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國華
(吉安市公路建設和養(yǎng)護中心新干分中心,江西 吉安 331300)
公路的使用壽命是有限的,原因在于,由瀝青、混凝土等原材料混合攤鋪形成的路面,長時間承受過往車輛的壓力,路面結構不斷受到?jīng)_擊,進而使原本穩(wěn)定的性能不斷下降,最終出現(xiàn)結構斷裂的情況。不僅會在路面上留下大量車轍,還有可能出現(xiàn)裂縫、凹凸不平等現(xiàn)象,從而大幅度降低行車的安全性。為了盡量提高路面的使用壽命,可在公路工程施工期間采用高模量瀝青混凝土基層施工技術。
1.1.1 傳統(tǒng)瀝青混凝土路面的劣勢分析
早在2005年,我國便有學者發(fā)布研究報告,認為在公路路面結構中,基層中的中面層對路面是否容易留下車轍病害方面產(chǎn)生的影響最大[1]。以我國全年平均氣溫相對較低的北方為例,夏季環(huán)境溫度有可能達到35℃以上。在陽光直射以及環(huán)境溫度的“雙重加持”下,瀝青路面表面的溫度極有可能超過環(huán)境溫度30℃以上,最高可能達到60~70℃。即使在距離路面表層10cm 厚度的區(qū)域,溫度也不會明顯降低,依然保持在50~55℃。即使在北方地區(qū),夏季的瀝青路面都處于如此高溫的環(huán)境下,在南方地區(qū)路面溫度只會更高。當瀝青路面長時間處于高溫狀態(tài)時,加上行駛車輛的作用力,路面結構從“穩(wěn)定”狀態(tài)向“穩(wěn)定被破壞”狀態(tài)的轉變速度大幅度增加,最終導致路面出現(xiàn)車轍病害,逐漸形成裂縫。
1.1.2 高模量瀝青混凝土施工技術的優(yōu)勢分析
應用高模量瀝青混凝土施工技術,既能夠有效降低路面的厚度,又可以延長路面的使用壽命,總體可行性較高。
針對瀝青混凝土模量與路面車轍病害的關系進行分析時,應以力學分析作為切入點。具體的分析方法為:基于ANSYS 有限元軟件完成不同模量瀝青路面模型的建立。所有模型的尺寸大小完全一致——路面模型高度均為10m,長度(沿著公路前進的方向)10m,路面寬度10m。分析單元選擇方面,應使用8 節(jié)點3D 單元SOLID45 有限元。在此基礎上,提高瀝青混合料的模量,之后基于DSR 測試,對瀝青膠結料的流變參數(shù)進行分析——既有復數(shù)剪切模量(G*)、相位角(δ)、車轍因子(G*/sinδ)對膠結料的改性機理進行分析。將改性劑的質(zhì)量與瀝青混合料的質(zhì)量比分別設置成0.2%、0.3%、0.4%、0.5%,進行DSR 試驗時,將溫度控制在64℃、70℃、76℃、82℃,分析高模量改性劑摻量、溫度對膠結料高溫流變性能的影響。測試載荷保持100Pa 不變。動力學分析結果顯示,在瀝青混合料中的高模量改性劑含量不斷增加的同時,復數(shù)剪切模量(G*)值不斷上升;特別是在改性劑含量超過0.3%時,G*值增加速度進一步提升。這一結果表明,當瀝青混合料中的高模量改性劑含量增加之后,混合料的抗變形能力也會隨之增強。而在溫度相同的情況下,改性劑含量越高(模量越高)的瀝青混合料的抗變形能力也會越高。另一項結果顯示,混合料相位角隨著改性劑含量增加不斷降低,在改性劑超過0.3%之后,相位角下降速度加快。表明在模量提高的同時,瀝青混合料的黏性越來越低,剛度越來越大,抵抗車轍病害的能力越來越強。
