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世界歷史的發(fā)展,作為第三世界的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國際地位中越來越有國際話語權,面對外界關于的中國威脅論,中國用人類命運共同體給世界交出了一份答卷。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中國方案不僅是對馬克思主義科學性的現實證實,也是對科學社會主義道路的堅持探索,更能體現出中華民族在面對當今世界特殊的大背景下對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發(fā)展,是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外交實踐相結合的偉大成果。文章以世界歷史的形成發(fā)展作背景,把馬克思科學社會主義為理論基礎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外交理念之間的關系進行邏輯梳理,為今后面向世界,感受科學社會主義道路的制度優(yōu)越性,鑄牢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構建馬克思科學社會主義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系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人類命運共同體 科學社會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圖分類號:F12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2)02-033-02
一、前言
隨著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世界歷史的形成推動了當今全球化的演化發(fā)展。在世界發(fā)展的潮流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在21世紀的時代中越來越能體現出來。中國的外交政策從和平開放到構建和諧社會,再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在全球化時代科學社會主義是應對全球治理困境的中國方案。在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基礎的指導下,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所進行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實踐。通過實踐表明,科學社會主義不是一成不變的教條主義,隨著時間的推移、時代的發(fā)展,充分表明了科學社會主義的與時俱進“科學性”。中國作為第二大經濟體逐漸走向世界舞臺中央,帶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在全世界受到廣泛的關注?!叭祟惷\共同體”成為當前各學科研究的熱點。而科學社會主義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基礎和現實意義是具有研究的必要性。筆者主要通過三個方面來闡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外交理念與科學社會主義的邏輯關系,探尋中國道路的生成邏輯、價值意蘊與比較優(yōu)勢。
二、21世紀的“科學”社會主義之光
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關于人類社會的發(fā)展總結為五種社會形態(tài),分別為原始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可以發(fā)現社會主義同樣是資本主義的繼承和發(fā)展,資本主義為社會主義的產生提供了必要物質基礎。
科學社會主義之所以“科學”是相對于空想社會主義而言的,是用科學的理論指導無產階級革命的科學。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一套完整的科學體系,又是一個隨著實踐發(fā)展不斷豐富不斷完善的科學理論。作為21世紀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所繼承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仍是時代之光,人類命運共同體外交理念則是對馬克思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fā)展的歷史邏輯之間的辯證統(tǒng)一。
自地理大發(fā)現的開始,它改變了人們對于世界各大陸和各大洋孤立的片面認識,加強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往來,世界開始逐漸形成整體,大規(guī)模的殖民加速資本原始積累,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產生,馬克思所說“美洲的發(fā)現、繞過非洲的航行,給新興的資產階級開辟了新天地“這也成為后來的資本主義的開端,資本的擴張也把世界的藍圖所展現出來。19世紀開始,資本主義的大工業(yè)消滅了各國以往的閉關自守的狀態(tài),在世界市場不斷擴大的過程中,人類出現了工業(yè)文明的發(fā)展,普遍交往的進步,資本主義代替封建主義,對生產力的發(fā)展起了巨大的促進作用。但是,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生產社會化和資本主義的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也在發(fā)展。馬克思作為無產階級的代表揭示了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提出了剩余價值規(guī)律,揭示了資本家與雇傭工人之間的虛假的“騙局”,從此也開始出現了階級的對立,有著科學社會主義做理論指導的無產階級作為革命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無產階級的產生為后來的社會主義提供了堅實的階級基礎。資本主義期間,世界各國之間的國際化依靠貨幣這一中介進一步深化彼此之間的聯系,這也是馬克思主義共同體中“虛幻共同體”的存在。資本主義本質的需求導致無限資本擴張,在19世紀,資本主義國家依靠強大的資本原始積累對世界開始了暴力的掠奪,先進國家與落后國家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由于資本的無限擴大,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導致無產階級的壯大,再之后兩極格局的瓦解,伙伴關系開始成為了國家交往之間的新模式。
實踐的發(fā)展和理論基礎的積累,從鴉片戰(zhàn)爭到新中國的成立,歷史的軌跡告訴我們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隨著世界歷史的形成,唯有走社會主義道路才能拯救中國,于是帶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成為了新中國的指導思想理論體系。馬克思也曾指出世界歷史的形成,可以導致社會形態(tài)的跨越式發(fā)展,中國根據本國國情對科學社會主義進行了繼承和發(fā)展,使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仍舊煥發(fā)新光彩。在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基礎上,中國也作為第三世界的國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人類命運共同體也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體系之一,為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及推動全球治理發(fā)揮重大作用。
三、“人類命運共同體”—大國的擔當
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開始。在科學社會主義的指導下,中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如今的“強起來”。隨著綜合國力的提升中國面對世界的外交理念也隨之改變,從剛開始的“不結盟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再到“韜光養(yǎng)晦,有所作為”直到現在的“共建共商共享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產生”。充分地表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性,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不僅是對世界環(huán)境的大考量也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
共同體思想早在柏拉圖的“城邦思想”、亞里士多德的“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中有所體現,為馬克思社會理論提供了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共同體思想是對亞里士多德的社會理念的繼承與發(fā)展,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社會中國家政權只不過是一個階級為了達成自己利益的“虛幻共同體”,不可能對各個階級一視同仁,國家只是統(tǒng)治階級的政治統(tǒng)治工具,是為階級服務的空殼。21世紀作為帶有中國特色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治理理念的產生,正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思想“和而不同”“和平相處”之間的理論關系,是適應當今時代發(fā)展要求而產生的馬克思主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理論成果。
