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要學會生活,學會做人,成長為具有中國精神、世界胸懷的社會主義建設(shè)者和接班人。作為班主任,應(yīng)重視學生品行的培養(yǎng),在帶班過程中做到培養(yǎng)正氣,立德樹人;強化朝氣,讓學生意氣風發(fā);激發(fā)銳氣,讓學生有勇氣直面成長中的“艱險”。
【關(guān)鍵詞】班主任;班級管理;教育智慧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2)15-0031-05
【作者簡介】楊科,江蘇省前黃高級中學(江蘇常州,213000)國際分校教師,一級教師,常州市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常州市武進區(qū)名班主任。
曾幾何時,質(zhì)疑“90后”的聲音不絕如縷,“00后”也被戲稱為“熊孩子”。因為在長輩的眼中,他們是蜜罐里泡大的,沒有經(jīng)歷過風雨,一度被定性為“垮掉的一代”。從剛工作時教1988年出生的孩子,到現(xiàn)在教2005年出生的孩子,17年的班主任工作生涯讓我堅信:人們眼中的“熊孩子”也可以變身為戰(zhàn)士、英雄,他們不會“垮掉”。
回顧教育歷程,我心潮澎湃;反思教育得失,我胸懷坦蕩。我的育人歷程中始終貫穿著“養(yǎng)正氣、強朝氣、激銳氣:培育時代英才”這一主張。做高中班主任,要讓學生學會生活,保持健康、昂揚的生活態(tài)度;要讓學生學會做人,形成正己達人、和諧待人的處世原則;要讓學生學會學習,養(yǎng)成敏行好學、不畏艱難的學習品質(zhì),培養(yǎng)具有中國精神、世界胸懷的人。
一、養(yǎng)正氣,立德樹人
《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指出,高中學段要“教育和引導學生熱愛中國共產(chǎn)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公民意識、社會責任感和民主法治觀念,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和方法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學會正確選擇人生發(fā)展道路的相關(guān)知識,具備自主、自立、自強的態(tài)度和能力,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高中生處于相對不成熟的階段,他們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世界觀,但對外在世界的認識還不成熟,對事物的認識和分析還比較片面,極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受到錯誤價值觀的影響。這個階段,班主任一定要突出對學生的價值引領(lǐng),培養(yǎng)學生的正氣。
養(yǎng)正氣,關(guān)鍵在立德,立“人性之德”和“時代之德”。立“人性之德”就是要教會學生明辨是非、知榮明恥、向善去惡。立“時代之德”就是要加強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成為有社會服務(wù)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的合格公民。
榜樣是時代精神,是道德示范,將社會中涌現(xiàn)出的先進個人、先進集體作為榜樣,教師或者身邊的人以身作則成為示范,是我國的道德教育自古以來、沿襲至今的有效的教育方法。[1]我在班級日常管理工作中多管齊下,利用榜樣示范作用,幫助學生立好“人性之德”和“時代之德”。為培養(yǎng)學生的“人性之德”,我常通過事跡宣講、櫥窗展示、公眾號推送、VCR展演等多樣的形式,在班級中營造向社會先進個人學習的氛圍,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汲取正能量。同時,我還注重發(fā)揮身邊同學的榜樣力量,形成良好的德性環(huán)境。我常通過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如美德少年、十佳班團干部、百優(yōu)學生等學校層面的榜樣評比和勤奮之星、進步之星、內(nèi)務(wù)標兵、文明標兵等班級層面的榜樣評比,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引導學生向身邊的榜樣學習,讓學生在洋溢著優(yōu)秀品格的氛圍中生長。為了培育學生的“時代之德”,我常利用班會課開展紅色文化教育,帶領(lǐng)學生學黨史、知黨恩,進而引導他們明信仰、立遠志,充分發(fā)揚時代楷模的精神,傳遞革命先輩的力量。
