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月瑜
摘要:高中文言文課堂教學歷來是難點,也是重點。對文言文教學方法的研究也是眾說紛紜。反思近幾年新高考語文的改革,發(fā)現(xiàn)對文言文內(nèi)容的理解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以文言知識為基礎,重視文言文閱讀鑒賞,是高中文言文教學的關鍵。
關鍵詞:新高考;文言文;課堂教學;策略
在高中語文課本中,文言文占比很大,但很多學生對學習文言文興趣索然,普遍覺得文言文知識點很多而且很雜,很難識記。再加上教師的講解往往側重逐字逐句地翻譯,很是枯燥無味。
一、以讀帶學
誦讀是視聽結合的學習過程,讀的次數(shù)越多,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就越深。因此,教師要科學、合理地安排學生誦讀,因聲求氣。《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實施建議中提出:“教師應激發(fā)學生誦讀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誦讀的習慣??赏ㄟ^多種途徑幫助學生閱讀和鑒賞,如加強詩文的誦讀,在誦讀中感受和體驗文本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審美愉悅?!?/p>
分角色朗讀就是讓學生想象自己是故事中的人物,表現(xiàn)人物真實的心理情感,達到深入了解人物形象的目的。在故事性強的文言文中,分角色朗讀法比較適合。比如《孔雀東南飛》一文,情節(jié)復雜,人物較多,對話也多。學生在分角色朗讀中能仔細揣摩劉蘭芝、焦仲卿、焦母、劉母等人的心理活動,能更好地把握文章內(nèi)容。另外,人物傳記類型的文言文也適合用分角色朗讀法?!而欓T宴》、《荊軻刺秦王》、《廉頗藺相如列傳》等文章也有很多對話描寫。學生根據(jù)角色的性格和當時的情景,把握自己的語氣、語調(diào)、音量、節(jié)奏,再現(xiàn)真實的歷史人物,還原文中場景,使學生設身處地地融入其中,獲得臨場感。
二、以唱助學
高中教材中的很多文言文篇目都具有音樂的韻律感。大多數(shù)已經(jīng)被改編成了耳熟能詳、朗朗上口的歌曲。
如《離騷》《琵琶行》《阿房宮賦》《逍遙游》等。這些歌曲不僅在教學時作為背景音樂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作為吟唱改編的參考。教師在《離騷》一文的課堂教學上,為了幫助學生熟記,可以在課間播放改編的《離騷》歌曲。學生邊唱邊背誦,大大提高了背誦效率。《琵琶行》一文篇幅較長,學生背誦全文比較困難,采用吟唱方式,不僅對詩文的理解更上了一層樓,而且也為經(jīng)典文化的傳承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另外,《逍遙游》一文,在高考試題中反復出現(xiàn),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篇幅太長,內(nèi)容又不好理解,是高中生十分頭疼苦惱的篇目之一。有的學生高考結束后都不能完整流暢地背下來。所以采用吟唱的方式,結合現(xiàn)代流行的曲調(diào),讓學生在吟唱中輕松愉快地記住文本,理解內(nèi)容。因此,在高考必背古詩文的教學中,以唱助學,不僅將晦澀難懂、生僻拗口的文言文變得有趣生動。也能發(fā)現(xiàn)文言文的美。
三、以演樂學
選擇適合表演的文言文,讓學生自己改編成小話劇進行表演。這樣會大大地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性和想象力,對課文的理解和背誦大有好處。在《廉頗藺相如列傳》一文的教學中,分三個小組,讓學生根據(jù)“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將相和”三個情節(jié)分別進行改編。導演、編劇、演員全部由學生自己負責。在劇本的編寫、修改中,學生可以熟練掌握文章的知識點。在話劇表演中,藺相如、秦王、趙王、廉頗等人之間的對峙交鋒,學生們能形象逼真、淋漓盡致地表演出來。通過表演,不僅能讓學生自主學習文言文,還能生動形象地再現(xiàn)情境與人物性格。同時還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表演能力,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整堂課歡聲笑語,“寓教于樂”,以演樂學。
四、以寫促學
通過寫作來促進學習,學以致用,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文言文能力。孔翠哲的《高中傳記文學作品教學研究》提出了嘗試寫文言傳記的觀點。用文言文寫作對鞏固文言基礎知識,提高語言概括能力,以及熟練掌握傳記的寫作結構等方面具有積極意義。可以采用多種方式來進行文言文寫作。
抓文言字詞寫頒獎詞。通過用文言文寫頒獎詞的形式,加深學生對所寫人物形象特征的認知,也有利于議論文寫作素材的積累。之所以選擇寫頒獎詞,一是頒獎詞含有豐富的情感和對人物的評價,語言簡潔精煉,可操作性強。這樣有利于高中生全面了解所寫人物的生平、個性、成就,還可以訓練和提高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二是隨著《感動中國》節(jié)目的熱播,高中語文教師和學生都傾向于以節(jié)目中提到的人物和事跡作為議論文寫作素材。通過觀看節(jié)目和寫頒獎詞,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二,仿人物傳記寫評論除了寫頒獎詞外,還可以用文言文給名人寫傳記、評論。比如袁隆平、鐘南山等,還可以給自己、同桌、親人、朋友等寫評論。在文言文課堂教學中,進行比較簡單的文言文寫作訓練,可以讓學生從生活中選取合適的素材,在積累寫作素材的同時也可以豐富人生體驗。
綜上所述,新高考背景下的文言文課堂教學,需要教師根據(jù)新高考的重點,通過讀、唱、演、寫四種手段,引導學生培養(yǎng)文言文的語感,提高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寓教于樂。
參考文獻:
[1]申詠梅. 任務驅(qū)動視角下的初高中文言文教學銜接策略——以《曹劌論戰(zhàn)》教學為例[J]. 中學教學參考,2021,(33):1-2.
[2]謝鵬. 基于思維發(fā)展與提升的高中議論性文言文群文閱讀教學實踐——以《過秦論》《六國論》《阿房宮賦》為例[J]. 數(shù)學考試,2021,(46):67-69.
1398501186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