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東
(臨洮縣職教中心,甘肅定西 730500)
第一,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的過程中未能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學生的心理疏導采取統(tǒng)一的策略。由于中職階段的學生身心發(fā)展具有不平衡性,如果班主任一味采用統(tǒng)一的策略,就難以適應學生的個性化訴求,最終導致班主任的心理疏導工作無法取得相應的效果,反而加重了學生的心理負擔。因此,只有班主任研究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生的個性特征,采取因材施教的疏導手段,才能取得良好的心理疏導效果。
第二,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脫離實際。中職階段的學生自我意識逐漸覺醒,對于事物開始有了自身的認知和思考,因此,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實際上,班主任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沒有考慮到新時代中職學生的身心變化,仍然沿用傳統(tǒng)的說教式教育方法,這導致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產生了抵觸的情緒。
第三,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過于落后。大多數(shù)班主任沒有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生的學習活動相結合,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生的專業(yè)學習和文化課程學習割裂開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脫離了現(xiàn)實情境,加之班主任采用的方式過于傳統(tǒng),也影響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在新時代,班主任要積極應用互聯(lián)網和新媒體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更加吸引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訴求。
首先,學生自我意識相對較強,但是自控能力卻存在很大程度的不足。在學生年齡增長過程中,中職學生的社會經驗,思維方式和認知能力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使其具有強烈的成人感,獨立意識也在不斷增強,而這種心理作用會使學生在面對問題和矛盾時出現(xiàn)焦慮情緒和沖動情緒,進而可能出現(xiàn)打架斗毆現(xiàn)象。其次,學生思維活躍,通常情況下,中職院校學生具有活躍的思維形式,推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發(fā)展,記憶力也相對較強,因此,學生大多思維活躍,具有較大的創(chuàng)造能力。但是,中職生的學習能力相對較差,學習體驗和學習習慣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使其缺乏學習動力,進而出現(xiàn)厭學情緒。最后,中職院校學生大多希望得到外界的認可,具有強烈的自尊心和好勝心,不愿對內心想法進行表達,但是卻期待得到其他人的理解,因此,在人際關系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擾,部分學生為了表現(xiàn)自己的與眾不同,選擇進行打架抽煙,逃課頂撞老師等行為。教育人員必須對學生身心發(fā)展予以重視,在此過程中,班主任需要對學生的不良行為和不良情緒進行及時干預,保障學生身心健康。
首先,能夠確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通過科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對學生不好的精神面貌和學習習慣進行改變,實現(xiàn)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合理優(yōu)化。在此過程中,能夠使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明確自己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劣勢和優(yōu)勢,使其在參與職業(yè)教育中能夠感受到更大的樂趣,進而實現(xiàn)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與此同時,合理優(yōu)化學生的個人修養(yǎng)和心理素質,能夠確??茖W凈化校園人文環(huán)境,幫助學生改善不良風氣。其次,能夠幫助學生合理優(yōu)化三觀。中職院校通過科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夠確保有效疏導學生內心郁結,引導學生以平和豁達的心態(tài)感受世界,使其在具體參與學習活動時,能夠知難而進,越挫越勇,刻苦學習[1]。同時還可以確保學生能夠坦然接受各種批評,在面對各種事件時,能夠換位思考,與人進行更為有效的交流,嚴格遵循學校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最后,可以確保更為高效地開展班級管理工作。一方面,教育人員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夠確保師生之間進行有效互動和深入交流,進而實現(xiàn)良好師生關系的有效形成。另一方面,還可以確保班級管理具有更高的有效性,針對性和科學性,只有提前分析學生心理和各項行為,才能確保班級管理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和預見性,使其班級管理工作實現(xiàn)防患于未然。
一是中職班主任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紤]到現(xiàn)階段中職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需要,在此基礎上結合學生的成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制定策略,才能夠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要想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班主任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還應當與學生之間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通過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夠強化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通過有效的交流互動,掌握現(xiàn)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現(xiàn)狀,從而制定出有效的應對策略,這樣才能夠進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在此過程中,班主任與學生進行交流要尊重學生的想法,認真聽取學生的意見,及時收集學生的反饋,才能夠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針對性和指向性。針對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疏導,從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在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交流的同時,還應當講究心理健康教育的藝術性,通過藝術化的語言和藝術化的方式,提高學生的接納程度,這樣才讓使學生認識到班主任確實能夠幫助自己,從而更好地傾訴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
