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民
(克拉瑪依職業(yè)技術學院,新疆 克拉瑪依)
1.滿堂灌式教學方法嚴重挫傷學生英語學習積極性,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能力。在互聯網時代,高職學生傾向于借助網絡獲取海量知識信息。然而多數高職英語教師還在沿用傳統(tǒng)的滿堂灌式教學方法開展英語教學工作,極大地禁錮了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嚴重挫傷了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大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放養(yǎng)式教學方法缺乏系統(tǒng)性,不利于提高學生后期英語學習能力。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職學生注意力趨于分散,傾向于進行碎片式學習。不少高職教師因而采用放養(yǎng)式教學方法,任由學生借助網絡渠道搜尋相關知識信息而不予專業(yè)化、系統(tǒng)性指導,最終導致學生英語基礎不牢,嚴重阻礙學生后期英語能力的提升。
3.高職英語教師欠缺必要的網絡意識與互聯網操作技能,不利于優(yōu)化高職英語課程。部分高職英語教師未能緊跟時代變化,在開展英語教學工作過程中欠缺充分準備,缺乏必要的網絡意識且未能熟練掌握互聯網操作技能,極不利于高職英語課程的進一步優(yōu)化。
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混合式教學方法極具先進性,成功推動了網絡教學、信息化資源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間有機融合,有效彌補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方式的缺陷與不足,實現了教育資源與教育成果的共享[1]。具體而言,其先進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能夠充分發(fā)揮教師指導作用,幫助學生使用科學方法進行網絡搜索。在互聯網時代,傳統(tǒng)英語教學模式受到沖擊,學生英語知識獲取渠道更加多元?;旌鲜浇虒W模式符合時代發(fā)展要求,為教師發(fā)揮個人指導作用提供可能。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可以使用科學方法進行網絡搜索,有效掌握英語知識。
2.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注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與獨立探究意識。新時代高職英語教學更加注重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統(tǒng)一?;旌鲜浇虒W模式更加注重學生主體地位且更加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獨立探究意識,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
3.能夠有效調動學生所學知識,促使新舊知識形成良性循環(huán),有利于推廣高職院校教學理念。混合式教學模式是基于傳統(tǒng)課程設計方式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的結果,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先前所學各類知識,促使其與未知的新知識形成良性循環(huán),從而更好地推廣高職院校教學理念。
4.具備多元化特征,在吸收傳統(tǒng)教學方式優(yōu)點的同時,也包含了網絡多媒體教學方式的優(yōu)勢。從本質上來講,混合式教學模式具備多元化特征,不但吸收了傳統(tǒng)教學方式所具備的系統(tǒng)性優(yōu)勢,與此同時,也包含了網絡新媒體教學方式所具有的靈活性特征。應用混合式教學模式開展高職英語教學工作,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其英語學習基礎并拓展其英語知識運用能力。
5.能夠迎合學生興趣營造濃厚學習氛圍,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傳統(tǒng)課堂氣氛往往存在沉悶枯燥的弊端,運用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有效革除這一弊端,迎合學生興趣創(chuàng)設濃厚學習氛圍,更好地幫助學生利用英語知識學習專業(yè)課程,符合高職英語教學的職業(yè)性特征。
“互聯網+”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是在融合傳統(tǒng)教學方式與信息技術手段的基礎上,將傳統(tǒng)課堂教學與線上教學結合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在該模式下,學生占據主體地位而教師則發(fā)揮主導作用[2]。具體而言,“互聯網+”高職英語混合式是指將微課、微信及其他教學輔助型App融入傳統(tǒng)高職英語課堂,秉持翻轉課堂理念開展課程教學,徹底打破時空限制,引導學生借助網絡平臺實現自主學習,充分提高高職英語教學質量并改善學生英語學習效果。
