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敬林
(安慶師范大學 人文學院,安徽 安慶 246011)
由明代新安(今安徽歙縣)人閔道揚所撰《醫(yī)學集要》,為我國十六世紀問世的一部很有實用價值的綜合性醫(yī)書。由于歷史的原因,該書在國內無傳本而見存于日本。近年中國中醫(yī)科學研究院在完成 “中醫(yī)古籍搶救工程” 項目中,從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內閣文庫將其復制回國,于2008 年由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影印出版[1]。該書原為手抄本,頁面整齊,字跡清楚,易于識讀,但其中不少俗字為不見于他書的自造新字,給讀者帶來一定的困難。筆者在研讀過程中,對其形音義關系作了較為深入地探討,現公之于眾,以向方家求教,亦盼能為使用該書的讀者在掃除文字障礙方面有所補益。
每條討論先引俗字所在《醫(yī)學集要》中文句,后提行以 “按” 字提示解讀考證之意。
這里附帶說說我們對 “橐” 之聲符 “石” 在字中的構義看法。我們認為 “橐” 之聲符 “石” 是個聲中有義的構件,在表聲的同時兼表 “大” 義。 “橐” 為無底之囊,裝物需兩端束縛,故字將 “束” 分裂開以表束縛兩端義。而 “石” 在字中間正表盛物處的張 “大” 義。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石部》: “石,或借為碩大字。”[7]45《3莊子·外物》: “嬰兒生,無石師而能言,與能言者處也。” 陸德明釋文: “石師,又作碩師?!盵17]155《6漢書·匈奴傳下》: “時奇譎之士、石畫之臣甚眾?!?顏師古注引鄧展曰: “石,大也?!盵18]又《說文·頁部》: “碩,頭大也。從頁,石聲?!?段玉裁注: “引申為凡大之稱。”[7]422據漢字六書造字規(guī)律,義符 “頁” 顯示的是 “頭” 義,而 “大” 義則為聲符 “石” 顯示,也就是說聲符 “石” 是個聲中有義構件。否則就無法講清楚 “碩” 之 “頭大” 義。此亦可證 “石” 可表 “大” 義。
關于 “石” 之 “大” 義,過去未見有人論及。在此不揣淺陋試提一說,以供讀者參考。此 “石” 不是石頭字,而是古代表示重量單位的量詞 “石” ,即一百二十斤為石。《書·五子之歌》: “關石和鈞,王府則有。” 孔穎達疏: “三十為鈞,四鈞為石,是石為稱之最重。”[19]由 “稱之最重” 而泛指一般的 “大” ,符合詞義引申規(guī)律,而石頭字無由表 “大” 的引申理據。石頭字與量詞石,古均讀禪紐鐸韻,同形同音異義。
藿香正氣散,治外感發(fā)熱頭疼,內因痰飲凝結,中脘痞滿嘔惡,時憎寒壯熱[1]83。
三稜代赭芫花射,大戟蛇退黃雌雄[1]37。
天麻、茯苓(各五分)、蟬蛻、薄荷(各二分)[1]142。
按:上引文句中幾個俗字,據形音義相關而可分為兩組進行討論。先說 “” “()” 。 “()” 楷定即 “” , “” 楷定即 “” 。 “” 應是 “斡” 的增義符俗字?!墩f文·斗部》: “斡,蠡柄也。從斗,聲。” 徐鍇系傳: “蠡,所以抭(舀)也?!盵14]723段玉裁注: “此蠡,非蟲嚙木中……《方言》則從瓜作矣。揚雄曰瓢也,郭云瓠勺也。判瓠為瓢以為勺,必執(zhí)其柄,而后可以挹物,執(zhí)其柄則運旋在我,故謂之斡?!盵7]72“5斡” 本義指 “瓢柄” “勺柄” 。