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宇 劉文晴 張傳洋 于文倩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基于網(wǎng)絡生態(tài)的知識付費行為及安全治理模式研究”( 項目編號:71804057);吉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種子基金項目“基于多維內容消費矩陣的知識付費模式及生態(tài)優(yōu)化研究”(項目編號:2019ZZ022)。
作者簡介:郭宇(1982-),女,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知識管理和用戶行為。劉文晴(1997-),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知識管理和用戶行為。張傳洋(1999-),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輿情治理。于文倩(1998-),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知識管理和數(shù)據(jù)治理。
摘 要:[目的/意義]音頻類知識付費產品在迅速發(fā)展的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侵權問題,本文從演化博弈角度分析了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版權保護行為的演化過程,對促進音頻類知識付費產品版權保護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方法/過程]基于有限理性的假設,構建了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和侵權者在版權保護和侵權行為中的博弈模型,利用復制動態(tài)方程和雅可比矩陣公式求出了演化穩(wěn)定策略,并將版權博弈的條件定量化。在此基礎上運用Matlab對不同參數(shù)下的演化穩(wěn)定策略進行仿真。[結果/結論]根據(jù)仿真結果可知,版權保護演化博弈在不同的條件下形成了3種行為演化路徑,在音頻類知識付費產品版權管理中,可以通過改變參數(shù)值實現(xiàn)版權保護的目的,而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通過司法渠道維權獲勝概率的增高,也可以顯著改善版權博弈結果,促進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產品版權保護,降低侵權者發(fā)生侵權行為的概率。
關鍵詞:音頻類;知識付費產品;版權保護;演化博弈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22.04.012
〔中圖分類號〕G2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22)04-0134-09
Abstract:[Purpose/Significance]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udio knowledge payment,it is facing severe infringement problems.The paper analyzes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copyright protection behavior of audio knowledge payment platfor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volutionary game,which has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copyright protection of audio knowledge payment products.[Methods/Process]Based on the assumption of bounded rationality,the game model between audio knowledge payment platform and infringers in copyright protection and infringement behavior was built,replication dynamic equation and Jacobian matrix we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evolution stability strategy,and conditions of copyright game were quantified.On this basis,Matlab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evolutionary stability strategy under different parameters.[Results/Conclusion]According to the simulation results,the evolutionary game of copyright protection formed three behavior evolution path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In the copyright management of audio knowledge payment products,the purpose of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realized by changing the parameter value,while the probability of winning the rights protection of audio knowledge payment platform through judicial channels increases,which can also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results of copyright game,promote the copyright protection of audio knowledge payment platform products and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infringement.
