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陳道紅
“雙減”的旋風一起,課后服務忽然成為了各中小學校的一道炫目的光束,緊張忙碌、五花八門、各顯神通是這光束投射的底色。而作為“雙減”的直接切口,校外培訓機構也似乎一夕退潮,隱跡于市。從去年9月到本月,“雙減”的頒布已過半年,落實“雙減”的行動正在有條不紊地展開。但“雙減”能不能真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并由此形成新的教育格局和生態(tài),仍有賴于我們對“雙減”的政治站位的深刻理解和精確把握。
教育乃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承載著傳播思想,塑造靈魂的重任。新時代的教育更承載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初心使命。從這一高地出發(fā),“雙減”的頒布,對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
“雙減”是基于“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的國家戰(zhàn)略部署。一段時間以來,教育的突出問題集中在學生負擔過重、身體素質下降、抗挫能力缺失等方面。教師忙于傳授知識,布置作業(yè);學生忙于解題做題,完成作業(yè);家長忙于送孩子培優(yōu),督促孩子學習。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學生在學校、家庭、培優(yōu)機構三點連成的區(qū)域內奔波,既無可奈何,又“樂”此不疲。由此而照進現(xiàn)實的,就是學生不了解世界,與社會脫節(jié),思維貧乏,視野窄小,身心受損,自信缺失。“雙減”猶如一記重錘,結實地砸在學校、社會、家庭中一切不利于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亂象上,以此幻化出一片適于他們的凈朗的天空。
“雙減”是基于教育的人民屬性的執(zhí)著堅守。教育是最基礎的民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今天,教育更是人民群眾最關切的民生。如果任由資本肆無忌憚地滲透作為社會公共服務產品的國民教育,任由他們掏空一個普通家庭的勞動所得而中飽私囊,任由他們瘋搶生源,超綱教學,黨和政府承諾的人民群眾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將不復存在,黨和政府著力推進的教育公平也將成為一句空話?!半p減”的祭出,是黨和政府堅持教育的公益性、堅守教育的人民性的重大決策,更是推進教育公平、“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的行動綱領。
“雙減”是基于教育規(guī)律的系統(tǒng)糾偏。功利化、短視化是教育為社會普遍詬病的癥結所在。功利化、短視化最顯著的表現(xiàn),是以考試為目的,以分數(shù)標準,堅信“時間+汗水”,沉迷“題海戰(zhàn)術”。其嚴重漠視教育規(guī)律,嚴重背離素質教育的傾向顯而易見?!半p減”的強勢出臺,就是要在恪守教育方針,尊重教育規(guī)律的基礎上,以高質量發(fā)展為目標,全面修復教育生態(tài),重建教育格局,以保障中小學生全面發(fā)展,個性發(fā)展,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教育要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既要統(tǒng)籌好學校教育、校外教育、家庭教育、區(qū)域教育,又要在課堂教學上提質增效,在課后服務上,促進中小學生個性發(fā)展、特色發(fā)展,還要引導家長科學育兒,形成教育合力。
禾稼春生,人必加功焉。“雙減”要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還需要所有教育人合力“加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