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進,付耀文,楊 威
(1. 國防科技大學 電子科學學院, 湖南 長沙 410073; 2.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 電子信息學院, 湖南 長沙 410205)
2006年, Antonik等學者在當年IEEE雷達年會上首次提出頻控陣概念[1],并隨之展示了相關專利[2-3]。 不同于相控陣,頻控陣每個陣元載波頻率具有固定偏差,從而使得波束指向函數(shù)和作用距離相關,增加了波形自由度[4]。在此情況下,相控陣成為頻控陣陣元頻偏為0的一個特例[5]。
由于波形自由度特性帶來的應用潛力,頻控陣得以廣泛且細化研究,其特性進一步得以發(fā)掘,關于頻控陣和相控陣、正交頻分復用雷達、多輸入多輸出(Multi-Input Multi-Output, MIMO)雷達等的比較研究進一步發(fā)展,概念不斷清晰[6-7];頻控陣參數(shù)解耦和參數(shù)估計方法更加具體,在陣元布站、頻率偏置控制、波束解耦、波達角估計等具象問題研究上不斷深化[8-11];同時,針對頻控陣的應用研究也不斷拓寬,如在雷達低截獲概率[12]、合成孔徑雷達成像[13-14]、多功能雷達系統(tǒng)[15-16]、智能雷達[17-19]等應用系統(tǒng)均有研究報道。
需要指出的是,早期頻控陣假定各陣元發(fā)射完全相同相參基帶信號[1,20-21],而近年來隨著MIMO在波形分集上體現(xiàn)的優(yōu)勢,頻控陣轉而形成借鑒MIMO發(fā)射正交基帶信號形式,進一步拓展了波形自由度。信號正交性在不少電子系統(tǒng)中均有要求[1,6,22-23],以達到擴自由度、擴容、分集的應用要求。根據信號具體形式,在時、空、頻、極化等域均可形成正交效果。較多頻控陣研究以發(fā)射時域理想正交信號為自然假設前提,雖然近年來正交信號設計方法取得了較多研究成果[24-26],但在時域空間實現(xiàn)完全正交仍僅為理想假設。個別研究[27]雖提到了頻控陣發(fā)射非理想正交基帶信號情況,但是以定性分析為主。
基于此,本文著重分析頻控陣發(fā)射基帶信號非理想正交情況下對模型的影響,著重進行量化分析,尤其是發(fā)射波束和匹配接收處理的影響,并在分析過程中凝練提出針對頻控陣基帶信號正交的綜合評估因子,可用于指導基帶信號優(yōu)化設計。
線陣假設下,頻控陣第m個陣元發(fā)射信號一般表示為
(1)
(2)
離散條件下,一般通過相關函數(shù)考察信號正交。 對于離散編碼信號ap、aq,信號編碼長度為L,則信號互相關為
C(ap,aq,k)=
(3)
信號an自相關函數(shù)表示為
A(an,k)=
(4)
對于理想正交信號而言,C(ap,aq,k)=0,A(an,0)=1,A(an,k)=0(k≠0)。
事實上,完全理想正交基帶信號(信號集)基本無法實現(xiàn)。頻控陣這一理想約束條件值得更多具體分析,以下分別從波束發(fā)射和匹配接收兩個角度進行研究分析。
重寫發(fā)射波束表達式[7],有
PFDA(t,Δf,r,θ)
(5)
其中,r為徑向距離,θ為波束方位角,c表示電磁波傳播速率。 基于遠場假設,波長λn≈λm≈λ0;窄帶條件f0?Δf,記υ=2π/λ,各陣元等間距d,則有
(6)
進一步假設基帶為編碼信號,忽略時延對信號形式的影響,發(fā)射波束表達式可近似計算為
PFDA(t,Δf,r,θ)
(7)
記信號相關因子
(8)
式(7)計算表示為
PFDA(t,Δf,r,θ)
?PFDA(t,Δf,r,θ,k)
(9)
由以上推導可見,發(fā)射非理想正交基帶信號情況下,信號相關因子γ(k)將會保留,并影響到最終發(fā)射波束生成。