養(yǎng)正氣,要在日常的點滴小事中踐行,要通過日常行為引導來改變?nèi)?、發(fā)展人。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知曉正氣在日常行為中的具體內(nèi)涵,如對于規(guī)范,要有敬畏之心;對于同學,要有友善之心;對于師長,要有尊敬之心……但如果只是停留于告誡或說教,而不落實到行動中,便只能流于空談。教師要在理論灌輸?shù)幕A(chǔ)上,讓學生的品格在具體實踐活動中得到涵養(yǎng),引導學生做到言行合一、知行合一。
與小學生、初中生相比,高中生具有主觀性較強、自我意識較高等特點。這就需要從學生主體出發(fā),因材施教、分步引領(lǐng)、分層引導。如高一學段常從學習和生活常規(guī)入手,正三觀、養(yǎng)習慣;高二學段常從目標和學法入手,定方向、促提高;高三學段常從理想和家國入手,戰(zhàn)高考、報家國。
二、強朝氣,意氣風發(fā)
毛主席曾說過:“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备咧猩幱谇啻旱狞S金時期,是朝氣蓬勃的生力軍,是當仁不讓的主攻手。身處如今這樣一個大變革的時代,高中生的煩惱普遍在于沒有明確的奮斗目標,或是目標難以企及的茫然,進而容易缺失青年人本該有的奮發(fā)向上、力求進取的氣概。因此,為了強化學生的朝氣,我常會給他們打好“預防針”和“營養(yǎng)針”。打好“預防針”是為了防止退縮,打好“營養(yǎng)針”是為了祛除茫然。
打好“預防針”,就是要引導學生做好心理準備,了解未來可能會出現(xiàn)的困難和結(jié)果。每一個階段都會有相應(yīng)的任務(wù)和目標,同時也會面臨相應(yīng)的難關(guān)。高三,學生處在復習迎考的緊張狀態(tài)中,尤其要打好“預防針”。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學生的考試焦慮,讓他們以平和的心態(tài)應(yīng)對升學壓力,不至于在理想和現(xiàn)實的巨大落差中彷徨退縮。
打好“營養(yǎng)針”,就是要錘煉學生的意志,培養(yǎng)學生的堅韌品質(zhì)?!昂入u湯”“打雞血”式的營養(yǎng)補充可以受用一時,但造成疲態(tài)之后反而會黔驢技窮。我常用貼心的交流方式給學生打好“營養(yǎng)針”。我鼓勵學生用紙筆交流的方式與我溝通,可以是提建議,也可以是訴苦。我也常通過書信傳遞真情,給學生解答疑難、增添動力。高三的“三封信”更是促進學生一路拼搏、奮發(fā)向上:高三第一學期期末考試后的“寫給六月的自己”,暢想高考,憧憬未來;一模考試后的“答班主任的黃金三問”,認清自我,確立目標;成人儀式時的“給父母的一封信”,感恩父母,激情備考。紙筆的交流,讓師生之間溫情滿滿,學生朝氣十足。
三、激銳氣,直面挑戰(zhàn)
高中生的“艱險”可以是學科上的一道難題,也可以是成長中的一道難關(guān)。學生如果缺乏銳氣,缺乏硬骨頭精神,可能在某個坎上就一蹶不振,也可能還沒遇上“艱險”就止步不前。激發(fā)學生的銳氣,就是要引導學生樹立“越是艱險越向前”的信念。班主任在育人過程中,可以用精神激勵與物質(zhì)獎勵相結(jié)合的方式,激發(fā)學生銳氣,讓他們能夠直面挑戰(zhàn),奮勇前行。
我常用班旗激發(fā)學生銳氣。我們班有一面歷屆傳承的班旗——“金剛狼”旗幟,這也是我們的戰(zhàn)旗。我告訴學生要學習“金剛狼”的品質(zhì)——“惜時如金、堅毅如鋼”“啃得下硬骨頭,會享受苦與樂”。這面戰(zhàn)旗飄揚在操場,我們步伐整齊、口號嘹亮、精神飽滿;飄揚在班級,我們?nèi)耐度搿幏謯Z秒、行動堅實……
我常用物質(zhì)獎勵激發(fā)學生動力。物質(zhì)獎勵可以強化學生好的行為,也可以誘導學生好的行為的發(fā)生。我常在班級舉行各類授獎儀式,一張張獎狀就是一個個榜樣,傳遞著無窮的力量。學生們常會感嘆,從小到大沒拿過這么多的獎狀。高考前,我給班級每個學生都定制了一把折扇,并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個體情況,寫上八字祝語。在高考前一天舉行發(fā)扇子儀式,為他們壯行,激發(fā)他們的斗志。
我的育人生涯中一直貫徹著“養(yǎng)正氣、強朝氣、激銳氣:培育時代英才”的理念,我的一屆屆學生畢業(yè)后也始終保持著這樣的品質(zhì),他們有的沖鋒一線,勇往直前;有的深入基層,堅守底線……我想,他們定然是合格的建設(shè)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周穎. 高中生品格教育及其優(yōu)化路徑研究[D].揚州大學,2018:21.
