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外國語學校 方 劍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堅持以美育人”“突出藝術體驗”“突出課程綜合”的理念;圍繞核心素養(yǎng),體現課程性質,反映課程理念,確立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課程目標;教學實施中強調“重視知識內在關聯,加強教學內容有機整合”“教學要超越零散的知識、技能,要求教師整體把握教學內容,將教學內容有機整合起來,促進學生對知識進行整體聯系和建構,并形成深層次聯結,實現從知識、技能的掌握到意義建構的發(fā)展,提升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中華美術經典”鑒賞課大單元教學實踐研究,以中華經典美術作品為依托,立足單元視角,聚焦單元目標,優(yōu)化單元教學設計結構,注重理論與社會人文的結合,提升教學效益。在大單元模式下,將課程目標分解、傳遞和落實,以教學邏輯主線將碎片化的內容有機整合起來,把美術知識體系和鑒賞主題結合起來。
1.美術學科“大單元教學”模式研究
依托省市區(qū)教研組織,以區(qū)域聯動、教學課例研討等方式在中小學嘗試以“大單元教學”的教學方式開始小學、初中、高中不同階段開始“中華美術經典”鑒賞課,以結構化的教學的方式落實中華經典美術作品的鑒賞,以期更好的發(fā)揮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育人價值。
以主題設置單元,進行大單元的教學構建,制定層層遞進的素養(yǎng)目標,再到設計嚴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并深入到知識點的內在聯系,最終在實際教學中的操作和落實,通過舉辦“中華美術經典”鑒賞課大單元教學的教學活動,探索中華美術經典鑒賞課的實踐方法。
2.“中華美術經典”課例研究
分析研究具有典型示范意義的教學案例,探索“中華美術經典”鑒賞課程大單元教學模式實現深度學習的途徑和方法。一是分析研究具有典型示范意義的“中華美術經典”鑒賞課程大單元教學案例,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教學評價四個維度分析“中華美術經典”鑒賞課程大單元教學的特點,通過實踐,研究大單元教學的構建模式;二是通過“中華美術經典”鑒賞課大單元教學案例,分析學生學習情況,梳理教學方法、設計理念、教學行為和教學效果;三是分析通過“中華美術經典”鑒賞課程大單元教學,研究實現深度學習的實踐路徑,提升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
3.“大單元教學”與美育課例的理論研究
整理“中華美術經典”鑒賞課程大單元教學的理論概括,活動案例分析,針對研究實施具體分析,探索實施大單元教學的模式,進行輻射與推廣。整理“中華美術經典”鑒賞課程大單元教學案例、活動集錦,在各區(qū)域的教研活動中大力推廣,輻射引領各區(qū)各學校開展此類教學研究,構建大單元教學,積極探索新課程標準中的新理念新思想。
1.內容與觀點上的創(chuàng)新
在美術學科中,特別是在“中華經典作品”鑒賞課中引入大單元教學的理念,有利于豐富大單元教學的學科實踐,完善大單元教學相關理論?!爸腥A經典美術作品”作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如能實踐出在中小學的具體傳承內容和傳承方式,也將為豐富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傳承的相關理論。
2.方法上的特色與創(chuàng)新
在“中華經典作品”鑒賞中開展大單元教學,通過設計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探索藝術學科從以教師的主“教”為主向以學生的“學”為主轉變。
在“中華經典作品”鑒賞中開展大單元教學,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非常確定,更加有利于從小切口探尋落實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路徑。在中華經典作品鑒賞課的教學中開展大單元教學,通過開展任務驅動教學,探索核心素養(yǎng)與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之間的內在聯系及相互作用,構建多學科之間互為支撐的育人模式,構建教研共同體,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體現先進的教學理念。
改變“一課一練”的教學習慣,關注和尊重學習結果的多樣性和個性,同時根據教學目標,設計各階段學習任務并開展任務驅動教學,繼承中華傳統優(yōu)秀文化。