同時注意到,在信號完全對準情況下,γ(0)將是所有相關函數(shù)包括自相關和互相關函數(shù)在中心點加和平均,而非僅僅所有自相關計算平均。依此單獨定義一個信號正交性因子γ0=γ(0)。理想正交信號集,γ0=1;信號越不滿足正交性約束條件,γ0越小,理想最小為1/N和0之間的一個數(shù)值,實際大小取決于信號自相關程度。
從發(fā)射和接收信號端理解,接收波束和發(fā)射波束具有相同特性,在接收端將主要討論發(fā)射非理想基帶信號對頻控陣匹配接收處理的影響。接收端處理模式設定為全帶寬全相干匹配接收處理,在該接收模式下,單陣元后置濾波器允許陣列所有載頻通過,即具有全帶寬通過屬性;同時,各陣元收發(fā)回饋聯(lián)通,收發(fā)信號具有完全相干性,處理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全帶寬、相干FDA接收信號處理模型Fig.1 Full bandwidth, coherent received signal processing model
假設單點目標位于(R0,θ0)處,則第n個陣元接收到的來自該目標的反射回波表示為
(10)
其中,βmn為點目標相對各陣元復散射系數(shù),M為接收陣元個數(shù),在陣元聚集模式下記βmnβ,不影響算子求和運算;τmn為雙程時延,表示為
(11)
其中,τ0=2R0/c表示公共時延,R0為徑向距離。
基帶編碼信號可表示為
(12)
其中:Ts為子編碼脈沖寬度,則LTs=Tp;
(13)
(14)
≈βnmC(am,an,k)×exp[j2π(m-n)fΔt]×
(15)
基于各向同性假設,有βnm=1。 當m=n時,有
互相關變?yōu)樽韵嚓P關系。
第n個陣元輸出為
(17)
總的輸出表示為
可見,基帶信號正交性能對波束形成的綜合影響主要通過相關函數(shù)施加影響,定義
(20)
其實質表現(xiàn)為族信號自相關、互相關函數(shù)求和,受相關函數(shù)性能指標啟發(fā),可建立評估因子:
1)峰值旁瓣比PSLR定義為最大旁瓣峰值與主瓣峰值之比,考察了副瓣干擾水平,尤其是副瓣強目標對主瓣弱目標的掩蓋能力。
(21)
其中,pside表示旁瓣峰值,pmain為主瓣峰值。
2)積分旁瓣比ISLR主要關注能量在主瓣的集中程度,定義為
(22)
其中,Eside表示旁瓣能量,Emain為主瓣能量。
3)事實上,對于理想正交信號,可計算得ACidea(0)=M。 定義非理想正交信號相關損耗為
(23)
主要關注主瓣峰值能量集中程度。
由此,建立頻控陣發(fā)射信號正交性能影響評估綜合因子,有
PIO=γ1·PSLR+γ2·ISLR+γ3OACloss
(24)
其中,γ1、γ2、γ3為各因子對應歸一化權重系數(shù),0≤γ1≤1,0≤γ2≤1,0≤γ3≤1,γ1+γ2+γ3=1。
需補充指出的是,該綜合因子可用于信號優(yōu)化設計領域,目標函數(shù)如
min(PIO)=min(γ1·PSLR+γ2·ISLR+γ3OACloss)
(25)
由隨機編碼信號產生發(fā)射基帶信號:選取6類隨機信號產生隨機序列;在隨機序列基礎上生成二相編碼序列,編碼長度假設為256點長;陣元數(shù)為64,則生成隨機二相編碼基帶信號為64×256信號集;在此基礎上進行蒙特卡洛數(shù)值計算。選取的6類隨機信號如表1描述。
表1 6類隨機分布函數(shù)
需要說明的是,6類隨機分布并非全為對稱分布,為確?;诙绦蛄行颖揪幋a信號具有較好的編碼均衡性,在編碼方法中判別依據為當前序列均值而非統(tǒng)計均值,以確保通信編碼方案中每一幀數(shù)據的編碼均衡。
