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蔚
摘 要:“毛延壽為王昭君畫像”故事廣為人知,此故事最早載于《西京雜記》,但若細加考證,便可發(fā)現(xiàn)其內容有很多疑點:漢元帝為何不親自挑選宮女而看畫像?畫工如何能近距離接觸宮女并集體受賄?宮女如何會有巨額行賄之資?最可疑的是王昭君在出塞前是沒資格被畫成肖像畫的,漢代也沒有寫真性人物畫??梢?,此故事純屬后人杜撰。
關鍵詞:毛延壽;王昭君;和親;寫真畫;肖像畫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1.040
西漢末的王昭君最初因和親而名,圍繞著這樣一位傳奇人物,歷代演繹出不少或真或假的故事來,其中,“毛延壽為王昭君畫像”故事廣為人知。故事情節(jié)有若干版本,大體是:宮女王昭君雖貌美,但由于拒絕行賄,畫像時被畫工毛延壽畫丑,未得漢元帝寵幸,最終遠嫁于匈奴呼韓邪單于。“昭君怨”的罪魁禍首毛延壽也就成了后人口誅筆伐的對象,如李商隱《毛延壽畫欲通神》:“毛延壽畫欲通神,忍為黃金不顧人。馬上琵琶行萬里,漢宮長有隔生春。”馬致遠的雜劇《破幽夢孤雁漢宮秋》是元曲中的四大悲劇之一,更使劇中的反派人物毛延壽惡名遠播。但若細加考證,便可發(fā)現(xiàn)“毛延壽為王昭君畫像”故事其實甚是可疑。
1 “毛延壽為王昭君畫像”故事溯源
1.1 此故事被收錄于《歷代名畫記》
歷代深信“毛延壽為王昭君畫像”故事的人不在少數(shù),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與此故事被收入學術著作—《歷代名畫記》絕對有關。
《歷代名畫記》是張彥遠(815—907)編撰的中國第一部繪畫通史,該通史收錄了軒轅時期至唐代會昌年的三百七十二名歷代畫家的小傳,畫家按年代先后排序?!稓v代名畫記》第四卷:“漢(前漢)六人……毛延壽(杜陵人)、陳敞(安陵人)、劉白(新豐人)、龔寬(洛陽人)、陽望(下杜人)、樊育(長安人)。已(以)上六人并永光、建昭中畫手。時元帝后宮既多,使圖其狀,每披圖召見。諸宮人競賂畫工錢帛,獨王嬙貌麗,意不茍求,工人遂為丑狀。及匈奴求漢美女,上按圖召昭君,行,帝見昭君貌第一,甚悔之,而籍已定,乃窮其事,畫工皆棄市。籍其家資,皆巨萬。毛延壽畫人老少美惡皆得其真。陳敞、劉白、龔寬并工牛馬,但人物不及延壽。陽望、樊育亦善畫,尤善布色?!雹?/p>
張彥遠當時收集這些畫家的資料很難。東晉顧愷之《魏晉勝流畫贊》涉及兩位畫家;南齊謝赫《古畫品錄》收錄了二十七位畫家;南陳姚最《續(xù)畫品》收錄了二十位畫家;中晚唐朱景玄《唐朝名畫錄》收錄了一百位畫家。尤以秦漢及以前的史料最稀缺,張彥遠為求著述完備,只要與畫家相關的文獻,幾乎不加甄別,悉數(shù)收入《歷代名畫記》。而“毛延壽為王昭君畫像”故事顯然源于《西京雜記》,但經(jīng)過改寫,個別地方稍有不同。
1.2 備受爭議的《西京雜記》
毛延壽其人未見于任何正史,“毛延壽為王昭君畫像”故事的框架約成型于魏晉南北朝,最早記載見于《西京雜記》,可《西京雜記》的內容與編撰者是備受爭議的。
