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龍巖市漳平市永福菁華小學 陳笑玲
單元一體化教學是指圍繞教學目標和內容,將教學內容和課外訓練內容系統(tǒng)地整合到整個課程中,使原本分散的知識點、重點和難點轉化為完整的學習知識體系,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容易、更快、更有效地掌握書本上的知識,是對傳統(tǒng)教育的方法的改進和完善。單元整體教學教育的概念是基于在中國現(xiàn)階段素質教育的背景下,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能力和綜合能力。單元整體教學模式可以幫助學生創(chuàng)建知識體系,便于快速掌握學科的學習結構和知識核心。過去,各個學科的教學都沒有注重將知識點整合到一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進度緩慢且混亂,在鞏固復習中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學生在課堂上學習非常分散,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十分迷茫。教師對教材內容進行二次處理和開發(fā),并找到每個單元中每個知識點的內部共同點,以連接每個單元為第一要素的形式獲取知識。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思路更清晰,并且會十分輕松。
目前,小學單元教育整體定位不夠明晰,教學目標偏離,不利于語文核心競爭力的提高。第一,單元整體目標分離。漢語核心素養(yǎng)的四個方面相互包容、相互促進,如語言建設和思維發(fā)展的相互促進。語言不僅是審美的對象,也是文化傳承和理解的載體。有的教師對此認識較為片面,把單元教學與語文核心素養(yǎng)孤立起來理解。其次,該單元的主要學習目標不明確。無論是江蘇教育版還是人民教育版教材,教育目標的設定都與教學目標的追求密不可分。這一特點在教材中得到了突出體現(xiàn),每個單元前都有一個中心學習目標,一些教師沒有明確學習目標的重要性,而是將單個課文的目標納入了本單元的總體教學目標中,沒有體現(xiàn)出教學目標的引導和集中。一方面,一些教師認為只有一節(jié)課一節(jié)課的講解才能準確地向學生傳達每一點知識。另一方面,大多數(shù)學生習慣于單一課文的學習模式,教師很難將主要教學目標設定在教學單元實踐中。
整個教學的內容整合呈無序性,教材的安排符合學習內容的認知發(fā)展特點,從低到高,從個體到整體,從具體到抽象。然而,大多數(shù)教師沒有認真學習教材,也沒有對單元教學內容的共同的目標進行全面理解。一些教師簡單地對單元中的課文進行了重組和組合,使原教材隨意無序,一些教師注重教學內容的整合,從主題和體裁兩方面入手,但沒有考慮聽、說、讀、寫內容的整合,導致學生的漢語訓練點之間缺乏聯(lián)系,難以提高語文能力。
一些教師沒有明確小學語文整體教學與個別單元教學的區(qū)別,較少從整體統(tǒng)一單元的角度進行教學。教材的安排是分層次的,專業(yè)知識的呈現(xiàn)也應有步驟,教師應該遵循這一規(guī)律。但是,目前許多小學的整個單元教學過程沒有反映出目標的實現(xiàn)進度。教師更多傾向于單一的課文教學,不注重整體學習,這使單元的整個教學過程模糊、瑣碎和復雜。事實上,一個單元中的課文有一些相似之處,教師可以構建整體單元學習方法。其次,忽視學生的自主性。一些教師擔心使用整個教學單元很難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中,他們過于注重自己對課文的分析和解釋,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沒有得到充分的發(fā)揮。然而,閱讀應該是學生的自主行為。教師應提前向學生傳達教學的目標與要求,鼓勵學生獨立學習,然后在課堂上以各種形式展示和交流自主學習的成果,以逐步實現(xiàn)統(tǒng)一的總體目標。
首先,在語文教學中,和長期使用的傳統(tǒng)教學法相比,單元整體教學存在模式新穎的明顯特征,而此類特征又會在應用中轉變?yōu)樗膽脙?yōu)勢,促進教學課堂順利開展。單元整體教學和單篇教學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更多學生對它有著強烈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讓課堂的氛圍更為活躍,讓教學可以順利有效地進行。
在傳統(tǒng)教學中,各文章講解需要獨立完成,教師僅僅基于宏觀角度完成單元教學,語文教學會存在系統(tǒng)性不足,文本教學脫節(jié)于單元教學的問題,導致學生不能系統(tǒng)地學習各知識,所吸收的知識更為雜亂零碎,影響學習效果。而在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應該聯(lián)合單元內文本嘗試教學,鼓勵學生自主閱讀各文本內容,再通過有效的問題設計,促使學生分析各文本、單元內所表現(xiàn)出的思想,為其實踐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搭建橋梁。
