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美,張超,田祥,朱柘琍
(山東農業(yè)大學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山東 泰安)
線性代數是高等學校理、工、經、管、農林各專業(yè)的一門重要的數學基礎課程,用于提供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各領域的數學工具,對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計算和抽象思維能力十分必要。抽象性與復雜性是該門課程兩大特點,經過長期觀察思考、總結教學經驗,發(fā)現線性代數教學中存在以下問題:
1.大部分學生通過高等數學的學習,具備了一定的數學能力,但學習目的性、數學應用能力等方面還有待提高;
2.教學內容長期固化,教學案例陳舊單調;
3.教學方法、手段落后單一,教學過程以教師為主;
4.考核方式單一,不能全面考查學生能力。
為了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落實高校思政與教學結合的根本任務,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chuàng)新發(fā)展,引導廣大教師潛心教書育人,爭做“四有”好老師,我校立足農林專業(yè),打通課程教學中不同要素的內在壁壘,注重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更新教學內容、優(yōu)化教學方法與手段、完善教學考核與評價,積極探索智慧教育新形態(tài)。
1.教學資源立體化
教材資源立體整合,新編教材、配套學習指導和同步訓練冊、線上線下學習資料,資源豐富保證學生線上線下隨時隨地深入學習與練習。
圖1 教學資源
2.教學內容豐富化
在保留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前提下,增加課程思政、農林類各專業(yè)的實際實驗案例等,增加相關軟件的使用,使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學會應用。
圖2 教學內容
3.教學方式多元化
采用雨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擴展課堂維度,創(chuàng)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智慧教學課堂, 實現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全方位學習,引導學生回歸學習本質。加強應用案例教學,開展多種形式的數學建模訓練,學以致用。
圖3 教學方式
構建知識引領、思政育人、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多元融合的線性代數育人體系。采用雨課堂混合式教學為主,創(chuàng)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智慧教學課堂,引導學生回歸學習本質,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
(1)課前。發(fā)送預習材料,包括中國大學MOOC、微課視頻、學銀在線等相關教學視頻、概念產生背景、思考題等。
(2)課中。發(fā)布隨堂練習,借助雨課堂配合課堂講授。
(3)課后。課程內容模塊化,每講完一個模塊,安排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數學建模,掌握線性代數在不同領域的應用。
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相結合,考核方式多元化。
(1)線上學習評價(占總成績10%),包括預習(4%)、雨課堂答題(6%)。
(2)過程考查(占總成績30%),包括課后作業(yè)(10%)、隨堂測驗(10%)、課堂考勤(10%)。
(3)傳統(tǒng)筆試(占總成績50%)。
(4)綜合評價(占總成績10%),包括撰寫與本課程有關的小論文、學習體會、建模等。
作為創(chuàng)新活動的實踐,下面以逆矩陣為例,我的課堂實施如下圖[1-3]。
圖4 實踐過程
“數學的力量”敘述了王小云教授為了國家的各個方面更安全,人民的生活更幸福,在密碼學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設計意圖:采用小視頻的方式,讓課堂教學具備應用氣息,這種貼合實際的點綴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這門抽象的課程帶有一些趣味,同時融入了課程思政,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教師策略:教師播放微視頻,學生觀看微視頻,教師提出矩陣在密碼學中的重要地位,同時引導啟發(fā)思政元素:數學家的科學精神、學術貢獻及人格魅力,以此激發(fā)學生對科學探索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樹立科學觀念。
1.與數的運算做類比
設計意圖:將陌生的逆矩陣的定義與熟悉的數的乘法運算作類比,建立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引導學生探究逆矩陣。
教師引導啟發(fā):提出本次課的研究主題-逆矩陣。
2.啟發(fā)探究,形成“逆矩陣”定義,提出問題
定義1 設A是n階矩陣,如果存在一個n階方陣B,使得AB=BA=E,則稱矩陣A可逆,并稱矩陣B是A的逆矩陣。
數學實驗法,利用現代信息化教學模式,在線性代數教學中適當地引入數學軟件MATLAB,它集圖示和精確計算于一身,在應用數學、物理、化工、機電工程、醫(yī)藥、金融和其他需要進行復雜數值計算的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
比較兩種方法的優(yōu)缺點,強調雖然數學實驗法簡便但基本功不能丟。
6.講解推論
推論1 若n階方陣A,B,滿足AB=O, 且|A|≠0, 則B=O.
推論2 若n階方陣A滿足AB=AC, 且|A|≠0, 則B=C。
教師和學生合作推導(1),學生自己推導(2),強化逆矩陣的運算意義,呈現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完整課堂結構。
設計意圖:前后呼應,強調有了逆矩陣相當于矩陣有了類似于數的除法運算,讓學生切實感受到逆矩陣的消去作用。
推論3設A、B是n階方陣,若AB=E,則必有BA=E.與定義判定方陣可逆相比,推論3判定方陣可逆,計算過程減少一半!為判定抽象方陣可逆提供了依據。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0
問消息傳遞是怎么完成的[5-6]?
給出逆矩陣在生活中應用的一個實例:“希爾密碼解密問題”在課前準備視頻中同學們已經了解了希爾密碼的由來和組成。通過這個例子讓同學們看到了所學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真正體現了數學的工具作用。
小組討論:老師給學生發(fā)了一封密信:APAF,約定:消息的每一個英文字母與整數0-25建立如下對應關系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0
討論結果:LOVE(融入課程思政:老師愛你們!)
先以數學家笛卡爾和瑞典公主克里斯汀的愛情故事作為游戲的引入,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浪漫,真正感受到了數學的魅力,再開展密碼游戲。
1.歸納總結,完善知識結構
(1)逆矩陣的定義;
(2)方陣可逆的充分必要條件(重點);
(3)逆矩陣的應用。
2.提煉思想方法
類比的數學思想、由抽象到具體,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根據課堂實施過程總結本次課的重難點、學生掌握情況,讓學生交流學習心得,從而促使教學相長。
3.利用書籍、網絡等資源查詢逆矩陣的應用,以小組為單位提交一份報告。
課后探究是教學實施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有了課后探究,學生才能真正掌握課程內容,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本次課要求學生課后完成探究作業(yè)作為過程性評價的一部分。
(1)通過實施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課堂講授富有吸引力,課堂氣氛融洽,學生思維活躍,深度參與課堂。學生知識、能力與思維得到發(fā)展,有利于實現教學目標的達成。
(2)課程思政融入課堂教學,將知識內含的精神和價值外化為教學實踐,內化為學生的精神涵養(yǎng)和價值追求。
(3)教師參加各種教學比賽、論文、項目及學生數學建模、數學競賽、實踐創(chuàng)新項目,成果顯著,在相關獲獎數量、獎項層次及成績方面,都有所提升。
(4)學生評價:
(a)在近5年的學生評教中,評教成績位居前列。
(b)每學期末隨機發(fā)放的累計近2000份在線調查問卷顯示,學生對線性代數課程教學的滿意度達到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