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榆林學院 王君芝
■ 蚌埠市龍子湖實驗學校 趙子艷
冬冬,男,現(xiàn)年8歲,3歲時在合肥天使兒童醫(yī)院診斷出智商為50,屬于輕度智力障礙兒童。他的感知覺能力較好,但語言發(fā)育遲緩,只能發(fā)單個字或單詞,聲音小,發(fā)音不準;能理解指令,但是對于較為復雜的語句理解不準確。另外,他的身體協(xié)調性很差,自理能力也很差。個案的康復訓練史:2018在合肥特殊兒童教育中心A接受教育訓練一年,2019年轉入另一家特殊兒童教育中心B接受教育。教育史:2020年9月轉入到普通小學讀一年級,至今已在普校受教育一年。主要問題:社會適應能力差,有時不能準確理解別人的話語,不明白其含義;自我管理困難;不聽從家長或老師的指令。
冬冬7歲轉入普校讀一年級,早期的在校生活是很糟糕的,課間他會隨處躺、會在操場上躺著胡亂打圈、會在走道上躺著阻攔行人、還會在樓梯口的長椅上躺著睡著了……對他來說無地不可躺,班主任在辦公室批改作業(yè)的時候,總會被學生喊過去管理他。他會偷偷地將同學的文具盒從窗戶扔出教室,也會偷偷地拿別人的鉛筆。課上他還是愛躺在地上,有時候老師一不注意,他就溜出教室了。他總是愛玩水杯、咬筆、撕紙等,最棘手的是,在課堂上他經(jīng)常把大小便排在褲子里,有時候他把小便排在植物角旁邊的地板上。冬冬除了在班級的一日常規(guī)方面存在問題,他在學習方面也是非常吃力的。剛進入班級的時候,他還不能分辨出數(shù)學和語文的區(qū)別,他曾將拼音寫在數(shù)學試卷上,阿拉伯數(shù)字寫在語文試卷上。
教師要從內心真正接受智障兒童,不能帶有任何的偏見,要把他們看作是正常的“孩子”。智障兒童在平日里很少會受到他人的表揚和肯定,甚至是只會受到輕視和冷落。所以得到贊許的他們會更加自信地面對身邊的人和事,也會更加積極地融入集體生活。因此,教師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多鼓勵智障兒童。
對于冬冬以表揚為主對他進行教育之后,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了進步。班主任利用早讀時間和他溝通學校的一日常規(guī),用鼓勵的口吻和他交流需要做的事情。在一個月后他便能夠主動上交作業(yè)了,老師繼續(xù)用鼓勵的口吻對他說:“冬冬今天真棒,作業(yè)交得真及時,寫得真工整!”但事實上,作業(yè)內容都是錯的。對于冬冬上課總是會隨意蹲在課桌底下或者下座位隨意亂跑的行為,班主任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虛構一個主人公,然后對他強調“你也可以成為故事里的主人公哦,老師也特別喜歡類似主人公的孩子呢……”經(jīng)過一個星期的鼓勵和反復強化,目前,他已經(jīng)能夠在座位上老老實實地坐著了。除了語言鼓勵,班主任偶爾對他進行物質性獎勵。比如,每當他做出積極行為時,會獎勵他一朵小紅花,每集滿5個就可以兌換一支鉛筆或者練習本……在教師的鼓勵式教育下,冬冬的不良行為有明顯的轉變。
直觀、具體、形象是智障兒童思維發(fā)展的顯著特點。所以智障兒童對抽象的說明不易理解,這就要求教師在對智障兒童進行教育時一定要注重示范性。尤其是遇到難度比較大的事情時,具體的示范才是最好的教導方式。
冬冬在站隊時總是記不住自己的位置,班主任就牽著他的手親自示范,一遍遍地重復站位,然后再放手讓他自己去嘗試,當他錯了以后,班主任會再次示范,三個星期后他便能獨自找到自己的位置了。每次在集體做廣播體操的時間,冬冬常常是站著不做,或是胡亂地揮動手臂,班主任請班里一位優(yōu)秀的學生帶著他做,有時班主任親自站在他旁邊,一邊喊著節(jié)拍,一邊做著動作,有時還手把手地教他。經(jīng)過教師長期的親身示范后,冬冬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了,做操的積極性也高了,動作也標準了不少。
