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靜
隨著國學的盛行,《中國詩詞大會》的熱播,看著舞臺上一個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身影,家長們越來越重視孩子在古詩詞方面的學習。這也更凸顯了小學古詩詞教育在教學中的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以往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就越來越明顯地暴露出來,為此,我針對小學古詩詞教育進行了一些淺近的思考。
首先,如今的小學教育古詩詞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比較集中,那就是,在日常的古詩詞教學中,我們往往只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對于古詩詞的講解僅僅停留在考點上,一味的要求學生背誦,而忽視了古詩詞教學的真正意義,很難讓學生真正的去體味古詩詞的音樂美美、意蘊美、形式美、畫面美。循環(huán)往復形成了為了背誦而背誦的機械模式。長此以往,導致學生對于古詩詞的學習出現(xiàn)恐懼心理,學習倦怠,不能靜下心來認真體會古詩的美。低年級的古詩詞講解中,教師過分注重背誦和生字教學,將理解詩詞的優(yōu)美意境拋到一邊,學生往往只學會了生字,但是對詩詞的含義理解表現(xiàn)為蜻蜓點水。
古詩詞教學在小學階段的位置是舉足輕重的,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奠定古文學習的基礎。針對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我們應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不斷探索,豐富教學內容,做到深入淺出,讓學生從內心對古詩文有興趣。
1.熟讀古詩,重在感知。
讓古詩詞教育僅僅停留在背誦層面上是遠遠不夠的。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其思維非常活躍,對文字極其敏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記憶力處于巔峰階段。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除了按照要求加強對于古詩詞的背誦和朗讀之外,更要著力于培養(yǎng)孩子對古詩詞的感知能力。有些古詩詞的畫面感很強,可以開發(fā)學生的想象空間,在大腦里呈現(xiàn)古詩詞的畫面,把文字變成畫面。比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边@句詩既有鮮明的顏色構圖,又有視覺與聽覺的結合,又是非常經典的對偶句式,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容易記憶,在背誦的過程中,也讓學生走進這幅顏色明麗的畫面里,感受自然的魅力。學生也可以動筆畫一畫,增強記憶。其次,可以讓學生在朗誦古詩詞的時候把自己想象成作者,設身處地的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感受,并且融入自己的感情,理解作者寫作的心態(tài),這能夠使得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更加深刻,并真正了解古詩詞、古仁人的文化。所以,多種記憶方法能夠使得學生在背誦小學語文古詩詞的同時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小學階段的古詩詞,多數(shù)是七言絕句和五言絕句,首、頷、頸、尾聯(lián)應該如何去把握,如何讀,如何斷句,需要教師給予專業(yè)的指導。教師的示范朗誦對學生理解詩詞具有很大的幫助,重視朗誦是詩詞教學的根本。古詩詞都有嚴格的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行云流水,熟讀也可以促進背誦。現(xiàn)在小學古詩詞擴展朗讀、背誦的內容增加,需要學生從內心去理解古詩詞的內容,多種方法去朗讀和背誦,爭取做到從小學開始就有古詩文的底蘊。
2.多思,多問,多想。
古詩詞的美,主要體現(xiàn)在它的遣詞造句,古人有“反復推敲”,今人也應仔細體味、琢磨,通過對詞語的思考,體會詩詞營造出作者當時的氛圍,從而進入想象的空間。在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對于古詩詞意境的再現(xiàn),加深學生對于古詩詞的內心感受。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時空轉換,把學生變成作者或者詩詞中的主人公,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比如,葉紹翁的《游園不值》時,這是一首寫春色的著名詩詞,這里的“小扣柴扉久不開”,學生可能會發(fā)問為什么敲不開門呢?教師可以讓學生猜測“久不開”的原因,也許是外出,也許是在忙碌……作者乘興而來,主人不在不免落寞,但是“一枝紅杏出墻來”一句,又可以彌補這種缺失,讓學生又想問墻內是何等場景,春色該有多美?生根據(jù)自己的所見所感去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院子內生機勃勃的春色,有入簾的草色,有青青的柳色,有流連的蝴蝶,恰恰啼的嬌鶯。這些都是“一枝紅杏出墻來”引發(fā)的想象。
3.詩詞生活化,生活詩意化。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學生讀懂詩慢慢體會詩人當時的真實感情就能夠作用到生活中來。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古詩詞與生活結合起來,雖然學生的生活閱歷有限,但也能有自己的感受。在講解宋之問的《渡漢江》時,這是一篇描寫詩人即將到家的詩。可以聯(lián)系生活中的具體實例,理解詩詞的寫作佳境?!敖l(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詩人經歷了什么?是什么讓詩人如此膽怯?詩人想問什么?詩人不敢問什么?詩人擔心什么?學生也可以從實際考慮,提出一些生活化的問題,比如家里是否有親人?多久沒有回家?這樣就就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了思維,讓孩子們在學習中能夠舉一反三,在學習其他詩歌的時候就能更多的從生活化的角度去考慮,從而更好地領悟詩詞意境。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小學是一個關鍵的階段,思維培養(yǎng),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都是從小開始的,因此,小學語文教育,尤其是古詩詞教育就成了學生萬里前行的第一步。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礎最重要,作為孩子一生的啟蒙者,我們身上的重擔讓我們不得不思考面對一個個鮮活的面孔時候,我們要做的不再是單純地灌輸,也不再是板起面孔的監(jiān)督,而是作為他們前行路上的引路人,引導著每一個孩子都能在探索中華文化瑰寶的路上感知古詩詞文化之美,讓他們收獲頗豐,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