某公路工程全長75.09km,屬于城市一級主干道,為雙向6 車道。最大行車速度為100km/h,設置的路基凈寬達到30.1m。該工程所在地年平均氣溫較為溫和,年均降雨量介于1085.48~1127.52mm 之間,多集中在每年5月—9月?,F(xiàn)擬定的施工方案如下:采用底基層+柔性基層的方式,不再設置中面層。如此一來,在路基結構中只剩下上面層和下面層。柔性基層的設計方案為:厚度18cm,使用的高模量瀝青混凝土在現(xiàn)場配制。
2.2.1 高模量瀝青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
(1)高模量瀝青混凝土原材料選用
(a)粗集料選擇。粗集料均使用石灰?guī)r破碎后生成,根據(jù)粒徑分為兩種[2]。一種介于5.5~16.5mm 之間,另一種介于16.5~32.0mm 之間。
(b)細集料選擇。細集料選擇機制砂,從破碎石灰?guī)r生成的不符合相關要求的粗集料中選取一部分,使用專用的設備磨成細砂。經(jīng)過檢測后發(fā)現(xiàn),細集料中的砂含量達到88.3%,高于60%的標準要求。
(c)調(diào)和瀝青選擇。為了確保瀝青混合料具有較強的抗疲勞性能。擬選用的調(diào)和瀝青品牌包括歡喜嶺、綏中36-1、中東瀝青3 種。為確定3 種調(diào)和瀝青的質(zhì)量,施工人員分別從3 種瀝青中選擇一部分,制作成標準試樣后進行性能比對,最終結果見表1。綜合針入度、軟化點、脆點在內(nèi)的8 項比對結果后,最終判定中東瀝青品牌的調(diào)和瀝青的性能是3 種瀝青中的最優(yōu)項,故選用。
表1 3 種調(diào)和瀝青性能對比
(d)外加劑選擇。擬選擇的外加劑包括法國PRM 外加劑、法國PR-S 抗車轍外加劑、德國DUROFLEX 外加劑。3 種外加劑加入中東調(diào)和瀝青試樣之后,劈裂強度、凍融劈裂強度、殘留強度的比對結果見表2。由于法國PR-S 抗車轍外加劑的殘留強度最低,故決定使用。
表2 三種外加劑比對結果
(2)配合比設計
最終確定的礦粉比例達到3.5%,油石比為4.8%。按照上述配合比,加入調(diào)和瀝青、混凝土、外加劑之后,配制成的瀝青混凝土混合料模量較高,達到相關要求。
2.2.2 高模量瀝青混凝土基層施工要點分析
(1)施工前的準備工作
由于材料均為袋裝,故在運輸、進場、存儲期間,應確保環(huán)境干燥、通風。除此之外,不可直接將材料放在地面上,應該放在金屬材料制成的隔板之上。此外,在完成級配碎石的鋪設作業(yè),尚未開始瀝青混凝土混合料攤鋪作業(yè)時,應該在碎石層上均勻噴灑透層油,從而達到清潔碎石層表面、隔絕水分的目的。噴灑透層油的劑量應該控制在1.0~2.0L/m3,使用智能灑布車完成相關作業(yè)。在此期間應注意,透層油灑布作業(yè)完成后48h 內(nèi),必須完成其他所有準備工作,時間一到立刻開始高模量瀝青混凝土混合料的攤鋪作業(yè),否則透層效果下降,容易影響后續(xù)施工。
(2)高模量瀝青混凝土混合料的拌制
拌制高模量瀝青混凝土混合料的注意事項如下:
(a)責成專人對各種原材料的使用劑量、拌和溫度進行監(jiān)控,務必確保各項參數(shù)處于合理范圍之內(nèi)。
(b)應使用相關機械投放外加劑,目的是與控制系統(tǒng)形成聯(lián)動,將外加劑和熱料同時投入拌和設備。
(c)考慮到在拌制過程中,加入外加劑可能影響拌制效果,故需適當增加拌和時間(控制在7~10s)。這樣做的目的是,加快物料熔化速度,提高拌和的均勻性[3]。
(3)高模量瀝青混凝土混合料的運輸