因勺子常用以給病人灌服中草藥熬制的藥湯,而病人在口噤時又可用來撥開病人的口,故字由勺柄而引申為動詞以勺柄撬開人口。明朱《普濟方》卷一百三: “右為細末,每服四錢,空心熱湯調下,熱吃??诓婚_用杓柄斡口,灌之。”[29]655也可指其他物撬口。明朱《普濟方》卷九十一: “或暴卒者,若不是暑月,或經宿未致臭敗者,以丹二丸,木尺斡口開,令人扶起頭,以熱醋湯灌下?!盵29]9“4斡” 的這一意義和用法,在古醫(yī)籍中常見。宋陳師文《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一: “口噤發(fā)癇,即以熱豆淋酒化破三圓,斡口開灌下,少時再服,汗出乃愈?!盵30]宋陳自明《婦人大全良方》卷十九: “氣息如絕,宜速斡口灌小續(xù)命湯?!盵31]宋李師圣《產育寶慶集》卷上: “氣息如絲,宜速斡口灌小續(xù)命湯。”[32]宋陳言《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七: “氣息如絕,宜速斡口灌小續(xù)命湯?!盵33]明朱《普濟方》卷九十二: “口噤不開者即斡口灌。”[29]106因 “斡口” 字與人手動作相關,故有醫(yī)家就在原字基礎上增 “(手)” 以造俗字。而 “” 應是在形聲結構字 “” 基礎上的 “斡省聲” 字。本書卷之五: “膠艾湯:治妊娠不問深淺,因仆胎動不安,腹痛腰疼,或胎氣奔上,并治?!盵1]776其中, “” 楷定即 “” ,是 “” 之省減體。是可互為證。
右除巴豆杏仁百草霜外,余四味為末,與前三味拌勻,先將黃蠟六兩溶化,以重濾去,以好酒一升于器內煮[1]203。
津液既凝,為痰為飲,涌于上焦,則口燥咽干,噯氣吞酸,嘈雜嘔噦;或奇怪鬼魅之狀[1]260。
蘇子湯,治憂思過度傷脾,心腹臌脹,喘促煩悶,大小便不利,脈虛面[1]297。
按:上引文字中涉及的俗字,本應分條討論,但為節(jié)省引文篇幅,故列在同一序條下。但依字之形音義相關而可分作兩組討論。先說 “” “” 。 “” 即 “” , “” 即 “” ,此二字從形際關系看均為 “澁” 的俗體?!队衿に俊罚?“澁” ,同 “澀”[9]163??梢?“澁” “澀” 古代并為正字。后 “澀” 行而 “澁” 廢,故制定簡化字時,僅以 “澀” 作 “澀” 簡化字?!稘h語大字典·水部》: “澀:‘’的簡化字?!盵4]175“3” 是拿漢字構件中表記號的符號 “” 之變體 “” ,并復之以替代正字構件 “” 即兩個 “止” ,而 “” 則是拿漢字構件中表記號的符號 “” 之變體 “匕” 以復之來替代正字構件 “” 即兩個 “止” ?!吨腥A字海·部》: “渋:同‘澀’。見日本《常用漢字表》?!盵57]548不僅將字之原產地給搞錯了,而且在時間上也晚了數百余年。
田螺方,治肝熱目腫痛。右取田螺大者七個,以新汲水養(yǎng),去穢泥,重換水浸洗,取放在干器中,著少鹽花于口上,取出自然汁,點眼神效[1]498。
右件將豆裝往枳殼內,線縛,罐內盛醋,煮枳豆干,曬干研末,用絲線以唾蘸濕,展藥縛痔根上,出為度[1]535。
千金托里散,治惡瘡背疽等癥,如覺病即便忙服,無有不效;若已成,則不消也[1]647。
以上是筆者對明寫本中醫(yī)籍《醫(yī)學集要》中所獨具的俗字,從字之形、聲、義、構、用諸方面所作的解讀,其中必存在因筆者學力不逮而出現的解讀之誤,期待同好不吝教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