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修成
(天津財經(jīng)大學中文系 天津 300222)
清代天津文壇曾經(jīng)先后經(jīng)歷了兩度詩歌繁榮,一為康熙時期,一為乾隆時期。康熙時,以張氏遂閑堂詩人群體為代表;乾隆時,以查氏水西莊詩人集群為代表。憑借鹽業(yè)經(jīng)營所得的雄厚資財,張氏家族、查氏家族興建園林作為平臺,廣攬?zhí)煜旅魇孔?,在此雅集宴游,詩文酬唱,書畫?chuàng)作。這些文事活動積極推進了天津地方文學與藝術(shù)的發(fā)展,大力開創(chuàng)了天津歷史文化前所未有的繁盛局面。
遂閑堂與水西莊,兩者鼎盛期雖然前后相隔三十余年,但它們的主人,即張氏家族、查氏家族之間卻關系密切,常相往來,世世代代也曾以詩歌贈答的方式進行交游。現(xiàn)就所見資料,簡要論述如下。
張?zhí)?,字逸峰,號青雨,又號眉洲散人,張霖次子??滴跞辏?693)舉人,官內(nèi)閣中書。著有《履閣詩集》《喚魚亭詩文集》等。遂閑堂衰落之后,張?zhí)古c水西莊查氏家族的交往還是較為頻繁的。
查日乾(1667-1741),字天行,別字一亭,號惕人,又號慕園。著有《春秋臆說》《史腴》等。[1](P32)水西莊的創(chuàng)建者。
康熙四十九年(1710)十月初三日,查日乾為生母劉氏補辦八十壽誕慶典。張?zhí)篂橹髟娰R壽。
劉太君補慶八十壽詩
坤德厚載配乾九,寶婺瑤光明燦斗。
碩德明光萬古新,謹以祝吾查母壽。
太君華胄出新豐,幼嫻詩禮稱女宗。
佐夫邗上花封啟,至今人傳贊助功。
吁嗟玉簫中斷絕,卅載嚴閨惟食蘗。
夜以繼日晨繼昏,辛勤教子勵霜節(jié)。
文孫令子紹箕裘,生平貴義輕公侯。
心期季布重然諾,愛與先達賢豪游。
一朝急風挾橫雨,砰訇雷聲振天鼓。
實緣狂鱷噴洪波,不是天心蓄真怒。
市虎人傳已滿城,曾參殺人母不驚。
自知無辜終必雪,喜與李杜且齊名。
一旦驅(qū)車叩天子,御鞭指處天顏喜。
忽報金雞下五云,雪卻沉冤歸故里。
昨奉板輿歌歸來,觀者如堵行填街。
我忝通家同患難,路傍拱立瞻車埃。
未拜車前心已痛,我抱奇冤猶未控。
不才是此累嚴親,一身負罪丘山重。
今當玉管又調(diào)春,攬揆瑞氣浮佳辰。
彩服堂前爭進酒,梅花爛漫吹芳樽。
君不見,坤德載物星懸天,壽母同之躋鶴年。[2](卷八)
這首長詩是由一組七言絕句構(gòu)成。在此詩中,張?zhí)股钋榭羁畹鼗仡櫫瞬槿涨竸⑹蠈P南喾蚪套右簧钠D辛歷程,熱忱地贊頌了她堅貞的節(jié)操和高尚的婦德,同時也衷心地祝福劉氏德高壽長。
