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丹
70歲的張先生因頸椎管狹窄到院就診,確診為頸椎病,并行頸椎管減壓內固定治療。但術后繼發(fā)脊髓損傷,出現神經、感覺、肌力衰退等病癥,后接受康復護理痊愈。其實,張先生術后病情嚴重時,無法獨立穿衣、吃飯,且感覺靈敏度降低,生活質量嚴重下降。他是如何在術后通過開展康復護理獲得痊愈的呢?
心理護理
頸椎病患者多伴眩暈、頸椎疼痛、睡眠紊亂等病癥,而部分患者術后會出現活動障礙,并出現煩躁、焦慮的情緒。因此,醫(yī)護人員需要對患者的不良情緒進行疏導,幫助其樹立戰(zhàn)勝疾病信心,多加溝通,掌握患者的心理需求,以提升治療配合度。
術后早期護理
術后當日,醫(yī)護人員要按摩其下肢部位,盡可能選用向心性按摩方案,做好良肢擺放,以提升患者舒適度。此外,還要結合患者肢體情況,規(guī)劃主被動運動方案。完成手術2~3 d后,可根據患者病情適當增加肢體活動度,如輔助患者彎腿、伸腿,活動手臂等,以規(guī)避關節(jié)僵直問題。活動期間,要鼓勵患者盡可能開展主動運動,但要注意保護頸部,可采用頸托穩(wěn)定頸部。此外,頸椎前路病變患者臥床休養(yǎng)時,無須依賴頸托,可維持仰臥位或側臥位。仰臥休養(yǎng)期間,注意調節(jié)枕頭位置,維持枕高與患者拳高一致;側臥休養(yǎng)期間,注意調節(jié)枕高與患者肩寬一致,以保障患者頭部舒適感,每隔2 h為患者變換一次體位。頸椎后路病變患者休養(yǎng)期間,同樣可選取側臥位或仰臥位,但要注意,仰臥位休養(yǎng)時,頸部不可墊枕頭,以減輕頸后壓力,提升舒適度。一般建議選取側臥位休養(yǎng),以降低頸部壓力,減輕對切口引流管壓迫。此外,取出引流管前,建議交替選取左側臥位或右側臥位休養(yǎng)。
術后良肢擺放及翻身護理
輔助頸椎病患者維持雙臂在胸前交叉狀態(tài),建議患者仰臥位,雙腿屈曲;也可輔助患者將雙手置于腰臀及頸肩區(qū)域,促使患者向近側轉移;還可輔助患者將雙手置于肩胛部。做好上述肢體擺放工作后,協助患者翻身,注意翻身時將頭顱、身體維持在同一水平線上。完成翻身后,將枕頭置于患者腰背區(qū)域,提升其舒適性。
術后康復鍛煉護理
術后康復期間,要對四肢開展康復鍛煉。
雙手鍛煉
為患者提供彈力球,指導緊握后緩慢松手,反復如此,每隔1 h鍛煉5 min。指導患者手掌微曲,維持手臂不動,鍛煉腕關節(jié),同時旋轉活動手掌;指導患者取平躺位,逐漸抬高雙臂,維持與身體垂直的角度;隨后手臂逐漸移動向頭頂。此外,可結合患者病情開展細微的動作鍛煉,如練字、練習夾菜等,以提升手指靈敏度,加快日常生活能力的 恢復。
雙腿鍛煉
指導患者開展踢腿、抬腿練習,保持膝關節(jié)處于伸直狀態(tài),即小腿與大腿在同一直線上;隨后,指導患者交替抬高腿部,維持單腿抬高動作10 s后休息15 s,重復上述動作,每組5 min,每日3次。通過雙腿鍛煉,可松弛、擴張腳部肌肉。
側抬腿鍛煉
指導患者取側臥位,開展側抬腿鍛煉,維持單腿與床面間距在15 cm左右,維持上述動作10 s后休息15 s,重復上述動作,每組5min,每日3次。通過側抬腿鍛煉,可持續(xù)鍛煉患者踝關節(jié),促進其功能恢復。
若患者肢體狀態(tài)良好,可在家屬攙扶下開展床下走路鍛煉,以增強下肢肌力,輔助恢復自主行動能力。此外,鍛煉期間要注意避免頸部晃動,以降低外傷風險。部分患者術后選擇回家休養(yǎng),活動期間要戴好頸托;若乘坐車輛,盡可能采取平臥位,避免緊急剎車導致劇烈搖晃致頸部二次受傷。
術后神經衰弱護理
部分頸椎病患者術后過于擔憂自身預后情況,存在多夢、易醒等神經衰弱癥狀。此時,護理人員要明確患者失眠誘因,加強溝通,做好心理指導,使其保持輕松穩(wěn)定的情緒。同時,督促家屬多與患者聊天,并為患者準備熱水泡腳,每次泡10~15 min;
還可每晚喝點牛奶,以促進睡眠。為患者提供舒適、安靜的環(huán)境,規(guī)劃好醫(yī)療、護理流程,減少對患者睡眠的干擾。對于睡眠質量不佳者,遵醫(yī)囑給予助催眠藥物。
術后便秘護理
頸椎病患者術后活動量減少,致腸蠕動減緩,可能引發(fā)便秘問題。尤其是高齡患者,多伴排便乏力,加上飲食缺乏纖維素,更容易出現大便干硬、排便次數少等問題。此時,護理人員要為患者指導其注意事項:(1)增加日常活動力,刺激胃腸蠕動,促進自主排便。(2)科學規(guī)劃日常飲食,增加食物中纖維素的比率,進一步刺激胃腸蠕動,如適當多吃點菠菜、粗糧等食物;規(guī)劃營養(yǎng)餐,囑咐患者進食時細嚼慢咽,餐后不可立即平臥位休養(yǎng)。(3)每日攝入充足水分,建議不少于1500 ml,以促使大便軟化。(4)指導患者采用正確的排便姿勢,按時排便,如有便意立即如廁。(5)護理人員示范如何正確按摩患者腹部,指導家屬定期為患者進行按摩,以刺激腸蠕動。(6)若頸椎病患者術后3 d未排便,要立即向醫(yī)務人員報告,可遵醫(yī)囑給予開塞露等緩瀉劑。
術后生活護理
頸椎病患者術后生活護理策略如下:(1)糾正患者不良睡眠體位。選取8~15 cm高度適中的枕頭,若高枕睡眠或無枕睡眠,可致頭頸部伸長過度,不利于頸椎康復;建議頸椎病患者采取仰臥位或側臥位姿勢睡眠,規(guī)避俯臥位;做好日常頸部保暖工作,術后初期規(guī)避過勞;避免長期維持單一姿勢,如長期低頭、仰頭或長時間躺在床上看書,否則頸部長期維持同一屈曲弧度,可影響頸椎功能康復。(2)糾正患者不良進食習慣。術后6 h可適量飲水,初次飲水時,患者多伴咽喉疼痛癥狀,因此可選擇管徑較細水管輔助患者飲水,待患者可耐受,逐漸給予流食、普食。此外,叮囑患者緩慢飲水、進食、服藥,規(guī)避吞咽不當誘發(fā)嗆咳、呼吸困難等并發(fā)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