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景如
(福建師范大學 文學院,福州 350007)
晉城古稱鳳臺,位于三晉大地東南,背靠太行山,懷抱沁河與丹河,擁有優(yōu)越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這樣的地理環(huán)境孕育了豐富的人文景觀,它們共同吸引了歷史上多位詩人到此游歷。詩人們用各自的詩歌作品,記錄下了晉城在不同時期的歷史風貌。乾隆年間,時任鳳臺知縣的林荔請姚學甲修纂了《鳳臺縣志》,詳細記錄了古鳳臺縣的山川疆域、物產(chǎn)風俗、重要人物等歷史信息。這些詩歌是對晉城這一方熱土簡潔而凝練的表達,包括唐宋時期詩歌共46首,其中唐詩29首,宋詩17首。
唐宋時期具有長期的較為安定的社會歷史環(huán)境。唐宋時期,山西作為疆域腹地,長期以來經(jīng)濟繁榮,人口眾多。晉城位于山西東南角,這里易守難攻,被稱為中原咽喉,地區(qū)經(jīng)濟總體較為繁榮。在這樣的背景下,創(chuàng)作于晉城并流傳下來的詩歌基本集中于唐中期及北宋中期這樣社會較為穩(wěn)定的時期。
唐宋時期擁有較為寬松的文化環(huán)境,文人的游歷行為增加了他們對不同地區(qū)風俗景物的了解,也在不同的地區(qū)留下了自己的作品。鳳臺詩歌中有大量詩歌都是詩人游歷至此留下的作品。除此之外,晉城還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女媧補天、愚公移山等故事都與這里有關,孔子回車、長平之戰(zhàn)又在此留下了遺址,更不用說各式各樣的人造景觀,如青蓮寺、天井關、石佛閣等。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晉城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也決定了大多數(shù)詩歌的吟詠主題。這里東靠太行、南依王屋、西接中條山、北臨丹朱嶺,山川眾多,地形復雜,因此詩歌中多提到詩人登山的艱難以及登高遠眺的場景。
自然環(huán)境不僅是激發(fā)詩人創(chuàng)作的外在條件,也是他們的主要審美對象。晉城地區(qū)依山抱水,自然景觀別具一格,詩人或歷經(jīng)山路羊腸的險惡,或看過松林映雪的風光,不禁為此地留作。詩人筆下的風景,都由晉城的山川形勝幻化而成。這里討論的自然景觀類詩歌,是指《鳳臺縣志》所錄唐宋詩歌中含有明顯描摹山川景物詩句的詩歌?!而P臺縣志》所錄唐宋時期自然景觀類詩歌共21首,其中以吟詠太行山的詩歌為主。
1.太行山
太行山位于晉城市東部,全長五百多公里,宛如一條長龍。這里山地起伏大,群峰疊嶂。唐宋時期,這里曾被稱為“天下脊”。太行山脈雄奇磅礴,對于古人來說,是一座難以翻越的艱險山峰。沉雄如曹操也不禁感嘆“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太行山在歷史上已經(jīng)不僅僅是一處自然景觀,在歷史進程中它被賦予了更多獨特的文化意義。在《鳳臺縣志》中,記載了18首有關太行山的詩歌。
文人志士從各種角度來解讀太行山的壯闊與險峻。劉文房曾作《太行苦熱行》來慨嘆登太行的不易。詩人登上險惡的太行山,山路本就難行,再加上烈日烘烤的焦灼,更覺不易。詩人由山路寫到所見之景,勾畫出了赤暑時期行于太行山路的艱難。
炎炎烈日下的太行山自是難行,然也有多位詩人描寫了寒冬時節(jié)在太行山行路的不易。如白居易在《初入太行路》中寫到:“馬蹄凍且滑,羊腸不可上。”詩人在寒冷的冬日一人登上太行山,雖早已聽說太行山的險峻,但也沒有阻擋詩人在天寒地凍的環(huán)境下獨自趕路。此外,司馬光也在《太行》中寫到“平涂憂屐拆,跬步戒輪摧。覆頂千春雪,緣潭萬古苔?!眱晌辉娙硕紝懙搅颂猩铰酚终只?,如羊腸僅能通過一人,又結冰打滑,難以行走。