在傳統(tǒng)教學中,部分教師堅持傳統(tǒng)落后的教學理念,通過灌輸教學、理論教學完成授課,在該類課堂中,學生的主體性往往不能充分體現(xiàn),影響其學習效果及體驗。而在單元整體教學中,基于對教學效率的考慮,文章閱讀、文章分析等都需要學生的充分參與,需要學生和教師的互動交流。在此類課堂中,學生可以就教學問題嘗試和其他同學充分交流,積極提出個人質疑及疑惑,充分參與進語文課堂中,彰顯他們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
在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就單元內整體的文本進行學習。一些單元內的各個文本,會存在一定的學習難度差異,即使面對同一文章,學生在不同理解能力、語文基礎的影響下,也會存在不同的疑惑,產(chǎn)生不同質疑。而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是教育教學的重要目標,因此,在單元整體教學時,教師應該堅持互動原則,多進行學生間、師生間的多樣互動,為后續(xù)教學的順利、有效開展提供問題支持。
在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面對的并非某一文本的教學目標,因此在具體教學中,會涉及更多課堂問題的設計,且問題設計需要針對各個文本。因此,教學應該堅持有序性的重要原則,基于各單元內文本的內容及特點,對教學活動及課堂問題,有序合理地設計,確保教學有目標、有秩序地開展。
在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自主性沒能充分發(fā)揮。而在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中,提高學生自主性,也屬于一項十分重要的教學要求。為此,在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應該堅持自主原則,為學生提供更多參與課堂的機會,讓教師真正成為教學的引導者,成為學生的啟發(fā)者及解惑者,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提高單元教學的整體效果。
小學語文課程實踐性強,完整性強,學生需要學習許多漢語知識和技能,如單詞、語法、閱讀、寫作和口語等,大量知識點被整合到每個單獨的、分散的單元中講解,所以在半個學期后匯編并系統(tǒng)地鞏固知識點時,學生會感覺比較困難。因此,教師可以按照整體統(tǒng)一的概念,整理每一節(jié)課文中分散的語文知識。教師要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將課內教材和課外素材有效整合。
小學語文教師必須以語文教科書為基實施單元的整體教學,找到每個單元的文本和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然后細化和整合教學單元的主題。收集單元教材中的不同知識點,找到共同點和內在聯(lián)系,強調單元教學內容的完整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清晰地掌握核心內容,進一步提高學習質量。在語文知識內容的預測、驗證和鞏固方面,單元整體教學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為學生學習語文指明了方向。
單元整體教學的目的是促進學生核心能力的發(fā)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教師可以關注語文教材的內容,并根據(jù)每個單元的主題設計課堂互動,學生可以獨立思考,自發(fā)地學習,將對學生語文知識的單向傳輸轉化為學生先自學的教學模式。語文教師可以向學生先提示每一單元最重要、最困難的學習內容,學生可以自主地預習和學習鞏固,使每個學生都能掌握正確的語文學習方法,并從整體單元的角度統(tǒng)一學習。
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對單元內容的合理整合,促使零散知識得到系統(tǒng)化建構。教師應該首先帶領學生預習單元內整體的內容,把握單元大意,在此前提下,再嘗試帶領學生對文章深度學習,體會其中作者所賦予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內的名言或者重點語句,利用有效的活動形式,促使學生加強對單元內容的記憶和認識。如在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教材某一單元內,包含《聽聽,秋的聲音》《秋天的雨》等文章。由此可見,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帶領學生了解寫景類文章的美,使其學習各文章內的優(yōu)秀寫作手法,并學會靈活運用。因此,在具體教學時,教師可以首先要求學生預習各文章,對各篇內的寫景手法有初步印象和感知。而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引導學生了解各類景色的美,深刻理解各文章內容。最后,教師可以整合各文章內的典型寫景片段,在展示給學生后,鼓勵他們嘗試用同類手法進行寫作,為其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提供條件。