Key words:audio;knowledge payment products;copyright protection;evolutionary game
2016年被稱為“知識付費元年”,《新媒體藍皮書:中國新媒體發(fā)展報告(2019)》統(tǒng)計顯示,知識付費70%的輸出形式為音頻類產品[1]。艾媒咨詢數(shù)據(jù)顯示,預計到2021年我國在線音頻用戶規(guī)模將達到5.4億人[2],然而音頻類付費產品在繁榮發(fā)展的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版權問題。版權問題成為制約知識付費行業(yè)發(fā)展的因素之一,侵權者在侵占內容提供者利潤的同時,也侵犯了他人的知識產權[3]。因此有必要分析音頻類知識付費產品版權保護中存在的問題,以便更好地促進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的發(fā)展,提高創(chuàng)作者內容輸出的主動性。
目前,國內外學者對音頻類知識付費產品進行了相關研究,在音頻類知識付費產品用戶付費意愿研究方面,Wang Y S等[4]以在線音樂平臺為例,以價值的采納模型為基礎,探究了網(wǎng)絡內容服務情境下感知價值的前因以及網(wǎng)絡盜版的自我效能感對感知價值與購買意愿關系的調解作用。Bounagui M等通過收集南非一所大學715名本科生的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在線音樂零售商的感知有用性、感知享受和感知信任是在線購買音樂下載行為意愿的最強整體預測因素[5]。Boston A研究了影響4種音樂消費模式的消費者特征——購買CD、下載、流媒體和盜版,并基于消費者決策風格框架,進行了多元回歸[6]。楊東紅等[7]、李武等[8]運用回歸分析方法,探索了影響用戶購買音頻類知識付費產品意愿的影響因素。在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運營研究方面。Bustinza O F等[9]為了調查城市經濟水平和盜版音樂版權使用的關系,對超過44 000位消費者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城市經濟水平和盜版之間并不存在直接的關系。姜喆[10]、吳晗[11]從音頻類知識付費產品特點入手,分析了音頻類知識付費產品的發(fā)展瓶頸、發(fā)展策略以及未來發(fā)展趨勢。除此之外,也有部分學者對版權保護進行了博弈分析,魏珊等[12]引入三方博弈理論,對圖書館、數(shù)字出版商和版權人在版權中的策略選擇進行了演化博弈分析,并從圖書館、數(shù)字出版商和版權人3個主體出發(fā),提出了圖書館版權保護策略。趙艷等[13]借助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數(shù)字產品原創(chuàng)主體和仿冒主體的利益演化過程。呂陽等[14]以Google數(shù)字化圖書項目為例,引入博弈模型對Google和版權人的競合關系進行了博弈分析。
綜上所述,目前國內外對知識付費產品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產品運營和用戶動機等方面,同時也有部分學者針對數(shù)字版權進行了演化博弈分析,但針對付費產品版權進行博弈的研究還不多見,音頻類付費產品的研究更是甚微。而隨著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優(yōu)質內容和用戶需求的增多,直接購買音頻付費產品需要花費的金額較高,一些人會通過各種錄音手段獲取原創(chuàng)內容,并在網(wǎng)上售賣,防不勝防的侵權手段以及層出不窮的侵權案件給版權保護帶來了諸多困擾[15]?;诖耍疚牟捎醚莼┺牡姆椒嫿ㄒ纛l類知識付費平臺和侵權者行為的演化博弈模型,并在演化博弈模型的基礎上探索法律制裁對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保護原創(chuàng)內容和侵權者盜取原創(chuàng)內容的不同影響。本文在研究過程中,試圖解決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①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和侵權者在面對付費產品版權時,各自的行為隨著時間的推進是如何演化的?②法律制裁作為外部因素,如何對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和侵權者的行為產生影響?本文采用演化博弈論和仿真模擬法,構建了演化博弈模型,并通過Matlab仿真工具對模型進行了仿真,為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提高版權保護能力提供了一定的指導。
1 相關概念解釋
1.1 音頻類知識付費產品及其版權保護
有關知識付費產品的定義,國內學者暫未達成共識。羅歡認為,知識付費產品主要是以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為依托,面向全體網(wǎng)民,致力于生產互聯(lián)網(wǎng)優(yōu)質內容以滿足用戶自我發(fā)展需要的互聯(lián)網(wǎng)知識變現(xiàn)經濟模式[16]。王時光認為,在線知識付費產品是指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付費購買滿足自身需求的知識化服務[17]。蔡舜等認為,在線知識付費產品是指由用戶出于明確的求知目的,主動付費購買的在線碎片化知識服務凝結而成的產品[18]。本文所指的音頻類知識付費產品主要是指用戶通過付費獲取滿足自己需求的聲音類服務產品,而版權保護則是指國家通過法律手段保護作品的獨有權利[19]。
1.2 演化博弈論
演化博弈是把博弈理論分析和動態(tài)演化過程分析相結合的一種理論[20]。演化博弈論源于Fisher等生物學家對動物和植物的沖突與合作行為的博弈分析。Smith和Price提出了演化穩(wěn)定策略(ESS),將演化博弈的相關理論及方法大范圍應用在生物、經濟管理等相關領域,Weibull J W于1995年進一步總結得出了演化博弈論[21-23]。演化博弈指隨著時間的推移,有限理性的參與者之間如何選擇自己的博弈策略,其核心概念是“演化穩(wěn)定策略”和“復制動態(tài)”,重點強調一種動態(tài)的均衡[20]。
