lián)合孟魯司特鈉治療, 旨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
選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洪江巿人民醫(yī)院兒科收治的120 例哮喘急性發(fā)作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60 例。對照組中,男34 例,女26 例;年齡3~12 歲,平均(7.10±1.15)歲;病程3 個月~6年,平均(2.40±0.48)年。觀察組中,男32 例,女28 例;年齡2~13 歲,平均(6.96±1.12)歲;病程3 個月~6年,平均(2.51±0.50)年。 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入組病例符合《支氣管哮喘基層診療指南(實踐版·2018)》[6]對哮喘的判定標準;②兩組患兒存在不同程度的口周發(fā)紺、面色蒼白等表現(xiàn),均為哮喘急性發(fā)作;③入組前2 周未接受激素、白三烯受體拮抗劑等藥物治療。 排除標準:①伴先天性心臟疾病、肺部疾病者;②伴心、腦、肝、腎等功能不全者;③伴支氣管肺部發(fā)育不良、鼻甲肥厚等疾病;④伴全身或局部感染、凝血異常及血液疾病者;⑤有研究藥物過敏史。 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兒家屬對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
兩組患兒入院后立即進行解痙平喘、止咳化痰、持續(xù)低流量吸氧等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采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正大天晴藥業(yè)集團,生產批號:210460227)霧化吸入治療,2~7 歲:吸入劑量為200~400 μg/次,2次/d;年齡>7 歲,吸入劑量為500 μg/次,2 次/d。 吸入時,添加0.9%氯化鈉溶液(廣州珠江制藥廠,生產批號:20191024)1 ml 進行稀釋,氧氣驅動霧化吸入,吸入15 min/次。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用孟魯司特鈉咀嚼片[齊魯制藥(海南)有限公司,生產批號:GC4G1004],年齡<6 歲,咀嚼4 mg/次,若無法自主咀嚼,碾碎藥片后喂服;若年齡≥6 歲,咀嚼5 mg/次,1次/d。 兩組患兒均連續(xù)用藥4 周。
①治療效果。臨床控制:哮喘急性發(fā)作癥狀緩解,第1 秒用力呼氣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xiàn)EV1)增加量是基線值的35%;顯效:哮喘發(fā)作減輕,F(xiàn)EV1增加量的25%~<35%,或達到預計值的60%~70%;有效:哮喘減輕,F(xiàn)EV1增加幅度為15%~24%;無效:哮喘發(fā)作未減輕或加重[7]。 總有效率=(臨床控制+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②肺功能。 即在治療前、治療后檢測肺功能程度,采用AS-507 肺功能儀(上海伊沐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檢測,包括FEV1、呼吸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xiàn)VC);③血清炎癥反應。 兩組患兒治療前、治療后采集外周靜脈血3 ml,TG16-W 微量臺式高速離心機(湖南湘儀實驗室儀器開發(fā)有限公司)3000 r/min 迅速離心10 min,離心半徑6 cm,用酶聯(lián)免疫法檢測白細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轉化生長因子-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2,TGF-β2)及基質金屬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試劑盒由Roche 羅氏公司產,檢驗人員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進行;④哮喘控制程度。 采用哮喘控制量表(asthma control test,ACT)[8]評價,量表總分25分,評分越高,哮喘控制程度越高;⑤不良反應。觀察兩組患兒治療期間惡心、食欲不振、頭暈、腹瀉等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惡心嘔吐+食欲不振+頭暈+腹瀉)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 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的比較[n(%)]
兩組患兒治療前肺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治療后FEV1、FVC、PEF 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FEV1、FVC、PEF 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肺功能的比較(±s)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肺功能的比較(±s)
注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PEF:呼吸峰流速;FEV1:第1 秒用力呼氣量;FVC:用力肺活量
組別 PEF(L/s)治療前 治療后FEV1(L)治療前 治療后FVC(L)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60)對照組(n=60)t 值P 值1.18±0.31 1.20±0.35 0.331 0.741 2.13±0.41a 1.72±0.32a 6.106<0.001 1.08±0.27 1.10±0.30 0.384 0.702 2.96±0.52a 2.04±0.48a 10.070<0.001 2.19±0.31 2.21±0.30 0.359 0.720 3.48±0.36a 2.95±0.33a 8.406<0.001
兩組患兒治療前血清炎癥表達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治療后血清IL-17、TGFβ2及MMP-9 表達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治療后血清IL-17、TGF-β2及MMP-9表達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反應的比較(±s)
表3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反應的比較(±s)
