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坤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是一種不斷進取創(chuàng)造,旨在探索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教育道路的理論,顯示出強烈的時代氣息。那么,我們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踐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怎樣才能在語文課堂上駕馭矛盾把握平衡,走出“亂花漸墜迷人眼”的迷茫,走進真正的語文新課堂?
一、“簡約語文”與“深度語文”——和諧共存
“教學做合一”,即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義是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強調要親自在“做”的活動中獲得知識,也就是“學”重于“教”。在教學工作中,教師的教法在不斷更新完善,形成了課堂教學“百花齊放”的局面。語文教學聲光電齊,紛繁復雜,高深莫測,致使很多學生無所適從。于是有人提出:簡簡單單教語文。簡單地教語文,就是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把一些形式化的東西排除掉,擠出時間,讓學生和文本進行更智慧、更深入的對話,以實現課堂教學的簡約高效化。簡約課堂背后是精要、大氣,是把深刻的道理說淺顯,把復雜的問題做簡單,抓住語文教學的本質和精髓,讓語文教學真實、扎實、樸實,不是華而不實,更不是故弄玄虛。語文教學,簡單才是最深度的。
如教學《刷子李》一課,遵循“簡單語文”的教學理念,處理教材時要采用“減法”思維“拎”重點。用“洗沙淘金”的方式,我提煉出“刷子李刷漿技藝高超”和“曹小三心理一波三折”這一明一暗的兩根主線,圍繞“這位民國達人身上的技藝究竟如何了得?”這個問題展開教學。在主問題的統(tǒng)領下,我?guī)ьI學生品讀感悟,其他內容稍作處理。此設計可謂“簡”,簡到只抓兩根線一個問題;卻又很“深”,深到讓學生掌握作者運用側面烘托的方法刻畫人物的寫作方法;深到體會出時代的工匠精神,每個行當里的能耐人對手藝的講究,對事業(yè)的執(zhí)著,對生活的認真。
“簡約語文”與“深度語文”在統(tǒng)一中平衡:簡要內容、簡潔提問、簡化結構的背后,是對文本的深度理解與鉆研,是對情感的深度挖掘與探求,這恰恰是“深度語文”的內涵所在。當然,簡單與深刻和諧共存,需要教師會“挑”會“揀”、勤“鉆”勤“挖”、能“拎”能“穿”。所以說,簡單語文要求教師不簡單!
二、“板塊教學”與“整體活動”相輔相成
陶行知教育思想將教師與學生看作一個整體,將教學、學習、應用也都整合到了一起,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綜合能力的提升。板塊教學,就是在一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中將散亂的問答和零散的知識點,整合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這個“整體”應該包含多項語文學習實踐活動,而這些實踐活動又必須圍繞一個核心問題展開。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首先要做的是對教材、對文本的深刻鉆研、提煉與體悟。
教學《刷子李》一課,當我們走進語言文字時就會發(fā)現,需要引導學生體會、感悟的內容很豐富。如果這些內容教學時逐個提出處理的話,課堂就成了一盤散沙。教師要教好一篇課文,首先呈現給學生的文本思路要完整性。細讀課文后,我發(fā)現全篇課文以“刷子李的刷漿技藝高超”為主線,于是,我循序漸進地安排了三大教學板塊,并設計了主問題下的子問題,層層推進教學:第一板塊——感受人物之奇,探究 “ 刷子李這個人‘奇’在何處”;第二板塊——感受故事之妙,探究“刷子李這個故事‘妙’在何處”;第三板塊——感受寫法之巧,探究“怎樣用正反結合的寫作方法刻畫人物形象”。三大教學板塊的實施,時機有別,各有側重:第一板塊活動可以放在課始與學生交流預習情況時解決。第二板塊活動,學生在子問題的引領下,感受著曹小三心情的起起落落。