2 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與侵權者的演化博弈模型
2.1 音頻類知識付費產品版權保護演化博弈模型假設與參數(shù)說明 演化博弈能夠準確地描述策略的選擇[13],本文采用演化博弈論的相關方法,將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和侵權者視為有限理性的博弈雙方,將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的版權保護行為和侵權者的侵權行為作為一個漸進學習的過程,構建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和侵權者的演化博弈模型。通過分析演化博弈模型的均衡點與穩(wěn)定性[24],研究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和侵權者的行為策略,并利用Matlab2020a對博弈模型進行仿真,更直觀地反映出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和侵權者行為的演化趨勢,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更加有效性的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版權保護策略。
本文所涉及的演化博弈共有兩個行為主體: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和侵權者,其中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的策略集合是(保護,不保護),侵權者的策略集合是(侵權,不侵權)。
假設1: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主動進行版權保護的概率為α(0≤α≤1),不保護的比例為1-α;侵權者選擇“侵權”的比例為β(0≤β≤1),不侵權的比例為1-β。
假設2:S1為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通過提供付費產品所獲得的直接收益。而S2(S2>0)為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的隱形收益,比如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通過加強版權保護而獲得的社會形象的提升以及用戶認可度等隱形收益。
假設3:C1為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運營的基本成本(網(wǎng)站運營維護成本),而C2(C2>0)表示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在進行版權保護時付出的成本,包括監(jiān)督和維權成本等。
假設4:P(0≤P≤1)為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通過司法渠道維權成功的概率(侵權者受到法律制裁的概率)。
假設5:C3(C3>0)為侵權者在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進行版權保護時盜取原創(chuàng)內容的成本,而C4(C4>0)為侵權者在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未進行版權保護時盜取原創(chuàng)內容的成本,F(xiàn)為侵權者受到法律制裁時向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賠償?shù)慕痤~。
基于以上假設,本文構建了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和侵權者行為的收益矩陣,如表2所示。
2.2 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與侵權者的演化博弈均衡分析
在演化博弈過程中,假設博弈雙方的策略選擇隨機獨立,且互不干擾,并可以同時重復進行博弈。在初始階段,假設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選擇“保護”的概率為α,選擇“不保護”的概率為1-α;侵權者選擇“侵權”的概率為β,選擇不侵權的概率為1-β。
3 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和侵權者的演化路徑仿真分析
為了更加深入、直觀地展開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和侵權者行為的演化過程,本文采用Matlab 2020a仿真工具分別模擬不同情形下、不同初始值點向各自均衡點的動態(tài)演化軌跡,分析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和侵權者在版權保護和侵權過程中的演化穩(wěn)定策略。情形1~3中,橫軸代表時間段(x),縱軸代表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和侵權者的協(xié)作比例(y)。
情形1:當S2當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加強版權保護時,所取得的隱形收益S2(如社會形象和用戶認可度提高等)低于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進行版權保護的成本C2,且侵權者通過盜取原創(chuàng)內容所獲得的收益S3低于侵權者在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沒有進行版權保護的成本C4時,系統(tǒng)的演化穩(wěn)定策略為(0,0),此時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選擇“不保護”,侵權者選擇“不侵權”的行為策略。由圖1左和圖1中的對比可知,隨著迭代步數(shù)的增加,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和侵權者在保護和侵權博弈中的選擇概率(α,β)自初始比例呈現(xiàn)下降趨勢,最終趨向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不保護,侵權者不侵權,即(不保護,不侵權)。在這種情況下,由于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出于自己版權保護成本和版權保護所帶來利益的考量,往往傾向于對付費內容不監(jiān)管,更不會對侵權者的侵權行為進行懲罰。而此時侵權者由于侵權成本較高,并且高于自己通過盜取原創(chuàng)內容所取得的收益,此時侵權者不會貿然采取侵權行為。