伴隨網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高職教育步入“互聯網+”時代。教師作為教育工作踐行者,必須與時俱進,充分把握“互聯網+”高職英語混合教學工作要點:(1)提高自身英語水平。注重知識積累,不斷提高個人英語素養(yǎng)與英語課堂把握能力。(2)熟練掌握多媒體技能?!盎ヂ摼W+”背景下,運用多媒體平臺進行備課、教學以及教學評定等各項工作,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并改善教學質量。因此,教師必須熟練掌握各項多媒體技能,借助網絡探索更多有益教學資源,熟練操作各個多媒體平臺,更好地完成輔助教學工作。(3)善用組合教學法。為使學生切實感受到“互聯網+”高職英語混合教學模式的先進性,教師還需善于運用組合式教學法,積極創(chuàng)設良好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并鼓勵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式學習,精心挑選極具針對性的教學案例或運用翻轉課堂等趣味性教學方式,促進線上課堂與線下課堂二者間融合,在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的同時,也要積極幫助學生構建系統(tǒng)化英語知識體系。
1.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時空限制,實現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二者間有效融合。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與大量線上教學平臺的建設,混合式教學模式被廣泛應用于教育范疇,有效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缺陷[3]。“互聯網+”背景下的高職英語混合教學模式充分結合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各自優(yōu)勢,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并注重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熱情并改善高職英語教學成效。
2.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要,有效緩解部分學生心理壓力。一方面,在“互聯網+”高職英語混合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結合自身實際,借助互聯網與移動終端設備收集英語學習資料、觀看相關教學視頻等。這種教學模式不但便利高效,且還極為貼合學生個性化學習需要。另一方面,在“互聯網+”高職英語混合教學模式下,部分學習壓力較大且心理承受能力不強的學生可以不必當面向教師咨詢問題,而是可以借助相關交流軟件與教師進行溝通,如此一來,心理壓力即可獲得有效緩解。
3.有效縮短師生距離,促進師生良性互動?!盎ヂ摼W+”高職英語混合教學模式為師生提供了更為高效便捷的交流互動方式,進一步縮短了師生二者間距離,使學生可以及時且深入地發(fā)表個人意見,推動師生開展良性互動,進而有效改善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效果并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
作為技術人才培養(yǎng)基地與專業(yè)教師管理機構,高職院校應積極搭建良好平臺,進一步完善教師開展信息化教學工作所需軟硬件設施。在“互聯網+”背景下,信息化教學設施需要具備全方位與立體化等特征[4]。因此,高職院校需為教師開展英語教學活動配備相應的信息化教學設施,如AI互動式語音室、語音識別系統(tǒng)以及智能黑板等,實現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信息化建設,切實保證英語教學效果并有效提高教師信息化素養(yǎng)。
高職英語信息化教學改革背景下,教師作為具體教學工作踐行者,需要努力跟進時代發(fā)展腳步,積極轉變自身教學觀念。為促進英語教師信息化教學意識與能力的增強,高職院校必須建立長效機制。一方面,定期組織信息化技能培訓與講座等。通過組織培訓、開展講座等方式,幫助英語教師了解信息化教學開展過程中所需新工具、新技術、新方法,帶領教師感受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先進性,從而積極主動轉變個人教學理念并學習相關技術應用能力,進而培養(yǎng)一支兼具專業(yè)知識素養(yǎng)與信息化應用水平的高職英語教師隊伍。另一方面,還可以以賽促教,定期組織信息化教學比賽,并設置獎勵以充分激發(fā)教師參與積極性,如此即可有效提高教師業(yè)務能力并改善高職英語教學效果。
“互聯網+”背景下,教師應當有意識地搜索并甄選存在于各類互聯網平臺上的英語教學資源,使其成為高職英語教材內容的有益補充。此外,還需重新設計教學課件,結合文化背景與教學主題創(chuàng)設虛擬教學情境,實現原有教學內容與互聯網教學內容二者間有機融合;利用圖像、動畫、各類音視頻軟件等設置生動教學情境,進一步豐富高職英語教學內容,有效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興趣。