《西京雜記·畫工棄市》:“元帝后宮既多,不得常見,乃使畫工(師)圖形,案圖召幸之。諸宮人皆賂畫工(一作‘皆賂諸畫工’),多者十萬,少者亦不減五萬。獨王嬙不肯,遂不得見。匈奴入朝,求美人為閼氏(匈奴妻妾)。于是上案圖,以昭君行。及去,召見,貌為后宮第一,善應付,舉止閑雅(嫻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國,故不復更人。乃窮案(徹查)其事,畫工皆棄市(殺之于市),籍其家,資皆巨萬。畫工有杜陵(古縣名,今西安境內)毛延壽,為人形(畫人像),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安陵(古縣名,今咸陽境內)陳敞,新豐(古縣名,今西安境內)劉白、龔寬,并工為牛馬飛鳥眾勢(各種姿勢及形態(tài)),人形好丑,不逮延壽。下杜(古縣名,又稱杜城、杜縣,今西安境內)陽望,亦善畫,尤善布色。樊育亦善布色。同日棄市。京師畫工于是差?。ūЫ?jīng)堂本改作‘殆稀’)?!雹?/p>
從內容看,《西京雜記》基本屬于歷史筆記小說集,其中有不少荒誕不經(jīng)的內容,如“董仲舒夢蛟龍入懷作《春秋繁露》詞”“雷火燃木得蛟龍骨”等。北宋末南宋初的王觀國便把《西京雜記》列為“子部”小說類,清代紀昀更斥其是偽書,故其最多只能算是關于西漢的雜史,史學價值不大。
此外,《西京雜記》編撰者亦頗多爭議,西漢“劉歆(前50—23)說”、東晉“葛洪(284—364)說”最常見,另有南梁“吳均篡改說”、南梁“蕭賁說”等。最早著錄《西京雜記》的是魏征等人編撰的《隋書·經(jīng)籍志》,將其歸于“史部”,錄二卷,不著撰者。南宋書目學家陳振孫《直齋書錄題解》錄六卷(今亦六卷),不著撰者??梢?,《西京雜記》成書于隋之前,隋唐時編撰者就已不詳。
《西京雜記》中關于“毛延壽為王昭君畫像”故事的疑點很多:漢元帝為何不親自挑選宮女,這肯定比看畫像更直觀高效?畫工不是宦官,如何能近距離接觸宮女,還集體受賄?“諸宮人皆賂畫工,多者十萬,少者亦不減五萬”,難道宮女們均出生于富豪之家?當然,最可疑的是王昭君是否有可能被畫成肖像畫,漢代人物畫中是否有寫真畫。
2 王昭君是否有可能被畫成肖像畫
肖像畫屬于人物畫中的一類,一般以個人形象作為描繪的主體,分全身像、半身像、胸像、頭像,偶爾也有群像。漢代畫工很少,毛延壽等六人同日被殺,京師畫工就短缺了,宮女顯然不是畫工的服務對象。漢代凡能被畫成肖像畫者,絕非尋常人。
2.1 知名當世之人才有資格被畫成肖像畫
李澤厚把漢代藝術所表現(xiàn)的形象世界分為“神仙世界”“歷史故事”“世俗生活”三部分。③亦有認為漢代圖像藝術描述了“四個世界”—天界、仙界、人間世界、地下世界(幽都)。④換言之,漢代圖像藝術通過“歷史故事”“世俗生活”來描述人間世界。這些“歷史故事”有“季扎掛劍”“二桃殺三士”“荊軻刺秦王”“鴻門宴”等,其中的人物主角多為歷代帝王將相、孝子烈女等。而“世俗生活”中的人物能出現(xiàn)在畫面中的,尤其是肖像畫的主角,不是一般的富且貴,往往是知名當世的功臣名將。
漢宣帝曾命人把漢代十一名功臣畫于麒麟閣之內,東漢班固(32—92)《漢書·蘇武傳》載:“甘露三年(前51年)……上思股肱之美,乃圖畫其人于麒麟閣,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唯霍光不(寫)名,曰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姓霍氏,次曰衛(wèi)將軍富平侯張安世……次曰典屬國蘇武?!雹菔幻Τ挤謩e是霍光、張安世、韓增、趙充國、魏相、丙吉、杜延年、劉德、梁丘賀、蕭望之、蘇武。漢明帝時《云臺閣二十八將圖》亦是這種類型。這些肖像畫雖已湮滅,可早期繪畫發(fā)展極慢,如果參考東晉顧愷之《列女仁智圖卷》的形制,漢代功臣名將的肖像畫極大概率是全身像,畫工在創(chuàng)作功臣名將肖像畫時應沒見過描繪對象(多已卒),“法其形貌”很難,觀者多通過被畫之人的服飾與榜題來辨識他們。這些功臣名將之屬,即便到現(xiàn)在依然有數(shù)人為我們所熟知,他們才有資格被畫成肖像畫。