查為仁(1694-1749),又名成甦,字心穀,號蔗塘,又號蓮坡、花海翁、花影庵主人、澹宜居士,庠生。康熙五十年(1711)辛卯科順天鄉(xiāng)試解元,一生未仕。著有《蔗塘未定稿》《絕妙好詞箋》等。[3](P33)查日乾長子,水西莊的創(chuàng)建者。
康熙六十一年(1722)八月初四日,翰林院編修傅王露(字閬林,會稽人)請假南歸,途經(jīng)津門。查為仁邀集張?zhí)?、佟鋐(字蔗村,號空谷山人,長白人)等人陪同觀游王氏依綠園,并分韻賦詩。[4](卷上)查為仁詩云:
八月初四日,招同張眉洲前輩、傅閬林編修、佟蔗村隱君游依綠園,即席分賦
野色澹無跡,到門忘俗塵。
清秋多勝日,靜侶頗宜人。
檻外殘荷褪,沙邊浴鷺馴。
坐來幽興劇,登眺不辭頻。
小住為佳耳,當杯一解顏。
人生艱會合,此地足躋攀。
屋占三分水,林藏一簣山。
眼前期爛醉,不用唱刀環(huán)。[5]
在此詩中,查為仁描繪了清秋時節(jié)依綠園美妙的景色,同時也表達了喜見舊友的歡快心情。
雍正三年(1725)九月初九日,查奕楠(字貢木,號松晴,海寧人)邀請查為仁、張?zhí)?、魯之裕(字亮儕,麻城人)、徐蘭(字芬若,號芝仙,虞山人)、符曾(字幼魯,號藥林,錢塘人)等人至顧顧齋賞菊,眾人詩酒唱和。九月十九日,張?zhí)棺髡怪仃栐?,查為仁等人賦詩酬唱。十月初,查為仁又邀集張?zhí)沟热酥铃R藭葙p菊,相互作詩唱和。其中,張?zhí)褂性娋湓疲骸盎幸缮砣氡娤銍?,共訝秋存小雪時?!保?](卷中)
查禮(1715-1782),原名為禮,又名學禮,字恂叔,又字魯存,號儉堂,又號榕巢、茶垞、藕汀、鐵橋、桂海、紅螺山人、九峰老人、澹安居士、破夢庵主,太學生,歷官戶部陜西司主事、廣西慶遠府理苗同知、太平府知府、四川寧遠府知府、川北道、松茂道、四川按察使、布政使、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湖南巡撫等,《清史稿》卷三三二有傳,工畫墨梅,著有《銅鼓書堂遺稿》《榕巢詞話》《經(jīng)案茶鐺集》《嘉祐石經(jīng)考》《唐人行次考》《皇朝摹印可傳錄》《味古廬箴銘文小集》《桂海隨筆》《味古廬印譜》《銅鼓書堂藏印目》等。[7](P33)查日乾之三子。
一畝園,乃張霖所建私家園林,主要用于款接賓朋好友。遂閑堂則是其中的一座建筑。乾隆元年(1736)某個秋日,查禮過訪張氏一畝園,感舊賦詩五首。
秋日過一畝園感舊五首
滿目秋光落葉黃,故家風物感蒼茫。
繁弦急管飄零盡,惟有寒蟬噪夕陽。
殘山剩水杳無多,高下斜廊掛薜蘿。
尚想當年經(jīng)始日,萬錢疊石與穿河。
羅綺成叢轉(zhuǎn)盼空,野花猶作舊時紅。
砌邊多少閑金翠,寂莫荒煙蔓草中。
三千珠履盡能文,坐上雄譚蔚似云。
朱亥侯嬴俱老去,不知誰憶信陵君?
