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詩詞在近年高考政治題中占有一定的比率,如何準確認識古詩詞對于高考政治題得分率的影響,幫助學生理解古詩詞中所蘊含的深刻意境,將古詩詞中的感性材料變成理性思考。本文就古詩詞對高考政治題得分率的影響以及相關應對策略提出自己的淺見。
關鍵詞:古詩詞;高考政治;得分率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數千年文化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蘊含了非常豐富的文化知識和哲學道理,而且古詩詞的語言非常凝練、意象非常豐富,所以近年來高考政治考試中出現了很多以古詩詞為切入點的試題,學校老師也重視在政治教學中引入古典詩詞來闡明哲學道理,突破學生對難點的理解,進而提高學生在高考政治中的得分率。
一.古詩詞對高考政治題得分率的積極影響
1.以古詩詞作為切入點的試題可以以多種形式出現在試卷中,既可以是選擇題和材料閱讀題又可以是論述題,這樣可以讓學生在任何題型中獲得得分的可能,進而提高得分率。
2.古詩詞都具有很高的意象和深刻的哲學道理,任何與哲學有關的政治知識都可以以古詩詞為切入點來出題,這樣可以讓知識水平不同的學生都有獲得分數的可能,進而提高高考政治得分率。例如我們可以從“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中體會出事物運動有其自身規(guī)律和物質決定意識的辯證唯物論,再如我們還可以從“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中體會出實踐是認識來源的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
3.古詩詞是中國數千年來流傳下來的智慧結晶,也是中國人常常掛在嘴邊的人生哲理,所以古詩詞類的政治試題能夠讓學生感到“眼熟”,不覺得陌生,提高學生做題的興趣,進而增加高考政治考試得分率。
4.古詩詞可以幫助教師突破政治教學的很多難題,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課堂中就將政治知識學習扎實,這才是提高高考政治題得分率的王道。例如學生對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矛盾觀點感覺非常抽象和難理解,老師就可以引用“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這句著名的古詩詞來讓學生理解矛盾的統(tǒng)一性和斗爭性關系。
5.古詩詞進入政治高考命題,符合高考命題原則,也符合高中政治課標要求,促進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有機整合。體現了政治試題具有人文科學的特質,同時也體現了對多樣文明的尊重。
利于學生擴大知識面、豐富人文知識,實現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統(tǒng)一。
二.古詩詞對高考政治題得分率的消極影響。
1.古詩詞的意境學生很難把握準確,致使學生不能準確的理解古詩詞的含義,進而影響高考政治題的得分率。例如在高考政治題中使用最普遍的就是具有哲理的古詩詞,這些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古詩詞的意境都非常深遠,并非表面詩詞“境”所描寫的那么簡單,在境后面隱藏的是耐人尋味的意。再加上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平時不注重語文知識及文言文的學習,知識面狹窄,不能準確理解題目中出現的古詩詞、寓言和警句等,致使自己的高考政治題得分率非常的低。
2.除了文學知識缺乏以外,古詩詞中還隱藏了很多歷史知識,很多學生還缺乏一定的歷史知識,致使高考政治題得分率非常低。例如古詩詞都是某個歷史時期的特定作品,會反映一定時期的社會現實,如果學生缺乏一定的歷史知識,對古詩詞和詩詞作者的信息不了解就很容易誤解古詩詞所表達的真實含義。
3.每首古詩詞都是字字珠璣,言簡意賅,但是里面還是隱藏了能夠表達詩人思想的主題詞和關鍵詞,學生在閱讀題目中的古詩詞時常常不能準確的找到其中的關鍵詞,把握詩詞的真實含義,致使學生高考政治得分率不高。
三.應對古詩詞對高考政治題得分率的消極影響的方法。
首先,在高考試題中遇到古詩詞類的題目學生不能沉浸在古詩詞所表達的意境中,學生應該對古詩詞進行理性加工,把感性材料變成理性材料,進而提高高考政治得分率。我們要廣泛占有和領略古詩詞中的境,即感性材料,再把這些感性材料進行升華,與自己學到的政治知識聯系起來。也就是說我們要跳出古詩詞所描寫的景觀從中找到詩人的真正想法,再把這種想法與所學的政治知識聯系這樣就能夠提高政治題的正確率進而獲得高分。
其次,學生要調動自己所學的所有知識包括文學知識和歷史知識,將這些知識都運用到對古詩詞的理解中去,不能狹隘的只從一個角度去思考和理解古詩詞。例如使用一定文學知識就能夠相對準確的理解古詩詞所要表達的意境,使用一定的歷史知識就能夠明白詩人的人生經歷和所處的時代背景,這些都能夠幫助學生獲得較高的高考政治得分率。
最后,學生要注意答題的技巧,在做題的時候千萬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仔細閱讀古詩詞,品味其中的真實含義和意境,弄清楚題干的要求和規(guī)定再去答題。同時學生還要開動腦筋運用聯想的方法,將政治中的知識點和題干要求聯系起來,這樣才能夠不偏離題目的要求。
參考文獻
[1]羅珺:《掌握答題方法贏得政治高分》,《教育教學論壇》,2012年第5期。
[2]陳映梅:《淺談政治課堂教學的導入藝術》,《西江教育論叢》,2009年第9期。
[3]齊志欣:《“高考政治的開放性主觀試題”的探究與分析》,《亞太教育》,2015年第8期。
[4]李昌明:《品讀詩詞,感悟哲理—高考政治卷中哲理詩賞析初探》,《思想政治課教學》,2004年第1期。
作者簡介:姚勤研,女,職稱:一級,工作單位:靖邊縣教學研究室
1978500783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