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星
陰道癌是婦科惡性腫瘤之一,常見于陰道后壁,主要表現(xiàn)為分泌物異常、陰道流血,外形呈潰瘍狀、結節(jié)狀或菜花樣[1-3]。陰道癌的病因不明,目前認為可能與外陰慢性炎癥、免疫抑制、糖尿病、飲食、肥胖、性生活早、種族、高血壓、酗酒、宮頸病變、子宮切除史等相關,梅毒及部分病毒感染增加了陰道癌發(fā)病率[4]。有研究表明,高危型HPV(人乳頭瘤病毒)的持續(xù)感染與某些婦科腫瘤相關,如子宮內(nèi)膜癌、宮頸癌、陰道癌前病變等,有研究發(fā)現(xiàn)陰道癌患者中存在HPV感染[5-6]。目前,國內(nèi)外對于陰道癌及HPV相關性的研究較少,兩者的具體相關性尚不明確。本研究選取2017年1月-2021年6月江南大學附屬醫(yī)院收治的100例陰道癌患者,行HPV分型和病毒負荷載量檢測,比較臨床分期、病理類型,旨在探討HPV感染與陰道癌的相關性,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1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陰道癌患者。納入標準:(1)病理確診為原發(fā)性陰道癌;(2)未曾行任何治療;(3)無手術禁忌。排除標準:(1)孕婦;(2)精神異常。年齡27~72歲,平均(52.26±10.75)歲;均為本省常住人口,均為漢族。本研究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患者及家屬均知情,自愿參與,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避開經(jīng)期采集標本。采集前1 d避免性生活;前3 d禁止經(jīng)陰道檢查、給藥及擦洗等;排除異常陰道出血。取樣后將標本送至本院檢驗科檢驗。由同一人負責所有研究對象標本采集,采集過程注意醫(yī)患溝通,保護患者隱私。
1.2.1 HPV分型及負荷載量標本采集 囑患者仰臥位,取膀胱截石位,窺陰器擴寬視野,暴露陰道病灶,分別用取樣刷順時針旋轉5圈,至少停留5 s,放置于相應保存液中。
1.2.2 收集所有患者病理切片,由病理科兩位醫(yī)師共同出具診斷結果,存在分歧時由第三位醫(yī)師協(xié)助診斷,參照2012年版FIGO分期,具體標準見表1[7]。
表1 陰道癌臨床分期標準(FIGO 2012)
收集患者標本進行HPV分型及載量檢測,包括26種亞型,其中低危型7種(6型、11型、40型、42型、44型、61型、73型)、高危型19種(16型、18型、26型、31型、33型、35型、39型、45型、51型、52型、53型、55型、56型、58型、59型、66型、68型、82型、83型),統(tǒng)計結果。分析陰道癌患者臨床分期、病理類型。通過HC-Ⅱ方法進行病毒載量測定,結果>1 pg/ml為陽性,低載組為≤100 pg/ml,高載組為>100 pg/ml。
本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采用Spearman相關性分析HPV亞型、病毒載量與臨床分期、病理類型、病灶位置和年齡的相關性。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00例患者中有80例患者經(jīng)檢測感染了HPV。80例感染的患者中,有21例患者經(jīng)檢測僅感染了低危型的HPV病毒(低危組),有59例患者至少感染了一種高危型HPV病毒(高危組)。59例高危型HPV感染患者中共檢測出9種HPV高危亞型,其中HPV16型有29例,其次為HPV33型22例、HPV18型12例、HPV58型8例,HPV31型、35型、39型、52型、55型各1例。21例低危組HPV感染患者中共檢測出3種HPV低危型亞型,其中40型5例、44型11例、61型5例。低危組和高危組病灶位置、病理類型和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臨床分期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感染亞型陰道癌患者的臨床特征比較[例(%)]
表2 (續(xù))
80例患者中,有28例患者經(jīng)檢測病毒載量為低病毒載量(低載組),有52例患者為高病毒載量(高載組)。低載組和高載組病灶位置和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病理類型、臨床分期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同病毒載量陰道癌患者的臨床特征比較[例(%)]
表3 (續(xù))
采用Spearma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HPV亞型與臨床分期呈正相關(P<0.05);病毒載量與病理類型、臨床分期呈正相關性(P<0.05),見表4。
表4 HPV亞型、病毒負荷載量與陰道癌臨床特征的相關性分析
既往研究發(fā)現(xiàn),多數(shù)陰道癌患者伴有HPV的感染,國外一項系統(tǒng)研究綜合分析2 790例外陰病變患者,發(fā)現(xiàn)在陰道癌中HPV的陽性率為65.5%,國內(nèi)的研究顯示HPV-DNA在陰道癌組織、陰道癌中的檢出率分別高于60%、80%[8-12]。本研究共納入100例陰道癌患者,其中HPV陽性有80例(80.00%),與既往研究陰道癌HPV的感染率基本一致。HPV感染在陰道癌中非常常見,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80例感染的患者中,有21例患者經(jīng)檢測僅感染了低危型的HPV病毒,有59例患者至少感染了一種高危型HPV病毒。共檢測出9種HPV高危亞型,其中感染率較高的四種HPV亞型是:HPV16型、HPV33型、HPV18型、HPV58型,這四種亞型也是本研究中主要的感染類型。21例低危組HPV感染患者中共檢測出3種HPV低危型亞型,包括40型、44型和61型。
閆現(xiàn)月等[13]研究認為HPV感染與病理組織類型存在聯(lián)系,特別是在宮頸癌中鱗癌占89.9%,外陰癌中基底細胞癌高于69%,但HPV感染與陰道癌的病理類型之間的聯(lián)系尚不明確。唐大峻[14]認為,在陰道癌患者中,主要以鱗癌為主(85%~95%),其次為腺癌。本研究結果通過比較低危組和高危組的臨床資料發(fā)現(xiàn),低危組和高危組病灶位置、病理類型和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臨床分期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HPV感染亞型可能與陰道癌病理分期存在潛在相關性。因此本研究進一步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HPV亞型與臨床分期呈正相關(P<0.05)。
通常認為,HPV負荷載量的高低與病毒活躍程度呈正相關性,并可預測疾病進展[15-17]。文獻[18]報道顯示,在臨床中發(fā)現(xiàn)部分患者的HPV負荷載量影響腫瘤的分期、分化。本研究的80例HPV感染患者中,有28例患者經(jīng)檢測病毒載量為低病毒載量(低載組),有52例患者為高病毒載量(高載組),通過比較兩組的臨床資料發(fā)現(xiàn),低載組和高載組病灶位置和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床臨病理類型、臨床分期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病毒載量可能與陰道癌患者的病理類型和臨床分期存在潛在相關性。因此本研究進一步進行相關性分析,病毒載量與病理類型、臨床分期呈正相關性(P<0.05)。
綜上所述,陰道癌HPV感染亞型、HPV病毒負荷載量與陰道癌的臨床分期存在相關性,病毒載量與病理類型呈相關性,對于HPV疫苗預防陰道癌提供理論依據(jù),但本研究樣本量有限,需進一步行多中心、大樣本的研究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