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楓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 黨委組織部,遼寧 沈陽 110136)
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xiàn)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1]。人具有社會屬性,是生活在社會群體中的個體。在現(xiàn)實生活中,每個個體的行為都與他人相關聯(lián)。大學生作為社會中的成員,也必然與社會發(fā)生關聯(lián)。大學生對“人與社會”關系的認知與建構是個人成長的關鍵,關乎他們對國家、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認同狀況。針對疫情前后大學生在“人與社會”關系層面的認知與行為出現(xiàn)的變化,高校黨建工作亟需以感性直觀、理性思辨、對比分析、榜樣示范等方法解決大學生在“人與社會”關系層面存在的問題,增強大學生對國家的認同、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認同,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真正發(fā)揮其在黨和人民事業(yè)發(fā)展中的生力軍作用。
受西方后現(xiàn)代主義、消費主義和泛娛樂主義思潮影響,個別大學生對國家與社會的關注點并不廣泛,一些大學生的興趣點與關注點投向物質消費、明星崇拜、虛擬社交、游戲娛樂等,對社會關注較為密切的多為與自身發(fā)展和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事件,如研究生考試、就業(yè)政策等。在思政課課程學習中,個別學生課上對課程內容關注不多、課后思考不足,關心關注時事政治熱情不高,對國家、社會和黨的領導的關注視野較為狹窄,認識水平較為淺顯,處在感性的、片面的認知階段。
在全球化浪潮中,國內外形勢日益復雜,歷史虛無主義、新自由主義、普世價值論、西方憲政思潮等各種不良社會思潮蜂擁而至,這些錯誤的政治思潮或者存在去中心、解構權威的傾向,或者從根本上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反對我國的社會制度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嚴重威脅著國家話語。同時,各種西方敵對勢力蓄意抹黑中國的言論和行為也嚴重影響著大學生對國家的認知。
近年來,西方敵對勢力使用各種卑劣手段對大學生群體進行反動的輿論宣傳,以青年學生為主要對象,分化、滲透、蠱惑與煽動,歪曲歷史,混淆視聽,模糊他們的判斷,麻痹他們的思維,推行西方政治文化思想與價值規(guī)則,嚴重危害高校學生的價值觀與信仰,損害國家與社會的利益,企圖消解他們對國家與社會的認同感與歸屬感,使學生形成錯誤的價值觀念與價值判斷。
部分2000年以后出生的大學生在校期間曾經參與志愿者服務,但主要去一些敬老院、社區(qū)等場所,時間相對有限、環(huán)境相對安全,沒有遇到過類似新冠肺炎疫情這種重大事件的考驗。
疫情期間,大學生對社會生活與時事政治的關注度顯著提升。關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lián)播》、人民網、光明網、新華網等主流媒體的大學生明顯增多,他們普遍關注疫情發(fā)展、國家救助與支援治療等各類新聞報道。
學生受到疫情期間各種感人事件與人物的影響,愛國主義熱情空前高漲。他們開始主動思考國家與人民的前途和命運,主動思考自身在社會中應當承擔的責任與追求。
學生在疫情期間通過關注西方不實報道與虛假輿論,對于真相與謊言有了更真切的認識、體會與感受,在黨支部活動中,很多學生有意識地將意識形態(tài)相關問題列為主題,在參與討論過程中,開始主動思考、正確判斷、理性分析相關問題。
很多學生奔赴抗疫前線,在抗擊疫情志愿服務中,大學生志愿者面臨生死考驗,個人與群體、個人與社會關系的緊密程度和依存程度更加突出地顯現(xiàn)出來。
針對大學生在疫情前后發(fā)生的變化與特征,高校黨建工作者應積極面對,努力建構大學生在“人與社會”層面的良性關系,進而增強大學生對國家的認同、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認同,使其成長為黨和人民事業(yè)發(fā)展中的生力軍。
高校黨建工作者在開展支部學習時,可以采取感性直觀的方法引導學生通過觀看主流媒體新聞報道、閱讀黨報黨刊,以視覺、聽覺等各種感覺形式震撼學生的心靈、強化學生的感知,引發(fā)學生產生強烈反響。
為學生梳理國家實行一省包一市政策,迅速設立定點醫(yī)院,建立方艙醫(yī)院,征用多個隔離點,調配軍隊、醫(yī)院、企業(yè)等多方人員力量、物資支援、醫(yī)療救助疫情城市等事實;梳理國家保證物價穩(wěn)定、扶持中小企業(yè)、經濟杠桿調節(jié)等事實;梳理各省市快速啟動一級響應、全國多個城市實行小區(qū)封閉管理等一系列措施;梳理醫(yī)護人員、科研團隊夜以繼日研發(fā)制劑盒、疫苗、藥品、設備,國家分享新型冠狀病毒基因序列信息顯露大國風范等事實。通過感性直觀的學習方式,提升大學生對國家大事、大政方針、熱點焦點問題等時事要聞的關注度,形成良好的視聽習慣,在疫情結束后也能夠將觀看收聽主流媒體信息的習慣延續(xù),引導學生將關注點從日常生活視域投向社會公共生活視域,從個人本位上升到國家本位立場,促進學生有意識地關注并思考國家與社會的發(fā)展與未來,把對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融入到對社會的關注中。
“認同是國家、社會、民族的凝合劑,是內化的理念和信仰,也是社會互信的基礎。缺少認同,家庭會瓦解,國家將會分崩離析”[2]。學生黨員與積極分子群體對國家的認同、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認同是自身成長的一個方面,更是關系到我們黨的發(fā)展與未來。
高校黨建工作者在開展各項黨建活動時,應采取理性思辨的方式方法,將我們黨在重大疫情中的有效應對作為一部現(xiàn)實版教材,運用鮮活生動的例子,引導學生黨員與積極分子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其對國家與黨的領導的認同。
