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冬冬 王璐璐
【摘要】在聲樂學習當中聲樂理論極為重要。聲樂理論是一種客觀的認知,它可以為學習者提供理論指導,提升學習者的綜合素養(yǎng)。聲樂理論是聲樂演唱的基礎所在,其本身具有極強的抽象性。在開展聲樂教學時,教師應當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指導學生更好地掌握演唱技巧,提升演唱能力。但在實際實施的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學生自身所具備的能力與技巧、個性與特點,從不同的角度分析理論與實踐相互協(xié)調的方法,從而最大程度地發(fā)揮聲樂理論的價值,有效促進學生演唱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聲樂教學;聲樂實踐;協(xié)調性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2)01-078-03
【本文著錄格式】孫冬冬.王璐璐.高校聲樂教學中的理論與實踐[J].中國民族博覽,2022,01(01):78-80.
聲樂的歷史極為悠久,是文化與智慧的結晶,深得廣大民眾喜愛。聲樂藝術在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逐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在藝術人才培養(yǎng)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就目前聲樂教學的情況來看,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的現象極為突出,對聲樂教學質量造成極大的影響。面對新的形勢,要想提升聲樂教學質量,就必須轉變教育的理念,重視聲樂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融合,充分發(fā)揮理論知識的作用,助力學生個性發(fā)展。
一、聲樂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
(一)聲樂理論教學
聲樂理論是聲樂專業(yè)的基礎所在,是引導學生學習聲樂知識的關鍵,能幫助學習者客觀深入地理解聲樂藝術,使其感受聲樂藝術的魅力,從而更好地進行聲樂藝術實踐。聲樂理論自身具有的一定客觀規(guī)律,聲樂理論教學研究對聲樂教育發(fā)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各個高校大多采用專題講座的形式開展聲樂理論教學,聲樂理論教學也是高校學生必修的基礎課程。在聲樂理論教學不斷發(fā)展的同時,研究者的數量也在增多,聲樂理論教學也因此變得更加系統(tǒng)完善。聲樂理論教學整合與聲樂相關的理論,同時涵蓋不同學科的知識,比如,心理學、美學、史學等,可以幫助聲樂學習者更加系統(tǒng)地感受聲樂,開展聲樂實踐,對培養(yǎng)出色的藝術人才有著重要的價值。
(二)聲樂實踐教學
聲樂實踐具體可分為以下類型,一是課堂實踐,由教師負責引導,體驗聲樂演唱的技巧和具體的演唱方法,從某種程度而言,聲樂技巧當中的重點都需要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剖析,因此,開展課堂教學是學習聲樂的前提,具體包括吐字、呼吸等,研究分析曲目,適當地融入情感,把握樂曲的節(jié)奏,很多內容都需要教師講解。二是校內舞臺實踐。一方面,學生可以通過實踐檢驗自己的技能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深刻地體會聲樂的魅力,更重要的一點在于,實踐能顯著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通過反復的實踐積累大量的經驗,校園小舞臺是幫助學生更快適應社會的有效途徑。三是校外舞臺實踐。包括社會舞臺表演實踐和社會教學實踐,如果平時在學校中的實踐是“演習”,那么校外實踐就是“短兵相接”,日常生活中的舞臺類型豐富,無論是下鄉(xiāng)還是電視臺、演藝廳,無論是民辦的培訓機構,還是專業(yè)性的藝術課堂,都是一種對聲樂實踐的考驗。四是藝術表演,也是檢驗聲樂理論教學質量最重要的標準,脫離實踐的理論教學,講授的知識過于空洞,不注重實踐的理論教學,難以發(fā)揮真正的效果,因此,在聲樂教學當中,教師需要為所有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聲樂理論。
二、聲樂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相協(xié)調的必要性
在聲樂教學當中,聲樂理論與實踐教學同樣重要,兩者缺一不可。首先,對聲樂教學而言,理論部分注重分析藝術形式的客觀性,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側重于理性;實踐部分則注重技能訓練。在這一過程當中,培養(yǎng)學生的演唱技巧時,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情感,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在聲樂演唱當中更好地運用聲樂理論,從而實現藝術傳遞的效果。由此可見,聲樂理論教學更注重理論方面的傳遞,而聲樂實踐則注重技能方面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更好地處理藝術作品,從而更好地熏陶學生,幫助學生通過演唱打動他人,獲得更理想的效果。
其次,聲樂理論更重視學生的個體行為,而演唱實踐則注重個體心靈層面的感受,兩者之間的差異看似不容易理解,卻存在密切的聯(lián)系,只有兩者相互融合,才能獲得最理想的演唱效果。聲樂教學注重聲樂理論的傳遞,學生獲取信息時,生理方面也會形成相應的動態(tài),這種動態(tài)會影響學生的情緒,加深學生對藝術作品的體會。在聲樂實踐教學當中,培養(yǎng)學生演唱技能需要重視發(fā)音方面的訓練,比如,嘴型、聲帶等,確保學生可以通過精湛的技能傳遞聲樂作品的情感,這也是聲樂演唱者最基本的能力。簡而言之,在開展聲樂理論教學時會傳遞相關的聲樂理論,重視情感層面的鋪墊,而聲樂教學實踐注重學生情感的表達及傳遞,進而不斷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