由圖1右可知,盡管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和侵權者在演化博弈中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會以不同的收斂速度共同趨向于博弈穩(wěn)定點(0,0),但將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通過司法手段維權成功概率(即侵權者受到法律制裁的概率),對于知識付費和侵權者在行為上的收斂速度是不相同的。法律制裁概率的增加對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版權行為的影響分為兩個時間段,在前期,由于平臺維權成功概率增加,提高了平臺進行版權保護的積極性,但后期因為平臺在采取版權保護行為時的收益依然為負,因此平臺最終還是趨向于“不保護”這一策略。而侵權者隨著被法律制裁概率的增加,會逐漸放緩自己的侵權行為。例如,2020年松陽縣發(fā)生的“11.6”案件,松陽縣公安局接到市民反映自己進入某互聯(lián)網(wǎng)云盤使用群后,發(fā)現(xiàn)群內存有巨量的國內著名教育付費類平臺的音視頻課程,松陽縣公安根據(jù)市民提供的線索立即成立專案組進行調查,最后將犯罪嫌疑人捕獲,案件偵查期間,喜馬拉雅等在線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積極配合公安機關調查,為案件偵破提供了便利?!?1.6”侵犯著作權案的成功偵破,有力地打擊了知識產權違法犯罪行為,提高了民眾的版權保護意識[27]。政府部門在“11.6”侵犯著作權案中對盜取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付費產品的行為進行了嚴厲打擊,此時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選擇進行版權保護,侵權者選擇不侵權。
情形2:S2>C2,且S3-C3當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加強版權保護所取得的隱形收益S2(如社會形象和用戶認可度提高等)高于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進行版權保護的成本C2,且侵權者通過盜取原創(chuàng)內容所獲得的收益S3與侵權者在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進行版權保護的成本C3之差,即侵權者所獲得的利潤低于侵權者受到法律制裁時應向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賠償?shù)慕痤~PF時,系統(tǒng)的演化穩(wěn)定策略為(1,0),此時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選擇“保護”,侵權者選擇“不侵權”的行為策略。由圖2左和圖2中可知,隨著時間的推移,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和侵權者在行為演化中,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策略自初始點持續(xù)平穩(wěn)上升,而侵權者自初始點呈現(xiàn)從下降到平穩(wěn)的趨勢,二者最終趨向于均衡點(1,0)。此時,侵權者通過盜取原創(chuàng)內容所取得的收益效果較差,行為向不侵權方向發(fā)展,而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通過加強平臺版權保護所取得的隱形收益較高,行為向保護方向進展。但由于此時侵權者竊取原創(chuàng)內容所取得的收益仍為正,因此侵權者仍會將侵權作為最有效的策略。喜馬拉雅FM于2016年6月上線了第一個付費課程《好好說話》,隨后淘寶等平臺就出現(xiàn)了很多盜版資源,喜馬拉雅FM內部立即成立了盜版監(jiān)督小組,建立了自糾自查機制和良好的溝通機制,迅速制止了淘寶等電商平臺的盜版情況。據(jù)統(tǒng)計,僅2016年上半年,喜馬拉雅平臺就處理了7 500多個侵權商品[28]。由此可見,喜馬拉雅十分注重平臺的版權保護,在付費產品上線之初就聯(lián)合內外部平臺采取“版權保護”這一策略,而侵權者選擇“不侵權”這一策略。
從圖2右可以看出,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在采用司法渠道維權時成功的概率越高,其版權保護的動力就越高,進而加快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版權保護的演化進程。而對于侵權者而言,隨著盜取原創(chuàng)內容被法律制裁的概率越來越高,越能對侵權者的侵權行為產生阻礙作用。究其原因,一方面,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通過司法渠道維權成功的概率提高,平臺在版權保護過程中也能收獲更多的利益,平臺作為企業(yè),要以經濟發(fā)展為重點;另一方面,對于侵權者而言,法律制裁概率的增加,將極大增加其侵權的成本,侵權者作為“理性經濟人”將會考慮自己盜取原創(chuàng)內容的成本(包括受到法律制裁時的成本)及其收益,進而選擇自己的最優(yōu)策略。
情形3:S2+PF>C2,且S3-C3>PF時,平臺和侵權者行為的演化穩(wěn)定策略(ESS)為(1,1)。假設參數(shù)S1=10、S2=5、S3=4、C1=6、C2=4、C3=1、C4=2、F=3、P=0.4,以上滿足假設條件。為驗證演化模型的有效性,將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和侵權者行為的初始比例(α0,β0)分別設置為(0.3,0.7)、(0.7,0.3)。同時考慮到法律制裁對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和侵權者在面對付費產品時的不同影響,將平臺和侵權者的行為策略固定,將法律制裁的概率P設置為[0.5,0.6],其中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和侵權者行為的初始比例(α0,β0)設置為(0.5,0.5),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和侵權者的演化博弈如圖3所示。
