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第十八中學 蔡鵬宇
英語是初中階段的重要科目,但很多學生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所以在“雙減”背景下教師需要對初中英語教學形式進行創(chuàng)新,為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做好準備。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當前的英語閱讀教學存在較多問題,如教師對知識進行灌輸、未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等,這些問題不僅對教學效率造成了影響,還使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了厭惡心理。所以,本文從實踐、思考兩個方面入手,闡述了“雙減”背景下的初中英語自主閱讀教學的方式。
閱讀是學習知識的基礎,是獲取信息的有效手段,所以教學目標中明確提出,教師應當對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進行培養(yǎng)。而自主閱讀能力的重點在于自主,且當前的閱讀教學存在一定問題,所以,教師想要對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進行培養(yǎng),就需及時轉(zhuǎn)變自身的意識、觀念,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開展教學活動。且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需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
預習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通過預習使學生對新知識初步了解,從而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但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僅是布置了課前預習的任務,在教學活動中并不重視預習效果檢查,所以學生逐漸發(fā)現(xiàn)自己的預習不重要,逐漸將它當作“空談”。而想要在“雙減”背景下開展英語閱讀高效教學,對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進行培養(yǎng),教師就需將課前預習重視起來,通過指導、檢查使學生重視課前預習,掌握預習方法,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形成自主閱讀的良好習慣。
例如,在教學Unit5 Our school life時,教材中的文本雖然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但英語畢竟是外語,且文章中涉及一些新詞匯、新語法,所以直接進行教學的話會使學生產(chǎn)生英語很難的意識,甚至跟不上教師的步伐,導致一兩節(jié)課就能講完的內(nèi)容拖沓至三四節(jié)課,同時教學效果還與理想情況存在較大差異。所以,想要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就需要將課前預習重視起來。具體而言,教師在課前可圍繞教學內(nèi)容提出問題:“What does this article say?Please summarize in your words.What does the author say about his school life?”這兩個問題較為簡單,但是皆圍繞文本提出,所以可以使學生在閱讀前對文本產(chǎn)生好奇,從而為學生閱讀奠定基礎。同時,這兩個問題滲透了閱讀方法,所以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掌握自主閱讀的方法,這為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奠定良好的基礎。此外,學生在閱讀文本時,可能會被新詞匯、新語法等“攔路虎”攔住,導致閱讀效果不如意,所以教師可告知學生,如果閱讀過程中遇到了自己不理解的詞匯及語法,可以將其勾畫出來,并利用英語詞典了解含義,并將含義標注在一旁。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需對學生的預習成果進行檢查,從而使學生感知到教師對預習活動的重視,潛移默化中形成預習意識。通過這一案例可以看出,課前預習不僅在教學活動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還可以對學生的自主閱讀習慣進行培養(yǎng),所以,教師需要將課前預習重視起來,采用有效手段給予學生指導,為他們的自主閱讀提供保障。
讀前預測也是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即在讓學生進行文本閱讀前觀察插圖,根據(jù)插圖猜測文本內(nèi)容。讀前預測使閱讀成了“破案”,增加了閱讀教學的趣味性,所以可為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提供保障。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需將引導、指導的作用發(fā)揮出來。
例如,在教學Unit5 Our school life時,教師便可引導學生先對文本插畫進行觀察。圖片中雖蘊涵著較多信息,但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可得出不同的答案,所以在看完這一圖片后,學生會說出不同的答案。此時,教師引導學生“解密”,便可使學生主動參與閱讀活動,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而說出正確答案的學生會表現(xiàn)出得意的姿態(tài),未說出正確答案的學生會產(chǎn)生不服輸?shù)男睦?,從而形成良性競爭,使學生參與閱讀活動。又如,在教學Unit7 The birthday party時,教師就可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進行圖片制作。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設備將圖片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引導學生猜測這是哪兒、發(fā)生了什么。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可以獲得參與感,感受到閱讀的魅力所在,從而愿意閱讀、學會自主閱讀。通過這一案例可以看出,讀前預測可幫助學生感受到閱讀的趣味性,使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喜愛之情,從而為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奠定基礎。且教師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這種教學方法的運用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自主閱讀的方法。
閱讀在多數(shù)人眼中是枯燥乏味的,所以學生會將閱讀當作一種學習壓力。但其實,閱讀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上看待事情,使學生處于不同的環(huán)境下進行思考。作為教學活動的指導者、引導者,教師需根據(jù)實際情況給予學生指導,使學生體會、感受自主閱讀的趣味性,逐漸掌握自主閱讀的方法,形成自主閱讀的能力。
而在實踐中教師發(fā)現(xiàn),想要使學生感受到自主閱讀的趣味性,就需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設計與學生的能力相符的教學任務。比如,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將多媒體技術運用起來,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魅力所在;教師可以將角色扮演法利用起來,使文本內(nèi)容再現(xiàn)于課堂,讓表演者和觀看者皆對文本進行深入了解,并對文本學習產(chǎn)生較大興趣;教師可以將提問利用起來,通過層層遞進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探究,逐漸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有效地自主閱讀;教師可以將任務型教學法利用起來,通過設計任務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教師可以將小組合作學習法利用起來,使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合作,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達成教師提出的任務;教師可以采用比賽這一方式,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看法,從而真正掌握知識。通過這些教學活動,可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者轉(zhuǎn)變?yōu)橹鲃訉W習者,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充分展現(xiàn)自己。通過這些教學方法,學生可以感受到教學活動的趣味性,不再將英語閱讀當作壓力。例如在教學Unit7 The birthday party時,教師便可采用多媒體教學法,通過呈現(xiàn)相應的圖片、視頻將學生引入具體情境,使學生獲得身臨其境的感覺,并在閱讀時站在主人公的角度思考、分析。通過這一案例可以看出,在素質(zhì)教育背景下,學生不應該是教學活動的旁觀者,而應該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感受學習的魅力所在。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需使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感受自主閱讀的魅力,展現(xiàn)自己的個性,逐漸將英語閱讀當作一種享受。