一是增強學生對國家的體制認同,引發(fā)學生生發(fā)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疫情應對中,學生對抗擊疫情現(xiàn)實已經具有感性直觀的認識,在黨建活動中,通過加深學生對個體生命與國家社會的關系進行持續(xù)、深入的思考;通過各種大數(shù)據分析、解讀黨對社會資源的高效使用,促使學生認知黨中央堅強有力的統(tǒng)一領導和國家強大的力量,認知國家政治體制與經濟體制的優(yōu)越性;通過解讀各種科學預判與聯(lián)防聯(lián)控政策、措施、現(xiàn)象使學生認識本質,認識到國家在應急能力、治理管控、科研能力、信息公開透明等層面都有了顯著提升與質的飛躍,認知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和黨中央領導的高超智慧。
二是增強學生對國家、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價值認同,使學生認識到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國家、個人與黨始終是緊密結合的命運共同體,黨與人民之間彼此依存、相互支撐、血脈相通、生死與共。中國共產黨在疫情應對中體現(xiàn)出的快速、及時、高效、有序、互助等特性彰顯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國家層面和社會層面的內涵和實踐要求,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充分體現(xiàn)和印證,也是大學生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認同的有力支撐。
三是增強學生對國家、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情感認同,使學生真切感受到國家對患者的免費救治、對全民免費接種疫苗、國家對保障百姓日常生活所做的努力、對民生的重視、對人民的關愛、對醫(yī)患雙方的保障和支持等等,無不是對黨在十九大報告中“以人民為中心”這一重要命題的現(xiàn)實注解和真實闡釋,使其成為大學生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認同的情感來源,從而生發(fā)真摯的情感認同。
高校黨建工作者在講授主題黨課、開展支部活動時,亟需以對比分析方法引導學生了解并思考意識形態(tài)斗爭的深層邏輯,深化學生認識,提升學生的政治站位。
一方面,向學生介紹國內眾志成城、抗擊疫情,同時積極分享抗疫成果,援助多國的偉大壯舉;另一方面,梳理西方一些新聞媒體編造虛假信息,歪曲事實,肆意發(fā)表惡意侮辱抹黑中國,甚至種族歧視的言論,對中國及中國人民極其不尊重的客觀事實。將中國彰顯的大國擔當同西方甩鍋污蔑中國的惡劣行徑形成鮮明對比,為學生黨員與積極分子意識形態(tài)敲響警鐘,深刻認識意識形態(tài)領域敵我斗爭的嚴峻性。引導學生客觀、理性、辯證地思考,認知西方敵對勢力這些做法不僅是在嚴重踐踏我國主權與尊嚴,本質上是通過各種意識形態(tài)滲透,意圖撼動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動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把中國引向資本主義道路。
在客觀事實與現(xiàn)實比較中,引導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堅定政治立場、提升政治敏銳性與政治鑒別力,自覺抵御西方不良思想滲透,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打破陰謀、拆穿謊言,打贏意識形態(tài)斗爭,切實維護國家安全,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增強國家話語的凝聚力與向心力。
2020年3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大學援鄂醫(yī)療隊全體“90后”黨員的回信中說:“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爭中,你們青年人同在一線英勇奮戰(zhàn)的廣大疫情防控人員一道,不畏艱險、沖鋒在前、舍生忘死,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3]疫情期間,黨員模范們以生命和熱血守護著人民群眾健康,也深深影響著學生黨員與積極分子的思想與情感。高校黨建工作者應采取榜樣示范的方式方法促進學生主動融入社會生活,在抗疫志愿服務中彰顯奮斗之美。
在主題黨日活動、日常志愿服務活動等開展過程中,以全國各地涌現(xiàn)出的95后、00后大學生黨員志愿者的高尚行為和榜樣示范力量,引導大學生在確保防護得當,保護好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投身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參與社會抗擊疫情活動。學校黨委、基層黨組織大力倡導、引導學生黨員、積極分子第一時間積極主動地加入到防疫戰(zhàn)當中。學生黨員與積極分子充分發(fā)揮了先鋒模范作用,有的學生在社區(qū)擔任志愿者,協(xié)助社區(qū)工作人員開展社區(qū)疫情防控工作,為居民測量體溫、進行出入登記、社區(qū)消毒、向社區(qū)居民宣傳防疫知識,排解焦慮情緒;有的工作在收費站點以及城市進出的要道上,協(xié)助工作人員詢問非本市的車輛情況、管理來往車流;還有的學生在綜合服務中心甚至醫(yī)院等區(qū)域開展志愿工作。這些學生在積極承擔社會責任、貢獻自我力量的過程中增強了責任感與使命感。
在抗疫背景下,通過多種方式方法,以黨建工作引領大學生建構“人與社會”關系,加強大學生黨員隊伍建設,有效增強了大學生對國家、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認同。大學生以實際行動融入社會,積極抗疫、迅速成長,充分顯現(xiàn)出在重大挑戰(zhàn)和重大風險面前迎難而上、挺身而出的擔當精神,為成為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奠定堅實基礎,為永葆黨的先進性與純潔性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