在上述6類隨機二相編碼信號基礎上計算γ(k)。 各類隨機分布由于各自特性不同,展現(xiàn)出各異的相關因子特性。 其中主瓣峰值大于1的情況是因為互相關函數(shù)在主瓣峰值位置處產生的疊加效果。 通過因子γ(k)的不同,計算對應的主旁瓣性能,并考慮空間波束合成偏移的影響,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6類信號下發(fā)射波束形態(tài)影響。數(shù)值計算條件設定為:固定陣元頻偏2 kHz,固定掃描時間3/2 000 s,考察發(fā)射波束隨距離、角度和相關函數(shù)因子序列值的變化。
分別繪制基于6類隨機信號分布的發(fā)射波束,在信號序列上進行切面分割,結果如圖2(a)~(f)所示。如對于完全理想正交信號集而言,將只在序列中心位置剖面形成發(fā)射峰值波束;而對于非理想正交發(fā)射信號集,波束在距離角度面和序列維度上均進行散布,此種散布形態(tài)主要取決于信號集相關函數(shù)因子,分散形態(tài)越小越接近理想發(fā)射信號,發(fā)射波束能量越集中。從形態(tài)上看,基于Normal隨機分布、Uniform隨機分布和Logistic隨機分布構成的信號集在FDA系統(tǒng)合成發(fā)射波束性能表現(xiàn)更好,而基于Poiss隨機分布、Rayleigh隨機分布構成的信號集表現(xiàn)較差,基于Weibull隨機分布構成的信號集發(fā)射波束散布效應比較明顯,不適用于能量集中使用場景。
(a) 基于Normal分布發(fā)射信號波束(a) Beamform based on transmitting Normal distributed signal
(e) 基于Poiss分布發(fā)射信號波束(e) Beamform based on transmitting Poiss distributed signal
式(19)取模,有
(26)
通過數(shù)值計算評估發(fā)射非理想正交基帶信號對匹配接收處理性能的影響。
假定發(fā)射、接收陣元數(shù)均為64,陣元頻率間隔1 000 Hz,固定時刻t為0.1 s,信號同為前述基于6類隨機分布二相編碼,編碼長度256位。繪制接收波形相關性能有結果如圖3、圖4呈現(xiàn)。
圖3 基于理想正交發(fā)射匹配接收處理Fig.3 Receiving beamform based on transmitting ideal orthogonal signals
(a) 基于Normal分布發(fā)射(a) Transmitting Normal distributed signal
(f) 基于Logistic分布發(fā)射(f) Transmitting Logistic distributed signal圖4 基于隨機正交發(fā)射匹配接收處理Fig.4 Receiving beamform based on transmitting pseudo-orthogonal signals
不難理解對于理想正交發(fā)射信號而言,匹配接收端處理具有最小的信號間互擾性能,理論上其峰值旁瓣比計算為無窮大正值。對比基于6類隨機分布發(fā)射信號,基于Normal、Uniform、Logistic隨機分布的信號性能相對較好,峰值旁瓣比均在16 dB以上,而其他三類隨機分布信號性能表現(xiàn)一般。
進一步計算非理想正交信號相關損耗OACloss,計算結果見表2。
表2 相關損耗值OACloss
由表2可見,基于Normal、Uniform、Logistic隨機分布信號的接收損耗較小,而其他隨機分布信號接收損耗不盡如人意。在一體化信號隨機編碼可依此設定編碼的隨機化規(guī)則,以滿足一體化功能應用。
本文主要推導分析了頻控陣發(fā)射基帶信號非理想正交情況下對系統(tǒng)波束的影響,并基于6類隨機編碼信號進行數(shù)值仿真實驗,驗證了理論分析的正確性。凝練出的頻控陣發(fā)射信號正交性能影響評估綜合因子,對頻控陣基帶信號設計方法可提供有益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