在教育特殊孩子時強化物的使用尤為重要。首先,在強化物的選擇上,教師在確定強化物的時候需要先借助強化物調查表,了解孩子喜歡的物品或事件有哪些。其次,要對強化物進行分級,一般一級強化物跟個體的生理需求直接相關,如食物。在這個基礎之上還有二級強化物,比如鼓勵、贊揚、喜歡的游戲等,因為伴隨初級強化物的反復出現(xiàn),而對個體具有了強化的作用。再次,物質強化物需要與社會強化物結合使用。家人、老師或同伴的尊重和認同、堅持的行動得到的回報比簡單的物質獎勵帶來的滿足感更強烈更深遠,所以教師需要注意,不能讓物質欲望成為個案自我滿足的唯一方式。最后,強化物的及時退出。長期使用強化物會讓被施教個體對強化物產(chǎn)生依賴,所以在強化物的確定階段,教師就要設計好關于該強化物的撤出方案,做好強化物的巧妙撤離。
在強化物的選擇上,班主任從物質類和社會互動類兩方面對冬冬的喜好進行調查,強化物調查結果為:冬冬喜歡的食物有火龍果、干脆面、果凍。冬冬喜歡的玩具是機器人玩具,冬冬還喜歡拉手、摸頭、拍拍肩膀等動作。
該強化物調查結果表中,一級強化物是冬冬喜歡的食物、玩具和學習用品,二級強化物是冬冬所喜歡的安慰方式。班主任對冬冬在校的問題進行了歸納整理,把冬冬在校期間出現(xiàn)的行為問題劃分為兩大類:特別棘手類問題和一般性問題。在解決棘手類問題時,班主任采用一級強化物來輔助冬冬糾正問題,在解決一般性問題時則采用二級強化物。特別注意的是,強化物不能高強度地使用,否則就失去了有效強化的作用。并且,在使用一級強化物之后要逐漸過渡到用二級強化物代替一級強化物,最后在個案初步形成生理性習慣時撤退強化物。
隨班就讀的教育形式是讓智障兒童和普通兒童一起接受教育,他們每天都共同學習、共同生活,普通學生的態(tài)度對智障兒童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教師要處理好他們之間的關系,在班級內營造良好的班風,使班級成為智障兒童成長的“沃土”。
平日里,教師需經(jīng)常和孩子們強調,班級的每一個孩子都是咱們大家庭的一員,大家都是兄弟姐妹,一定要互相愛護、友好相處。除此之外,在初期的時候,教師要主動地和班級內的優(yōu)秀學生進行溝通,讓他們和特殊兒童交朋友,以此帶動更多的孩子和特殊兒童相處。運用此方法,時間長了,冬冬在班級與同學們相處得很融洽,這與開學初只會哭,隨處亂躺、形單影只的情況形成了強烈的反差。班主任和其他科任教師也常常主動找他聊天,陪他畫畫,陪他做游戲等,班主任與冬冬的頻繁交往讓其他孩子覺得冬冬更加可愛了,他們也就更愿意與他交往了,每當下課時冬冬都會與孩子們玩在一起,不再躲在桌子底下,不再一個人躺在地上。
在教育孩子上,只有家校共育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發(fā)揮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力。家校有效溝通是形成教育合力的先決條件。而要想實現(xiàn)有效溝通,教師就要取得家長的足夠信任。對于智障兒童的家長來說,他們最關心的不是孩子的成績,而是自己的孩子能不能適應學校生活?有沒有被老師平等對待?會不會受到同伴欺負……因此,教師要實事求是地向家長匯報孩子的在校情況,尤其是在校的進步表現(xiàn)。同時,老師也可以向家長提供一些教育方法,讓家長從心底覺得老師是可靠的、是值得信任的。這樣,學校和家庭就會更好地形成教育合力。
在剛開學的時候,班主任就向冬冬的媽媽了解了孩子的具體情況,由于冬冬本身的學習能力很差,作業(yè)的錯誤率幾乎是百分之百,而且孩子還看不懂老師的評語,所以班主任就與家長商量好,孩子的作業(yè)評語教師不再用文字來表達,而是以繪畫的方式來表達,這樣孩子會更容易理解。這個做法不僅讓家長很感動,而且也使班主任后續(xù)工作開展得很順利。再比如,冬冬在平日里會偷拿他前后位同伴的學習用品。面對這個情況,班主任和家長達成一致觀點,一定要實事求是,千萬不能以孩子自身原因找借口,推卸責任。其次,拿別人的東西一定要歸還。長此以往,經(jīng)過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努力,冬冬偷拿同伴文具的毛病也改掉了,家長也更加信任老師了。所以,作為教師一定要注意與家長多溝通多交流,集合力量聯(lián)手解決問題。家?guī)煖贤ㄖ袘裱瓬贤o小事、小事不小視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