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印彬
摘 要:新課程改革之后,高中美術教師在進行美術教學時,開始注重引入新元素、新資源。要想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高中美術教師就要不遺余力地開發(fā)并應用優(yōu)秀的地方美術資源。通過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來進行地方美術資源的開發(fā)與應用,可以使美術課程更具多樣性,從而激發(fā)學生對地方文化的認識和熱愛,并使教師開發(fā)與應用藝術資源的能力得到提升,這對傳承與弘揚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有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高中美術教學;地方美術資源;融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12-0166-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2.056
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以往美術課程在高中課程體系中的地位不是很高,再加上美術學科在高考中的分數(shù)占比較低,導致高中美術教學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一些學校美術教學資源匱乏,學生在學習美術時缺乏一定的興趣與積極性,影響了課程質量的提升。在此背景下,若想促進美術課程教學整體質量的提高,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美術素養(yǎng),教師就要提高對美術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的重視程度。地方美術資源具有一定的豐富性,將其合理地融入高中美術教學中,對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積極作用。
一、地方美術資源應用現(xiàn)狀
(一)教師開發(fā)地方資源意識淡薄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美術在教師、學生及家長的眼中是一門普通的副科,學校、家長對其不夠重視,有些學生雖然很感興趣,卻得不到相應的支持,久而久之便會失去學習的興趣。而教師方面,由于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根深蒂固,養(yǎng)成了依賴教材的習慣,并未形成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的意識。這既不利于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也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除此以外,盡管少部分教師想要對當?shù)氐膬?yōu)秀美術資源進行開發(fā)和利用,可是缺乏一定的支持與指導,導致高中美術教學與地方美術資源的融合難以實現(xiàn)。
(二)地方美術資源應用方式單一
隨著新課程的發(fā)展,教師引入優(yōu)秀的地方資源對學生的美育發(fā)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一些地方優(yōu)秀的美術資源,是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的襯托,也是教師進行導入的方式。因此高中美術教師可以播放一些有關地方美術資源的視頻或圖片,讓學生充分感受美術在生活中的應用,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1]。但是,單一的融入方式不能夠充分發(fā)揮地方美術資源的價值,彰顯地方美術資源的魅力,學生只是對地方美術資源有了表層的了解,這種一帶而過的應用方式達不到美術教學的預期效果,導致地方美術資源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價值大打折扣。
(三)地方美術資源與教材契合度低
教學貴在能夠因材施教,教學內容需要有機融入相關的地方美術資源,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內容,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使學生在美術資源的輔助下,循序漸進地提升自身的藝術鑒賞能力、審美能力等。同時,地方美術資源來源于生活,縮短了美術與生活之間的遙遠距離,能夠帶給學生更好的學習體驗。然而,地方美術資源在融入過程中,與教材內容的契合度較低,甚至與教材內容的關聯(lián)性不大,強行進行美術資源的融入容易導致學生的精力分散,以至于不能有效掌握教學內容,對地方美術資源的理解也停留在表層。同時,一些教師為了更好地展現(xiàn)地方特色,常常在課堂教學時融入了大量關于當?shù)乩L畫、石刻、民間藝術品等的資源,導致學生眼花繚亂,雖然活躍了課堂氛圍,卻偏離了教學的主題,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不佳[2]。
二、高中美術教學融合優(yōu)秀地方美術資源的模式研究
(一)轉變教學觀念,激發(fā)學生興趣
教師要想使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提升美術素養(yǎng),就必須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不可將美術單純理解為“畫畫”?,F(xiàn)如今,大多數(shù)教師和家長更關注升學率,更加重視學生的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科目的成績,對美術教學缺少足夠的重視,在教材選取和課程設置方面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以至于美術基礎較差的學生眼中的美術教材是非常抽象且不好理解的。因此,高中美術教師在進行教學資源的開發(fā)時,應有意識地選擇恰當?shù)姆绞胶捅阌诶斫獾膬热?。首先,教師要深入了解并掌握學生對美術基礎課程的學習情況,在此基礎上轉變教學觀念,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使學生對美術課程的學習感到親切,讓美術不再是抽象的存在[3]。基于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深入挖掘優(yōu)秀的地方美術資源,從學生熟悉并感興趣的人文風情入手,選擇適宜的學習內容,將地方美術資源與教材內容、學生興趣有效地結合起來,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高中美術課堂真正成為促進學生審美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提升的有效陣地,讓學生真正成為美術學習的主體。