在開展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應用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實現傳統(tǒng)課堂教學內容前置,安排學生于課前通過觀看網絡視頻預習課堂知識,做到內容翻轉。此外,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所學專業(yè)及其他方面情況設計微課教學環(huán)節(jié),做到因材施教,實現差異化教學[5]。有效滿足學生的個性化英語學習需求。具體來說,教師還需做到以下幾點:(1)課前上傳相關學習資源與學習任務清單。在課程開始之前,教師需將相關學習資源與學習任務清單一并上傳至網絡學習平臺,學生結合個人時間安排,按照任務清單上的具體要求觀看英語微課視頻,做好課前預習[6]。此外,教師還需充分發(fā)揮個人主導作用,全程督促并引導學生學習,確保學生英語學習效果。(2)課中積極與學生就重難點問題進行討論交流。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yōu)越性集中表現為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因此,在開展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針對重難點內容與學生展開討論交流,充分了解學生困惑并積極為其答疑解惑,有效改善學生英語學習質量。(3)采用小組協(xié)作展示方式鞏固學生所學知識點并拓展學生英語應用能力。(4)鼓勵學生反思課上所學知識,做好后續(xù)教學指導工作。課后,教師還需引導學生就本次所學微課視頻內容進行總結與反思,并為其提供后續(xù)指導。
“互聯網+”時代下,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化移動電子終端設備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交流平臺與學習工具。可以說,“互聯網+”時代即為無線學習時代。借助各類移動學習平臺,學生可以突破時空限制,隨時隨地瀏覽英語新聞視訊、閱讀英語美文、記憶英語單詞等,充分滿足自身個性化學習需求[7]。因此,開展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教師還需積極構建移動網絡學習環(huán)境,鼓勵學生使用移動智能通訊設備自主進行英語學習。比如,可以利用智能手機打造良好微英語學習環(huán)境,推動混合式教學模式成為傳統(tǒng)英語教學模式的有益補充。此外,教師還需結合高職院校特點,引導學生選擇與自身所學專業(yè)或未來從事職業(yè)有關的英語學習App,實現英語知識與專業(yè)知識、職業(yè)所需知識相結合。與此同時,還需指導學生結合個人實際制定具體學習方案。比如,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可以使用百詞斬、有道詞典等App學習并記憶英語詞匯;而英語基礎夯實但口語較差的學生則可以選擇英語趣配音、英語流利說等App來提高個人英語聽說能力。以上列舉的各類App內容豐富且形式新穎,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熱情,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有益幫助,能夠有效推動高職英語教學改革,助力高職院校實現人才培養(yǎng)目標。
傳統(tǒng)評價體系無法滿足“互聯網+”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需求,因此,高職院校還需基于現代信息技術與互聯網構建與混合式英語教學模式相適應的多元化評價模式,注重過程考核,通過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模式,有效改善學生英語學習效果[8]。具體來說,形成性評價面向學生學習過程,主要包括課前微課視頻自主學習情況、課中英語測試情況與知識點交流討論情況,以及相關活動參與情況等;終結性評價則主要是對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及應用能力進行評價。此外,多元化評價體系除了包括教師評價,還包括學生自評與生生互評,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自身優(yōu)缺點,進而有效調整個人學習計劃,提高英語學習效率。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傳統(tǒng)英語教學方式暴露種種弊端,而混合式教學模式則可作為傳統(tǒng)英語教學方式的有益增補,做到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充分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切實提升高職英語教學實效。為有效開展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高職院校還需進一步完善信息化教學所需軟硬件設施并構建能夠增強教師信息化教學意識與能力的長效機制,英語教師則需積極整合互聯網平臺學習資源、實現翻轉課堂與傳統(tǒng)課堂二者間有機融合、構建移動網絡學習環(huán)境并構建多元化評價模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