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貴,何亞琪
(西北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陜西西安710062)
抗疫精神誕生于偉大的抗疫實踐之中,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有機組成,是中國精神的時代剪影??挂呔袢谌胨颊n教學,就是要教育時代新人堅定理想信念,引導廣大學生進一步領悟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引導青年學生自覺將個人夢想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在為人民服務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青春華章。一場災難帶來的不僅僅是苦難,也是一個國家和社會進步的助推器。講好抗疫精神,對于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有著激勵作用。思政教育工作者應該發(fā)揮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講好“抗疫故事”,釋放抗疫精神的動力作用,引導學生領悟抗疫精神深刻內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中華民族復興而奮斗。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到:“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1)習近平.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 0 2 0-0 9-0 9.這種偉大抗疫精神來源于中國人民頑強抵抗、戰(zhàn)勝病魔的抗疫實踐,為我國現階段疫情防控工作的推進和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強大的前進動力,是中國精神的時代體現。
首先,抗疫精神源自偉大的抗疫實踐。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觀強調,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不是人的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而是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領域?!?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7 2:7 2.新冠疫情暴發(fā)以來,全國上下緊急集合,統籌一切人力物力,在黨的領導之下,應對這場“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遭遇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3)習近平.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 0 2 0-0 9-0 9.,并取得了重大的戰(zhàn)略成果。這場戰(zhàn)疫實踐凝聚了全國人民的力量,正是在這樣一次集體命運捆綁在一起的頑強斗爭實踐中,展現出中國人民的偉大抗疫精神。在這樣一種危及人民生命安全的重大公共衛(wèi)生事件面前,黨中央將人民生命安全和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堅持以人為本的抗疫理念,按照“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原則,及時收治所有確診病人,體現了中國無數醫(yī)護工作人員、基層防疫工作者、公安民警、人民解放軍等各條戰(zhàn)線上的抗疫工作者不懼犧牲、舍生忘死抗疫精神。中國抗疫既有不懼困難和打擊病魔的“勇”,又有統籌規(guī)劃和科學決策的“謀”。無論是在整體防疫過程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統一指導規(guī)劃,還是在藥物、疫苗、核酸檢測試劑的研發(fā)與應用方面,以及在隔離期間維持社會經濟運轉時的網絡信息技術的使用中,都體現出求真務實的“尊重科學”精神。新冠疫情蔓延全球,威脅人類生存,據白皮書顯示,中國主動開展世界范圍內的對外醫(yī)療援助,不僅向200個國家和地區(qū)出口防疫物資,還積極參與并落實二十國集團緩債倡議,宣布77個有關發(fā)展中國家暫停債務償還(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白皮書: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R].2 0 2 0-0 6-0 7.,真正發(fā)揚了追求全人類共同前進的“命運與共”精神。
其次,抗疫精神是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中國精神是興國強國之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耙粋€民族之所以偉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難和風險面前都從來不放棄、不退縮、不止步,百折不撓為自己的前途命運而奮斗?!?5)習近平.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 0 2 0-0 9-0 9.抗疫精神凝結于偉大的抗疫實踐過程中,釋放出強大的力量,激勵著每一個中國人在抗疫奮斗中砥礪前行。群體精神是由一個又一個甘于奉獻自我的個人英雄所鑄造。在此次抗疫中,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平凡又偉大的普通人,這些人的事跡是抗疫精神的來源,給全體中國人民提供著強大的前進動力。還有無數平凡崗位上的普通人在抗疫之戰(zhàn)中奉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人們打破了年齡、性別、民族的差異性,將這種精神凝聚成一股巨大的抗疫力量,這股力量表現為“中國共產黨無比堅強的領導力”“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意志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統籌協調能力”“新中國成立以來所積累的堅實國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所具有的強大精神動力”“人類命運共同體所具有的廣泛感召力”(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白皮書: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R].2 0 2 0-0 6-0 7.。正是這些力量支撐著我們贏得了抗疫斗爭的階段性勝利。
