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瑞琴
(甘肅省武威第七中學,甘肅武威 733000)
傳統(tǒng)“強行灌輸”教學模式中,教師常常迫于考試的壓力以高考作為教學的出發(fā)點、落腳點,在課堂教學中片面強調知識灌輸、習題訓練。在這種教學模式下,物理課堂出現(xiàn)了“教師在臺上高談闊論,學生則徘徊在課堂之外”的現(xiàn)象,難以真正提高學生的物理成績,制約了高中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因此,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教學模式,構建多元化的高中物理課堂,實現(xiàn)物理核心素養(yǎng)下的具體教學目標。
新課程改革實則教學觀念的變革,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具備什么樣的教學理念就會形成什么樣的教學行為。因此,面對物理學科素養(yǎng)下的要求,教師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從傳統(tǒng)教學理念中解放出來。在教學實踐中,高中物理教師的理念依然比較滯后,“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落實不夠到位。集中體現(xiàn)在:教師在制訂教學方案之前忽視了教材、學情研究,而是在教學經驗的指導下進行。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設計的物理教學方案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忽視了學生興趣引導、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培養(yǎng),致使學生的物理學習過程比較吃力;忽視了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致使學生對物理知識理解不夠透徹,難以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這種滯后的教學理念下,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低下,難以滿足物理核心素養(yǎng)下的教學目標。
良好的教學方法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現(xiàn)狀來說,受到應試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師依然束縛在“強行灌輸”的教學模式下,針對新型教學模式的研究和應用比較少,錯誤地認為合作、探究等新型的教學模式只會浪費有限的教學時間,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在這種錯誤的認知下,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呈現(xiàn)出明顯的灌輸性,忽視了高中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程度,物理課堂逐漸變?yōu)榻處煹摹蔼毥菓颉?,難以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構建。
在現(xiàn)代化教育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師必須結合高中物理學科特點在傳統(tǒng)教學的基礎上科學融入現(xiàn)代信息技術。但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有的教師對信息技術的認識不夠到位,不注重信息技術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并未將多媒體技術、希沃白板等運用到課堂中;有的教師對“線上”和“線下”教學模式的融合認識不夠到位,忽視了翻轉課堂、微課的應用;還有的教師對“模擬實驗”軟件的應用比較少。如此一來,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缺席”,嚴重束縛了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果。
教學評價是構建高效物理課堂的重要因素,也是落實物理核心素養(yǎng)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其對教學評價的體系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當前教師在對學生評價的過程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評價時過分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以學生期末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學習水平的唯一標準;同時,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并未體現(xiàn)出基于過去、重視現(xiàn)狀、著眼未來的原則;在實施評價時并未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而是采取“一刀切”的標準進行;在實施評價時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參與,難以促使學生在參與評價的過程中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
興趣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究的源動力,也是實現(xiàn)教學創(chuàng)新的關鍵。為了達到這一目標,高中物理教師應加強學情分析,精準把握學生學習需求和興趣點,據(jù)此設計物理教學方案,使得學生在興趣的趨勢下以自覺主動的態(tài)度參與到新知識探究學習中。
一方面,創(chuàng)設實驗情境。物理這一學科具有極強的趣味性,在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神奇、美妙的現(xiàn)象都與物理知識有關。同時,物理學科還建立在實驗基礎上,借助魔術般的神奇物理實驗可最大限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因此,在優(yōu)化課堂教學時融入極具趣味性的物理實驗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能夠刺激學生的興奮點,喚醒學生的學習動機。例如,在“感悟平衡之美”的教學中,為了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了一個“牙簽挑重擔”的實驗“運用細線將兩根牙簽纏繞,并從兩根牙簽的中間折彎,使其成為一個三角形,并在細線的另一端系上一個裝滿水的礦泉水瓶?!贝藭r,學生在觀察中就會發(fā)現(xiàn)不可思議的一幕“細小的牙簽竟然能夠掛住裝滿水的礦泉水瓶并且保持靜止?!苯又處熃Y合這一實驗情境提出問題:“細小的牙簽為什么能夠掛住沉重的礦泉水瓶?牙簽都受到了哪些作用力?”這種具有探究性的教學模式引起了學生的認知沖突,喚醒了學生內在的探究欲望,促使其在欲望的驅使下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另一方面,善于設置疑問。問題是思維的起點,也是促使學生進行探究的內在動力。創(chuàng)設趣味性的問題能夠滿足學生的探究欲望進而讓其產生解決問題的學習動力。因此,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高中物理教師必須結合具體的知識點、學生的物理學習需求堅持“趣味性、探究性”的原則科學設計問題,以此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學“摩擦力”相關知識的過程中,為了喚醒學生的求知欲望,我就按照上述的原則引導學生用力拉桌子上的毛刷,促使學生體會和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提出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有的學生觀察到刷毛發(fā)生了彎曲現(xiàn)象,但彎曲的方向與毛刷拉動的方向相反。接著,我就以此問題作為出發(fā)點促使學生產生解決問題的沖動,真正實現(xiàn)“我要學”的轉變。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等新型的教學方式,要求教師應立足于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合作等,以便于學生在探究中完成知識的深度建構,達成多重教學目標?;诖?,高中物理教師應明確自身的角色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合作學習的引導者、思維的啟發(fā)者、心理的締造者,為學生指明探究的內容、探究學習的方法并進行適當?shù)囊龑?,促使學生真正實現(xiàn)高中物理知識的高效學習。以“重力與重心”課堂教學為例,為了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促進物理核心素養(yǎng)的落實,我就借助了導學案合作探究教學模式。首先,我對本課的內容進行了分析,基于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掌握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圖示、重心和重力等知識,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fā)。同時,結合高中物理教學內容以及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我精心設計了導學案,將全班學生劃分為幾個學習小組,引導學生按照導學案展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其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完成知識的深度學習。學生在導學案的引導下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過程也實現(xiàn)了自主學習能力、合作能力的提升。