2.2 王昭君沒資格被畫成肖像畫
王昭君在正史上有記載,《漢書·匈奴傳》:“竟寧元年,單于(呼韓邪)復入朝,禮賜如初,加衣服錦帛絮,皆倍于黃龍時。單于自言愿婿漢氏以自親,元帝以后宮良家子王檣(嬙)字昭君賜單于。單于驩(歡)喜,上書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傳之無窮,請罷邊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雹揎@然,王昭君原本只是個出生良家的宮女。
南陳姚最(536—603)《續(xù)畫品》:“夫丹青妙極,未易言盡……故九樓之上,備表仙靈,四門之墉(墻),廣圖賢圣。云(臺)閣興拜伏之感,掖庭致聘遠之別。凡斯緬邈,厥跡難詳?!逼渲?,“掖庭致聘遠之別”當是“看到掖庭出身的昭君遠嫁的圖畫引發(fā)人別離之嘆”。魏晉南北朝時的王昭君已有神化趨勢,可西漢時的王昭君哪怕在出塞后,其地位亦不高,只是和親工具,出塞前作為宮女,無論什么原因,均沒資格被畫成肖像畫。
3 漢代人物畫中是否有寫真畫
“寫真”多指照片,亦指寫真畫??伞皩懻妗币辉~中國早已有之,北朝顏之推(531—約597)《顏氏家訓·雜藝編》:“畫繪之工,亦為妙矣……武烈太子(蕭方等)偏能寫真,坐上賓客,隨宜(意)點染,即成數(shù)人,以問童孺,皆知姓名矣。”⑦此處寫真含義大概是“畫人之真容”?,F(xiàn)代人對寫真畫的理解多為“通過寫生對人物進行逼真描繪”,畫中的人物往往有很高的辨識度。
3.1 漢代人物畫不具寫真性
假如漢元帝“案圖召幸”。那么,漢代人物畫像要惟妙惟肖地體現(xiàn)出少女的真實體貌,應具有極高的“逼真描繪”寫真性??蓮拇媸赖臐h代人物畫看,是根本不具有寫真性的,對于少女臉部的微妙色調變化更是無能為力。
漢代繪畫常依附于畫像石、畫像磚、漆器等之上。漢代畫像石、畫像磚多存在于墓室、祠堂、闕或其他建筑物,其上或刻制或模制有繪畫作品,在漢畫中數(shù)量最多,分布區(qū)域亦最廣,但漢畫像石、畫像磚上的繪畫作品大多是場面描述,人物面部幾無辨識度。漢代漆器的顏色以紅、黑兩色為主,間有朱、黃、白、綠等色,不同色彩間很難融合過渡,亦不具寫真性。
當然,最直觀的人物畫應見于漢代壁畫、帛畫之中,這些作品留存數(shù)量很少。漢代壁畫主要分宮殿壁畫、墓室壁畫,漢宮殿壁畫長期只見于文獻,直至2004年才在漢長樂宮遺址中發(fā)掘出些許壁畫殘塊,但壁畫殘塊小,畫面又過于圖案化,難窺其全貌。漢代興厚葬,墓室壁畫留存稍多,不過目前發(fā)現(xiàn)的漢壁畫墓數(shù)量亦不過百,大部分屬于中下層官吏或地主的墓葬,只有小部分屬于王侯貴胄的墓葬,漢墓室壁畫中的人物造型拙樸夸張,注重人物大的形態(tài)表現(xiàn),不具寫真性。最適合寫實的還是帛畫。帛畫多出于楚地,最早見于戰(zhàn)國,戰(zhàn)國帛畫目前僅見四幅,漢代帛畫有二十余幅,以1972—1974年長沙馬王堆出土的五幅及1976年臨沂金雀山出土的一幅為代表。漢代帛畫內容不少是與引導墓主人“升天”有關,畫面常會分天界、人界、冥界,人界中的墓主人多仆從相隨。如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T”形非衣尺幅雖大,長度有2米多,可墓主人在帛畫中占比卻不大,墓主人還是側臉且無太多細節(jié),只能隱約看出其形貌年齡。因此,漢代帛畫的確有一定寫實性,但繪畫技法明顯不支持寫真性。另外,西漢繪畫工具多不堪用,如“澆紙法”制作的紙張極粗糙,不能繪制細致的東西。
3.2 明清時期才有寫真性人物畫
