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芳,姜 艷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yī)院,遼寧 沈陽 110001)
急危重癥護理學實踐性較強,急診科護士面對的多為發(fā)病急驟、病情危重、癥狀多變的急危重癥及疑難雜癥患者[1]。在急診科這種患者病情危急、救治時間緊迫、急救操作復雜的環(huán)境下,如何讓實習護生學到更多急救知識、掌握急救技能是急診科臨床教學面臨的難題[2]??紤]到臨床情況的特殊性,傳統(tǒng)教學多采用模擬人進行心肺復蘇技能訓練[3-6],但模擬人無法展現臨床急救環(huán)境與氛圍,而臨床搶救時未取得執(zhí)業(yè)資格證的實習護生不能在患者身上進行護理實踐[7],護生也因此難以提高急救技能。虛擬仿真系統(tǒng)營造了沉浸式搶救情景,具有可重復性[8],可增強護生學習體驗,同時避免教學中侵入性操作的倫理問題。在充分考慮護生學習需求、保證護理安全的基礎上,提出基于心肺復蘇虛擬仿真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培養(yǎng)護生實踐能力與評判性思維能力,教學效果顯著。
選擇2020年3—7月于我院急診科實習的本科護生30人為對照組,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實習的本科護生30人為研究組。對照組,男3例,女27例;年齡20~25歲,平均年齡(22.68±2.42)歲。研究組,男2例,女28例;年齡21~25歲,平均年齡(22.71±2.36)歲。兩組教師相同,均為本科學歷,護師及以上職稱,N3及以上能級,3年以上帶教經驗。兩組在護生性別、年齡,帶教教師學歷、職稱、能級、帶教經驗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對照組:急診科實習共4周,入科第二周由帶教教師統(tǒng)一進行心肺復蘇培訓,包括??评碚撆c操作方面的內容。利用按壓反饋式模擬人訓練,4人為一組,一人胸外按壓,一人氣道管理,一人開放靜脈通路,一人進行搶救記錄,每輪訓練后角色互換。實習第三周進行強化練習,第四周進行考核。
(2)研究組:第一周,護生利用虛擬仿真平臺進行自我訓練。第二周進行與對照組相同的線下心肺復蘇培訓,注重技能訓練和團隊合作意識培養(yǎng)。第三周,持續(xù)開放虛擬仿真平臺與示教室,護生可根據自身需求進行線上、線下聯合訓練,提高實踐技能,以沉著應對臨床突發(fā)情況。第四周,考核。心肺復蘇虛擬仿真平臺以培養(yǎng)評判性思維為核心,整合急危重癥護理案例,營造虛擬仿真情景,分為學習模式、訓練模式、考核模式3部分。學習模式可查看操作步驟與要點,用于初期訓練;訓練模式由護生自行完成所有操作,無步驟指引,用于中期訓練;考核模式可進行自測,限時完成操作,用于后期訓練。3個模式均有計時提示,培養(yǎng)護生時間意識。虛擬患者在不同階段病情轉歸不同,若操作者搶救處置及時準確,則病情好轉,否則病情惡化甚至“死亡”。訓練后系統(tǒng)輸出評價報告,并反饋錯誤或遺漏,提高護生學習效率。
1.3.1 理論考試成績 由教學組設計理論考試試卷,滿分為100分。
1.3.2 技能考核成績 采取病例導入式團隊合作操作考核模式,將各項護理操作融入臨床病例,實習護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整體護理。以我院《護理技術操作流程規(guī)范與考核評價標準》為評分標準,滿分為100分。
1.3.3 學習情況評分 帶教教師結合《護理學專業(yè)學生畢業(yè)實習手冊》對護生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包括服務態(tài)度(4分)、學習態(tài)度(4分)、儀表舉止(4分)、護理責任心(4分)、組織紀律(4分)、基礎護理操作(10分)、急救護理技術操作(10分)、應急處理能力(5分)、溝通交流能力(5分)、健康教育能力(5分)、評判性思維(5分)11個條目,滿分為60分。
1.3.4 教學滿意度評價 利用教學效果評價表對教學情況進行評價,內容包括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能力培養(yǎng)、操作技能培養(yǎng)、知識掌握評價4方面,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滿意度=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3.5 評判性思維 護生入科、出科當天分別發(fā)放評判性思維傾向量表中文版(CTDI-CV)進行評判性思維評定,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90,包括認知成熟度、尋找真相、求知欲、開放性思維、評判性思維自信、分析能力及系統(tǒng)化能力7個維度,70個條目,滿分420分[9]。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描述,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和百分比描述,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理論考試成績、技能考核成績、學習情況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實習成績比較(±s,分)