二是班主任在對中職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要充分運用互聯(lián)網和信息技術,推動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代化和信息化發(fā)展。首先班主任應當通過互聯(lián)網整合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并且以多樣化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例如,班主任可以通過班會課為學生播放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宣傳片,通過形式多樣的視頻展現(xiàn)出來,能夠降低說教方式帶來的抵觸感和反抗心理。在此基礎上,借助互聯(lián)網整合有效的在線資源平臺,讓學生能夠通過瀏覽這些在線資源,面對自己的心理問題,從而通過加強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使學生學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其次班主任要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借助信息技術,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工作。例如,班主任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每位學生構建“心理健康成長檔案”,記錄學生在各個階段表現(xiàn)出來的心理健康問題,然后根據(jù)學生的縱向變化和縱向對比。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進行優(yōu)化。
在我國現(xiàn)階段,中職院校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是整個家庭的中心,在進入學校環(huán)境之后,角色地位出現(xiàn)了很大程度的改變,進而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失落感,因此,學生在進行自我評價時,經常會出現(xiàn)盲目自卑和盲目自信等問題,對其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利影響。盲目自信使其個人評價遠遠低于客觀評價,而盲目自卑則會使其個人評價遠遠超出客觀評價,該種不良心理的長期影響會使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容易受挫[2]?;诖?,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引導,確保學生具有明確的自我定位,發(fā)現(xiàn)自己在學習生活中存在的不足和優(yōu)勢,幫助學生化解憤怒,焦慮,煩惱等各種消極情緒,保障學生心理平衡,進而實現(xiàn)其適應能力的有效增強。
首先,需要進行和諧師生關系的合理構建。通常情況下,中職院校學生的個性需求較為強烈,相對于普通學生而言,善于組織各種活動,組織能力相對較強。班主任在開展日常教學活動時,需要確保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突出點和優(yōu)勢,并以此為基礎設置具體任務,要求學生科學組織相關活動,進而對其組織能力進行更為有效的培養(yǎng)。通過該種形式,能夠使學生對教師具有更高的認同感,進而確保師生之間具有更大的信任度[3]。其次,還需要為師生科學建立信任感。在具體開展教學活動時,信任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價值,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對于教育人員的信任度,對其師生關系具有一定的決定性影響。在我國現(xiàn)在中職院校具體建設過程中,學生自我管理是班級管理最為常見的形式,班主任在具體落實班級管理工作時,需要針對每個學生具體情況設置相應的職位,肯定學生的能力,這種方式的合理應用,能夠使學生更為深刻地認識班級管理工作,進而使學生對教師所具有的排斥心理得到有效化解。最后,班主任需要定期和學生開展班會活動和座談會,確保能夠深入了解每個學生具體情況和心理需求,進而確保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對部分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專業(yè)指導和有效溝通,實現(xiàn)學生心理素質的合理優(yōu)化。在此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尊重每個學生的隱私,成績,勞動和人格,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心理障礙,需要對其進行正面引導,幫助學生打開心扉,提升心理教育效果。
通常情況下,中職院校學生的升學壓力相對較小,同時學習氛圍和學習環(huán)境也較為寬松,學生具有大量的空閑時間。在參與教學活動時,學生如果不能明確個人的優(yōu)勢,在學習生活中無所事事,便會在一定程度內產生孤獨、空虛、自卑等各種不良情緒,進而導致學生出現(xiàn)自我封閉現(xiàn)象或違紀現(xiàn)象。基于此,中職教師需要組織學生科學開展班級活動,合理優(yōu)化班級氣氛[4]。在此過程中,球類小組賽,生日晚會和主題班會是最為常見的幾種文體活動??茖W開展相關活動,能夠讓學生之間進行更為有效的互動和交流,對其團隊合作精神進行有效培養(yǎng)。與此同時,學校還可以組織開展手工制作,工藝比賽,服裝設計比賽等專業(yè)競賽,確保學生能夠更為充分地展示個人才能,進而對學生進行協(xié)作能力與競爭意識的培養(yǎng)。最后學校還需要定期邀請相關教師以技巧、經濟、心理為題開展講座,對學生視野進行有效拓展,確保學生具有更廣的知識面,通過科學開展相關活動,能夠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存在的孤獨感和空虛感得到有效排解,進而實現(xiàn)良好集體精神的科學培養(yǎng)。
首先在我國現(xiàn)階段,大部分中職院校都設置了德育課程,但是專門開設心理健康教育的學校卻相對較少,大部分學校都沒有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诖耍嚓P院校需要合理更新德育課程教材,使德育教育能夠進一步適應現(xiàn)代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在德育教材內,需要強調正面的意識形態(tài),確保能夠和德育教育進行有效配合,實現(xiàn)學生良好觀念的有效形成[5]。在此過程中,主題班會課程是較為常見的一種課程形式,教育人員需要基于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合理優(yōu)化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確保能夠有效提升學生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質。其次,還需要確保德育活動能夠和心理健康活動之間相互滲透,在具體實施教育教學活動,社團活動時,校外實踐活動,第二課堂都是極其重要的教育途徑。通過開展相關活動,能夠對學生進行更為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確保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能夠不斷提升自身道德素養(yǎng),保障學生心理健康,實現(xiàn)高素質人才的科學培養(yǎng),提升學生整體素質。
我國現(xiàn)階段,中職院校在具體建設過程中,心理健康方面的教師隊伍存在很大程度的不足,無法滿足中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中職院校在具體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時,普遍是由其他教師兼任心理健康教育,而在現(xiàn)有科目中,德育是最接近心理健康的科目?;诖?,中職院校需要組織德育教師定期開展培訓活動,進行相關資格證書的考取,在獲得資格證書之后,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提升教育效果[6]?;诖?,中職院校需要科學培養(yǎng)心理健康教師和德育教師,組織一線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專業(yè)技能培訓,讓心理健康教師能夠和德育教師進行更為有效的互動交流,通過相互觀摩,集體備課等多種形式進行教學能力提升,進而保證心理健康教師能夠和德育教師實現(xiàn)有效整合。
總而言之,中職班主任在開展日常教育教學活動時,通過引導學生正確定位,強化師生互動交流,拓展學生活動空間,有效結合德育教育,優(yōu)化教師隊伍建設,能夠對學生進行更為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合理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保障學生心理健康,為其后期學習工作創(chuàng)建良好的條件,進而確保學生在未來能夠更好地適應職場生活,保障學生心理素質,提升整體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