從漢代到明末,中國人物畫的寫真性一直都不強,并認為“寫真自古難,神藝有深造”。在知識層面上,如果畫家要創(chuàng)作出現(xiàn)代意義上的寫真性作品,就必須掌握相當?shù)慕馄蕦W、透視學、色彩學等知識,而這些知識并不發(fā)端于中國,主要由明末西洋傳教士傳入我國。所以,哪怕是晉唐時期顧愷之、閻立本、張萱、周昉等大師的作品,充其量亦只是相對寫實。
明末清初的人物畫依然以傳統(tǒng)技法為主,而曾鯨(約1564—約1647)一路的“波臣派”,顯然受了西洋畫技法的影響,該派作品被譽為“寫照如鏡中取影”??伞安ǔ寂伞币膊⒎侨P西化,曾鯨為人寫真,其作品中的人物頭部一般偏于西洋畫法,身體多用線條勾勒,如有背景(常是其他畫家繪制)則偏于傳統(tǒng)畫法,南京博物院收藏的曾鯨《顧夢游像》便屬此類。當時即使直接受業(yè)于西洋畫家的中國人,其畫作依然做不到特別寫真,如游文輝(1575—1633)1610年所作的油畫《利瑪竇像》,畫中的利瑪竇造型明顯帶有機械性、圖案性。
真正能繪制出“栩栩如生”寫真程度人物畫的還屬在華西洋畫家??登⑹酪岳墒缹帲?688—1766)、王致誠(1702—1768)、艾啟蒙(1708—1780)、安德義(?—1781)等傳教士畫家為代表,意大利畫家郎世寧尤受皇恩,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郎世寧《平安春信圖》題有“寫真世寧擅,繢我少年時”??死蛱m美術館收藏的郎世寧《心寫治平圖》(又稱《乾隆及后妃像卷》)中的人物幾乎不用線條刻畫,而以色彩加以表現(xiàn),衣服圖案與首飾細節(jié)均描繪細膩,基本具有“照相紀實”功能。此后活躍于廣州十三行一帶的英國喬治·錢納利(1774—1852)等均是此中好手。
4 結語
簡言之,王昭君在出塞前是沒資格被畫成肖像畫,且漢代不僅沒有“寫真性肖像畫”,能“畫人之真容”的寫實性人物畫亦不存在。明清以前寫實性人物畫不多,明清時期有“逼真描繪”能力的“寫真神藝”者,基本都是在華西洋畫家??梢?,“毛延壽為王昭君畫像”故事純屬后人杜撰,毛延壽應該從未和王昭君有過任何交集,甚至未必真有其人。
注釋
①張彥遠.歷代名畫記[M].周曉薇,校點.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1:44-45.
②葛洪.西京雜記[M].周天游,校注.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68-72.
③李澤厚.美學三書[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67-72.
④劉宗超,李蕾.漢代圖像藝術的“四個世界”[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07(2):31-36.
⑤班固.漢書今注:第三冊[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3:1465.
⑥班固.漢書今注:第五冊[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3:2239.
⑦顏之推.顏氏家訓[M].夏家善,夏春田,注釋.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6:224-225.
sdjzdx20220323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