今日登臨悵所思,雁聲蛩語總添悲。
更憐紅墜樓前柳,又被西風折幾枝。[8](卷八)
張氏家族敗落之后,一畝園也隨之荒廢。查禮在這五首詩中,運用今昔對比的手法,追憶了當年一畝園的繁華和賓朋的盛多,描述了如今景象的衰敗和賓朋的散去,心中充滿了無限的傷感和悲涼。
張映辰,號拱之,張?zhí)怪畬O,張琯次子。
乾隆七年(1742)冬,查為仁在澹宜書屋周邊拓建了水琴山畫堂、古蕓室、衣月廊、竹間樓、花影庵,仍總稱之為澹宜書屋,作為“投老偃息”之所,并為六處建筑,各賦詩一首。其后,張映辰也為之唱和詩歌六首。
澹宜書屋
空齋淡最宜,圖書擁素壁。
松蘿滿院間,頊覺煩襟滌。
我愛韋郎詩,綠陰生晝寂。
水琴山畫堂
遐哉鐘子期,所志在流水。
平生足臥游,夢想煙嵐里。
得象欲忘言,烏有與亡是。
古蕓室
真樂惟讀書,學才知不足。
兀兀任窮年,繼晷思秉燭。
四庫發(fā)蕓香,借以醫(yī)吾俗。
衣月廊
有色即是空,應生無所住。
一片影虛明,偶向衣間度。
見月不見衣,茲理可以悟。
竹間樓
風聲間雨聲,晨夜常屑屑。
獨上小樓看,翠筱千竿列。
一日無此君,誰與共幽說。
花影庵
風簾人靜時,坐看花弄影。
花落影還空,塵緣何日屏。
結(jié)習不著身,消除見本領。[9]
按,查為仁所輯《澹宜書屋六詠》標注張映辰的籍貫為“仁和”,或系誤書,這可能與張映辰早年游歷吳楚之地有關。又標注張映辰“字星指”。古人的名、字、號之間,往往有著一定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前文言及“張映辰,號拱之”。“辰”有一個義項是指“日、月、星的統(tǒng)稱”?!坝吵健薄靶侵浮薄肮爸保~概指“眾星拱月”之意,所以,《澹宜書屋六詠》所載“張映辰”,即是遂閑堂張氏后裔的張映辰,兩者確系同一人。
查善和(1733-1800),字用咸,一字敬亭,號介仲,又號東軒、燕南病逸、妙無廬道人,庠生。著有《東軒詩稿》《靜喜草堂雜錄》等。[10](P40)查為仁次子。
張映辰與查善和的交情最為深厚。張映辰去世之后,查善和曾經(jīng)過訪思源莊,因睹物思人,故在憑吊張映辰時,即賦詩一首。其中,有詩句云:“最憐芳草埋知己,可惜名園無主人?!保?1](P205)查善和非常痛心地感嘆失去了一位知己好友,同時也無奈地惋惜遂閑堂失去了一位當家主人。
張虎拜,字召臣,一字錫山,號嘯崖,張?zhí)怪鴮O,張琯之孫,張映斗之子。乾隆三十四年(1769)進士,歷官內(nèi)閣中書、宗人府主事、河南學政。著有《妙香閣詩集》等。
查淳(1734-1822),字厚之,號篆仙,又號梅舫,太學生,歷官四川南江縣、長寧縣、宜賓縣等知縣;云南趙州知州;武定直隸州、福建龍巖直隸州等知州;廣西平樂府、桂林府等知府;江蘇常鎮(zhèn)通道;湖南督糧道;貴州、江西按察使;布政使;大理寺少卿等,工畫墨梅,著有《梅舫詩鈔》《湘漓合稿》《蜀游詩鈔》等。[12](P40)查禮長子。
張虎拜與查淳同朝為官,因為兩大家族為世交,所以兩人的關系也異常親密,互有詩文唱和。查淳曾作詩一首,張虎拜亦為之和詩一首。
和篆仙觀察查世叔元韻
短什長吟荷屢頒,開緘驚見錦斕斑。
每逢勝地留題遍,自古高人作宦閑。
寵遇直登霄漢上,襟懷常契水云間。
殷勤寄語同懷客,好貯詩囊不可刪。[13](P202)
這首詩作于張虎拜晚年。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得知張虎拜與查淳雖然同是異地為官,但他們之間卻常有書信往來、詩文贈答。這首詩也傳達出了他們異地為官的客者心態(tài)。
梅成棟說:“大抵津門詩學,倡其風者,惟遂閑堂張氏為首;繼之者,則于斯堂查氏也?!保?4](P1)于斯堂查氏,即水西莊查氏。[15]清代天津文壇的詩學傳統(tǒng),由張氏遂閑堂詩人群體開創(chuàng)了雅集酬唱的風尚,查氏水西莊詩人集群則將其推上了巔峰。遂閑堂張氏和水西莊查氏之間的詩歌交游,不僅是兩大家族世代相交的深厚情誼的有力見證,而且也豐富了天津詩壇的話題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