教師只能陪伴學生一段旅程,所以在這一旅程中需要將自己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即在教學知識的過程中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使學生能夠?qū)W以致用。而在學以致用的過程中,學生可逐漸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有用之處,從而不再排斥英語學習。
例如,在教學完Unit7 The birthday party后,教師便可給予學生引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生日派對上發(fā)生過什么,自己的心情是什么樣的。每個人的生日派對上都會發(fā)生不同的事,所以學生會說出不同的答案,如“I don't have mom and dad at my birthday party,but I have very good friends.At first,I had a good time,but it was my first birthday without my parents,so I felt very lost.”,又如“A doll bear appeared at my birthday party,singing and playing games with us!I like him so much!”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從而做到學以致用。教師還可以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通過這一案例可以看出,課后探究是教學活動的拓展延伸,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技能,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英語閱讀的魅力所在,推動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使學生真正愛上自主閱讀。
在初中英語自主閱讀的教學實踐中,自主閱讀教學的引導不僅要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更要能融入學生課后閱讀實踐,引導學生能在課后的英語閱讀中借助在課堂上自主閱讀的思維和方式進行自主的閱讀思考和探究,幫助學生在課后閱讀中深化自身的自主閱讀能力,并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閱讀的習慣。
那么在教學實踐中,結(jié)合相關的教學內(nèi)容,教師在課后組織學生自主閱讀的活動能從以下的兩個層面進行設計:第一,根據(jù)課堂教學的內(nèi)容,提前為學生尋找好相關的課后閱讀文本資料,在課堂教學結(jié)束后為每一名學生發(fā)一份課外閱讀資料,讓學生借助課后的時間進行自主閱讀并完成相應的閱讀題目的思考,讓學生以任務的方式進行課后的自主閱讀。第二,引導學生在課后自由地選擇英語閱讀素材內(nèi)容進行自主閱讀,不限體裁和內(nèi)容,但是要求學生能將自己閱讀的內(nèi)容記錄下來,并且將閱讀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想法和意見等一起記錄,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留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的分享,他們可以分享自己閱讀的內(nèi)容,也可以分享閱讀中的感悟等,這樣做的目的在于讓學生主動進行閱讀,借助課后的自主閱讀活動的引導,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可直接對自主閱讀教學的效果造成影響,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需將師生關系的優(yōu)化重視起來。具體而言,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了喜愛之情,那么就會主動參與各類教學活動,認真聽教師說的每句話,甚至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較大興趣。在教學活動中,首先,教師需要營造輕松活躍的、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將身心放松下來,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看法,提出自己的疑問。其次,教師需在教學活動中將自己放在引導位置,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探究。最后,教師需要告知學生,教師的想法也不全然是對的,所以在發(fā)現(xiàn)教師的不足之處時需要學生及時指出。如此,便可營造平等的、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樂于閱讀、敢于閱讀。由此可見,在“雙減”背景下進行師生關系的優(yōu)化,有助于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有利于教學活動的效率提高,而且通過上述幾種方法的應用,可以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樹立自主學習的信心,增強自主參與的意識,從而使學生樂于、敢于自主閱讀。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所扮演的角色為引導者,而且“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對指導方案進行優(yōu)化,為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奠定良好基礎。具體而言,教師在開展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時,需給予學生自由,使學生進行觀察、分析、判斷,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解,并且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則給予學生指導,使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潛移默化中,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可得到有效提高。由此可見,對指導方法進行優(yōu)化,可以實現(xiàn)知識與能力的有效教授,可以使學生在完成教學任務、解決教學問題的過程中學會自主閱讀。
評價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對學生的學習起到激勵作用。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對評價方式進行優(yōu)化,使學生對自主閱讀產(chǎn)生興趣。而在給予學生評價時,教師需遵循以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站在發(fā)展的角度上看待事物,如此,才可使學生明確自己的不足與優(yōu)勢,更好地成長與發(fā)展。在給予學困生評價時,教師需要以鼓勵性評語為主,如“Wow!How dare you answer a question!It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compared with before,but the accuracy needs to be improved.The teacher believes that you can solve this problem next time!”在給予中等生評價時,教師需要以表揚為主,使學生的學習成果得到提高,樹立自主閱讀的自信心。由此可見,對評價方式進行優(yōu)化,可使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自主閱讀方式,幫助學生找到適合的學習方向。
綜上所述,“雙減”背景下的初中英語自主閱讀教學應當進行創(chuàng)新,只有讓學生學會自主閱讀,才能豐富自身知識,更好地成長與發(fā)展。所以,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需從課前預習、讀前預測、課堂參與、課后探究四個方面入手,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自行進行閱讀,并在閱讀的過程中掌握閱讀方法,形成自主閱讀能力。如此,才可使教學活動的效率得到提高,提高學生的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