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珊珊
在我國,腦血管病已經(jīng)成為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我國每年新發(fā)腦血管疾病人數(shù)持續(xù)增加。在所有腦血管疾病中,缺血性腦卒中最為常見,約占70%[1]。缺血性腦卒中起病急、病情進展快,若不及時接受治療,極易造成患者死亡。靜脈溶栓是救治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最為常見的治療手段,越早進行靜脈溶栓治療,其死亡風險越低。臨床上常用的靜脈溶栓藥物包括尿激酶、重組人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等,其中阿替普酶可以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然而關于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的劑量選擇一直是臨床探討的問題之一[2-3]?;诖?,筆者對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進行對照分析,旨在比較阿替普酶不同劑量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療效。
對我院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進行研究,患者就診時間為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根據(jù)患者就診順序進行分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男27例,女23例;最小年齡44歲,最大年齡75歲,平均(64.17±2.06)歲;平均病程(3.50±0.23)h;合并高血壓14例,糖尿病10例,高脂血癥7例。研究組男29例,女21例;最小年齡46歲,最大年齡74歲,平均(63.05±2.11)歲;平均病程(3.30±0.21)h;合并高血壓13例,糖尿病9例,高脂血癥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已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1)影像學檢查確診為缺血性腦卒中;(2)發(fā)病至入院治療時間不超過6 h;(3)無凝血功能障礙者;(4)患者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者;(2)合并惡性腫瘤者;(3)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4)臨床資料不全者。
對照組采用阿替普酶(德國勃林格殷格翰制藥公司,國藥準字S20110052,規(guī)格:50 mg)0.6 mg/kg靜脈溶栓治療,研究組采用阿替普酶0.9 mg/kg靜脈溶栓治療。兩組按照阿替普酶不同劑量靜脈給藥,推注1 min后將剩余阿替普酶注入0.9%氯化鈉注射液(國藥集團容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4024,規(guī)格:10 mL∶0.9 g)250 mL中,行靜脈滴注治療,滴注時間1 h。同時積極治療兩組患者高血壓等疾病,給予補充電解質等常規(guī)治療,靜脈溶栓治療24 h后行頭顱CT檢查,未出血者給予阿司匹林腸溶片(陜西白鹿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61023177,規(guī)格:25 mg),口服,每日100 mg,不間斷服用3個月。
觀察與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后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神經(jīng)功能缺損(NIHSS)評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評分、炎癥因子水平、治療總有效率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采用NIHSS量表進行評價,量表總分為45分,分別從凝視狀態(tài)、意識等維度進行評價,分數(shù)越低說明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越輕[4]。
使用mRS量表評估患者不同階段生活自理能力與肢體殘障程度,量表總分為6分,6分表示患者死亡,分數(shù)越低說明患者肢體功能與生活自理能力越好。
測量兩組治療前與治療后CRP、IL-6以及TNF-α水平。
評估靜脈溶栓治療溶栓72 h后的療效,比較兩組患者入院時與出院時NIHSS評分,治療后NIHSS評分降低45%以上為顯效,治療后NIHSS評分下降18%以上但低于45%為有效,治療后尚未達到以上效果的為無效[5]。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統(tǒng)計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包括腦出血、再灌注心肌損傷、過敏反應。
應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資料。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前CRP、IL-6、TNF-α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CRP、IL-6、TNF-α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x- ±s)
兩組患者治療前以及治療后24 h NIHSS評分、mR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個月,研究組NIHSS評分、mR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NIHSS評分與mRS評分比較(分,x- ±s)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4.00%,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8.00%,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療效比較
