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蓮
小學階段,家庭教育是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小學教師既要承擔教書育人的職責,又要積極協(xié)助開展家庭教育,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實現(xiàn)家校共育。本文通過對家庭教育在小學教育中的價值及實施策略展開探討,希望對當下的小學教育有一些啟發(fā)。
小學階段是孩子為自身成長打下全方位基礎的時期。小學階段是孩子學習生涯的準備期,是由具象思維向高級抽象思維發(fā)展的關鍵階段,也是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期。這個階段是孩子認知世界、感知世界的過程,也是他們初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如果能在家庭中養(yǎng)成和諧的親子關系,豐富生活經(jīng)驗,對于孩子發(fā)展良好的人際關系,形成積極正向的世界觀與價值觀都具有重要意義。所以小學階段,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塑造孩子優(yōu)秀品格,有效構建和拓展孩子知識結構,筑牢成長的根基。
良好的習慣對于一個人一生的成長都至關重要。而小學階段是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階段,他們的時間觀念、處事原則、行為習慣都是在這一階段逐步形成的。俗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正是如此。因此,教師要引導家長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鼓勵家長積極為孩子樹立榜樣,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及健康的思想品格。同時,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孩子互助友愛、彼此欣賞、互相成就等思想品質,遠離不良網(wǎng)絡信息,與家長聯(lián)合創(chuàng)設助推孩子對自然、對科學好奇與探索的生活環(huán)境和思想環(huán)境,以培養(yǎng)具有健康體魄、豐富知識、熱愛生活、快樂學習的小學生。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導師,是孩子面向未來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家庭環(huán)境的好壞對于孩子的學習和成長至關重要。但是,目前有一個很重要的社會現(xiàn)象就是家庭教育缺失。一方面,很多家長由于外出工作,或工作繁忙,把孩子留給老人照看,造成一大批留守兒童。這其中,多數(shù)老人只能照顧孩子的生活,無法引導孩子學習和成長。在這部分孩子的生活、學習和成長過程中,由于缺乏家長的陪伴和引導,導致他們?nèi)狈﹃P愛和溫暖,缺乏自信和陽光。另一方面,一些家長對家庭教育不夠重視,除了把孩子送到輔導班,就是丟給孩子手機或電子游戲,不能抽出時間陪伴孩子玩耍、關注孩子學習,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的天資和潛質,致使一些天賦被埋沒。父母的言行、思想觀念和文化素質無時無刻不影響著孩子,是孩子夢想的源頭。如明代大醫(yī)師李中梓,在青年時期行醫(yī)時,常因為藥效不達,治病無效而沮喪,常想放棄,但一想到小時看到父親救人于病痛危難的情景,想到從小立志成為父親那樣的人,就會渾身充滿力量,重拾信心,最終成為一代大醫(yī)家。
學校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場所,孩子在校時間長達八個多小時。所以很多家長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就可以把教育職責完全送到老師手里。他們過于重視學校教育,對學校教育有非常強烈的依賴心理,把學習成績、文明禮儀、言談舉止等方方面面的培養(yǎng),都寄希望于學校。他們認為只要家長能夠給予孩子好的物質條件,提供好的學習環(huán)境,就完成任務了。這樣的教育理念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此外,部分家長沒有及時關注學生的成長情況,沒有滿足學生的精神需求,從而導致家庭教育失去了意義。家長必須改變依賴學校的心理,要認清和盡好父母的職責,對孩子進行全面的教育和培養(yǎng),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加健康成長。
家長要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健康成長的環(huán)境,這個環(huán)境包括物理環(huán)境和心理環(huán)境。能夠滿足孩子學習生活必要的物質條件和生活環(huán)境是物理環(huán)境。家長的端正品行、健康心態(tài)和不斷進取的精神所營造的家庭氛圍是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而在這些心理環(huán)境里,有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我們許多家長非常容易忽視的,那就是孩子的情感需求。
由于家長文化水平存在著差異性,對家庭教育的理解不夠科學,他們更多的是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卻忽視了他們的情感需求。尤其現(xiàn)在很多家庭是獨生子女居多,他們?nèi)鄙偻姘?缺少友誼,在家里他們經(jīng)常是孤獨地學習,孤獨地成長。他們內(nèi)心的情感很容易被家長忽略。其實,大部分的小學生不僅需要好的生活環(huán)境,更需要家長的關心和照顧,希望能夠從父母那里得到關愛和支持。比如,遇到高興的事,需要分享;在外面受了委屈,需要傾訴;遇到困難無法解決,需要家長的引導和幫助;等等。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孩子對情感的需求,往往比物質需求更重要。所以家庭教育不能缺少對孩子情感的關注和支持,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充分感受到家庭的關愛,才能在安全、關愛的環(huán)境中健康成長。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良好的家庭氛圍對于孩子樂觀自信性格的養(yǎng)成以及適應社會能力的培養(yǎng)有著非常緊密的聯(lián)系,所以小學教師要引導家長重視家庭教育,要通過實際行動為學生創(chuàng)設好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引導家長為孩子營造溫暖和諧的家庭氛圍。首先,家長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更新教育理念,不斷豐富新鮮知識,讓自己的理念與時俱進,經(jīng)常陪伴孩子,與孩子共同參加有益的社會活動,在這過程中經(jīng)常給予孩子支持和認可,讓孩子從家長那里汲取積極的能量。其次,當孩子對某一事物感興趣時,家長要給予尊重與支持,幫助孩子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在保證自己學業(yè)不受影響的情況下,充分發(fā)展自己的愛好。只有對孩子給予充分的尊重和支持,才能營造自由、平等的家庭氛圍,才能幫助孩子養(yǎng)成獨立深入的思考習慣,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家長要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有效地完成各種學習任務。在完成作業(yè)的同時,讓孩子多讀書,通過閱讀開闊學生的眼界,豐富孩子的情感體驗,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比如,讀完了故事書,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復述一下故事內(nèi)容,無形中鍛煉了孩子的記憶力,語言組織能力。