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敏 戴琳峰 丁蓉霞
(靜安區(qū)閘北中心醫(yī)院,上海 200070)
腸造口術時應用手術的方式通暢腹壁和腸腔,根據(jù)造口目的可分為減壓腸造口、結腸或回腸造口(用于糞便排出)、空腸造口(用于腸道營養(yǎng)支持)[1-2]。本研究選擇2019年5月至2020年2月在本院接受診治的腸造口病人,予以5G技術的優(yōu)質護理。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臨床選擇2019年5月至2020年2月在本院接受診治的腸造口病人80例,納入、排除標準見相關文獻[3]。疾病類型:12例吻合口瘺,6例腸損傷,16例腸梗阻,26例結腸癌,20例直腸癌。年齡32-68歲,平均年齡(47.8±3.2)歲,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根據(jù)隨機對照法分組,分為對照組(n=40)、觀察組(n=40),觀察組疾病類型:6例吻合口瘺,3例腸損傷,8例腸梗阻,13例結腸癌,10例直腸癌。年齡32-68歲,平均年齡(47.7±3.2)歲,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對照組疾病類型:6例吻合口瘺,3例腸損傷,8例腸梗阻,13例結腸癌,10例直腸癌。年齡32-68歲,平均年齡(47.8±3.3)歲,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兩組的疾病類型、平均年齡、性別等臨床資料大體一致(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觀察組:對病人予以5G技術優(yōu)質護理服務,包括(1)成立健康管理小組:組成成員包括醫(yī)師2名,護理人員4名;(2)5G技術應用系統(tǒng):建立微信群、遠程監(jiān)護診療指導系統(tǒng)、醫(yī)學健康教育等智慧醫(yī)療,利用5G的低傳輸時延、高傳輸熟慮實現(xiàn)病人出院后隨訪同步遠程治療,高清圖像為異地確診提供支撐。(3)健康教育計劃的制定:指導病人的擴肛頻率、手法、隨訪時間、日常生活(運動、鍛煉、沐浴、衣著)、飲食禁忌等,發(fā)放健康宣教手冊,出院后每周電話隨訪1次,專業(yè)人員在微信群中定時發(fā)布腸造口術相關知識,在線及時答疑解惑,并詳細記錄歸檔病人的相關問題和解決方式。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包括在院健康宣教、飲食指導、疾病相關知識講解等。兩組均護理2周,隨訪1年,觀察兩組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認知情況;比較兩組的自我護理能力分析;比較兩組隨訪1年內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評估標準見相關文獻[4]。
2.1兩組腸造口相關知識知曉情況分析 觀察組對腸造口的皮膚護理、運動知識、并發(fā)癥預防、日常飲食、腸造口的臨床主要特征等疾病相關知識知曉情況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腸造口相關知識知情情況分析[n(%)]
2.2兩組自我護理能力量表評分分析 兩組護理后的自我護理技能、自我責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識水平評分均有升高,但觀察組護理后的自我護理技能、自我責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識水平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自我護理能力量表評分分析分)
2.3兩組隨訪1年內并發(fā)癥分析 觀察組隨訪1年內發(fā)生造口周圍皮炎、造口缺陷、造口狹窄、感染等并發(fā)癥情況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隨訪1年內并發(fā)癥分析[n(%)]
本研究觀察腸造口病人應用5G技術優(yōu)質護理服務的臨床效果分析,結果顯示:觀察組對腸造口的皮膚護理、運動知識、并發(fā)癥預防、日常飲食、腸造口的臨床主要特征等疾病相關知識知曉情況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后的自我護理技能、自我責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識水平評分均有升高,但觀察組護理后的自我護理技能、自我責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識水平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隨訪1年內發(fā)生造口周圍皮炎、造口缺陷、造口狹窄、感染等并發(fā)癥情況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夏永梅等[5]的研究結果大體一致,對腸造口術后病人進行優(yōu)質護理干預,增強腸造口病人住院期間的護理:開設造口門診,便利病人復診,對病人提供直接服務,在出院時建立病人檔案[6-7],安排??谱o理人員、造口治療師對病人進行定期電話隨訪,了解病人的生活質量和生存狀態(tài)[8-9];按照腸造口的生存特征,制定腸造口病人術后健康宣教的臨床護理路徑、腸造口病人的自我護理能力評估表,提高病人的自我護理能力和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認知程度[10]。綜上所述,腸造口病人應用5G技術的優(yōu)質護理,有助于降低腸造口并發(fā)癥,提高病人的自我護理能力和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認知情況,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