學生有品讀、有交流、有感悟,經歷了實實在在的感知、朗讀、表達等語文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老師無需多講,只要稍稍一提點,學生便能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第三活動板塊,把閱讀的著力點放在學習寫作表達上,就把學生的閱讀層次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在“板塊教學”與“整體實踐”相輔相成的教學活動中,師生的行為關系不僅表現為你問我答,更表現為相互的交流和探討,欣賞與評價。這樣的師生關系才是互動的、和諧的,才能真正實現“教學相長”。這樣的語文課堂才是平衡發(fā)展的課堂。
三、“課前預設”與“即興生成”協調統(tǒng)一
陶行知說:教師要有同理心,要具備“孩子的心靈”,這樣才能走進孩子的天地,發(fā)現他們潛在的創(chuàng)造力。按照新課程的理念,我們既要有課前的預設,又要開放地納入彈性靈活的成分。這就需要在課堂上,教師課前預設和學生即興生成保持平衡,達到協調統(tǒng)一。新課堂中教師要不斷地捕捉、判斷、重組課堂教學中即興生成的各種信息,把有價值的新問題納入教學過程中,讓不同的體驗有一個交流和爭辯的機會,使之成為課堂教學的亮點,成為學生智慧的火種,從而超越預先設定的目標。
當讀到《刷子李》中的“最讓人叫絕的是,他刷漿時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絕沒有一個白點。”學生冷不丁冒出一句:“這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裝束酷一點嗎?”一些學生也議論紛紛。于是,我及時調控教學進程,以此為契機展開教學。我讓學生說說:“平時你們見到過油漆工嗎?”學生回答:“那是當然?!薄拔业泥従油跏迨寰褪莻€油漆工呢?!薄矣猪槃菀龑В骸八麄児ぷ鞯臅r候是什么樣的呢?”這時,孩子們回憶起來?!八麄兌即┲ぷ鞣亍!薄耙惶煜聛?,身上從頭到腳白刷刷一片……”這時PPT呈現出粉刷匠工作時的照片。孩子們一下子體會到了“刷漿時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絕沒有一個白點”真的讓人叫絕,他是在以這種特殊的方式向世人展示自己的高超技藝。學生不知不覺在與教師、文本的對話中弄清了“刷子李刷漿時必穿一身黑”是給自己立了一個十分苛刻的規(guī)矩。這個規(guī)矩背后折射的是他對自己刷漿技藝的絕對自信!教師把現實的、心理的世界有機地交融在一起,表現出極大的豐富性和開放性,構成實實在在的生活世界和學習世界。
四、“教師引領” 與“學生自主”并用并重
在教學《刷子李》一課時,課堂設計的三個板塊活動中,學生都是在自己讀書的基礎上獨立體會、自主感悟、小組交流后形成共識的。事實證明,他們有這方面的能力。如教學中,我先讓學生找出第一處描寫曹小三心情的句子讀一讀,孩子們就讀出了曹小三剛開始時半信半疑的心理。接下來曹小三的心理又經歷了怎樣的起起落落呢?學生在想象曹小三當時的心理時,小組成員各抒己見:“天哪,師傅身上真的連芝麻大小的白點也沒有?!薄罢娌豢伤甲h,我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薄半y道師傅的名氣有詐?”“師傅真牛!真了不起!”……他們用自己的理解與感悟把曹小三一波三折的心理表露無遺。教師給學生自主的空間和權利,學生才可能有上面的深刻與精彩。教師在提出問題、參與對話、適時交流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及時地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適時地觀察學情變化,有目的地來調控課堂教學,使教學目標更加合理,使教學過程更趨優(yōu)化,從而實現“教師引領” 與“學生自主”的整體平衡,建構生態(tài)和諧的語文課堂。
矛盾無處不在,舊矛盾解決了,達到新平衡后又會出現新矛盾,如此循環(huán)往復,螺旋式上升,這是事物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語文教學亦是這樣,我們可以很好地利用這些矛盾,處理好這些矛盾,找尋到“恰當平衡點”,用平衡理念來建構生態(tài)語文課堂,實現語文新課堂的和諧高效。只有把握矛盾的平衡,才能走出新課堂中“亂花漸墜迷人眼”的迷茫,擺脫“淺草也來絆馬蹄”的困惑,真正實現語文課堂的精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