(二)深入調研可開發(fā)利用的地方美術資源
在融入美術資源的過程中,由于部分學校在進行地方美術資源的開發(fā)與應用過程中,并未對當?shù)氐膬?yōu)秀資源展開深入全面的調查,存在一定的隨意性,想到什么樣的美術資源,就隨便將其納入課堂中,在具體應用的時候,也基本停留在淺層位置上,并未對其進行深層次的挖掘,致使開發(fā)與應用缺少一定的合理性,也不具備完整性,更不要說借助優(yōu)秀地方美術資源這一途徑,落實核心素養(yǎng)下的美術教學目標了。實際上,對優(yōu)秀地方美術資源的開發(fā),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大綱中的要求,立足于學生的發(fā)展需求,聯(lián)系地方文化傳承的需要,對彰顯地方特色、可供美術教學的優(yōu)秀資源進行發(fā)掘。人們生活的周邊有著數(shù)不清的美術資源,只要人們善于發(fā)現(xiàn),這些資源就可以被充分拿來利用[4]。因此,進行高中美術教學時,只要是符合課標要求,有利于學生健康發(fā)展,能夠反映社會、政治、經(jīng)濟發(fā)展需求的顯性或隱性美術教材,都可以作為培養(yǎng)學生美術素養(yǎng)的資源。教師要有效整合校內外各種資源來實行多樣化的教學活動,首先對當?shù)靥赜械拿佬g資源進行全面調查,包括自然、歷史、風俗等;其次,在教材中合理增添新元素,適當增加更能吸引學生興趣的內容,對教材內容進行有益的延伸,讓學生能夠理解美術知識在現(xiàn)實中的具體應用及其效果;第三,開發(fā)、歸納、甄別、分類、整合豐富的地方資源,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使其成為可用資源,為高中美術課堂增色,為提高美術素養(yǎng)助力。
(三)民間藝人進學校
每個地區(qū)都有獨特的民間美術,而多數(shù)學生并不清楚其存在。因此教師不僅要借助圖片的方式,將民間藝人和藝術品進行展示,還應聘請專門的民間藝人走進學校。民間藝人大都非常善于發(fā)現(xiàn)、利用身邊現(xiàn)有的材料,并將其創(chuàng)作成藝術品。而多數(shù)民間藝人并未接受過專業(yè)訓練,在開展民間美術作品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通常會采取夸張變形的形式來呈現(xiàn)民間美術形象,基本上都是以物象本身的特點作為切入點,借助一定的藝術手法,對其進行描述和表現(xiàn)。因此,民間藝人創(chuàng)作的美術作品往往非常生動、簡潔,并且具備極強的原始美感。此外,民間藝人在進行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還非常關注情感的表達,常常會將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情感融入作品之中,帶給觀察者一定的審美愉悅。不僅如此,針對色彩的處理,民間藝人也有其獨到之處。他們往往善于結合材料特性展開創(chuàng)作,從而更好地展現(xiàn)材料本身所具備的色彩美。雖然民間藝人可能沒有太高的文化水平,或是豐富的美術理論知識,但是他們的生活感悟比較深刻,對社會的觀察更加細致入微,其作品中表達出的都是自身最熟悉的事物,并且能夠將自己內心的情感和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寄托其中。雖然民間藝人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很難得到文人雅士的贊賞,但在民間往往具有極強的欣賞和使用價值,是底層人們精神生活的重要構成部分。由此可見,高中美術教師將民間藝人聘請到美術課堂教學中,一方面可以促使學生對民間美術形成更加全面、深刻的認識,并在這一過程中體會到美術在生活中的運用;另一方面,民間藝人走進美術課堂,也給美術課堂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生內心的美術學習和創(chuàng)作欲望。
(四)地方美術資源與美術課堂教學的融合
科學、合理地開發(fā)地方美術資源之后,高中美術教師還應結合新課改下對高中美術教學的要求,促進地方美術資源與美術課堂教學的融合,真正提升高中美術課堂的教學效果,培養(yǎng)高中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
首先,引入民間美術,激發(fā)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诋斍案咧猩佬g學習興趣低下的現(xiàn)狀,面對美術核心素養(yǎng)下的教學目標,教師還應結合教學內容,選擇與其相契合的民間美術資源,將其融入美術課堂教學中。如此,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的美術學習內容,也能夠促使學生在豐富的民間美術資源中,感悟到美術學習的趣味性,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美術學習中來。我國各個地區(qū)都擁有豐富的美術資源,如剪紙、蠟染、花燈、書法等,這些都屬于地方美術資源的范疇,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將其融入課堂教學中,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
