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麗
柳州市中醫(yī)醫(yī)院(柳州市壯醫(yī)醫(yī)院) 廣西 柳州 545000
乳腺癌是女性較為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疾病。據報道,我國惡性腫瘤發(fā)病率占據首位,并以每年3~4%速度遞增,該病在早期未有明顯癥狀與體征,在確診時為中晚期,出現癌細胞擴散,且伴有疼痛癥狀[1]。目前針對該病主要以手術治療,并輔以放療與化療,整體療效長,且對患者心理與生理造成嚴重影響,導致乳腺癌出現抑郁、焦慮和病恥感等心理問題,進而嚴重威脅到患者預后情況。敘事護理指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故事的吸收、傾聽,幫助其實現生活、疾病故事意義的重構,從而發(fā)現護理要點,對患者實施臨床護理干預。并有研究表示[3]該項護理措施能減輕患者負性情緒與降低病恥感,具有重要臨床意義。文章就乳腺癌術后患者給予敘事護理,如下。
研究時間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將110例行乳腺癌根治術患者以隨機抽樣法分參照組以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以敘事護理各55例,所有納入患者符合乳腺癌相關診斷標準[4];通過焦慮、抑郁自評量表評估存在焦慮和抑郁情況;對本次研究目的了解且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合并具有其他腫瘤;存在認知障礙;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腦卒中等。參照組年齡27~70歲,平均(48.50±1.02)歲,學歷:小學10例,高中28例,大學以上17例;研究組年齡27~70歲,平均(48.52±1.11)歲,學歷:小學9例,高中27例,大學以上19例,納入兩組乳腺癌根治術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差異(P>0.05)。
參照組實現常規(guī)護理,術后進行宣教,講解術后注意事項,例如飲食原則、患肢功能鍛煉等,且向患者發(fā)放健康教育手冊等,以供患者學習。
研究組成立敘事護理干預小組,責任護士負責患者出院第1月每周進行1次,電話隨訪,第2個月開始每2周訪談1次,連續(xù)2個月,之后每月1次,持續(xù)半年,共行6個月的敘事護理干預和宣教,每次訪談時間大于15分鐘,訪談時盡量讓患者敘述1件完整和疾病有關的事件與經歷,描敘出自身心理感受,使其身心得到最大宣泄。
主要內容:(1)首先成立干預小組,小組成員由1名護士長、2名主管護士和3名護理人員,統(tǒng)一實現敘事護理干預培訓,之后通過考核后上崗。(2)建立隨訪檔案,將患者一般資料統(tǒng)計,責任護士和患者建立一對一的訪談關系,且對患者應對與處理問題的方式進行指導。(3)主要由心理醫(yī)師和副主任護士對小組人員敘事護理進行培訓,之后每月進行1次小組會議及分析與討論患者的新變化,最后集中整合。(4)訪談內容,在出院后第一月幫助患者建立自我照護決心,并解決康復期照護和護理難題,以及建立新的生活方式;(5)出院后2個月、3個月傾聽患者在適應新的生活方式中所遇問題,障礙以及挫折,肯定其對行為改變堅持且基于鼓勵和表揚,在出院后4~6個月,傾聽患者重新返回社會中的擔憂、無懼以及恐懼,鼓勵其參與力所能及的社會活動,從而提高自我價值與自我實現感,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
針對焦慮、抑郁評分及病恥感維度評分對比。
對于患者焦慮、抑郁評分利用焦慮、抑郁自評量表展開評判,分數越高表示患者不良情緒越重。
對于病恥感用社會影響量表評估,該量表包含社會排側、內在羞恥感、社會隔離和經濟歧視,總分范圍24~96分,分數越低表示病恥感越不明顯。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后研究組較參照組焦慮抑郁評分低(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后焦慮抑郁評分[(±s),分]
表1 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后焦慮抑郁評分[(±s),分]
?
病恥感各維度評分研究組均顯著低于參照組(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病恥感各維度評分[(±s),分]
表2 對比兩組患者病恥感各維度評分[(±s),分]
?
乳腺癌改良根治術為乳腺癌患者常用治療手段,術后患者因形體發(fā)生改變,加之癌癥刺激,內心極其敏感易產生病恥感,從而造成社會適應能力低,嚴重影響到患者生存質量,故需為患者提供有效科學護理的干預措施提高生存質量[5]。有學者[6]表示通過敘事護理干預有利于疏導乳腺癌術后患者不良情緒,減輕其病恥感。敘事護理主要強調患者身、心、社會、精神,通過鼓勵患者成熟患病經歷,醫(yī)務人員耐心傾聽全面掌握患病心路歷程,深入了解到生活狀態(tài)、疾病體驗,且了解其訴求等,從而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
本文現就乳腺癌術后患者實現該項護理措施,并和常規(guī)護理對比,結果顯示,經干預后患者焦慮抑郁評分及病恥感各維度評分均降低,其中研究組低于參照組(P<0.05),可見敘事護理干預能降低術后病恥感和緩解不良情緒。因通過傾聽患者心聲并以適當方式共享體檢,了解患者焦慮抑郁心理,有效幫助患者情感宣泄,并助患者渡過人際關系的改變、自我障礙心理困擾等,從而降低病恥感[7]。另外,感受患者在疾病康復中遇到各種生活困難,從心理層面了解患者的擔心和恐懼,指導患者重新回歸社會,能正常新生活,改善生存質量。
綜上所述,敘事護理的實施不但降低乳腺癌患者術后病恥感,且改善了患者焦慮、抑郁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