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翠 , 孫俊麗 , 朱 敏 , 盧文學(xué) , 羅斯聰 ,吳 強 , 黃 麗 , 吳 亮 , 廖玉英 , 楊家晃
(1.廣西畜牧研究所,廣西南寧 530001;2.廣西獸醫(yī)研究所,廣西南寧 530001)
研究表明, 傳統(tǒng)中草藥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zhì),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病和促生長作用,且復(fù)方中草藥添加劑因含有更多種類的生物活性物質(zhì),故作用效果更好(宿國強等,2021;楊翠等,2021;于佳楠,2020)。 雖然這些研究已初步顯示了中草藥作為抗生素替代物的可行性, 但諸如添加劑的質(zhì)量,其中生物活性物質(zhì)的作用效率,作用效果的穩(wěn)定性及其機理等(宿國強等,2021)仍需進一步深入研究。 本研究根據(jù)中醫(yī)藥理及其配方中各組分所含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質(zhì)種類與含量等因素,用連翹、當(dāng)歸、黃芪、山楂等十味中草藥組成添加劑, 研究其對烏雞生長性能及飼料養(yǎng)分利用效率的影響, 探索其作為抗生素替代物的可能性,為“禁抗”后尋找抗生素替代物提供科學(xué)依據(jù)。
1.1 中草藥添加劑 本試驗用連翹、當(dāng)歸、黃芪、陳皮、山楂、甘草等十味中草藥構(gòu)成的添加劑(以下稱為“連黃”中草藥添加劑),由廣西南寧市一心醫(yī)藥有限公司提供, 用前經(jīng)100 目篩粉碎后裝袋備用。
1.2 試驗日糧及營養(yǎng)水平 試驗用飼料由南寧市漓源糧油飼料有限公司提供 (原料組成有:玉米、小麥、高粱等谷物及豆粕、魚粉、磷酸氫鈣、L-賴氨酸硫酸鹽、蛋氨酸羥基類似物、維生素A、維生素D3、維生素E、維生素K3、硫酸銅、硫酸亞鐵、硫酸鋅、丙酸鈣等),不同階段日糧的主要養(yǎng)分水平見表1。
表1 不同基礎(chǔ)日糧的營養(yǎng)水平%
1.3 試驗設(shè)計及飼養(yǎng)管理
1.3.1 飼養(yǎng)試驗 試驗用1 日齡東蘭烏雞480 羽(均為♀雞), 由廣西立藤農(nóng)牧發(fā)展有限公司提供;用單因子完全隨機設(shè)計,把試驗雞分成4組,每組設(shè)6個重復(fù),每個重復(fù)20 羽;其中A組喂基礎(chǔ)日糧為對照組;B、C、D組分別在基礎(chǔ)日糧中添加0.25%、0.50%和1.00%的“連黃”中草藥添加劑;試驗于2020 年11 月9 日在廣西畜牧研究所養(yǎng)禽研究室雞場進行,試期70 d。21 d 前養(yǎng)在育雛室,人工控溫,初始室溫控制在 33 ℃,1 周后每 2 天降 1 ℃,最終(21 d 前)維持在30 ℃;試驗期間試雞自由采食和飲水,飼養(yǎng)管理及免疫程序按生產(chǎn)常規(guī)進行。
1.3.2 代謝試驗 在70 d 的飼養(yǎng)試驗結(jié)束時,即從每個試驗組中選取24 羽體重相似的試驗雞,共96 羽,用原飼養(yǎng)試驗相同設(shè)計,分成4組,每組設(shè)6個重復(fù),每個重復(fù)4 羽;繼續(xù)飼喂先前試驗各組所用的日糧;進行6 d 代謝試驗;其中前3 天為預(yù)試期,收糞采樣在后3 天進行;于每天早上8.00 開始采集前一天試驗雞的所有雞糞,去除羽毛、皮屑等雜物,用10%的硫酸噴灑并均勻后裝袋密封,于-20 ℃下保存; 然后由廣西畜牧研究所動物營養(yǎng)研究室進行各種養(yǎng)分及AIA 含量的測定。 代謝試驗方法:用 4N 鹽酸不溶性灰分(4NHCl·AIA)法。
1.4 測定指標(biāo)與方法