其次,實施開放性教學,引導學生探究地方美術。面對核心素養(yǎng)下的高中美術教學,教師在優(yōu)化課堂教學時,還應從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下解放出來,對美術課堂進行創(chuàng)新和改進,結合當?shù)靥赜械拿佬g資源,積極構建開放性的美術課堂,以使學生更好地開展美術學習。以印江為例,由于該地區(qū)素有“中國書法之鄉(xiāng)”“中國長壽之鄉(xiāng)”“中國古法造紙術之鄉(xiāng)”等美譽,教師在優(yōu)化美術課堂教學時,應充分挖掘這一地區(qū)蘊含的美術資源,帶領學生走進博物館或民族藝術文化故居,引導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接受美術資源的熏陶,從而提高學生的美術感知能力,進而提升美術教學效果。
最后,結合地方美術資源,積極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面對高中美術核心素養(yǎng)下的教學目標,教師在優(yōu)化美術教學時,應充分挖掘地方特有的美術教育資源,積極開展美術綜合實踐活動。具體來說,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美術調查活動、參觀活動中,感悟其中蘊含的美術元素,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提高主動探究能力,發(fā)展審美素養(yǎng)。
(五)增強美術課程聯(lián)動性
教師在進行具體的美術教學時,還需要重視提升美術課程的聯(lián)動性。藝術與人文是相互依存的,二者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教師可以圍繞美術課程和其他課程內容展開相應的聯(lián)動,以對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進行培養(yǎng),最為有效的方式便是引導學生對當?shù)氐膫鹘y(tǒng)文化和藝術進行全面的了解。在學生具體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注重對學生其他方面的興趣進行合理激發(fā)。例如教師可以將高中美術教學與語文教學相結合,鼓勵學生給語文詩詞配上圖畫,或是讓學生給當?shù)氐拿耖g美術配上對應的詩詞,這不失為對高中美術教學方式的有效創(chuàng)新。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便能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產生新鮮感,逐步進行學科素養(yǎng)的滲透,從而使高中美術教學與優(yōu)秀的地方美術資源進行更好的融合,以進一步提升美術課堂教學效果。
(六)積極開發(fā)具有地方特色的美術校本課程
最新高中美術課程改革標準中明確了高中美術學科的特征,即人文性。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時,不僅要關注美術知識和美術技能的教學,還應關注美術課程的人文性、育人性,從而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要實現(xiàn)這一育人目標,高中學校在優(yōu)化美術教學、促進美術教育與地方美術資源的有效整合中,必須積極開發(fā)校本課程。一方面,學校應將不同的民族文化融入美術校本課程中。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不同的民族在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藝術風格。因此,在開發(fā)校本美術課程時,應結合學校所在地的民族情況,將與之相契合的美術資源融入校本課程中。例如,針對漢族地區(qū),學校可以在校本課程的開發(fā)過程中,融入漢服、國畫等美術資源;針對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學校可以在開發(fā)校本課程時,將少數(shù)民族中的服飾、頭飾、建筑、工藝品等納入其中。另一方面,學校還應結合不同地區(qū)的地域特色,選擇當?shù)氐淖匀画h(huán)境、社會資源等作為主要的填充內容,使校本課程內容充滿地方特色。如此一來,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的美術視野,也能促使學生在美術校本課程的學習中,對本地區(qū)的文化、歷史等形成更加全面的認識和更加深刻的理解,從而真正實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下的高中美術教學目標。
綜上所述,高中美術教學與優(yōu)秀地方美術資源的融合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優(yōu)秀地方美術資源在高中美術課程中的應用需嚴格遵循“以生為本”的原則,展現(xiàn)地方文化資源的形成背景,并合理應用信息技術。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遵守就近原則,結合實際情況來對地方美術資源進行挖掘,給學生營造良好的美術學習情境,并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以進一步發(fā)揮地方美術資源的良好教育價值,從而強化高中美術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美術素養(yǎng),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人才。
參考文獻:
[1] 楊彩蕓.地方資源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2020(52):88.
[2] 石有清.利用地方美術資源,豐富美術課堂教學[J].文教資料,2020(27):239.
[3] 汪玨.地方美術課程資源開發(fā)利用的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以宜昌市點軍區(qū)石堰村為例[J].少兒美術,2020(10):15.
[4] 胡煒方.地方美術資源的整合開發(fā)利用——浙江諸暨市草塔古鎮(zhèn)人文、自然資源探索[J].學苑教育,2020(19):82.
[責任編輯 李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