最后,抗疫精神是對中國精神的開創(chuàng)與弘揚。偉大的精神往往凝聚于一些重大的社會歷史事件之中,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人民在黨的帶領之下團結一心,在一次又一次的困難面前披荊斬棘,孕育出一批中國精神,如“兩彈一星”精神、雷鋒精神、女排精神以及今天的抗疫精神等,這些精神都是中國精神的時代表現,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偉大抗疫精神,同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特質稟賦和文化基因一脈相承,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的傳承和發(fā)展,是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豐富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涵?!?7)習近平.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 0 2 0-0 9-0 9.一個民族的精神力量,不是簡單地形成于某一天或某一月,而是來自于這個民族長期的價值觀念和精神理念。中國傳統的價值觀就是以“仁愛”為核心,無論是《孝經》中的“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還是《莊子》中的“愛人利物之謂仁”,都體現了中華民族以“仁愛”為核心的敬畏生命的精神理念??挂叨窢幹形覀兯鶊猿值摹吧稀闭敲褡寰裨谛聲r代所綻放出的時代光芒。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就是要教育時代新人將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和人民的大我,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堅持祖國至上、人民至上,高揚愛國主義旗幟,把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報國之行統一起來,弘揚無私奉獻、尊重科學等時代精神,努力做忠誠的愛國者和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用實際行動展現出中國精神的青春風采。在抵抗新冠肺炎疫情中全國人民團結一心,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為人民生存、為國家前進的共同目標而奮斗,體現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在特殊時期的時代價值。
抗疫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抗疫精神納入思政課教學符合思政課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落實好立德樹人目標的邏輯要求??挂呔袷侵袊竦臍v史傳承和時代體現,是豐富思政課教學內容的重要素材,能夠推進隱形思政教育的發(fā)展,對于新時代思政課創(chuàng)新改革有著關鍵作用。
首先,把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是思政課立德樹人根本目標的實踐邏輯要求??挂呔袷侵腥A民族精神的時代剪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符合落實好思政課立德樹人根本目標的實踐邏輯要求。思政課是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承擔著對青年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重要任務,是一門不可或缺的核心課程,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發(fā)展起著定向導航的作用。思政課教學要堅持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來教育引導學生,突出思政課教學的德育功能,落實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挂呔耋w現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因而,從教育過程上來講,將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符合立德樹人的實踐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關鍵問題進一步研究思考。推進思政課建設也需要做到以問題為導向,理論聯系實際,一方面要發(fā)現思政課教學工作中的問題加以修正,另一方面要用思政課中的理論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做到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統一。推進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充分體現了思政課對現實問題的關注。抗疫精神背后的抗疫實踐,體現了人民的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精神,表明了黨堅持初心和使命的責任擔當,對抗疫精神的學習能夠加深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深刻理解,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意識,增強學生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完成思政課教學的基本目的。因而,把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是思政課立德樹人根本目標的實踐邏輯要求。
其次,把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為思政課內容改革提供新的內容。將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能夠推進思政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當前部分思政課教學存在“重形式、輕內容”的傾向,導致存在思政課教導實效性不強、青年學生理想信念不堅定的問題。主要原因在于學生并未真正深刻理解相關的理論知識,只是對一些概念、口號耳熟能詳,在思政課學習中重背誦輕理解。思政課教學內容應當是思政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的重要突破口,把抗疫精神作為新的思政課教學內容,能夠引發(fā)學生強烈的時代共鳴,促進學生對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深刻理解,激發(fā)學生的奮斗意志,引導學生的愛國行為,最終達到將理論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標,提升思政課的教學質量。在這次抗疫實踐過程中,中國人民展現出頑強的戰(zhàn)斗力和驚人的毅力,涌現出很多迎險而上、舍生忘死的英雄壯舉,用實際行動講出了感人的抗疫故事。這些故事是進行思政課教學的鮮活教材,把體現抗疫精神的抗疫故事納入思政課教材,為思政課教學注入新的時代活力,是思政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的必要之舉。