以往高中物理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基本上采用“一刀切”的模式。這種同一化的教學模式難以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甚至會出現(xiàn)班級中優(yōu)等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了”的現(xiàn)象。面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要求,高中物理教師必須尊重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性,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實施分層教學,實現(xiàn)所有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理解能力、興趣等出現(xiàn)了顯著的差異性,因此高中物理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之前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其劃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即A、B、C、三個層次。接著,結合班級中學優(yōu)生、學中生、學困生的不同需求設計出層次化教學目標,選擇針對性的教學手段,最終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例如,在“牛頓第一定律”的分層教學中,為了實現(xiàn)所有層次學生的發(fā)展,我就結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設計了差異化的問題。針對A 層的學生,由于他們的成績優(yōu)秀、思維靈活,教師可引導學生完成斜面實驗,并思考“小球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和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之間存在什么關系;假設在本實驗中沒有摩擦現(xiàn)象,小球則會上升多高”。針對B 層的學生,由于他們的物理知識比較扎實但思維不夠靈活,教師可設計問題“你對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的理解如何?正在做變速運動的物體有慣性嗎?運動的汽車為什么會停下來?”針對C 層的學生,由于他們的基礎知識不扎實、不牢固,教師可設置相對比較簡單的問題“用最大的力氣吹垂下的書,書會產生什么樣的現(xiàn)象?這說明了慣性、質量之間存在什么樣的關系?”如此一來,層次化的課堂教學設計滿足了班級中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真正提高了高中物理課堂教學質量。
信息技術背景下,將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融入課堂教學中從而實現(xiàn)高中物理課堂現(xiàn)代化教學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與傳統(tǒng)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模式相比,信息技術的融入真正實現(xiàn)了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緩解了教師的教學壓力、學生的學習難度等。例如,在“電荷概念模型”“質點模型”等知識的教學中,由于這一部分的知識相對比較抽象,單純地按照教材上的內容進行口頭灌輸很難提升課堂教學效果,而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則可將概念圖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以便于學生在動態(tài)化的感知下理解物理知識、鞏固記憶。同時,基于物理學科的特點,物理實驗也是課堂教學的重中之重,但在具體的實驗教學中教師常常會受到實驗設備等因素的影響,難以在課堂上完成物理實驗教學。在信息技術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師在優(yōu)化實驗教學時可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利用建模軟件引導學生進行虛擬仿真實驗,以便于學生在觀看實驗的過程中完成實驗知識的學習。在信息技術背景下,教師還可以結合物理課堂教學的要求精心設計微課小視頻,將其上傳到班級平臺上,以便于學生在課下圍繞視頻展開自主學習、課后復習等,真正實現(xiàn)高中物理知識的深度學習。例如,在教學“歐姆定律”相關知識時,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之前可結合教學內容以及物理核心素養(yǎng)精心設計預習導學案并將其上傳到QQ、微信平臺上,以便于學生更好地開展課前預習。
物理是高中階段最為重要的一門科目,也是引導學生了解自然、認識世界的重要方式。以往受到應試教學體制的制約,高中物理教學內容和重點常常局限于教材理論知識中,旨在提高學生的應試技能和學習成績。在這種教學模式下,部分學生雖然已經掌握了理論知識,但一遇到稍微復雜的問題卻難以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解決。為了徹底改變這種情況,真正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教師必須擺脫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的束縛,尊重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的關系,大力開展生活化教學。一方面,結合具體的教學知識點從學生生活中搜集與其相契合的元素,使得原本抽象、枯燥、晦澀難懂的物理知識變得更加生動有趣,進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抵觸心理,使其以主人的身份參與到新知識探究中;另一方面,還應結合教學內容融入生活中常見問題、現(xiàn)象,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進行解決。例如,在教學“向心力”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融入生活中常見的摩天輪達到最高點的場景、火車體驗基地設計成為傾斜現(xiàn)象、橋梁設計為拱形等元素。接著,教師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對這些現(xiàn)象進行解釋。如此,學生在熟悉的場景中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知識點,也實現(xiàn)了學以致用。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傳統(tǒng)“強制灌輸”教學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致使課堂教學效率大打折扣,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诖耍咧形锢斫處煴仨殢膫鹘y(tǒng)的教學理念和模式下解放出來,優(yōu)化課堂教學設計,采用激發(fā)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學生合作探究、實施分層教學、應用信息技術、理論聯(lián)系實際等新型教學模式,不斷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質量,旨在滿足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