除描寫惡劣天氣下太行山路的難行,單純描繪太行山險峻的詩歌也有很多。如李白《北上行》“北上何所苦,北上緣太行。磴道盤且峻,巉巖凌穹蒼”、蘇舜欽《太行道》“左右無底壑,前后至頑石”等等,均通過詩人的經(jīng)歷展現(xiàn)了太行山路的崎嶇難行。
2.丹河
丹河古稱丹水,始于晉城市高都地區(qū),屬于黃河的支流?!渡胶=?jīng)》曰:“沁水之東有林焉,名曰丹林,丹水出焉,即斯水矣。丹水自源東北流,又屈而東注,左會絕水。”《地理志》曰:“高都縣有莞谷,丹水所出,東南入絕水是也?!薄而P臺縣志》所收詩歌中,共有兩首詩與丹河有關。其一是杜牧的《丹水》,直接以“丹水”為名,詩曰:“何事苦縈回,離腸不自裁?!弊髡呓璧に那劭M繞,表達自己的離愁別恨。詩人又逐漸在春天的光景中看開,最后借“子陵臺”的典故表達自己不屈的精神。其二是權澈的《琵琶泓》,開頭寫道“咨予白發(fā)年,始佐丹水曲”,自述作者晚年放下夙愿與欲望來到丹水邊的情形。
3.琵琶泓
《鳳臺縣志·山川志》中這樣介紹琵琶泓,“(白水經(jīng)琵琶寺)又南經(jīng)清風壁,水入石罅,下注一泓,為琵琶泓?!庇衷诤笠惶幪岬健皶x城山水佳境頗多,琵琶泓蓋其最勝者?!迸勉拿挚赡軄碓从谔端浇蛔慌盟碌膹R宇,潭水邊上還有一塊石壁,古人題曰“清風壁”。
《鳳臺縣志》中有兩首名曰《琵琶泓》的詩歌。一便是上文提到的權澈的《琵琶泓》,詩中寫道:“琵琶翠泓湛且清,屏風畫壁勢相迎?!倍菞钪兊摹杜勉?,詩曰“晉城出郭十里余,嫩柳山花滿巖麓……耳聵不聞琵琶聲,但見一泓春水綠?!眱墒自姸挤Q贊了琵琶潭水的湛綠清澈,同時也都提到了琵琶泓邊上的石壁與寺廟。
晉城歷史文化悠久,地域內(nèi)多名勝古跡,從傳說的孔子回車遺跡到各樣的寺廟,都顯示出它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這也引起了詩人們的注意,他們到此游訪,在《鳳臺縣志》中留存下了7首有關晉城人文名勝的詩歌。
1.天井關
天井關稱得上是晉城最早的人文名勝之一,它位于晉豫邊境,是“太行八陘”之一。天井關始建于西漢陽朔三年,因此地是山西河南往來的重要關口,為南北要沖。劉歆的《遂初賦》寫道:“馳太行之險峻,入天井之高關?!庇?首與天井關相關詩歌存于《鳳臺縣志》唐宋詩歌中,其中顧非熊和韋莊都寫到天井關的重要關隘地位。前者的“天井雖收寇未平,所司促戰(zhàn)急王程”通過雖然收回天井關但賊寇并未完全平息的轉(zhuǎn)折寫出天井關的重要。后者詩云:“太行山上云深處,誰向云中筑女墻?短綆詎能垂玉甃,繚垣何用學金湯。劚開嵐翠為高壘,截斷云霞作巨防。守吏不教飛鳥過,赤眉何路到吾鄉(xiāng)?!贝嗽娭苯用鑼懥颂炀P城墻固若金湯、高聳入云的特點,用鳥兒不經(jīng)放行都無法飛過的例子更加凸顯了天井關隘對于本地防御的巨大作用。
2.孔子回車地
據(jù)說春秋時期孔子來到晉國邊境的一個小村莊時,見有一群小孩子用石頭壘成小城,不肯為孔子的車馬讓路。其中一個頑童說只有車給城讓路,哪有城給車讓路的道理呢?孔子看著孩童雖小,言語中卻很有道理,于是令弟子繞著孩子的“城”過去?,F(xiàn)晉城仍保留著當年的回車轍,并有一村名為“攔車村”,在其村東南修有孔子回車廟。宋代徐范的《過太行山》中寫道“回車廟古丹青老,碗子城荒草木稀”,描寫了詩人看到的古老的孔子回車廟。
3.青蓮寺、石佛閣
《鳳臺縣志》中還留存著唐宋時期有關其他景觀的詩歌兩首,分別有關青蓮寺和石佛閣。青蓮寺由慧遠高僧所建,是唐宋時期著名的佛寺之一,歷經(jīng)多次修繕,是詩人們尋求佛道的好去處。描寫到青蓮寺的詩人是嚴宇,他在《訪益上人蘭若》中寫道“獨尋青蓮宇,行過白沙灘。一徑入松雪,數(shù)峰生暮寒”,記載了詩人獨自尋找清凈寺廟一事。石佛閣具體位置今已不可考,現(xiàn)存唐李華《題澤州石佛閣》一詩。