注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MMP-9:基質金屬蛋白酶9;TGF-β2:轉化生長因子-β2;IL-17:白細胞介素17
組別 MMP-9(μg/ml)治療前 治療后TGF-β2(μg/L)治療前 治療后IL-17(μg/L)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60)對照組(n=60)t 值P 值321.15±58.85 319.36±57.96 0.168 0.867 148.35±12.54a 196.30±21.83a 14.753<0.001 36.10±2.54 35.96±2.48 0.305 0.761 16.24±2.18a 23.86±2.29a 18.668<0.001 8.01±1.02 7.96±1.03 0.267 0.790 3.51±0.64a 4.96±0.72a 11.659<0.001
兩組患兒治療前ACT 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治療后ACT 評分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ACT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4)。
表4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哮喘控制效果的比較(分,±s)
表4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哮喘控制效果的比較(分,±s)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 t 值 P 值觀察組對照組t 值P 值60 60 15.86±3.59 16.10±3.61 0.365 0.716 23.48±1.24 20.63±1.28 12.387<0.001 15.540 9.161<0.001<0.001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5)。
表5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的比較[n(%)]
哮喘是兒童時期常見的呼吸道疾病,屬于慢性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是在肥大細胞、嗜酸性粒細胞等多種炎癥細胞與細胞因子、炎癥介質共同參與及作用下形成的慢性持續(xù)性氣道高反應,造成氣道阻塞[9]。在哮喘急性發(fā)作時,由于病情進展快、氣道阻塞顯著、呼吸困難等,臨床需要在短時間內緩解呼吸困難、氣道阻塞,恢復通暢呼吸,緩解哮喘癥狀。 我國哮喘診治指南(2008年)[10]指出,對重癥哮喘急性發(fā)作患兒,臨床可增加吸入激素的初始劑量,早期給予大劑量糖皮質激素聯(lián)合吸入激動藥,能快速緩解患兒喘息癥狀,并能減少全身激素的用藥劑量。 而且全球哮喘防治管理策略也指出哮喘急性發(fā)作時, 高劑量糖皮質激素聯(lián)合支氣管舒張劑能在短時間內快速控制哮喘急性發(fā)作[11]。 因此激素類藥物是治療哮喘急性發(fā)作的首選藥物。 當前,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是治療小兒哮喘急性發(fā)作不可缺少的藥物, 該藥是腎上腺糖皮質激素,通過霧化吸入直接作用于氣道、肺部,藥物濃度高、藥效強,通過有效結合糖皮質激素受體,發(fā)揮顯著的抗炎作用,可降低氣道炎癥反應,緩解氣道高反應[12]。 同時霧化吸入快速達到靶器官,直接作用于支氣管固有細胞、炎癥細胞,抑制炎癥反應,減少腺體分泌,故能改善患兒呼吸功能,緩解哮喘癥狀[13]。 孟魯司特鈉是臨床用于防治哮喘的主要藥物,由于白三烯是促進支氣管平滑肌收縮的重要因子,持續(xù)時間長,并會分泌大量黏液,以此加重黏膜水腫,增加支氣管受阻程度,加重哮喘發(fā)作[14-15]。因此應用孟魯司特鈉,特異性拮抗白三烯受體,減少白三烯的釋放,舒張支氣管平滑肌,故能減輕支氣管黏膜水腫及支氣管阻塞程度,同比能降低血管通透性,緩解支氣管痙攣,降低嗜酸性粒細胞浸潤,減輕哮喘程度[16]。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ACT 評分高于對照組,F(xiàn)EV1、PEF、FVC 含量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果與其他學者研究結果相一致,據(jù)侯麗潔等[17]數(shù)據(jù)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肺功能表達值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方金涌等[18]報道聯(lián)合治療組肺功能值高于常規(guī)治療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因此結合多研究證實,布地奈德霧化吸入聯(lián)合孟魯司特鈉可提高哮喘控制效果, 改善患兒肺功能。原因在于布地奈德霧化吸入可降低氣道炎癥反應,快速緩解患兒呼吸功能;同時聯(lián)合孟魯司特鈉作用于白三烯受體,減少腺體分泌,緩解氣道黏膜水腫及支氣管痙攣,降低嗜酸性粒細胞炎癥浸潤,故能進一步提高哮喘治療效果。
小兒哮喘發(fā)作機制復雜,其中白三烯是促使哮喘發(fā)作的重要炎癥介質, 通過特性作用細胞表面受體,與其他炎癥介質相互作用,增加機體外周血清炎癥表達,使IL-17、TGF-β2表達升高;而IL-17、TGF-β2表達升高會作用于白三烯, 以此增加白三烯生物活性。同時氣道重塑是哮喘氣道高反應性的重要病理學基礎,其中細胞外基質是增加氣道壁及基底膜厚度的重要原因,并引起患者氣道重塑[19]。其中MMP-9 是引起細胞外基質大量沉積的重要成員,通過鋅離子或鈣離子降解細胞外基質降解,促使炎癥因子穿過基底膜并聚集在氣道,參與了氣道炎癥反應,并會促進氣道平滑肌細胞增殖,增加基底膜厚度,導致氣道重塑[20]。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治療后血清IL-17、TGF-β2及MMP-9 表達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用藥不良反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提示布地奈德霧化吸入聯(lián)合孟魯司特鈉可降低氣道炎癥反應,逆轉氣道重塑,且無明顯不良反應,安全性高。 原因是采用布地奈德清除氣道炎癥反應,降低氣道高反應性;并聯(lián)合孟魯司特鈉競爭性白三烯受體的結合與釋放,抑制氣道炎癥反應,減輕氣道阻塞,并能抑制氣道重塑,達到治療哮喘的目的。
綜上所述,布地奈德霧化吸入聯(lián)合孟魯司特鈉治療小兒哮喘急性發(fā)作取得顯著效果, 炎癥水平降低,肺功能改善明顯,無明顯不良反應,可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