此外,家長要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高效地完成作業(yè)。比如,有的孩子活潑好動,寫作業(yè)時一會兒玩鉛筆,一會兒看手機,磨磨蹭蹭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再比如,孩子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復習的習慣,如果課堂上再不注意聽講,學習起來就容易感到吃力,學習效率不高。因此,在小學階段,孩子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是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家長要做好教育功課,認真學習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方法,因家庭環(huán)境和孩子個性不同,而施行合理的方法。再比如,輔導孩子語文功課時,對于字詞的理解,小學生可能在課堂上不能完全消化,家長就要充滿耐心,進一步幫助孩子理解詞語的含義,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最后,家長要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初步學習一些兒童發(fā)展心理學知識,了解小學階段孩子的思維特點、行為特點、情感情緒特點,不要對孩子提出成人化的近乎苛刻的要求,而是要理解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心理訴求,盡量以孩子需要的方式幫助他們學習和生活。當孩子學習成績下降時,家長不要指責他們,要與孩子一起冷靜面對,讓孩子能夠知道自己錯在哪里,這樣就能夠消除孩子的緊張情緒,還能夠鼓勵孩子在下次考試中獲得更好成績。小學階段的家庭教育是影響孩子一生成長的根基,是每個家庭絕不能缺席的功課。
作為一名家長,要對孩子起到養(yǎng)育之責,除了給他們提供吃、穿、用之外,更要教育培養(yǎng)他們長大成人。因此,家長要及時更新教育觀念,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制訂科學教育規(guī)劃,加強與教師的溝通和交流,并在教師的指導下有針對性地開展家庭教育,這樣家庭教育才能更加高效。首先,家長要與孩子進行緊密的交流,要時刻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還要重視孩子健康成長的其他方面。例如,安全知識、情感教育、行為習慣等,要給予孩子正確的指導和方法。其次,家長要與教師開展共同教育。雖然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教師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因為教師是每個孩子心目中的權威,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力是無比強大的。所以家長要與教師和學校達成緊密的合作關系,遇到問題及時與教師溝通和交流。小學教師也要拉近與家長之間的距離,構建交流平臺,與家長取得及時的聯(lián)系,這樣不僅能夠給家長支著,還能夠及時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情況,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再次,小學教師要結合孩子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教給家長一些預防措施,要將孩子的學習情況告訴家長,讓家長積極配合老師,這樣才能合理安排孩子的家庭時間,做好督促孩子的工作,及時調(diào)整孩子的學習方向。最后,小學教師要向家長和學生積極宣傳安全工作,要通過信息技術向孩子開展安全教育,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教師和家長都要及時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如今,學校越來越關注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具備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要具有高尚的品德,以及良好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思維能力。此外,“五育并舉”“五育融合”越來越受到社會和學校的關注。作為一名小學教師要認識到“五育”的重要性,引導家長關注孩子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不要過于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以便正確理性全面客觀地評估和看待孩子。首先,小學教師和家長要正確看待學生的學習分數(shù),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閃光點,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存在個體差異性。教師和家長要引導孩子多元發(fā)展,要釋放孩子的天性,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性格和品質。其次,小學教師要關注孩子的行為習慣,要引導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形成好的家風,能夠尊老愛幼,具有正確的人生方向,這樣才能促進孩子的全面發(fā)展。
家長如何正確教育孩子,是一個很大的學問。雖然沒有標準答案,但在家庭里創(chuàng)設良好的溝通環(huán)境,無疑是最重要的方法。家庭成員之間要經(jīng)常進行交流和溝通,這樣有利于增進情感,讓孩子與父母之間彼此信任和支持。當下的孩子心理發(fā)展較快,在小學階段就開始出現(xiàn)叛逆現(xiàn)象。如果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過于簡單粗暴,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距離就會越來越遠。因此,良好有效的溝通非常重要。首先,家長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候,要善于抓住交流的機會,正確引導孩子,要關注孩子的言行舉止,當出現(xiàn)不文明的言語行為時要及時溝通解決。其次,家長要給孩子足夠的空間,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的隱私權,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真正有教養(yǎng),尊重人的人才。家長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要把握好交流的尺度,不要過度地干涉孩子的私人空間。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內(nèi)心會充滿很多秘密,家長要讓孩子保有秘密的權利和空間,與孩子有一定界限,保護孩子的秘密,就是保護孩子個性成長的法寶。
最后,家長要培養(yǎng)孩子健全的人格。不要過于溺愛孩子,更不要代替孩子做選擇。要學會尊重孩子,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孩子能夠照顧好自己,并學會彼此照顧、彼此包容、彼此成就。家長要給孩子獨立生活的空間和機會,讓他們了解自己作為孩子的責任和義務。孩子是家庭中最重要的部分,只有讓孩子有自主思考的能力,有更加開闊的視野,孩子才能有獨立面對風險的能力,才能養(yǎng)成健全的人格。家長要給孩子制造機會,讓他們學會獨立解決問題,要讓孩子學會逆風飛翔,敢于面對失敗與挫折,在失敗中找到人生的方向。
總而言之,家庭教育在小學教育階段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引導家長積極參與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要為孩子創(chuàng)設好的家庭氛圍和學習氛圍,讓孩子成為正直、善良、勇敢的人,為孩子以后的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