1.4.1 體重、 采食量及飼料報酬的測定 分別于試驗初始、21、35、49 d 和 70 d 早上(8:00)飼喂前稱各組試驗雞空腹體重; 以此計算相應(yīng)的日均增重(ADG);同時測定期間的試驗雞飼料采食量并計算相應(yīng)的日均飼料采食量(ADFI);最后根據(jù)各階段的ADG 和ADFI 計算試雞的料重比(F/G)(即飼料報酬),計算公式:F/G=ADFI(g)/ADG (g)。
1.4.2 日糧養(yǎng)分代謝率的測定 代謝試驗期間收集的樣品, 在正式開始測定前統(tǒng)一解凍、60 ℃烘干、 粉碎后裝袋備用; 最后測定樣品中各養(yǎng)分和AIA 含量。并根據(jù) 4NHCl·AIA 法所用公式計算日糧各種養(yǎng)分的代謝率,計算公式如下:
養(yǎng)分代謝率/%=100-100[(A1/A2)×(F2/F1)];
式中:A1為飼料中 AIA 含量,%;A2為糞便中AIA 含量,%;F1為飼料中養(yǎng)分物質(zhì)含量,%; F2為糞便中養(yǎng)分物質(zhì)含量,%。
1.5 試驗數(shù)據(jù)處理 試驗數(shù)據(jù)用Excel 作初步處理,用SPSS 16.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均數(shù)比較用Duncan’s 法,結(jié)果表示為“平均數(shù)±標(biāo)準(zhǔn)差”。
2.1 “連黃”中草藥添加劑對試驗雞生長性能的影響
2.1.1 對日增重的影響 表2 數(shù)據(jù)顯示, 在整個試驗期間, 除 50 ~ 70 d 之外,B組在其他各階段的 ADG 分別比 A組提高了 5.00% ~ 9.15%(P <0.05),70 d 平均個體重提高了 4.86%(P < 0.05);C組在 36 ~ 49、1 ~ 49、1 ~ 70 d 的 ADG 和 70 d時平均個體重分別比A組提高了5.90%、2.66%、2.68%和2.57%, 但均未達到統(tǒng)計差異水準(zhǔn) (P >0.05), 兩組間的其他階段亦無明顯差異 (P >0.05);D組在 36 ~ 49 d 和 1 ~ 70 d 的 ADG 及 70 d的平均個體重較 A組有提高趨勢 (P > 0.05),但兩組間的其他階段也無明顯差異 (P >0.05)。 由此可見,日糧添加“連黃”中草藥添加劑能明顯提高試雞的增重性能;且在三個試驗組中B組的增重效果最好。
表2 試驗雞各階段的ADG g
2.1.2 對飼料采食量的影響 從表3 數(shù)據(jù)看來,雖 然 在 36 ~ 49 d 時 A組 的 ADFI 比 B組 高6.04%(P < 0.01), 比 C、D組 分 別 高 5.12%和4.13%(P < 0.05),且 A組在 1 ~ 49 d 時高于 C組2.86%(P < 0.05), 但在除此之外的其他階段,尤其在 1 ~ 70 d 時,4組試驗雞的 ADFI 均無顯著差異(P >0.05)??梢姟斑B黃”中草藥添加劑的三種添加量均不能提高試驗雞的日糧采食量, 但也沒有產(chǎn)生不良影響。
表3 試驗雞各階段的ADFI
2.1.3 對飼料報酬的影響 表4 數(shù)據(jù)表明, 在1 ~21 d 和 50 ~ 70 d 時,A、B 兩組間的 F/G 并無明顯差異(P > 0.05),但在 22 ~ 35 d 和 1 ~ 70 d 時 B組低于 A組 6.32%和 3.41%(P < 0.05), 且在 36 ~49 d 和 1 ~ 49 d 時低于 A組 11.43%和 7.31%(P <0.01); 在 36 ~ 49 d 時 C組 的 F/G 低 于 A組10.15%(P < 0.05), 且在 1 ~ 49 d 時低于 A組5.29%(P < 0.01),但在此外的其他階段,兩組間并無顯著差異(P > 0.05);雖然在 36 ~ 49 d 時 D組的 F/G 低于 A組 7.27%(P < 0.05), 但 A組在 1 ~21 d 時卻低于 D組 5.43%(P < 0.05),此外,兩組間并無明顯差異(P >0.05)。 可見在三個試驗組之中, 添加量為0.25%的B組試驗雞料重比顯著降低,即顯著提高了飼料轉(zhuǎn)化效率(或飼料報酬)。