當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加強版權保護時所取得的隱形收益S2(如社會形象和用戶認可度提高等)與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走司法渠道維權時所獲得的賠付之和PF大于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進行版權保護的成本C2,且侵權者通過侵權所獲得的收益S3-C3高于侵權者在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進行版權保護條件下盜取原創(chuàng)內容的成本PF時,系統(tǒng)的演化穩(wěn)定策略為(1,1),此時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選擇“保護”,侵權者選擇“侵權”。由圖3左和圖3中可知,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和侵權者隨著時間的遞進自初始點開始平穩(wěn)上升,最終共同趨向于演化穩(wěn)定點(1,1)。此時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更加傾向于進行版權保護,而侵權者也將侵權作為最佳策略。分析其原因,首先,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通過加強版權保護所獲取的隱形收入與其通過司法渠道維權時所取得賠償之和大于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進行版權保護的成本,因此平臺趨向于保護方向發(fā)展;其次,在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加強版權保護條件下,侵權者此時仍采取侵權策略,盡管此時侵權者在盜取原創(chuàng)內容后會受到法律制裁,但因為侵權者在前期盜取原創(chuàng)內容后所取得的收益仍然高于PF,所以侵權者仍然會采取侵權策略。喜馬拉雅FM相關負責人稱,目前有專門分享喜馬拉雅FM盜版音頻內容的QQ群截圖,從聊天內容中可以看出,其明顯是知識付費產品銷售群,但喜馬拉雅FM相關工作人員對QQ群進行舉報時,發(fā)現(xiàn)舉報原因中并沒有知識產權侵權的選項,只能選其中的“廣告其他”選項,同時微信侵權舉報系統(tǒng)中對個人賬號的舉報通過率也很低,即便舉報成功,平臺也僅被限制朋友圈功能,并且在微信這些渠道平臺無法追蹤侵權者具體的個人信息,這些導致了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維權成本較高,而侵權者在微信和QQ等渠道的庇護下會繼續(xù)采取侵權行為[29]。
根據(jù)圖3右可知,隨著迭代步數(shù)的增加,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和侵權者最終以不同的收斂速度趨向于均衡點(1,1),但考慮到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在采用司法手段維權成功的概率(即侵權者在盜取原創(chuàng)內容時受到法律制裁的概率)對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和侵權者不同的影響力時發(fā)現(xiàn),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和侵權者的收斂速度略有不同。從圖3右中可以看出,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在采用司法手段進行維權時成功(即侵權者在盜取原創(chuàng)內容時是否會受到法律制裁)的概率越高,越會加速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將保護作為最優(yōu)策略,而法律制裁概率的增加,對侵權者的侵權行為會產生一定的阻礙作用。因為侵權者作為“理性經濟人”,在懲罰概率越來越高的情況下,會對侵權行為有所放緩,但由于侵權者所獲取的收益S3-C3一直為正,因此侵權者隨著時間推移,在放緩侵權行為的同時,仍趨向于將侵權作為最優(yōu)策略。
4 結論與建議
針對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和侵權者的版權行為,本文利用演化博弈論構建了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和侵權者版權行為的演化博弈模型,并分析了法律制裁的概率對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和侵權者行為的不同影響。博弈發(fā)現(xiàn):
1)當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所取得的隱形收益S2低于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版權保護的成本C2,且侵權者所獲得的收益S3低于侵權者在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未進行版權保護的成本C4時,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選擇“不保護”,侵權者選擇“不侵權”的行為策略。
2)當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所取得的隱形收益S2高于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進行版權保護的成本C2,且侵權者所獲得的收益S3與侵權者在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進行版權保護的成本C3之差,即侵權者所獲得的利潤低于侵權者受到法律制裁時應向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賠償?shù)慕痤~PF時,此時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選擇“保護”,侵權者選擇“不侵權”的行為策略。