研究組不良發(fā)生發(fā)生率為8.00%,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00%,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一種腦血管病,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致死率與致殘率,嚴重威脅中老年人群的健康。急性缺血性腦卒中主要是由于血液異?;蛘哐墚惓5纫蛩貙е履X動脈堵塞,進一步引起腦神經(jīng)細胞發(fā)生缺血、缺氧的情況,甚至發(fā)生損傷和凋亡,造成患者神經(jīng)功能嚴重受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帶當中處于半休眠或者休眠狀態(tài)的的神經(jīng)膠質細胞和神經(jīng)元數(shù)量龐大,因此,必須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對休眠或半休眠狀態(tài)的細胞進行挽救,從而快速改善患者神經(jīng)功能,保證其生命安全。此外,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一旦發(fā)病,其神經(jīng)功能會受到嚴重損傷,進一步導致其肢體功能障礙,由于病情的影響,患者的身心狀態(tài)、生活質量均會受到極大影響,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隨著其機體內血清炎性因子的大量釋放,其病情會快速加重,導致梗死部位不斷擴大,進一步增加其治療難度,影響患者預后。對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建議在6 h以內送醫(yī)救治,患者獲得救治的時間越早,其預后良好的可能性越高。靜脈溶栓與動脈溶栓被推薦用于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雖然動脈溶栓理論上的血管再通率較高,但動脈溶栓對術者操作技術水平要求較高?,F(xiàn)階段,靜脈溶栓已成為臨床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一線治療方案,有數(shù)據(jù)顯示,約有30%的患者接受靜脈溶栓治療3個月后的預后良好[6]。通過靜脈溶栓治療,可以使患者的神經(jīng)細胞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并且有效抑制和縮小梗死灶,使患者的臨床癥狀得以緩解,進一步改善患者預后,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病死率。
作為一種通過基因工程技術制備的糖蛋白,阿替普酶目前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溶栓治療中應用廣泛,而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作為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首選藥物,阿替普酶已經(jīng)得到美國藥監(jiān)局批準,被正式推薦應用到腦卒中治療中。阿替普酶是一種rt-PA,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在發(fā)病4.5 h內接受這一藥物治療可以明顯改善神經(jīng)缺損程度。阿替普酶可以與血栓表面的纖維蛋白結合,激活纖溶酶原,成為纖溶酶,進而發(fā)揮溶栓的作用。與尿激酶相比,阿替普酶對患者機體凝血系統(tǒng)的影響較小,因此患者出血的風險較小,可以重復使用。有研究指出,阿替普酶對血栓中的纖維蛋白有較高的敏感性,但對人體血液中的纖溶酶不敏感,對身體血液中的纖維蛋白溶解力較弱[7-9]。關于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的劑量,國內外指南中推薦0.9 mg/kg標準劑量,美國醫(yī)學會當中將阿替普酶的推薦使用量定為0.9 mg/kg,而日本則將其推薦使用量定為0.6 mg/kg,考慮到不同國家人群血漿纖維蛋白原水平以及凝血功能指標有一定的差異,再加上現(xiàn)階段國內并無大量證據(jù)證實該藥物的使用劑量,故這一課題一直是臨床研究的熱點[10-12]。有研究指出,使用0.6mg/kg rt-PA靜脈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近期療效與標準劑量療效相當[13-15]?;诖?,筆者對接受0.6 mg/kg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與0.9 mg/kg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的患者進行觀察,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4.00%,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8.00%,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在不良反應方面,研究組不良發(fā)生發(fā)生率為8.00%,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00%,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上述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NIHSS評分被廣泛應用于評估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等腦血管疾病的嚴重程度,NIHSS評分越低預示患者預后越好。mRS評分是評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與殘疾程度的常用量表,分數(shù)越低預示患者預后越好。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前以及治療后24 h的NIHSS評分、mR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個月,研究組NIHSS評分、mR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標準劑量治療的研究組患者預后更好。此外,兩組治療前CRP、IL-6、TNF-α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CRP、IL-6、TNF-α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標準劑量的阿替普酶溶栓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
綜上,低劑量與標準劑量阿替普酶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近期療效與安全性相當,但標準劑量在減輕炎癥、改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預后方面的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