再次,把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符合隱形思政教育和顯性思政教育的邏輯轉換。隱性教育指的是受教育者在心理上并未察覺的一種無意識的、潛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隱性教育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將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等內容,以生動活潑、喜聞樂見的形式滲透到受教育者的日常生活中,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的一種教育形式。(8)段鵬飛.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中隱性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實現途徑[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5(2):51-54.當前,中國人民舉國同心,并肩戰(zhàn)斗,形成了一種全民抗疫的局面,構成了一種難得的隱形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圍。在抗疫過程中,人們跟隨黨的領導和指揮,本著生命至上的理念,奮戰(zhàn)在自己的崗位之上,憑借專業(yè)知識各施所長,為同胞的生存而戰(zhàn)。在這一過程中,人們對于增強堅持黨的領導的信念,增強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了解,對于“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感同身受,樹立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奮斗終身的堅定理念。這種被抗疫精神所包裹的氛圍下的隱形思想政治教育,沒有明確的學科針對性,不靠乏味的“說教式”或“灌輸式”教學方法,以受教育者的親身體驗和抗疫實踐為主,用實踐促理念,達到隱形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而,應利用好抗疫精神對人們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推進隱形思政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合理實現隱形思政教育和顯性思政教育的邏輯轉換。
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不能只靠一味的灌輸和生搬硬套,要利用好“疫情時代”的群體記憶,注重教學方式和手段。將“抗疫故事”作為思政教學的鮮活教材,發(fā)揮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結合線上教學的豐富資源促進抗疫精神發(fā)揮其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重視抗疫精神在教學當中的理論闡釋。
首先,講好“抗疫故事”,闡釋精神來源??挂呔裨⒂诳挂吖适?,抗疫精神從具體的英勇事跡中精煉提取,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對抗疫精神的講解要利用好抗疫故事,用生動形象的方式使學生深刻領會。對抗疫故事要做到有所篩選,精選出政治意識濃厚、大局意識明確、核心意識凸顯、看齊意識自覺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事例。在疫情發(fā)生的時期,由于網絡的匿名性和復雜性,導致不少謠言和虛假事例的出現,思政教師在挑選抗疫故事的時候,要做到精準篩選,選擇具有權威性的官方媒體,確??挂吖适碌恼鎸嵭院蜏蚀_性。同時,選擇的抗疫故事需要與原有的思政教材相結合,不能直接生搬硬套,做到將抗疫故事的直觀性、激勵性與思政課理論知識的學理性、政治性相統一。通過對理論知識的講解使學生有一個系統性的大局認識,在此基礎上用真實的事例加以佐證,證實理論知識的真理性、客觀性。比如,在《形勢與政策》課上,講好中國在全球合作抗疫過程中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在抗疫中形成的寶貴經驗,在國際社會中“暫緩最貧困國家債務償付倡議”等“故事”,讓學生對“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有一個深刻的認知。在對抗疫精神的具體闡釋中,切記不可一味喊口號、背誦宣讀,而要做到對每一條精神展開講解,用事實加以支撐,豐富其理論內涵,最終深化于學生的價值觀念之中。
其次,注重學生主體,促進隱形教育。將抗疫精神與思政課教學相結合,要利用好學生在疫情中的個人經歷,結合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引導學生自覺形成良好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社會主義價值理念。此次疫情特殊在于它不是某一個人的經歷,而是一種群體經歷。在人類共同的命運危機面前,沒有一個人能夠獨善其身,中國人民是在黨的統一領導之下,守望相助、齊心合力,才有了今天的抗疫戰(zhàn)略性成果。抗疫精神不是遙遠的理念,它誕生于每個學生和教師的疫情生活中。因而,思政教學要努力發(fā)掘抗疫精神與學生生活的結合點,思政教師要學會引導學生反思生活、尋找自己在疫情中的所見所聞,組織學生展開專題討論,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抒發(fā)自己對此次疫情的感想,最終引發(fā)群體的共鳴。這種集體討論的方式既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又能激發(fā)學生對于思政的學習興趣。除此之外,要利用好疫情的特殊環(huán)境,達到隱形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環(huán)境是一種潛在的、無形的、無聲的教育力量,它以非強制性的隱性作用方式,影響和制約著受教育者的思想情感、道德水平、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9)段鵬飛.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中隱性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實現途徑[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5(2):51-54.讓學生領略抗疫精神,不僅僅要在課堂上展開講解,還可以通過組織社會實踐,將學生置于大的抗疫環(huán)境之下,讓整個社會的環(huán)境氛圍發(fā)揮塑造人格的潛移默化作用。疫情期間,不少學生黨員響應黨的號召,發(fā)揮學生黨員的帶頭作用,為基層社區(qū)防疫工作奉獻出自己一份力量,在抗疫實踐的過程中更加堅定了自己愛黨愛國的理想信念。以學生為主體,發(fā)揮抗疫環(huán)境的隱形思想教育功能,是將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的重要途徑。
再次,完善教學模式,用好“線上教學”。疫情防控的前期,受居家隔離政策的影響,線上教學成為思政課教學的主陣地,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為創(chuàng)新思政課教學手段、改進思政課教學模式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將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更要利用好線上教學這一重要手段。線上教學要利用好網絡新媒體平臺的影響作用,通過在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等網上教育平臺對抗疫精神進行傳播、宣講,發(fā)揮網絡平臺傳播廣、影響大的特點,讓更多學生領悟抗疫精神的深刻內涵。同時要善于將思政小課堂與線上社會大課堂相結合,運用“云數據”資源發(fā)揮教學的合力??梢酝ㄟ^線上課堂邀請一些名校教授開展“抗疫精神講解”公開課、邀請抗疫一線人員現身說法、邀請抗疫專家宣講防疫知識等,增進人們對抗疫精神的深刻理解,還能維持現階段來之不易的抗疫成果;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如《同心戰(zhàn)“疫”》《生命至上》等相關抗疫影視作品、紀錄片等等。有研究表明,視頻、音頻的感染力比文字對人的感官沖擊更為強烈。采取視頻、音頻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在觀看視頻作品的過程中對“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抗疫精神感同身受,為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注入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