3)當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所取得的隱形收益S2與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走司法渠道維權時所獲得的賠付之和PF大于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進行版權保護的成本C2,且侵權者通過侵權所獲得的收益S3-C3高于侵權者在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進行版權保護條件下盜取原創(chuàng)內容的成本PF時,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選擇“保護”,侵權者選擇“侵權”。
4)法律制裁的概率會影響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和侵權者的版權策略演化。當平臺的維權成功概率增加時,會增強維權的積極性,而侵權者受到法律制裁的概率增加,會打擊其侵權行為。
根據(jù)以上結論,從政府、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侵權者角度對加強知識付費產品版權保護提出如下建議:
1)從政府的角度出發(fā),首先政府應當建立健全網(wǎng)絡監(jiān)管制度,沒有監(jiān)督的權利必然導致濫用[31]。加強對盜取知識付費產品進行倒賣行為的打擊力度,不僅可以保護知識付費產品的版權,也能在網(wǎng)絡監(jiān)管中獲取更多的社會效益,進而實現(xiàn)從根本上減少侵權行為的發(fā)生。其次,政府要借助知識付費版權保護周等活動,鼓勵用戶通過正規(guī)渠道購買知識付費產品,宣傳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章制度,增強民眾的法律意識,法律權威不容僭越。同時,政府要加強對侵權者的處罰力度,完善網(wǎng)絡版權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讓知識付費產品版權保護真正有法可依。最后,政府應當聯(lián)合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一起維權,降低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維權成本,提高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維權的積極性。
本文也存在不足之處,主要體現(xiàn)在僅從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和侵權者的收益以及成本角度對知識付費產品版權保護進行演化博弈分析,而實際上影響知識付費產品版權保護的因素諸多,如技術進步、用戶版權意識等[22],此類博弈將在后續(xù)的研究工作中繼續(xù)展開討論。
2)從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的角度出發(fā),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要提高版權保護的責任意識,組建專業(yè)的版權管理團隊,負責處理日常的版權糾紛,以及在必要時采取司法手段進行產品維權。其次要注重對知識付費產品的版權監(jiān)管,用戶購買的知識付費產品只擁有使用權,因此平臺可以考慮引用區(qū)塊鏈等技術來實現(xiàn)對知識付費產品版權的監(jiān)管[30],雖然技術的引用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強知識付費產品版權保護的成本,但將會有效阻止用戶侵權行為的發(fā)生,也會提高平臺的經濟收益。同時,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在必要時可以采取司法手段進行維權,如遇侵權者在收到平臺侵權—刪除通知后繼續(xù)侵權知識產品版權的情況,可以讓侵權者為自己的侵權行為付出應有的代價。
3)從侵權者的角度出發(fā),侵權者最初也是知識付費產品的購買者,作為知識付費產品用戶,理應遵守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相關的版權協(xié)議,遵守平臺道德。其次用戶應該遵守合理使用原則,應尊重知識付費產品的版權,尊重原創(chuàng),正確看待自己通過盜取知識付費產品所獲得的非法收益,共同營造維護知識付費產品版權的環(huán)境。同時,用戶應認真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以及規(guī)章制度,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從根本上認識到盜取原創(chuàng)內容并進行非法傳播所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以及這種行為對知識付費產品、音頻類知識付費平臺以及整個社會所造成的不良影響。
參考文獻
[1]唐緒,吳信訓,黃楚新.新媒體藍皮書:中國新媒體發(fā)展報告No.10(2019)[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34-35.
[2]艾媒報告.2021H1中國在線音頻產業(yè)運行監(jiān)測調研報告[EB/OL].https://www.iimedia.cn/c400/80243.html,2021-09-30.
[3]艾媒報告.2020年中國知識付費行業(yè)運行發(fā)展及用戶行為調研分析報告[EB/OL].https://www.iimedia.cn/c400/69029.html,2021-03-09.
[4]Wang Y S,Yeh C H,Liao Y W.What Drives Purchase Intention in the Context of Online Content Services?The Moderating Role of Ethical Self-efficacy for Online Pirac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13,33(1):199-208.