附:“我想更懂你”主題班會方案設(shè)計
一、教育背景
《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指出,要教育和引導高中學生“學會正確選擇人生發(fā)展道路的相關(guān)知識,具備自主、自立、自強的態(tài)度和能力,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高中生的煩惱不光來自成績,還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人際關(guān)系。學生與同學、老師、家長的交往,應(yīng)在和諧、互相理解的氛圍中進行。本次班會旨在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認識他人,認識到和諧關(guān)系的重要性。
二、教育目標
認知方面:了解身邊人的想法,認識到人際關(guān)系和諧的重要性。
情感方面:形成正向的人際交往原則,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行為方面:在日常生活中逐步構(gòu)建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同學關(guān)系、親子關(guān)系。
三、活動準備
教師方面:指導學生編排情景劇;確定班會主持人;布置班會會場;搜集相關(guān)視頻。
學生方面:排練情景劇;準備展示墻。
四、實施過程
主持人: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就在你身邊,你卻不了解我。我們和同學、老師、父母在這個世界相遇,攜手前行,渴望被理解,也在學著理解彼此。我們今天班會的主題就是“我想更懂你”,讓我們從高中生活中最平常的一天聊起吧。
(一)同學,我想更懂你
1.學生情景劇表演。
旁白:早上6:10,同學們陸續(xù)進班,開始新的一天。
A組(小華和小明):兩人是同桌,在討論數(shù)學題,因意見不合吵起來了。
B組(小玲和小燕):小玲因月考成績下降而悶悶不樂,小燕在旁安慰她。
C組(小莫和小琦):二人互相分享早餐。
2.播放視頻《小刺猬》。
3.主持人:同學是與我們每天相處時間最長的人,剛剛的情景劇表演真實呈現(xiàn)了我們與同學日常相處過程中的幫助與摩擦。大家注意到我們教室后方的展示墻了嗎?上面是我們班的同學們寫下的心里話。下面給大家10分鐘的時間自由瀏覽,去更好地了解我們的同學吧。
4.學生自由瀏覽展示墻,小組討論并分享感受。
5.主持人:展示墻上展示了我們身邊的同學的心里話,不知道大家看后有什么感受?大家可以借今天的機會上臺說說。
6.學生上臺發(fā)表觀點。
(1)小張:我和小夏是很好的閨蜜,我們倆志趣相投,在學校里總是形影不離,還有同學打趣我們倆是“雙胞胎”。小夏仿佛一只小精靈,總能給人帶來歡樂,在我失落的時候,她總是會安慰、勉勵我。我看了展示墻才發(fā)現(xiàn),她也有很多的不開心,作為好朋友,以后我也要多關(guān)心她,也給她傳染快樂。
(2)小莫:大家可能覺得小孫同學平時比較怪異,但他的乖張行為多是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其實,他是個熱心腸的人,經(jīng)常幫助同學,為班級默默做事,希望大家能更好地懂他。
…………
7.主持人:世上沒有兩個相同的人,正如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我們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性格和習慣,所以我們可能會相吸,也可能會相斥。我們之間有感謝、也有埋怨,我們之間有互助、也有摩擦。可就是不完美的我們,能夠一起走向完美。
【設(shè)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旨在引導學生客觀地看到與同伴的日常相處場景,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同伴,認識到同學間和諧關(guān)系的重要性。
(二)老師,我想更懂你
1.學生表演情景劇《對老師的抱怨》。
2.主持人:我們平時總是抱怨每天要上這么多課,抱怨老師總是布置這么多作業(yè)。那么老師的一天是怎樣的呢?