在小學語文的傳統(tǒng)教學中,教學與生活的脫節(jié)問題十分明顯,不但影響學生的語文理解,也影響其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更多學生會認為語文和生活的關聯(lián)不大,導致他們不能在生活中嘗試語文知識的應用,最終影響教學的效果。因此,在單元教學時,教師可以聯(lián)系生活,構建教學生活情景,促使學生深度理解教材內容和蘊涵的情感。在具體教學時,教師需要緊扣單元的實際主題,發(fā)揮好引導作用,充分為學生提供積累實踐經(jīng)驗、發(fā)展綜合能力的機會。以《槐鄉(xiāng)的孩子》《我們的民族小學》等文章的單元為例。分析可知,該單元的文章都和實際生活有著較大聯(lián)系。為此,在授課中,教師可以嘗試鼓勵學生講故事、帶領學生進行游戲活動等方式,使其對教材內容產(chǎn)生深刻理解,了解文本內容和生活的聯(lián)系。在上述活動中,學生能結合個人對生活的體驗,體會教師營造的教學情境,再回答教師設計的各類問題,提高學生應用能力,實現(xiàn)其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以《我們的民族小學》為例,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分享個人對校園的看法,引導學生利用優(yōu)美語言,描述自己的學校,在學生語言組織、思考總結的過程中,有效發(fā)展他們的核心素養(yǎng)。
教師還可以啟發(fā)學生在課堂上使用一些互動游戲,以啟發(fā)他們的語言能力。以整個單元為引進行系統(tǒng)的復習和鞏固,以及全面的訓練,有助于學生提高語文能力,還可以將整個單元的中文知識點連接起來,加深他們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和記憶。例如,在學習完五年級一、二單元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統(tǒng)一檢查整個單元,并幫助學生使用直觀、清晰的思維導圖整理知識。首先,教師可以提前為學生制作一張思維卡,并將文章標題、生詞、句子、拼音、關鍵短語等以表格形式清楚地列出每一篇課文。學生自主閱讀課本,根據(jù)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原文填空,并完成本單元知識內容的一般排序。然后學生可以分為四個小組,教師會安排一些有趣的漢語知識問答和練習,每組派學生嘗試,如熟練地整理單詞、看圖片和填空、模仿句子等。如果回答正確,將累積一分,每組學生將互相競爭。最后,最高分的小組獲勝,并贏得一份小文具禮品。
基于漢語核心能力發(fā)展的教學理念,將本單元涉及的知識點被整合到有趣的問答路徑中,本單元知識點的整體概述與更有趣、更有體驗感的游戲相結合,學生完成了在本單元中語文知識的學習,有效地培養(yǎng)了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團隊精神。
在單元教學中,當合理設計教學的整體目標后,教師便能基于單元統(tǒng)領的思想,通過教學的有效載體,完成單元教學內的分課時教學。在具體教學前,語文教師可以互相討論,分析有效開展教學的方式,不斷設計和完善單元學習整體任務單,基于各年級學生真實的學情認知,開展多樣化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在具體教學中,可以不斷習得各類語文知識,實現(xiàn)對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培養(yǎng)。例如,在《盤古開天地》《孔子拜師》等文章的單元內,在具體教學前,教師可以對單元導學單嘗試合理設計,通過“故事大會”等情境,對導學單創(chuàng)意設計,促使學生在閱讀單元內各類文本后,能對故事趣味性自主排行。此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個人單元閱讀的感受進行表達,使其提高課堂參與的積極性。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嘗試基于主題,構建整合教學,對教學內容合理設計,借助導讀及教學目標,引導學生結合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完成深度學習。而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該通過任務情境的創(chuàng)設,促使教學活動更為生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興趣,使其在情境體驗中,實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并加強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以包含《富饒的西沙群島》《美麗的小興安嶺》等文章的單元為例。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美麗景色”為教學出發(fā)點,結合本單元教學內的內容特點,在“我是小導游”等學習情境下,整合單元教學的任務,鼓勵學生以導游的身份,對各文章內描述的美景進行講解。
綜上所述,整個單元的教學可以有效地加強語文教學對低年級的育人效果,幫助學生構建一個完整的語文知識體系,從整體宏觀的角度加強實用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語文教師要充分考慮本單元整體教學的實際作用,從整個單元的角度提煉語文知識要點,實現(xiàn)低年級學生語言學習能力、表達能力、理解能力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