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雙碳”目標下氣候科普的必要性
自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向國際社會鄭重承諾“雙碳”目標之后,僅一年多時間,政府各部門就出臺了大量相關政策文件,迅速建立起了“1+N”的政策體系,然而,落實“雙碳”目標是一項全局性和長期性的工作。2021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實現(xiàn)碳達峰碳中和是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的內在要求,要堅定不移推進,但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落實“雙碳”目標,首先需要統(tǒng)一思想,提高全社會對于“雙碳”目標的認識,堅定走綠色低碳道路的信心。但是在實踐中,社會上還存在很多認識誤區(qū),例如,每當出現(xiàn)極寒天氣的時候,就會有人宣揚氣候變化懷疑論,質疑氣候變暖是不是真的,人類活動是否是氣候變化的主因。一些人還宣揚氣候變暖是好事,是民族復興的吉兆。一些人對“雙碳”目標也存在很多誤解,在碳達峰之前想著搶上“兩高”(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然后靠行政手段斷崖式減排實現(xiàn)碳達峰。在碳中和的壓力下,有些人總想著把自然碳匯也拉進來,千方百計夸大碳匯的作用。而當低碳轉型遇到困難時,很多人又對“雙碳”目標失去信心,認為煤炭的主體地位不能動搖,能源轉型必然威脅能源安全等等。由此可見,在“雙碳”目標下,做好氣候科普依然任重道遠。
2 “雙碳”科普需要合格的科普宣傳員
“雙碳”目標涉及科學、技術、經濟、社會、法律等多學科交叉的研究領域,如氣候變化的自然科學基礎,氣候變化對自然和社會經濟系統(tǒng)的影響,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技術路徑、經濟影響和政策措施,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治理等。做一個合格的“雙碳”科普宣傳員是非常不容易的,不僅需要扎實的專業(yè)素養(yǎng)、廣博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相融合的知識儲備,還需要掌握新媒體時代氣候傳播的規(guī)律,具備與不同受眾深入淺出地溝通交流的能力。合格的“雙碳”科普宣傳員從哪里來?一方面,媒體人要多學習“雙碳”相關知識,長期關注和跟蹤該領域,才能知道媒體受眾的困惑在哪里,采訪提問時才能問到點子上,才能不出現(xiàn)常識性的錯誤;另一方面,做“雙碳”研究的專家學者要在做科研的同時多做科普工作,及時揭示科技新發(fā)現(xiàn)、新進展,解讀國家新政策、新要求。媒體人提升科學素養(yǎng)不易,科學家改進溝通技巧也同樣絕非一日之功,需要雙方密切配合,才能普及好“雙碳”知識,提高全社會對“雙碳”工作的認識,并以自覺行動投入其中,做出自己的貢獻。建立穩(wěn)定的科普宣傳員隊伍,鼓勵科研及專業(yè)工作人員積極開展“雙碳”知識的宣傳、培訓、教育、推廣活動,糾正各種認識誤區(qū),引導“雙碳”工作科學推進,對于“雙碳”目標的實現(xiàn)具有重要作用。
3 “雙碳”科普宣傳員開展科普工作的建議
一年多以來,筆者參與了很多各種類型的科普宣傳活動,包括編寫圖書、接受媒體采訪、進行講座授課、策劃科普展覽、錄制視頻、發(fā)微信朋友圈。通過親身實踐,對創(chuàng)新“雙碳”科普工作的做法有了一些真實的感受。第一是分層,根據不同受眾的需求選擇切入口。地方政府官員、企業(yè)管理者、社區(qū)家庭、青少年等不同受眾有不同的關注點,認知能力也不同,需要宣傳員換位思考,設想讀者或聽眾最需要了解什么。例如,在編寫《碳達峰碳中和100問》時,針對潛在讀者群設計了多組問題做了問卷調查。第二是落地,在介紹知識的同時,講故事、人物和案例,讓枯燥的知識變得鮮活。第三是精準,通過對城市和企業(yè)的調研,在總結經驗的同時也精準地發(fā)現(xiàn)問題,解讀國家政策時才能直面基層的難點、痛點。第四是挖掘,現(xiàn)實中的問題往往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沒有靈丹妙藥,要充分理解現(xiàn)實問題的復雜性。第五是澄清,敢于及時指出流行于社會的認識誤區(qū)。在新媒體時代,沒有科學依據的謠言謬誤或者似是而非吸引眼球的“標題黨”通過自媒體會快速傳播,不及時澄清就會誤導公眾。第六是自我代入,以身作則。做一個合格的“雙碳”科普宣傳員,不能“說一套做一套”,自己也應該身體力行地踐行低碳綠色的生活方式,把自己的實踐和感悟分享給讀者和聽眾,更能引起共鳴。第七,最重要的是要堅持科學態(tài)度,保持客觀公正的立場。尤其媒體要力爭嚴謹,不要為了博眼球、要流量而夸大其詞。例如,2021年12月9日有媒體報道《二氧化碳發(fā)電?我國真實現(xiàn)了!》,二氧化碳發(fā)電是違反常識的,實際情況是二氧化碳取代水蒸氣作為循環(huán)發(fā)電的介質,而不是作為能源。
當前,合格的“雙碳”科普宣傳員還比較缺乏,為保證其有效開展科普工作,全社會應為其營造良好的科普環(huán)境。首先,從中央到地方都要高度重視“雙碳”科普,將“雙碳”目標的宣傳和學習提上更高的政治議程。其次,要建立覆蓋全民、適合不同對象需求的“雙碳”宣傳教育體系。要針對領導干部、專業(yè)人員、企業(yè)職工、社區(qū)居民、大中小學生等不同對象,組織編寫適合不同對象認知特點的相關教材,培訓各級教師隊伍,結合世界地球日、世界環(huán)境日、全國節(jié)能宣傳周、全國低碳日等,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使“雙碳”目標逐漸深入人心。最后,要建立對“雙碳”科普宣傳員的激勵和獎勵機制,從體制機制上鼓勵更多人從事“雙碳”目標的宣傳教育工作,探索“雙碳”科普的規(guī)律。
(陳迎,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tài)文明研究所研究員、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