3.播放視頻《涼涼》(教師版)。
4.主持人:老師們在用陪伴對我們告白。雖然有時我們會任性,有時我們會幼稚,有時我們會抱怨,但其實我們都記得您的諄諄教誨,知道您的嚴格要求是為了讓我們在以后的人生中少走彎路。請您聽聽我們的心里話。
5.播放學生錄制的心里話視頻。
6.主持人:大家想知道老師們看完我們的心里話視頻后有什么感想嗎?
7.播放各學科教師的感想視頻。
(1)英語老師: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和同學們的相處中,讓我感受到了青春的蓬勃朝氣,相信你們在學習中能夯實基礎(chǔ),勇攀高峰。
(2)化學老師:新高考背景下,大家的化學學科壓力很大,這也是我的擔憂所在。但是我堅信,只要我們眾志成城,就一定能共闖難關(guān),最終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設(shè)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旨在通過老師、學生的心里話,讓師生更了解彼此,讓學生認識到和諧師生關(guān)系的重要性,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三)爸媽,我想更懂你
1.學生情景劇表演。
旁白:(汽車喇叭聲)學校的一天迎來了尾聲,父母們在校門口翹首以盼。
媽媽:別的孩子都出來了,怎么這孩子還不出來呢?
(孩子背著書包慢吞吞地走出校門。)
媽媽:你怎么這么慢,動作快點,不然今天又要晚睡了。今天在學校怎么樣?。寇嚴镉信殴菧?,我特意熬了給你補補的。
孩子:還行吧,我不想喝湯,把手機給我用下。
媽媽:拿手機干什么?先跟你算賬,聽說你們這周測驗的成績下來了,分數(shù)怎么比上次降了這么多?。?/p>
孩子:你怎么這么煩??!我怎么會知道分數(shù)為什么會下降,可能是老師改錯了唄。
媽媽:我都說了,讓你不要邊聽音樂邊寫作業(yè),你還天天這樣。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你背書別光動嘴,也動動手寫一寫,肯定能有進步啊。
孩子:你懂什么啊,那都是老思想了,你要與時俱進。
(媽媽教訓著孩子,孩子愛搭不理,向遠處走去。)
2.主持人:我們在校的時間長過在家的時間,很多時候缺少了和父母的溝通。我們總覺得他們不理解我們,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很少能夠靜下心來去嘗試理解父母。下面請大家觀看視頻《媽媽的愛》。
3.播放視頻《媽媽的愛》。
4.主持人:同學們看完這個視頻有什么感想嗎?
5.學生上臺發(fā)表感想。
(1)小王:媽媽對我的愛是無私的,她總是默默忍受著我的無理取鬧,也常因我的無心之言而難過。我明知道自己不對,卻從不主動低頭認錯。今后我會好好地對待媽媽,像她愛我一樣愛她。
(2)小蔣:我的媽媽很嚴厲,對我的管束是全方位的。逆反心理強的我常常和她慪氣,和她對著干,但媽媽一直在生活的點滴中無微不至地照顧我。我一定要改掉自己的壞脾氣,好好和媽媽相處。
6.主持人:同學們,“懂”蘊含著以和為貴的精神,傳遞著溫暖人心的力量。“懂”是基石,只有“你懂”,“你”才會知止;只有“我懂”,“我”才會知進。進退之間,合乎義,止乎禮,達乎情。我想,同學之間、師生之間、家人之間,我們能多一點“懂”的智慧,多一點“懂”的行為,就一定能團結(jié)和諧,共拼共贏!
【設(shè)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旨在讓學生看到父母對自己的愛,引導學生更“懂”父母,進而將對父母的愛落實到行為中。
3987500316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