面對全球治理的方面,中國根據本國國情從對外開放、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到構建和諧社會再到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到2017年首次被寫入聯合國決議,充分地表明了帶有中國方案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外交理念符合各國國家利益。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國際分工的不斷加深,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斑@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里,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歷史和實踐的經驗告訴我們堅持“走出去”敞開大門,跟隨歷史的潮流,迎接這一挑戰(zhàn)才能促進世界和平繁榮發(fā)展。中國堅持毫不動搖走社會主義道路,隨著中國不斷提高的國際影響力,使得一些地區(qū)和國家開始產生提出“中國威脅論”等觀點,中國大使館和中共官網多次用“人類命運共同體”來駁斥中國威脅論,這正體現了大國擔當??茖W社會主義是審視人類社會歷史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理論??茖W社會主義是在解放全人類的前提下吸收了以往人類思想的精華,結合當時的實踐斗爭,創(chuàng)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順應和平與發(fā)展的潮流,在造福全人類的前提下分析國際新局勢、作為負責任的大國為全球治理提供的中國智慧。
四、用實踐詮釋“人類命運共同體”
1845年馬克思就提出了檢驗真理的標準問題,實踐不僅是檢驗真理的標準,而且是唯一的標準。毛澤東同志指出:“真理只有一個,而究竟誰發(fā)現了真理,不依靠主觀的夸張,而依靠客觀的實踐。只有千百萬人民的革命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尺度?!蓖瑯拥兀袊苍谟脤嶋H行動向世界檢驗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科學理論。全球化經歷了從最初的殖民主義擴張式的全球化到經濟全球化再到總體全球化的過程,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指在總體性全球化過程中,世界各民族文化在廣泛交流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共同的文化理念。它將構成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核心,是馬克思主義原理和中國特色外交實踐相結合的偉大成果。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植根于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華傳統(tǒng)文化,當今傳統(tǒng)安全威脅和非傳統(tǒng)安全威脅相互交織,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fā)展依然任重道遠。朝和平與發(fā)展的目標邁進,而合作共贏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現實途徑。黨的十九大提出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作為負責任的大國積極推動全球治理從五個方面推進政治不干涉、創(chuàng)造普遍安全、實現經濟自由化便利化、文化共存、保護生態(tài)。21世紀的海上絲綢之路再一次把世界連在一起?!耙粠б宦贰卑讶祟惷\共同體理念從倡議變成行動。目前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詞條完全能代表中國出現在世界的舞臺上。四大主場外交的順利進行代表著世界人民的心愿,從2018年博鰲亞洲論壇提出中國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到上合組織青島峰會提出中國方案,謀地區(qū)合作,弘揚“上海精神”,再到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攜手共命運,協同共發(fā)展”。連續(xù)兩年的“進口博覽會”,中國給世界帶來機遇和發(fā)展。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正在邁出堅定的腳步,為世界人民謀幸福,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份世界答卷。
五、總結
21世紀是面臨著機遇和挑戰(zhàn)的新時期,“今天, 人類交往的世界性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深入、更廣泛,各國相互聯系和彼此依存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頻繁、更緊密,一體化的世界就在那兒, 誰拒絕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也會拒絕他?!敝贫葲Q定道路,科學社會主義制度就注定了我們要走為世界人民謀幸福的這條道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出現會給世界帶來的改變,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將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科學性”的重要體現??茖W社會主義的理論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外交理念的理論邏輯今后會為人類的制度進步和世界發(fā)展增添中國力量。
在歷史唯物主義的視域下,共同價值是反映人類命運與共狀態(tài)中共同需要關系、共同利益的價值規(guī)范。它既包含“和平、發(fā)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等具體的價值理念,也包含著人類追求美好公共生活的積極價值傾向、正確價值選擇與良善價值目標。共同價值在吸收人類文明成果的基礎上超越了“普世價值論”。人類命運共同體從初步提出到拓展與深化,始終表達了關懷人類文明前行的價值傾向,馬克思主義的“人類社會”價值立場,是在揚棄市民社會中得到確立的。中國之所以能提出共同價值,是基于自身實踐對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最新體悟;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特質在于其當代性,共同價值則為各國追求當代利益提供了價值規(guī)范,它倡導各個國家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利益,主張各國通過合作的方式實現共贏,可見共同價值在利益屬性的維度有助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優(yōu)勢的發(fā)揮。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社會建設的系統(tǒng)工程,是社會進步的正確方向,是馬克思等思想家在理論世界憧憬的景象在現代的實踐,是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關系的和諧統(tǒng)一。
參考文獻:
[1] 孫勇,甘娜.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構成與新安全觀總體性內聯初探——基于馬克思主義哲學思考為中心的分析[J].理論與改革,2020(01):43-54.
[2] 李秀敏.“真正的共同體”與“人類命運共同體”關系之辨[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8(11):135-142.
[3] 黃婷,王永貴.人類命運共同體:一種世界秩序的話語表述[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7(05):168-174.
[4] 余品華.“人類命運共同體”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飛躍[J].江西社會科學,2017,37(09):22-32.
[5] 王公龍.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對馬克思共同體思想的創(chuàng)新與重構[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7,18(05):4-10.
[6] 符妹.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在規(guī)定及其實踐邏輯——基于馬克思人類解放理論的考察[J].理論探索,2017(05):58-63.
[7] 田鵬穎,張晉銘.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對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的繼承與發(fā)展[J].理論與改革,2017(04):28-39.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學 黑龍江哈爾濱 150080)
[作者簡介:夏函伊(1997—),女,漢族,黑龍江省佳木斯市人,黑龍江大學研究生院2019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研究。]
(責編:芝榮)
150550170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