運輸高模量瀝青混凝土混合料的注意事項如下:
(a)運輸車輛噸位必須充足且具備自卸式功能。
(b)在拌和料裝車的過程中,相關作業(yè)不能連續(xù)進行,每裝入一部分材料之后,應將車輛前后移動一段距離。這樣做的目的是,大幅度降低混合料出現(xiàn)離析現(xiàn)象的概率。
(4)高模量瀝青混凝土混合料的壓實
在公路工程建設中,壓實作業(yè)是高模量瀝青混凝土混合料基層施工的重要組成部分,保障公路建設質(zhì)量,延長使用年限。在完成高模量瀝青混合料攤鋪之后,壓實作業(yè)的注意事項如下:
(a)所使用的設備為當量達到11t 的雙鋼輪壓路機2 臺、當量達到25t 以上的膠輪壓路機1 臺。
(b)初壓作業(yè)時,應使用雙鋼輪壓路機,在瀝青混合料攤鋪后路面溫度處于140℃左右時,以3km/h 的速度靜壓第一遍;待路面溫度下降至130℃左右時,使用膠輪壓路機以4km/h 的速度靜壓第二遍;待路面溫度下降至120℃左右時,使用雙鋼輪壓路機以3km/h的速度振壓第三遍;最后,依然使用雙鋼輪壓路機,在路面溫度下降至100℃左右時,以5km/h 的速度進行終壓作業(yè),務必確保將路面光滑、平整。為確保壓實作業(yè)質(zhì)量,應合理確定壓實長度。比如,在攤鋪作業(yè)長度達到50m 之后,便需進行壓實作業(yè)。
(5)高模量瀝青混凝土基層施工后的路面基層接縫處理
當前,高模量瀝青混凝土施工環(huán)節(jié)較多,但各項工序都極為重要,對于保障公路質(zhì)量都有著重要影響。例如,某公路工程建設中,在高模量瀝青混凝土路面基層接縫環(huán)節(jié),所需的技術手段較復雜。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企業(yè)工程技術人員通過技術交底,要求施工人員在進行高模量瀝青混凝土基層接縫作業(yè)中使用平接縫技術手段。該方式是在接縫部位涂刷黏層材料,在涂刷方式上與傳統(tǒng)方法不同,必須保證高模量瀝青混凝土與黏層材料的平整度。并在涂刷過程中,對黏層材料的配置進行控制,嚴格按照國家標準與企業(yè)內(nèi)部的要求。同時,在黏層材料配置中,對溫度要求也較為嚴格,將其控制在適宜的溫度對材料損失較小,進而為建筑企業(yè)減少經(jīng)濟成本。
第二,在涂刷方式上,根據(jù)高模量瀝青混凝土壓路機的碾壓方式進行調(diào)整。采取縱向接縫的方式,并在涂刷中盡量避免與壓路機的軌跡接觸。
第三,為保證路面基層接縫處理工作的順利完成,要進行技術細節(jié)設計。需要壓路機在進行高模量瀝青混凝土壓實工作中留出少許面積,一般為面積20cm2左右。方便層層碾壓,進而達到路面基層完美接縫的目的。
提高瀝青混凝土的模量,混合料的力學性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將其應用于路面基層攤鋪,路面整體結構的穩(wěn)定性會隨之提升。這樣的路面能夠在更長的時間內(nèi)承受過往車輛的重力作用,有效延后路面出現(xiàn)車轍并最終形成病害的時間,對提高公路的使用壽命具有積極意義。在具體施工期間,高模量瀝青混凝土基層施工的復雜程度較高,故為了提高施工質(zhì)量,必須做好施工前的準備工作,確保高模量瀝青混凝土混合料按照標準流程完成拌制。在施工期間,還應考慮高模量瀝青混凝土混合料相較于普通瀝青混合料的差異,以實現(xiàn)相關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