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錢江
【案例描述】
在教學完了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綜合性學習“遨游漢字王國”后,我布置了制作學習小報的任務。周一語文課,我將學生制作的小報一張一張投射在大屏幕上,請他們欣賞點評。一些女學生的作品,真可以稱得上是藝術品,構圖、內(nèi)容、標頭、插圖,甚至字體字號都經(jīng)過精心設計,可圈可點。突然,教室里發(fā)出一陣哄笑……
我低頭一看投影臺,這張小報的確有些“與眾不同”:是用16K紙做的,沒打邊框,白底無修飾,上面畫了幾個大怪物……我翻到這張小報的背面,“作者:M同學”。
學生還在議論紛紛,我快速瀏覽了這張小報的全部內(nèi)容后,忽地眼前一亮,心中有了主意。
師:這張小報跟大部分同學的不一樣,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里是否有值得學習之處。
學生漸漸靜下來。
生:我發(fā)現(xiàn)他的小報中做的是“?!边@個漢字的歷史演變過程。
師:這張小報跟絕大部分同學做的都很不一樣,其他同學都是大范圍籠統(tǒng)地介紹,他卻是選取了一個特別小的點,用“?!弊值臍v史演變來說明我們漢字的歷史悠久。
生:那幾個怪物的形狀好像是“牛”這個字。
生:那些怪物是外國人,外國人沒有我們這樣的方塊漢字,他們都是字母文字,這是對比的方法。
師:是的,在人類文明發(fā)展史上,只有中國擁有這樣美觀的方塊文字。
生:他用“牛”這個字做小報,是不是想說中國漢字真牛?
師:我覺得你的這個說法特別好!是啊,我們課本中用的是“日”“月”“車”“馬”這四個字,我也覺得用這個“?!弊指?,真是一語雙關啊!
生:分別找出應該很不容易。
師:是的。剛才我們看到的漢字小報有許多是很相似的,比如摘錄一些諧音歇后語,抄上一些有趣的字謎,以及一些漢字小故事,等等,但他卻能將小報的主題落實在一個小小的“?!弊稚?,這個想法真是大膽而新穎。那么,有沒有可以進步的地方?
生:紙張要大一些,色彩的運用也不好,大部分是暗藍色。
生:要畫邊框,畫一些裝飾花紋。
生:缺個主題,我覺得可以寫“中國漢字,牛!”。
師:你們說得都很好。我們在語文學習中,不能只是摘摘抄抄,或是模仿他人,而是要有自己的想法。記住了,想法比做法更重要!如果再改進一下,這張小報會更好。我想,這張小報應該獎勵他兩顆星!
學生們都驚訝地張大了嘴,同時既羨慕又佩服地望向M同學。
【課后反思】
語文是“文以載道”的,我們可以在每一篇課文中看到“道”。以此類推,我們更可以在每一堂語文課中進行“道”的滲透。而我們“童真語文”的“道”是要去發(fā)現(xiàn)兒童,呵護兒童,成長兒童。圍繞這張與眾不同的小報,我進行了“順水推舟”式的課堂處理。事后回想,卻得了些許在語文課堂中滲透童真理念的啟示。
一、滲透,應“順”在語文內(nèi)容上
通過自制小報鞏固學習成果,引發(fā)學生對中國漢字的文化自信,是我的初衷。但學生往往會將關注的重點放在小報的表面美化上,而忽視內(nèi)容選取的重要性。一開始,許多學生將關注的重點放在小報是否精美上。那么,談不上精美的那些小報難道就一無是處了?至少,小報的主人們都是圍繞著“我愛你,漢字”這個語文學習內(nèi)容的。
所以,我請學生關注這張幾乎引起全班哄堂大笑的小報內(nèi)容。仔細審看,就會發(fā)現(xiàn)這張小報的奧妙。制作小報的這位同學一樣值得大家尊重。表面看,學生的關注點從“人”回到了“報”上。事實上,關注了“報”本身,有了這個事實依據(jù),對“人”的看法也會潛移默化地轉變。這是對兒童的發(fā)現(xiàn)與重視。
二、滲透,應“順”在爭論焦點上
語文學科的某一板塊學習,往往集結在某一個重要問題之下,學生圍繞“集結點”,發(fā)表不同見解,認識也漸漸清晰。從四年級開始,我常請學生通過制作小報(有時是思維導圖)來鞏固語文學習的效果。每次做,每次評星獎勵。慢慢地,在學生中大致形成了誰總是做得好,誰總是不認真這樣的觀點。這張引人發(fā)笑的小報似乎有搞怪的嫌疑。那么,什么樣的小報才是真正好的小報?規(guī)規(guī)矩矩的?圖飾精美的?設計巧妙的?然而這些形式上的到位,如果沒有好的內(nèi)容支撐,尤其是獨特的想法,終究是泛泛之作。
事實上,通過爭論“什么樣的小報是好的”這個問題,我希望學生懂得,不僅是做小報,完成其他學習任務也要“有想法”才重要,更希望扭轉M同學在其他學生中的日?!岸ㄊ健闭J知。就像這張小報,M同學的創(chuàng)意是無人可及的,應給予大力褒揚,從而使學生意識到,老師眼中的任何一個學生總有閃光之處。這是對真實的有力呼喊。
三、滲透,應“順”在學習過程中
理念,更多的應是緩慢地滲透,自然地熏陶,不是貼標簽,更不應以空話、套話、大話來說教。所以,我們所奉行童真理念的滲透應注意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慢慢展開。學生在仔細觀察這張小報的過程中,逐漸說出了一些獨到之處:首先,漢字有著數(shù)千年的演變歷史,且從未斷檔或消失;其次,漢字是世界文字叢林中的一朵仙葩,與其他國家的文字相比,有著無可替代的獨特性;第三,小報上的“牛”,照應了漢字中的“牛”字。當然,最后也點出了這張小報可以更進一步的地方。
這是這一堂課中針對一張小報展開的學習過程,從“?!弊殖霭l(fā),我們共同認識到要發(fā)現(xiàn)漢字之美還可以從這樣的小小角度切入,而且更形象,也更令人印象深刻。但制作這樣的小報,其實更麻煩。就比如這張小報中甲骨文、金文等不同字體的“牛”字,還需要查閱資料才能一個一個找到,然后再一筆一畫地描摹到小報上,這與尋找其他資料相比,難度系數(shù)顯然更大。
隨著學習交流的展開,我和其他學生都看到了M同學在制作這張小報過程中的用心與努力。在大部分學生發(fā)笑時,我就已決定要表揚這個幾乎從不被表揚的M同學,期待將現(xiàn)在的他與過去的他作一次分離,助推他的成長。
實際上,在語文課堂上,我已好幾次注意到他有著豐富的閱讀積累和獨特的閱讀思維。比如,在梳理《三國演義》人物時,只有他采用了獨特的視角,以兵器來梳理人物;在學習《冀中的地道戰(zhàn)》時,只有他根據(jù)文本描述極其準確而全面地畫出了地道剖面圖……這張與眾不同的小報,成了一個最好的教育契機。
學習上的進步,偶爾成功獲得的表揚,是我們以童真理念去觸發(fā)那些所謂的“潛力生”們各方面成長的結果,不僅僅是語文學習上的,還有其他學生看待他們的固有觀念也在慢慢發(fā)生改變。在“童真語文”課堂中,我們需要更多地進行這樣“順水推舟”式的理念滲透,雖然語文的呈現(xiàn)會稍弱,學習的過程會停頓,但課堂的生命更顯“童真”了。
(作者單位:浙江紹興市柯橋區(qū)秋瑾小學趙家坂校區(qū))
責任編輯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