[5]Bounagui M,Nel J.Towards Understanding Intention to Purchase Online Music Downloads[J].Management Dynamics:Journal of the Southern African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Scientists,2009,18(1):15-26.
[6]Boston A.Hip-Hop Librarianship for Scholarly Communication:An Approach to Introducing Topics[J].Journal of New Librarianship,2019,4(1):1-62.
[7]楊東紅,賀紅梅,徐暢.移動音頻有聲閱讀平臺用戶知識付費行為研究[J].情報科學,2020,38(7):105-111,172.
[8]李武,胡泊.聲音的傳播魅力:基于音頻知識付費情境的實證研究[J].新聞大學,2020,(12):49-60,120.
[9]Bustinza O F,Vendrell-Herrero F,Parry G,et al.Music Business Models and Piracy[J].Industrial Management & Data Systems,2013,113(1):4-22.
[10]姜喆.從知識付費到輕教育賽場——音頻類知識服務產品發(fā)展趨勢淺析[J].出版廣角,2018,(24):10-13.
[11]吳晗.知識付費視角下音頻產品的發(fā)展策略[J].傳媒,2020,(18):47-49.
[12]魏珊,馬海群.TDM版權多主體利益沖突及協(xié)調博弈研究[J].情報科學,2021,39(3):172-178.
[13]趙艷,王文舉,倪淵.數(shù)字內容產品版權保護的演化博弈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19,63(2):43-51.
[14]呂陽,孫瑞英.Google數(shù)字圖書館版權保護與信息資源共享的博弈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6,(15):85-91.
[15]中國日報網(wǎng).知識付費行業(yè)面臨版權保護新挑戰(zhàn) 侵權渠道層出不窮[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2021-05-21.
[16]羅歡.喜馬拉雅FM付費平臺運營模式探究[J].視聽,2020,(8):185-187.
[17]王時光.知識付費商業(yè)模式和發(fā)展趨勢淺析[J].新媒體研究,2019,5(17):90-91.
[18]蔡舜,石海榮,傅馨,等.知識付費產品銷量影響因素研究:以知乎Live為例[J].管理工程學報,2019,33(3):71-83.
[19]于文輝.我國網(wǎng)絡版權發(fā)展和保護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J].科技展望,2017,27(3):251-252.
[20]常永華,李春玲.電子政務信息服務模型研究——基于演化博弈的分析[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1,34(9):73-77.
[21]祁凱,楊志,張子墨,等.政府參與下網(wǎng)民輿論引導機制的演化博弈分析[J].情報科學,2017,35(3):47-52.
[22]Weibull J W.Evolutionary Game Theory[M].Cambridge:MIT Press,1997:32-36.
[23]Smith J M.The Theory of Games and the Evolution of Animal Conflicts[J].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1974,47(1):209-221.
[24]豐米寧,朱光,楊嘉韻.基于演化博弈的社交網(wǎng)絡隱私保護研究[J].情報雜志,2017,36(9):127-132,85.
[25]Friedman D.Evolutionary Games In Economics[J].Econometrica,1991,59(3):637-666.
[26]凌雙,李維民,劉小舟.新媒體情境下突發(fā)環(huán)境事件中的信息博弈研究[J].情報雜志,2019,38(2):149-157.
[27]中國新聞網(wǎng).50多萬部音視頻被侵權 松陽警方破獲一起特大侵犯著作權案[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2021-05-21.
[28]中國江蘇網(wǎng).知識付費遭遇盜版“烏云”版權方維權手段有限[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2021-05-07.
[29]央廣網(wǎng).知識付費遭遇盜版“烏云” 專家:版權保護是發(fā)展基石[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2021-06-03.
[30]周莉.區(qū)塊鏈視域下公共圖書館數(shù)字版權交易平衡策略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1,(1):73-77.
[31]李嬋,徐龍順,張文德.網(wǎng)絡信息資源著作權利益關系網(wǎng)絡識別研究[J].現(xiàn)代情報,2017,37(4):33-39.
(責任編輯:郭沫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