由此可見,聲樂教學和實踐教學密不可分,相互補充,互為依存。同時,兩者是獨立的存在,因為在聲樂演唱當中,理論和實踐分屬于不同的體系,理論教學注重知識的邏輯性,實踐教學則注重運用時的具體感受。教師在開展聲樂教學時,只有同時重視理論與實踐,才能有效培養(yǎng)專業(yè)的聲樂藝術人才。但是,從現階段聲樂教學的情況來看,理論和實踐之間的銜接存在明顯不足,有的教師注重理論的傳授忽略了實踐,有的教師又過于重視實踐而忽略了理論,導致學生演唱水平難以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開展聲樂教學時注意理論和實踐之間的銜接是非常必要的。
與此同時,學生學習聲樂的目的是能夠順利地就業(yè),從而為今后的發(fā)展做好準備。所以,在開展聲樂教學時,聲樂理論與演唱實踐之間的融合極為重要,學生既要掌握豐富的聲樂理論,也要具備較高的技能水平,這樣才能真正成長為符合社會需求的專業(yè)人才。
但聲樂教學長期受到傳統(tǒng)理念的制約,教學計劃編制主要取決于教師及教研組的意見,科學性、合理性不夠。最近幾年,教育改革為音樂教學開辟了新的方向,合理安排聲樂教學對學科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極為重要,很多教師通過長時間的研究和探索發(fā)現,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互結合,使二者保持高度協(xié)調,是提高聲樂教學質量的最佳途徑。
三、聲樂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相協(xié)調的有效策略
(一)轉變聲樂教學理念
根據現階段各高校開展聲樂教學的情況來看,部分教師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比如,重視向學生講述相關的樂理知識,卻忽略了聲樂技能的訓練,導致學生所掌握的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部分教師則過于注重技能的培養(yǎng),而忽略引導學生掌握理論,導致學生只掌握了技能卻不懂相關原理,自身素養(yǎng)水平也因此無法提升。有鑒于此,在新的形勢下,要想更好地開展聲樂教學實踐,必須改變過去的觀念,要重視理論與技能的銜接,通過理論與實踐的配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首先,在開展聲樂教學的過程當中,無論是樂理教學,還是學習演唱技能,都需要對相關的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比如,理論知識具有較強的抽象性,要提升學生對理論觀點的認知,要不斷地融入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不能單純地灌輸式教學,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的教學方式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學習興趣。針對技能培養(yǎng)的需求,也需要融入多元的教學方式,比如,可以采取游戲性的方式來活躍訓練的氛圍,確保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掌握豐富的技能。其次,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經驗,不斷促進實踐和理論之間的融合,強化學生的情感,讓學生通過學習充分體會聲樂的魅力,從而打破傳統(tǒng)模式的束縛。
(二)優(yōu)化聲樂理論教學
首先,要注重體現聲樂理論的藝術價值。聲樂是音樂學科的一大亮點,聲樂史貫穿音樂發(fā)展的每一個階段,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和沉淀,聲樂藝術已經成為整個社會最為重要的精神財富,是無數創(chuàng)作者智慧與靈感的結晶。開展聲樂理論教學需要以聲樂史為基礎,才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應的藝術情境,讓學生充分體會音樂的巨大魅力。通過無數杰出音樂人的經驗來感染學生,使學生逐步掌握聲樂藝術的客觀規(guī)律,感受其深厚底蘊,才能不斷提升學生聲樂藝術能力。以高校西方音樂史為例,其包括各個歷史時期音樂的特征,在聲樂藝術發(fā)展的每一個高峰期,不僅涌現出大量的杰出作品,而且形成不同的派系,對學生有著極大的吸引力。
其次,不斷改進教學的方法,為更好地開展理論教學做好準備。聲樂理論教學對教師的音樂素養(yǎng)、教學經驗及教學方法都有著嚴格的要求,要想協(xié)調好理論和實踐之間的關系,就必須尊重音樂教育的客觀規(guī)律,積極地打破當前的條件限制,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在聲樂教學當中,理論知識以教師講解為主,在授課時如果始終采用傳統(tǒng)的方式,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削弱教學的效果。因此,在進行聲樂理論教學時,教師需要積極地進行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學習聲樂理論的興趣,通過理論學習為聲樂作品欣賞、聲樂理論知識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最后,加強對聲樂技能理論的重視,技能理論是聲樂理論課程中的重點內容,是提升學生聲樂學習質量的關鍵。唯有掌握豐富的聲樂演唱技能,才能在實踐當中根據教師的安排順利發(fā)揮,其中呼吸、共鳴等技巧是技能理論當中的重點,決定了學生的演唱能力。在歌唱實踐當中,發(fā)聲、咬字等技能與生理器官構造密切相關,相關的理論對聲樂學習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也是實現高校聲樂教學目標的必要前提。如果缺少技能理論的引導,聲樂理論與聲樂實踐之間的協(xié)調就如同紙上談兵。相反,重視技能理論的教學,可以引導學生更好地發(fā)現自己的不足,進而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可以充分體現理論和實踐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使理論與實踐都得以平穩(wěn)發(fā)展。在聲樂教學當中,理論發(fā)展決定了學生掌握聲樂理論的能力,學生要想解決聲樂演唱當中的問題,比如,鼻音、喉音等,就需要通過理論學習掌握相應的技巧,再通過實踐將理論轉換為自己的能力。通過訓練增強自身能力,也是聲樂學習當中理論與實踐相互協(xié)調的最佳途徑。