表4 試驗雞各階段的F/G
2.2 對日糧養(yǎng)分代謝效率的影響 由表5 可知,DM 代謝率 B、C組分別比 A組提高了 5.75%和 6.41%(P < 0.01),D組高于 A組 5.20%(P <0.05);CP 代謝率 B、C、D 三組分別比 A組提高了 4.26%、4.20%和 3.97%(P < 0.05); 但 4組之間的 EE 代謝率并無明顯差異(P > 0.05);CF 代謝率 B、C組均極顯著高于 A組(P < 0.01),D組也顯著高于 A組 (P < 0.05);B、C、D 三組的 TE代謝率分別比A組提高了2.85%、2.78 和2.81%(P < 0.05); B組的 NFE 代謝率極顯著高于 A組 (P < 0.01),C、D組亦顯著高于 A組 (P <0.05);C組的CA 代謝率極顯著高于 A組 (P <0.01),B、D 兩組也明顯高于 A組(P < 0.05);B、C 兩組的 Ca 代謝率分別較 A組高 20.24%和22.84%(P < 0.01),D組也高于 A組 13.59%(P <0.05);P 的 代 謝 率 B、C 兩組 分 別 高 于 A組24.86%和 24.03%(P < 0.01),D組也高于 A組19.04%(P < 0.05)。 可見“連黃”中草藥添加劑的三種不同添加量,對日糧主要養(yǎng)分代謝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以0.25%和0.50%添加量的提高程度較為顯著。
表5 試驗雞的日糧養(yǎng)分代謝率 %
東蘭烏雞是廣西優(yōu)良地方品種雞 ,主要分布在廣西東蘭縣的東蘭、隘洞、長江等14個鄉(xiāng)鎮(zhèn)及周邊縣(鄉(xiāng)),年出欄100 萬羽以上;東蘭烏雞全身黑色,皮、肉、骨及內(nèi)臟呈淺黑色(韋善等,2017)。該雞體形為中小型,成年(150 d)公雞 1.3 ~ 2.5 kg,母雞 1.1 ~ 2.0 kg;120 d 時公雞平均體重 1336.6 g,日增重 11.1 g,母雞 913.9 g,日增重 8.4 g(羅城,2011);東蘭烏雞具有耐粗飼、抗病力強、肉質(zhì)細(xì)嫩、 肉味鮮美及藥用價值高等優(yōu)點而廣受人們青睞(吳亮等,2018)。
本試驗結(jié)果表明,B組的ADG 比對照A組顯著提高,其中 1 ~ 49 d 和 1 ~ 70 d 時分別提高了6.76%和5.00%,且差異顯著;雖然C組較A組在一定程度上有提高的趨勢, 但未達到統(tǒng)計差異水平。 可見日糧添加0.25%的“連黃”中草藥添加劑對試驗雞的生長具有良好促進作用。
適宜的中草藥添加劑能促進雞的生長, 其原因可能與添加劑中各種中草藥所含的生物活性物質(zhì)有關(guān),本試驗所用的黃芪、當(dāng)歸、陳皮、山楂、甘草等分別不同程度地含有多糖、黃酮、揮發(fā)油、生物堿等活性物質(zhì)(陳琳等,2021;董嘉琪等,2021;鄧桃妹等,2021;姜輝等,2020)。研究顯示,多糖能在促進消化道有益菌增殖的同時抑制有害菌繁殖, 因此能改善腸道的微生態(tài)系統(tǒng), 保持腸道健康;同時還能促進十二指腸、空腸微腸毛的生長,增加腸道對養(yǎng)分吸收的表面積; 此外多糖還能上調(diào)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Zymes)基因的表達,提高 CAZymes 的活性 (金俊奇等,2021; 唐圓等,2020);因此能提高飼料養(yǎng)分的消化吸收,從而促進動物生長。 