表1 兩組實習成績比較(±s,分)
組別 理論考試成績87.26±1.42 96.18±1.37 10.490 3<0.05 n對照組研究組30 30 t值P技能考核成績85.69±2.06 94.57±1.98 7.232 8<0.05學習情況評分52.40±1.14 56.51±1.09 5.810 7<0.05
研究組教學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教學滿意度比較[n(%)]
入科時,兩組CTDI-CV得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出科時,兩組CTDI-CV得分與入科時相比均有提升,研究組提升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CTDI-CV得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CTDI-CV得分比較(±s,分)
注:*表示兩組出科時比較
n 尋找真相 求知欲對照組30時間入科出科t1值P研究組30入科出科t2值P t3值*P*組別 認知成熟度38.26±3.06 40.09±3.14 2.286 1<0.05 38.29±3.04 42.35±3.25 4.997 0<0.05 2.739 2<0.05 36.72±3.28 38.81±2.98 2.583 4<0.05 36.67±3.25 40.52±3.06 4.724 0<0.05 2.192 8<0.05 37.57±4.22 40.36±4.35 2.521 4<0.05 38.21±4.26 43.13±4.02 4.600 7<0.05 2.561 5<0.05開放性思維37.67±2.94 39.81±3.02 2.781 0<0.05 37.72±2.89 41.96±3.17 5.413 8<0.05 2.689 7<0.05評判性思維自信34.08±3.04 39.59±3.06 6.996 7<0.05 34.22±3.12 42.03±2.98 9.914 8<0.05 3.128 9<0.05分析能力32.07±3.13 37.52±3.22 6.659 6<0.05 32.15±3.15 39.46±3.39 8.652 1<0.05 2.272 6<0.05系統(tǒng)化能力34.04±3.63 37.87±3.72 4.036 0<0.05 34.11±3.58 39.90±3.66 6.194 5<0.05 2.130 6<0.05總分250.41±23.30 274.05±23.47 3.915 2<0.05 251.37±23.29 289.35±23.47 6.290 1<0.05 2.524 8<0.05
急診科工作質量直接關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0],臨床教學是實習護生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11]。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心肺復蘇教學依賴于模擬人,受時間、空間和教具限制,影響了實習護生的主動性[12],學習熱情維持時間短,教學效果不理想。虛擬仿真平臺的優(yōu)勢在于利用互聯網技術創(chuàng)建高度仿真的虛擬情景,打破臨床工作中侵入性、高風險、不可重復的操作的時間、空間和倫理限制,為不允許實驗或不允許出錯的操作提供了試錯機會,同時還有提醒功能,使操作者在實踐中更加謹慎,沉著應對各種突發(fā)情況,挽救患者生命。
急診科護士應具備較強的判斷與決策能力[13]。評判性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的、概括的反映,作為臨床決策和解決問題的思維基礎,已成為護理職業(y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14]。將基于心肺復蘇虛擬仿真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于臨床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護生評判性思維,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增強護生自信。
綜上所述,將基于心肺復蘇虛擬仿真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于急診科臨床教學,提高了本科實習護生心肺復蘇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