(三)科學安排聲樂實踐教學
首先,聲樂實踐教學需要與聲樂理論教學保持協(xié)調。聲樂教學要注意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同時需要提升學生的理論水平及技能水平,唯有掌握相應的技能,才能通過實踐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從而增強聲樂演唱的魅力。因此,高校聲樂教學目標的實現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為培養(yǎng)優(yōu)秀的聲樂人才,聲樂教師需要注意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配合,在設置課程時要注意合理安排,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知識素養(yǎng),進而通過實踐教學挖掘學生個體的優(yōu)勢,使其集中精力認真學習和鉆研聲樂藝術。
其次,要重視因材施教。聲樂實踐教學是以學生已經掌握的理論知識為基礎,不斷提升學生技能水平的課程,也是增強學生演唱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所以,聲樂實踐教學必須要重視強化學生技能,要借助實踐發(fā)現學生的不足之處,促使學生努力改進,形成自身與眾不同的風格。相較于聲樂理論知識教學,實踐教學更為注重學生的個性,所以在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當中要結合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引導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適應教學的需求,通過一次次舞臺實踐增強個人能力,提升演唱實力。與理論教學相比,實踐教學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氛圍,尤其是在舞臺實踐當中,教師需要準確地發(fā)現每個學生的優(yōu)勢,結合實踐教學的條件,設計真正適合學生的實踐課程。比如,在開展理論教學的過程當中,有三名學生都需要學習基礎理論,但是在實踐環(huán)節(jié),學生A的音域更為寬廣,學生B對音高的把握更準確,學生C在中音音域上優(yōu)勢更為突出,教師可以在依據教學基本原則的同時,結合學生特征設計不同的實踐課程,突出他們的優(yōu)勢,彌補他們的不足,從而顯著提升三人的演唱能力。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可以讓教師通過實踐的環(huán)節(jié)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這也是高校開展聲樂教學最為重要的目標。
(四)加強聲樂理論與聲樂實踐的銜接
在高校聲樂教學當中,不斷地突破傳統(tǒng)局限,促進聲樂理論與演唱實踐之間的融合,使理論環(huán)節(jié)與實踐環(huán)節(jié)得以相互銜接,才能確保學生在掌握大量聲樂理論的同時,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從而增強聲樂教學的效果。在具體實踐中教師可從下述三個方面著手,首先,可以借助網絡平臺,充分挖掘現有的聲樂教育資源,將網絡教育與演唱實踐相融合,從而顯著地提升學生的技能水平。通過挖掘互聯(lián)網聲樂教育資源,能豐富學生的聲樂知識,促進聲樂理論環(huán)節(jié)與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之間的融合。其次,高??梢猿浞掷米陨淼穆晿方虒W資源,構建專門的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實踐的舞臺,讓學生在展示自身才能的同時,更加靈活地運用自己所掌握的聲樂理論知識,增強學生參與聲樂演唱實踐的信心,進而顯著地提升聲樂教學的質量。最后,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本土聲樂藝術資源,比如,邀請當地有名的民間藝人到學校表演,或者開辦講座等,讓學生近距離地感受民間音樂藝術的魅力,加深對本土聲樂藝術的了解,進而學習和掌握更多不同種類的演唱技巧,在演唱實踐當中加以運用,提高自己的聲樂演唱水平。
四、結語
聲樂理論教學能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音樂知識,比如,聲樂史、演唱技能等,從而更加系統(tǒng)全面地掌握聲樂知識。聲樂實踐教學能幫助學生學習不同的演唱技巧,進而形成自己的演唱風格。聲樂理論教學及聲樂實踐教學在高校聲樂教學當中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兩者之間的配合與協(xié)調是增強學生學習信心,但使其適應社會實踐需求,提升其演唱水平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馮玲玲.大專院校聲樂教學的理論與實踐分析[J].藝術科技,2019007).
[2]遲英娟.聲樂教學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與融合[J].戲劇之家,2018(33).
[3]秦燕群.淺析聲樂演唱的理論與實踐[J].北方音樂,2017(019).
[4]岳圣東,隆強.芻議高師聲樂教學的相關理論與實踐問題[J].當代音樂,2016 (025).
[5]郭建民.互融·互補·互動——高校聲樂教學理論與實踐關系問題"三議"[J].歌唱藝術,2016(10).
作者簡介:孫冬冬(1979-),女,漢,吉林長春人,博士,教授,吉林藝術學院音樂學院,研究方向為聲樂演唱;王璐璐(1987-),女,漢,河南新鄉(xiāng)輝縣人,碩士,吉林藝術學院,研究方向為聲樂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