唐宋時期,詩人在晉城游歷,除了記錄晉城的自然風光和人文名勝之外,也記錄了他們在此訪友問道的經(jīng)歷。他們用詩歌唱和贈答,共于《鳳臺縣志》中留下23首記錄文化活動的詩歌。
1.佛教活動
在唐代,佛教的通俗文學形式變文流行,民間佛法已逐漸普及。唐宋時期晉城地區(qū)有著名的青蓮寺、碧落寺等多所寺廟,詩人們也多來此地訪僧求佛?!而P臺縣志》中存有4首有關佛道活動的詩歌,其中有入寺向僧人求佛道的《琵琶泓》《訪益上人蘭若》,有詩人于山中悟禪的《奉答勤師山中見寄》,有記述寄宿寺廟的《上太行》。
在詩人前往寺廟求佛的詩歌中,大多都寫到了寺廟的清幽,如“蘭若無人到,真僧出復稀。苔侵行道席,云濕坐禪衣。澗鼠緣香案,山蟬噪竹扉。世間長不見,寧止暫忘歸”和“老僧正睡門不閉,習習陰風起幽谷”。
《鳳臺縣志》現(xiàn)存的與佛教活動有關的詩歌展示了唐宋時期晉城地區(qū)的寺廟圖景。處于深山中的寺廟深幽僻靜,是詩人們求禪的好去處。
2.酬和留別
唐宋時期的詩人們在晉城游覽作詩、求佛問道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同其他人士結識交流,因而《鳳臺縣志》中也存在不少反映詩人唱和交際、留別贈答的詩歌作品,展現(xiàn)了晉城地區(qū)的風土人情。
《鳳臺縣志》中留下一組唱和詩歌,這一組詩歌共6首,首詩是唐玄宗的《早登太行山言志》,是李隆基路經(jīng)太行山時所作。隨行大臣張九齡、苗晉卿、張嘉貞等人均以《奉和圣制早登太行山率爾言志》為題作了奉和詩,均以描寫太行風景、贊美盛世明君為主要內(nèi)容。
送行留別也是詩人作詩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而P臺縣志》中現(xiàn)存八首唐宋時期送別詩歌。如李商隱的《行次昭應縣道上送戶部李郎中充昭義攻討》寫道:“將軍大旆掃狂童,詔選名賢贊武功。暫逐虎牙臨故絳,遠含雞舌過新豐。魚游沸鼎知無日,鳥覆危巢豈待風。早勒勛庸燕石上,佇光綸紼漢廷中?!睆念}目中可以看出這首詩歌的創(chuàng)作緣由,系戶部郎中將到昭義(今晉城地區(qū))參與戰(zhàn)事,于是李商隱作詩送行,夸贊李郎中的高超武藝及祝愿他早日勝利歸來。
《鳳臺縣志》所錄詩歌是唐宋時期晉城文化的精華,是詩人對社會、對人生、對自然思考后留下來的珍貴寶藏?!而P臺縣志》中的唐宋詩歌具有極高文史文獻價值和審美價值。
分析《鳳臺縣志》中的唐宋詩歌,有助于通過文學作品印證某些史實。如《早登太行山中言志》可印證唐玄宗曾到晉城游訪的史實。以詩補史,以詩證史。這些詩歌對于晉城歷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為考查某些歷史事件提供了極其寶貴的史料,豐富了我國的文學文化遺產(chǎn)。
《〈鳳臺縣志〉·藝文志》所收錄的詩歌是晉城歷史文化的積淀,是地方文化發(fā)展的瑰寶?!而P臺縣志》中收錄的詩歌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詩歌中對自然風景、人文名勝的描繪,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對晉城發(fā)展現(xiàn)代旅游業(yè)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鳳臺縣志》中所載錄的詩歌,是唐宋時期晉城文化的載體,是當時晉城文化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通過研究這些詩歌,可對唐宋時期晉城的歷史、文化、政治、經(jīng)濟等方面有更加充分的了解。唐宋詩歌是一個巨大的寶庫,還有更多值得研究的角度,也值得有識之士深入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