方磊涵等(2018)和石念進等(2013)分別在雞日糧中添加復(fù)方中草藥多糖, 結(jié)果均能顯著提高雞的生長性能。 而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氧化、調(diào)節(jié)機體免疫及促生長功能,江陽等(2021)在AA 公雞日糧中添加750 mg/kg 的艾蒿黃酮時顯著提高了22 ~42 d 的ADG 并明顯降低了F/G;楊季等(2021)在AA 公雛雞日糧中添加橙皮苷(也叫生物黃酮)飼喂時,也明顯提高了22 ~42 d和 1 ~42 d 的 ADG,并顯著降低了 F/G。 研究認(rèn)為, 黃酮類化合物能夠提高小腸絨毛高度和隱窩深度, 并通過增加細(xì)胞內(nèi)堿性磷酸酶的活性以及腸道上皮細(xì)胞DNA 的合成而促進腸道發(fā)育;同時黃酮類化合物也能促進胃腸的蠕動, 加快食糜的消化,提高飼料的利用效率。 揮發(fā)油又稱為精油,研究表明,植物精油(PEO)可以增加飼料的適口性,刺激胃腸道消化液和黏液的分泌;并且能抑制消化道內(nèi)有害菌群的繁殖, 調(diào)整并穩(wěn)定消化道微生物區(qū)系;PEO 還能提升腸道的絨毛高度和隱窩深度,增加小腸絨毛的表面積,改善腸道的消化吸收(趙琛等,2020;楊敏等,2017);在肉雞飼糧中添加PEO 的研究還表明, 其可顯著提高胰蛋白酶、α-淀粉酶和腸麥芽糖酶活性(Jang,2007),故能提高飼料營養(yǎng)物質(zhì)的消化率, 改善養(yǎng)分的吸收與利用,因此在日糧中添加適量的PEO 可顯著提高雞的生長性能及飼料利用效率 (馬偉斌等,2021;張文靜等,2016), 并且添加復(fù)合PEO 比單一PEO效果更好(汪天龍等,2020);此外,上述生物活性物質(zhì)還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氧化等作用(朱永剛等,2016;劉旺景等,2016;陳志剛等,2015),能消除某些負(fù)面因素對雞生長的影響, 進一步促進雞的生長發(fā)育。研究顯示,由黃芪、當(dāng)歸、陳皮、山楂、甘草等作為主要組分構(gòu)成的中草藥添加劑對雞的生長性能均有較好促進效果 (李姣清等,2021;于佳楠等,2020;賈玉剛等,2018;張瓊娣等,2011)。本研究結(jié)果也與之極為相似, 再次證明了此類添加劑對雞的促生長作用。
試驗期間, 因 B組的 ADG 顯著高于 A組,而兩組間的ADFI 無明顯差異,因此B組的F/G就低于A組,說明日糧添加0.25%的“連黃”中草藥添加劑能明顯降低雞的F/G,即提高了飼料轉(zhuǎn)化效率, 由此說明,B組試驗雞生長性能的提高是通過飼料轉(zhuǎn)化效率的提高來實現(xiàn)的, 這對生產(chǎn)實踐很有意義,因為不用增加飼料成本,也可提高生產(chǎn)效益。
從代謝試驗的結(jié)果來看, 添加劑的三種不同添加量均能不同程度提高日糧主要養(yǎng)分的代謝率, 其中尤以0.25%和0.50%添加量的提高效果最好, 由此說明日糧添加0.25%的B組試驗雞生長性能的提高是通過飼料轉(zhuǎn)化效率的提高而實現(xiàn)的。 然而,其他兩組尤其是C組的飼料轉(zhuǎn)化效率提高不能促進生長性能的提高, 其原因目前并不清楚,可能與添加劑的添加量有關(guān),其具體機理有待進一步研究。
日糧中0.25%添加量的“連黃”中草藥添加劑可以明顯提高東蘭烏雞的生長性能,并且顯著降低烏雞的料重比;“連黃”中草藥添加劑的三種添加量均不能提高東蘭烏雞的日糧采食量,但也沒有產(chǎn)生負(fù)面影響;“連黃”中草藥添加劑的三種添加量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日糧主要養(yǎng)分的代謝率, 其中0.25%和0.50%添加量的提高程度較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